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4.07.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开化建县千年来,饮茶普及民间,流传着极为丰富的“茶民俗”:以茶为礼品,以茶为聘礼,以茶为祭品,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养性,茶文化深植于人们的生活中。
茶民俗
【客来敬茶】这是民间传统礼仪,体现民族淳朴、谦和的品德。送上一杯茶,夏日解渴,冬天暖身,形式简单大方,对客人尊敬和亲近。冲泡茶也很讲究茶七酒八,浅茶满酒。主人在茶中放入白糖表示敬为贵客。也有放入青果或金桔表示吉祥如意,将茶叶遥寄远方亲朋表达真挚情深。以茶敬客在开化城乡已成习俗,从古至今相沿不衰。
【茶与婚礼】民间嫁女时娘舅最大,新娘上轿前必双手奉茶敬娘舅称“出门茶”;上轿时小舅送上一杯茶给姐姐表示家人的怀念叫“上轿茶”;新媳妇到婆家给公婆敬奉的茶叶叫“敬亲茶”。欢乐的婚礼中弥漫着茶香。
【以茶祭祀】乡村祭祖常用米、豆、茶,在祭台上,一碗米,祝来年丰收,一碗豆祝来年发财,一碗茶祝全家身体健康。
【茶亭施茶】开化县内多山,山道崎岖难行,在山村岭路上设茶亭路廊,解路人干渴之虞。施茶惠行人,路廊内置陶缸或木桶盛茶,冲泡粗茶叶,用一节小竹筒代替茶杯,开口处切成斜口,中间穿竹柄挂在茶桶边。茶亭资金来自募捐赞助,有碑记刻捐者芳名,茶廊有专人负责。也有岭上山民把茶桶自设在家门口施茶惠人。
开化县志记载:施茶之举,顺时而起,公益义举,良风美俗,千年不衰。
【以茶入肴】开化县人以茶作为烹调风味名菜的材料:著名的菜品有龙顶虾仁、龙顶烧肉,还有各种茶食、茶点、饼饵、糕点、蜜饯、炒货,花色多样,美味可口。
“开化龙顶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光霖。
茶艺
开化茶艺历史悠久,城乡以世俗形式流行。1998年,开化县文化局组织人员深入开化龙顶茶产区采风,组建了开化龙顶茶道表演队;同年10月在浙江省“第一届国际名茶博览会”上参加国际茶艺茶道组台表演;10月19日德国西方广播电视台编导科西诺、文化人类学硕士孙沐风专程来开化全程录制茶道表演带回德国。2003年,开化文化馆为配合开化龙顶茶促销活动,再度深入基层采风,重新招集业余表演人才组建了开化县文化馆业余茶艺表演队,每年都配合开化龙顶展销、钱江源旅游推介演出数十场次。
茶馆
【早期茶馆】解放前,开化县的茶馆主要集中在华埠、开阳、马金镇,尤以华埠镇鼎盛,万泰源、万康源、刘新宝、同兴华、恒大、桂芬、生记7家茶号都集中在华埠镇,与此相应的华埠茶馆,如油榨埠头杜妹茶馆、盐埠头汪东卿茶馆、官埠头犀英茶馆、洋桥头兰英茶馆和中街的顺风茶楼等较有名气的12家茶馆应运而生。同时,开阳、马金等镇的沿河埠头及繁华街市处都有茶馆开设。
由于地区的文化背景不同,所开设的茶馆深涵各自文化特征,大致分为书茶馆、清茶馆、棋茶馆、茶棚等四个类型。
【现代茶馆】现代茶馆融合了开化龙顶茶艺表演,以茶为媒体,为茶客提供幽雅、舒适的休闲场所,对弘扬传统茶文化、促进茶叶的消费、提高社会休闲生活的品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茶艺表演宁静优雅。
茶歌
茶歌与开化县农村的茶叶生产相生相伴,内容十分丰富,并有具鲜明的地域特色。一般是由上下句式和四句式诗歌与音乐和吟诵式衬词紧密结合的山歌或小调。所表现的内容有青年男女真挚爱情,反映茶农生产和描绘秀丽山水,用词简朴直述。
开化传统茶歌,曲调自由,骨架音变化不大,音域不广,旋律轻舒,气势和缓;口语化方言落音,听起来似唱似诵,但节奏行腔明快,抒情优美,属“平中出奇,朴中见色”的民间山歌,深受茶农的喜爱。
茶舞
【民间舞蹈】开化民间茶舞主要流传在桐村镇严村一带。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二,严村方圆几十里的农户有到“三千元帅庙”赶庙会的习俗,除做法事外,还请戏班、杂耍来助兴。民国十四年(1925年)的庙会中,有江西南昌传授过来的摆扇、采茶、献篮三段舞蹈;1927年江西上饶戏班来严村,又传授了八套花扇舞;经过本地艺人黄洪法加工糅合,创作了《采茶舞》。其音乐有“灯调”、“滩簧”锣鼓窜奏,弦乐以二胡、三弦为主,打击乐以鼓、大锣、小锣、钹为主,音乐节奏中速。
【新编舞蹈】 2000年,县文化馆韩勇作曲、蓝萦编舞、文化馆业余表演队表演的《龙顶飘香》参加浙江省文化厅举办的浙江省广场舞大赛,获创作、表演银奖。韩勇作曲、蓝萦编舞的《炒茶歌》,获2001年浙江省文化厅举办的全省首届乡镇文艺汇演创作、表演银奖;《炒茶歌》取材于山村少女春季喜炒龙顶新茶的劳动场景,从龙顶炒制流程中提取舞蹈语汇,巧妙地运用龙顶炒制工具“烘笼”为道具,生动地塑造了龙顶之乡姑娘清新秀美、勤劳朴质的形象,展示了开化人民生产生活的美丽画卷。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开化龙顶茶制作技艺申报省级“非遗”历时两年,最终于2009年底公布:开化龙顶制作技艺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周光霖评为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化龙顶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保护开化龙顶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有利于保护开化龙顶“色绿、形美、香幽、味甘”的传统风格,老一辈创始人都已退休,并相继谢世,手工炒制工艺濒临失传,后继乏人。急需培养年轻人改进、完善和提高机制龙顶茶的机械设备和工艺流程,提高龙顶茶的香气、滋味,使开化龙顶茶成为“形美、色绿、味甘、香幽”四绝的名茶。“龙顶潭”所产名茶清香似兰,堪称佳茗极品,极为珍稀。“龙顶潭”周围的环境、土壤、茶树要绝对保护,通过科学测定、分析、开发,生产出兰花香型的开化龙顶茶身价百倍。
传承人周光霖为传承、传播开化龙顶茶制作技艺,先后收徒8人,从2009年开始把传统手工炒制技艺原理结合到机制名茶工艺中,通过不同季节对比,不同工艺结合反复试制,生产出的开化龙顶茶参加2009年首届中国(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获铜奖,2010年荣获银奖。(刘高汉/文 鲍卫东 丰智慧/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