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4.08.06 来源:超级管理员
村民们手持手持农村中传统的赶野兽用的棕梆敲打,齐声叫喊驱赶野兽的号子。
三声浑厚高亢的先锋号角,嘹亮地响彻在平坑村寂静的上空,在幽幽的山谷中奏起了高亢的乐章。像是在呼唤着什么,又像是在昭示着什么。“神农育种,乐土萌芽,稻苗茁壮,丰收在望!……”遥远而又古老的祭祀文升腾起村民们自然淳朴的美好祈愿。一年一度的保苗节,是开化县苏庄镇平坑村所有村民们对丰收在即的孜孜渴望。如今,这项有着600多年历史积淀的民俗活动,已被列入了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更是当地政府和村委会积极组织村民开展旅游建设的美丽瑰宝。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村民们眼里,粮食乃万民之命,是重中之重。在平坑村的传说里,保苗节的来历还和“明太祖朱元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相传元末期间,明太祖朱元璋带兵来到古田山休整兵马。平坑村乡民多挑军粮相助,朱元璋非常感激。然而,地处深山的平坑村民农田里的庄稼,不时被山上下来的狗熊、野猪糟蹋,朱元璋非常痛心,忙派士兵驱熊赶猪,并把部队的旌旗插满田畈,起到了惊吓驱逐野兽的作用,迎来了秋后的大丰收。村民们为纪念朱元璋红巾军为他们驱兽保苗的功德,便选定一个日子,将三角旗插田畈,沿山巡游驱赶野兽,以祈风调雨顺,庄稼丰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民间的“保苗节”活动。
在7月22日这一天的保苗节祭祀典礼上,村民们恭请出太祖雕像后,由100多人组成仪仗队从太祖殿出发巡游。大锣鸣锣开道,众人抬着明太祖的牌位、关公爷木雕像和佛像,挑着五谷苗,在宝扇、大花伞、彩旗的簇拥下,在身穿蓑衣,头戴笠帽的保苗队员的吆喝声中,巡游田间,最后巡游队在村口的文化长廊广场停步,祭苗典礼正式开始。“维,庚寅之夏,六月申日,藉地石练,以祭保苗。率吾乡人,列五苗雅乐,备五谷六蔬,抬明祖关帝,行祭苗之仪,以行保苗节……”村中的司仪高声吟诵着祈盼丰收的祭文,村中的长者,带领着村内男女老少手持香火上前朝拜五苗。三拜一叩首,承载着村民们虔诚的祈愿,祈盼着一年的五谷丰登。
“旗幡迎风扬,欢歌舞花伞,祈求风雨顺,盼望禾苗壮,岁岁丰收,年年谷满仓。”村里的妇女们穿起了民族服饰,唱起了动人婉转的《保苗歌》。男人们则穿着蓑衣,头戴笠帽,手持农村中传统的赶野兽用的棕梆,大锣,使劲敲打,发出震荡山谷的梆子声。村民齐声叫喊驱赶野兽的号子声,梆子声与号子声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番当年红巾军和村民一起驱赶野兽的气氛。
敲锣打鼓,承载着丰收在望的期盼与等待;歌舞升平,洋溢着村民的喜悦与幸福;旌旗飘扬,映照着村民的虔诚与情韵。禾圣归堂,巡游的队伍绕着田畈,沿着山道渐行渐远。唯有苍凉悠远的鼓声还依旧回荡在人们的耳边,诉说着平坑村人那千回百转的梦想……
朱梦琦/文 戴国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