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航道走进渣濑湾的“包”氏

发布时间: 2016.11.17   来源:超级管理员

渣濑湾村,有一族百姓,姓包,祖上兰溪。猴年马月迁入已是难考,然,因何迁入倒还是有故事可讲。

  “石濑兮浅浅”这是渣濑湾取名的景意写实。渣濑湾,是千里钱塘江南源头常山古航道上一处天赐港湾。古代,凡在常山古航道跑班船家,都会在此歇脚停靠,尤其是在汛期或暴风雨天,此地,成了船家的避风港。更特别的是,渣濑湾环境好、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县城郊,常山通衢两条古道交会于此,故而,在古代,渣濑湾有茶馆酒肆有客栈小店,有民俗风情有几份繁荣,著名诗人杨万里也曾在此夜宿过,还留下《宿渣濑湾》的诗篇。

  其实,包氏迁入渣濑湾的重要因素,与渣濑湾在古代的繁荣、地理位置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包氏家族原本是兰溪人氏,从事航运,跑的业务基本是常山古航道上的货运。在古代,甚至到了近代上世纪七十年,常山古航道所承载的货物基本是常山及四省边际县的农产品、山货、木材等运往兰溪,兰溪的南货即百货与日常品、副食品、盐等运来常山。常山成为四省边际的中转站,常山境内商埠码头沿古航道而建,鳞次栉比,非常之多,古航道两岸繁荣无比,渣濑湾一斑可见,由此常山江成名“常山港”。兰溪是婺江、兰江与衢江交会处,成为常山古航道货物中转地,其繁荣程度也是远近皆知,兰溪曾被誉为“小上海”。兰溪、常山成为千里钱塘江上的两颗明珠,影响千年之久。

  包氏跑班常山古航道,属于小股业务,大宗业务在当时都被称其为常山古航道上的“江山帮”和小东帮”所占领。可以说,在古代小股业务船家很受帮会之气,浅滩窄道只得让帮会船队先过,船道管理费要多交等。除此外,常山古航道洪枯变化较大,丰水期,单船跑运风险较大,枯水期浅滩险滩叠叠,真是艰辛的很,种种因素让包氏祖上有弃船上岸之念。某日,包氏祖上歇息渣濑湾,特意登上渣濑湾东侧的蜈蚣山,观察渣濑湾整个地形地貌环境,发现渣濑湾北面有大片的丘陵山地,植被很是茂盛,心想在此定居有许多好处,一是渣濑湾是船道们常停港歇息的港湾,老家兰溪信息可随时了解;二是平时能与船家老大们见面聊聊天,叙叙旧,不至于举目无亲;三是这后山大片土地可开荒种地,多了盛了还可方便运至兰溪老家等等,一切考察得当,就带全家上岸了,选择在渣濑湾船头山北侧的山坳里建房搭屋,开始过上农工生活,在渣濑湾繁延生息。

  今天,包氏家庭在渣濑湾仍是一个大家族,人口占比较大,而且基本步入小康生活水平。王春国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