发布时间: 2017.02.03 来源:超级管理员
刘文起
由于出身农村的乡镇,一直以来我都对古镇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迷恋情结。
我喜欢在古镇中徜徉,在青石板铺就的街路中慢慢地走进古镇的前世今生。或者在古镇的某一处久久地佇立,在爬满青苔的断墙和长满枯草的残瓦处,寻找古镇的历史文化积淀。再就是坐在逼仄的老街边沿发呆,看那过往行人。从他们的举手投足中,想像曾经在这条街上来来往往走过的古人的行状。
总之,我要在古镇中捕捉她所蕴含着的灵性。比如我看出了江、浙的周庄、乌镇的灵性是河;看出了湘、黔的凤凰、镇远的灵性是人;看出了徽、赣的宏村、婺源的灵性是屋……可是在浙西,衢州江山市的廿八都古镇,它的灵性是什么呢?这是几天前我第一次来廿八都,站在镇前的珠坡廊桥上所冥思苦想的问题。
廿八都与江、浙的古镇不同,没有那么多的河流;廿八都也与湘、黔的古镇不同,没有那么多的名人;廿八都更与徽、赣的古镇不同,其房屋的建筑风格不那么单一,而是杂闽、赣、浙、徽甚至西方建筑风格于一体……怎么归纳提炼它的灵性呢?我想过人们给廿八都的定位:一个遗落在深山里的梦,一个奇特的文化飞地,一个风采迷人的古镇,一把浙西南的锁钥……可这些都只是模棱两可的定义,空洞的概念,只说出廿八都的皮毛。而灵性是一个地方的魂啊。廿八都的魂是什么?廿八都的灵性在哪里呢?
我得好好地找一找。
过珠坡桥有一城堡,上写“北堡门”。门上有城碟,门外有城墙。进门有兵营,有三品游击衙门。衙门里有各朝武官的姓名,有郑成功的雕像。于是我想:廿八都的灵性,难道就在这古城堡的兵戌杀气里?
是的,廿八都因武而起。
1100多年前,黄巢起义军“刊山七百走建州”,开辟出仙霞古道通福建连江西。于是,关隘拱立、大山重围中的廿八都,便成了屯兵之所。在这里坐镇过的最著名的将领,便是明末清初的郑芝龙、郑成功父子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上千年来,千千万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兵士先后成了这里的居民。于是留给现今的,是廿八都几千人口中,居然有142个姓氏,13种方言,古镇便成为“百姓之镇”、“方言之都”;是廿八都的民风倔强骠悍,崇尚武功;是廿八都的民俗包罗万象,人们能对山歌,能跳民舞,能跑旱船,能闹花灯,能剪花纸、牵木偶、踩高跷、滑石头等。而这些带有古战场遗风和异域色彩,难道不是廿八都与众不同的灵性?
过武官衙门就是廿八都的古街。古街有两条,北为浔里街,南为枫溪街。不管南街北街,街两边的房屋都是木门铺面,三间两层阁楼相互对峙,比肩连接。高低的山墙阔肩平挑,有“三朝元老”式,有“五笏朝天”式。而马头墙排排悬拱,有万马奔腾之势。而它们的建筑风格却不像水乡小镇那么淡雅清秀,却是突出崇尚阔大雄硬的美学风格。民居布局也不同于江南水乡的“四水归堂”,大多采用平面长方形的四合院群体组合。马头墙在这里却叫“五花山墙”。青砖清砌的墙体,因受闽、赣建筑风格的影响,只在檐下装饰一条宽边粉线。门楼也以工艺精细的木雕,替代江南水乡特有的砖雕。于是,古镇整个建筑不南不北又既南又北,形成了国内罕见的溶徽式、浙式、赣式和闽北客家民居风格于一体的独特的风格。走在这种独特风格的古街上,就好像走在另一个世界里。这时,我突然悟到,这廿八都的灵性,难道不就在这独特风格的商铺民居的建筑里?
是的,廿八都因商贸而兴。
作为浙闽赣徽四省枢纽的廿八都,鼎盛时期,在这条仅凢里长的小街上,光酒店饭铺就有50多家,南北货商店40多家。著名的有姜隆兴的钱庄,姜景怡的中药店,姜秉书的洋货店,杨宝成的商行,祝连兴的剃头店等等。镇上具有代表性的民居36幢,公共建筑11幢,皆是明清风格。规模最大的是姜遇鸿旧宅,店面连着三幢大院,共3600平方米。有天井36个,窗户72扇,房间108个。建这座大宅院时,38位工匠费了整整的10年时间。而结构最洋派的却是秉书洋货店,那是西方巴洛克建筑,是廿八都海纳百川开放思想的见证。店里卖的洋货,也都是一般老百姓买不起的,有留声机、打字机、唱片、自行车等等。更奇怪的是,镇上还有一个戴笠当年办女特务训练班的场所。里面陈列着当年集训的资料和图片。这个展馆,为古镇增添了一种神秘奇特的色彩。我就想,这包罗万象的建筑风格,和兼容并蓄的商业精神,难道不是廿八都独具一格的灵性?
在廿八都古镇徜徉,我又发现,这里除了关帝庙,还有一大一小两个文庙。大的叫文昌宫,小的叫文昌阁。文昌宫里,有孟冬哭笋、卧冰求鱼等《三字经》《廿四孝》故事、壁画600多幅。门楼牛腿和木柱悬梁上,都写着“十年寒窗、一呜惊人”,“四海清平、海晏山青”之类的成语和对子,使得整个文庙文气斐然。殿外两廊,有两组塾师教学生读书的群体雕塑,师生摇头晃脑地读经,其形象逼真可笑。按例说,文庙只应县城有。且一个县城,最多也只能有一座。而在这个深山中人口不足四千的区区小镇,居然有大小两个文庙,足见古镇百姓在尚武的同时更加重文。他们人在深山,眼睛却是盯着京都朝廷的。他们在当兵种地经商的同时,心里想的就是学而优则仕。可见,文化是廿八都的梦。建文庙,是这个百姓之镇人们共同的精神安慰和理想寄托。于是我又想,崇文重读,这应该也是廿八都的另类的灵性!
当然还有一些……
这些,都是我在廿八都找到别地没有的灵性。
廿八都的灵性,决定它不是一位柔情如水、妩媚的江南水乡的弱女子。它是一位刚毅威武、胸容百川,心存梦想的奇男子,一位卓世独立于滚滚红尘之外的伟丈夫!这是浙西古镇廿八都给我的启迪。
作家简介
刘文起,浙江乐清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百合花》 《三叶集》 ,小说集《梅龙镇三贤》 ,杂文集《未晚丝语》及散文集《刘文起散文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