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川:山环成球,水汇成川

发布时间: 2016.09.20   来源:超级管理员

蓝墨

  脚下的石板小径,诉说着常山球川古镇漫长的岁月情怀,没有喧嚣的氛围,没有摩肩接踵的人群,有的只是自然民居生活的状态。静静看着蜿蜒西去的球川古溪,这是浙西惟一一条东水西流注入长江流域的溪流。溯溪而上,在雕刻精细的明清时期古建筑群“三十六天井屋”里,来上一碗香气四溢的球川贡面,拈上一片清凉的雪片糕,听着廊前屋后的特色方言,老人们似乎总有说不完的故事。在发黄的书籍中寻章摘句,慢慢走近脚下这片神奇的土地。

  这就是球川,一个大山深处的千年边陲古镇。坐落于浙赣两省的交界、常山县西部,北与开化县相连,西与西南和江西省玉山县毗邻。球川原名七都,之所以改名为球川,这里流传着一个与大文豪朱熹有关的美丽故事。

  相传南宋大文学家、大理学家朱熹,祖籍江西婺源。他18岁登进士第,授泉州同安主簿,宋孝宗赵春在位时,因受主和势力排挤,回福建老家崇安。在老家修起了“寒泉精舍”,一头钻进理学中去,一住十余年,对朝廷屡诏不应。淳熙五年(1178),朱熹东山再起,知南康军(今江西星子一带)。尽管他重新入仕,却从未忘记自己的学者身份,在江西建起“白鹿洞书院”进行讲学,并制定了一整套学规。

  球川古建筑群“三十六天井”。资料图片

  淳熙六年(1179)农历12月,朱熹回老家崇安过年,路经七都。朱熹想起此镇上有一位同窗学友名叫汪焱鼎的,即上门前去拜访。不巧,汪家老太太刚逝世,全家治丧,悲痛欲绝。朱熹碍于礼节,不好贸然离去,只好停顿了下来。待汪家办完丧事,朱熹才急于上路。又岂料天公留客,一夜大雪,遍地银装素裹,白雪皑皑,道路受阻,朱熹无奈只得再住几日。此时,正值年关将至,七都镇上的文人墨客听说大名鼎鼎的学者朱熹在本镇,皆慕名前往求字。朱熹也不推辞,挥毫即书,一口气写下了一百多副对联。

  隔了一日,雪止,晚上皓月当空。汪焱鼎专备酒席,邀朱熹登后山观雪景,为其饯行,镇上文人墨客相随。一行人登高揽胜,朱熹站在山坡上极目远眺,见此处地形四面群山环抱似球,中间绿水长流如镜,景色蔚为奇观,情不自禁脱口而出:“山环成球,水汇成川。”从此,球川得名,一直沿用至今。如今的球川镇内仍保留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有建于明万历末年的兴贤塔、北宋991年的九都桐门福田寺、清末同治九年的三十六天井屋……越剧、杨柳青调、狮子舞、舞龙等民俗文化丰富。号称球川三宝的“贡面、雪片、豆腐”传统美食美名远扬,其中球川贡面早在明朝就是朝廷贡品,其制作工艺被列为省级非遗项目。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