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记忆·古 道]大埂:两条古道通开化

发布时间: 2016.04.18   来源:超级管理员

梁木

未经旅游开发的菱湖古道。

  据万历《常山县志》载:菱湖岭,距县北12公里,开化之界。宋靖康间,江袤因岭路崎岖开之。后邻寇窃发,置寨防守。寇平,构亭于其旁,僧就亭施茶,以慰渴暑。

  “菱湖”一名,源自祖上在村中的大水塘(湖)种植了大片的菱藕而得。而菱湖岭,就是辉埠镇政大埂村菱湖自然村的后山古道。狭长的千里岗山脉就是一道绿色的屏障,将常山与开化隔开在了东西两面。就在这个绿色生态的菱湖村(现与高峰、大埂合并成为大埂村)里,历史上竟有两条古道(古时称官道)直接通往开化,这不免让我们提升了踏访的兴趣。

  菱湖古道

  辉埠镇古名灰埠,因历史上当地村民烧制石灰得名。而菱湖的烧石灰工艺恐怕还要更早一些。同行的村干部称,他听老一辈人传说,古时候,菱湖烧成的石灰,就是靠农夫一担一担挑出去的。从这条古道,翻山越岭最远的要挑到江西省的景德镇,然后往回变成一担担景德镇的瓷器,期间的劳苦是难以想象的。

  穿梭在历史感厚重的菱湖古道时,我们似乎在与古人对话。那狭长幽深、野兽出没的古道,顶上和坳谷中分明建起了高凉亭和低凉亭,每每气喘吁吁的挑夫,到了凉亭边就要歇一歇。连骑马抬轿的达官贵人、行色匆匆的贩夫走卒到此也要停一停。慈善的僧人总会客客气气地端来茶水,解渴抚累。

  在这条郁郁葱葱、甚至密不透风的通往开化的古道上,常山和开化相邻的两个村庄少说也有10公里远。但是,古道上由于常年没有行人过往,开山辟道需要工具帮忙,看看时间已经不容许了,我们连忙返回到水库大坝,然后又兴致勃勃地开始西面的龙山古道寻幽。

  龙山古道

  龙山古道,因龙山而名,或因“龙山寺”而名,龙山寺又名妙喜禅院,康熙二十一年,由开山师语浪创建。千百年来,这里一直香火不断,来自方圆百里的香客,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都成群结队到这儿进香,更有些富商大户,一到夏季,便携妻带女,踏着悠悠古道,来这儿避暑修养。

  我们沿着水库边的一条机耕路出发,再往山坳里逼近,才算是真正进入龙山了。越往古道里行走,两边山峰越发挤拥过来。青青的石板路上时而可见历史的遗痕,俨然有茶马古道的韵味。抬头仰望,蓝天被山峰切成了窄窄的一线,又有“一线天”奇妙;悠悠的白云缠绕在峰,也如走进了天宫。沿路上,龙山风景区的人文自然景观交相辉映。

  沿着竹林中一条石砌的小道,我们拾级而上。不一会,但见两块巨岩壁立两旁,一块飞来石卧在两岩之上,上有隶书“五云洞天”四个字。此境此景,我们仿佛置身于名山大川之中。穿过仅容一人通行的“五云洞天”,便豁然开朗。眼前出现了一片开阔地。这儿便是当年龙山寺的旧址所在。 喝着严谷甘泉,徜佯在寂静的菱湖岭上——悬崖仙迹、龙潭吐波、炉峰拱秀、双岭流泉……长长的龙山古道,一步一景,景象瑰丽,令人留连忘返。我们也盼望着这块旅游胜地早日重放光芒!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