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宴青瓷”:寸璧之中,尽显大国匠心

发布时间: 2016.11.11   来源:超级管理员

记者 徐丽

  玻璃穹顶下一列列整齐摆放的泥制瓷坯,时刻提醒着来访者,这里主人的与众不同。

  如今的汤伟(左一)和他的团队,正在这条青瓷复兴的逐梦大路上且行且歌。

  传承匠心让世界读懂青瓷

  “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世界大国”。几个月前,在杭州G20峰会上盛装亮相的“衢窑·半闲堂”国宴青瓷作品,以其温润流畅的线条,秀丽典雅的造型,通透莹薄的质感,寸璧之中尽显大国匠心,再次成为递给世界的一张闪亮名片。而这一缕来自衢州石梁溪畔的梅子青色,为G20峰会增添了沉静色彩。

  “让世界读懂青瓷,这是我的梦想。”汤伟如是说道。此前,在浙江龙泉,不乏妙手捏天姿的青瓷艺人及名声在外的青瓷大师,却鲜有将青瓷送上世界舞台者,汤伟就是其中之一。

  2015年5月,半闲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受邀设计制作G20国宴用瓷。事实上,这并非是该公司第一次承制国际性会议用瓷。2014年举办的北京APEC会议,由该公司创作的青瓷国宴餐具及陈设就已获得各国领导人的青睐。受邀之后,汤伟立即聘请了清华美院教授、陶瓷泰斗张守智教授担纲设计顾问,同时组成了一支由青瓷艺术家郑峰、刘杰、陈永德、刘波参与设计制作的“超明星级”团队,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曾参与过APEC国宴用瓷的创作。

  汲取良渚玉文化精髓,融合传统经典符号与龙泉青瓷精华,从器形、大小、尺寸、功能等,历经数十次调整,仅设计就耗费了半年时间。设计如此,配方也颇艰辛。为配出最纯正的“梅子青”色,汤伟和他的团队,扎在瓷窑边,研究着青瓷的釉色配方。数不清几十次的失败,耗尽30多吨原矿料,最后才配出了唯一性的原料和釉料配方。烧制更是一波三折,常常是一整窑都没一件合格的。一窑不行再烧一窑,最终,汤伟的团队用古法,烧制出了包括博学盘、三角盘在内的国宴青瓷,传神地还原了两宋一脉风骨。

  在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上亮相的“竹报平安”系列青瓷,峰会欢迎宴上的《三潭印月》、拱桥等餐桌情景造型作品,以及中美双边宴会上的“和·合”龙泉青瓷国宴餐具,尽揽江南之苍葱与润泽,成为宴会餐桌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玲珑心瓷当龙泉青瓷遇上“衢窑” 

  孩提时,汤伟这个土生土长的龙泉孩子就能在放牛、捡碎瓷片打水漂的同时辨别瓷器的质感了。汤伟回忆道,正是那份青瓷碎片带来的美与震撼,造就了自己与青瓷之间一生的难舍情缘。

  “再长大一些,我就到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去‘约会’古青瓷。”汤伟告诉记者,只要是收藏有龙泉青瓷的博物馆,几乎都有他的身影穿梭其间,那份青如明镜、沉实温润的青瓷之色,也一度成为了他梦想的底色。

  2013年10月,APEC组委会邀请半闲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参与国宴用瓷的设计制作。也正是在那一年,汤伟被衢州的古窑遗址和这里独具特色的青瓷文化所吸引,在衢州市的石梁溪畔停住了脚步。一年后,汤伟将半闲堂总部搬来衢州,同时也带来了半闲堂的核心团队20多人。

  经过3年发展,如今的半闲堂已有100多名技术人员,并成立了“衢窑研究院”,通过引进半闲堂的青瓷烧制技艺,加大衢窑陶瓷研究能力,提升衢州陶瓷文化竞争力,恢复并推广衢州地区婺州窑千年生产工艺,打造衢州文化金名片。

  说起最终选择将工作室落地衢州的原因,汤伟的理由弥漫着诗意:“业内有一句说法是‘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而‘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而婺窑、瓯窑、越窑三者则是龙泉窑的前身。衢州先民在距今约3000多年前的商代晚期便烧制出了原始青瓷,历史悠久,而婺窑青瓷反映了中国文人温文尔雅、阴阳调和的美学追求,那份属于中国古代文人特有的、与世无争的宁静和单纯一下子击中了我。”

  坐在衢窑研究院的满室青瓷作品间向外望去,窗外水流林静,云山寥阔,正是一处能令心静下来的地方。在汤伟看来,衢州古陶瓷文化源远流长,有着非常适合陶瓷文化生长的“土壤”:“衢州自古便是四省通衢之地,交通方便,场地条件也好。我希望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加上衢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张守智教授的引领下,携手衢窑,让更多的人了解青瓷。”

  一世倾心与时间共舞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有人曾这样评价汤伟——一双“火眼金睛”看尽古青瓷沉浮,古青瓷在他手上只需片刻,便能断出前世今生……翻开汤伟30多年的艺术履历,似乎都能觅到那一丝青瓷留下的踪迹。

  2014年APEC会议,由龙泉半闲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作的精美绝伦的龙泉青瓷国宴餐具,与中国结、兵马俑等“中国元素”共同勾勒出一幅中国文化的剪影,填补了建国以来“龙泉青瓷”在国宴用瓷领域的空白。

  2015年5月,由半闲堂独家承制的“美人醉”和“玉壶春”作为国礼被赠送给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

  2015年11月,由40多位来自世界各国的前政要、战略家和企业领袖参加的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上,由半闲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独家承制的龙泉青瓷国宴用瓷再度亮相,赢得世界惊艳目光。

  2016年9月的G20杭州峰会中,从金砖国家领导人的非正式会晤、双边会谈晚宴,到峰会“国宴“,由半闲堂提供的青瓷餐具、茶具等逐一亮相,更是将青瓷温文尔雅、含而不露的中国美学文化精髓发挥到了极致……

  在业界看来,此次承制G20峰会的国宴青瓷,让青瓷文化技艺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由小而大。懂行的人都知道,青瓷向来以“小而精”为主流,一般高度都在20公分左右,器形越大,难度也就越高,极容易出现跳釉、裂纹、塌陷等问题。而此次汤伟和他的团队通过不断地尝试,耗时4个月,最终成功创作出了一座高70多公分的青瓷拱桥,实现了历史性地突破。

  严丝合缝。此次亮相峰会的青瓷均是用最传统的手工工艺制作而成。青瓷大师们以眼为尺、以手为准,精心炮制。以“和·合”咖啡具为例,随意选择任意一个盖和任意一个杯子,依旧能做到“严丝合缝”。

  从香炉到茶杯,从餐具到文房用品……每一件经由半闲堂出品的青瓷作品,无不器形敦厚,釉色清雅。从一团泥土到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让青瓷走向更多人的日常生活,是汤伟几十年来一直致力前行的方向:“我看一件瓷器,不仅看它的收藏价值,更想探究它背后的社会价值。”如今的汤伟和他的团队,正在这条青瓷复兴的逐梦大路上且行且歌。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