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新山水

发布时间: 2017.02.03   来源:超级管理员

周文龙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我们兴致勃勃地观赏了小南海镇新山水村,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积淀丰厚的人文景观,着实让人感受到新山水村的无穷魅力。

  我们从龙游县城出发,驱车十几分钟就到达了目的地新山水村。我下车后,路边一块“山水碓”牌子引起我的注意,村民告诉我们,这里以前就是热闹非凡的古代水碓作坊,溪水对面有一座小山,所以这个村就叫“山水碓”。上世纪70年代,由于附近的毛家、后麻车和下高桥等自然村合并山水碓村,所以就有了如今的“新山水村”。

  我站在古水碓遗址前,眼前仿佛看见七个碓头紧张有序的上下舞动,动作娴熟的山水碓村民正在忙着碾米。我好像又听到了那“哗哗哗”的流水声、“吱吱吱“的大水轮旋转声和“彭彭彭”节奏感很强的碓头捶打声,这些声音汇聚成一曲铿锵有力又十分悦耳动听的大型交响乐曲。而今,古水碓虽然消失不见了,但美丽的山水依旧,古人的智慧依存,我羡慕生活在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山水碓村民。该村山虽不高而显巍峨,水虽不深且常健流,绝佳风水宝地养育了一方能人志士。

  我们继续漫步溪边,只见“五水共治”后的清澈溪水哗哗地向衢江流去,溪水中倒映着两岸的大小树木,远处几只水鸟在水面戏水取乐,岸边古老的埠头上,还有几位农妇边聊天边洗衣服,我怀疑自己是否走进了一幅非常靓丽生动的山水画中。

  我来到了另一个特别的景点,“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鹤龄桥”。这座桥全部用石板建筑而成,四个桥墩造型很讲究科学,上游用分水尖形迎抗洪水减少阻力,下游砌成稳重的方形,对桥墩起到了强有力的保护作用。桥面分为三段,每段由三块近十米长的巨大的条石并排拼接而成,我们都沿着古桥走了一遍,感受一下从前人过桥的谨慎滋味。据村里一位长者说,这座桥是方腊起义进攻龙游那个年代建造的,这样算起来这座古桥起码有800多年历史了,虽然之间维修过几次,但也属于名副其实的“鹤龄桥”。而今,这座古桥圆满完成了历史任务,她把肩上承担的重任转移至旁边的那座现代大桥了,人们为了感谢纪念她,已经开始作为重点保护对象,但愿“鹤龄桥”挺拔的雄姿依然永存。

  古桥西头,有棵与古桥相依为命的古樟树,也许它守护古桥数百年,也可能它比“鹤龄桥”还高寿。古樟树的主干好像没了生机,只留下枯残的下半身,但它的另一肢体仍然顽强地生活着,枝繁叶茂坚守岗位给古桥挡风遮雨,新山水人考虑到古樟树年事已高力不从心,所以特给它安装了牢固的拐杖。站在古桥上凝视古樟树,我的脑海里好像隐约可见,和睦相处的古树与古桥,就像一对恋人驾临山水碓,她们正在努力信守互敬互爱厮守千年的约定。

  在饭后的聊天中,得知新山水村有一位80后的杰出人才,叫李韵之。她于2009年12月份,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以中国留学生代表名义,向与会的各国政要和环保专家作了4分钟的发言,她围绕节能减排和环保方面的内容向全球发出中国声音。我们感到很惊喜,同时也为新山水人感到自豪,更想见到这位杰出的才女。

  新山水村真可谓是移步换景,来到田野的机耕路上,展现在眼前的又是一幅别具一格的田野风光美图。左边,是塔石溪流如同一条飘扬的绿腰带,溪边一排喇叭树犹如卫士守护着水源,停息在树枝头绿叶中的一群白鹭格外醒目。眼前的一片高粱,正呈现出大丰收景象,它们迎着秋风不停地弯腰向我们点头示好。右边,大片田地上种植的是新山水村人的传统经济农作物荸荠,它那圆筒形的叶子虽然少数出现枯黄,但大多数仍然是绿色的,与远处的金黄色的稻谷形成鲜明的对照,黄绿相间互为衬托,纯粹的自然色彩如此艳丽,让人陶醉。
 新山水村一日游,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不仅自然风光和文人景观都优美,而且这里的村民非常勤劳淳朴,但愿下次再去新山水村游玩,又见新气象新变化,又闻新消息新感动。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