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浙西]璞石潭:钱塘江上的  一颗明珠

发布时间: 2016.03.25   来源:超级管理员

揭雨兴

深不可测的璞石潭。

  从常山县长风大峡口往下游约2.5公里的河段,被当地人称为“潭”。潭水南滨怪石嶙峋,群拥矗立。嶙峋之石,破不成面,故此潭取名“破石潭”,后因这里风景独特,文人墨客频临此地,将破”字雅化成“璞”,定名为“璞石潭”。赞美璞石潭的文艺作品,历代以来难以计数。苏东坡游览钱塘江时,顺源到璞石潭,为这里一览无遗的江景留下“十里长风吹璞石,三潭印月照断桥”的诗句。

  璞石潭确实美丽,人在潭水之滨,会被神幻水境深深地吸引。那水面紫气缭绕如烟,渔夫摇着渔船,时隐时现,有放收鱼钓的,有撒网收网的,酷似神仙施法。夏天,璞石潭成了周边百姓嬉水与游泳的水上乐园。这潭很神奇,汛期时无论上游洪水怎样滚滚而来,这里几乎看不到气势汹汹,只觉得潭水慢慢上涨,很平静。平时的潭水更是静得像一面镜子。这平静的水下面有多深,谁也不知道。

  历史见证

  璞石潭之北是常山县何家乡钱塘村。这里曾经是古县城,后因古行政区域调整,县衙东迁,这古城就变为乡野了。当地百姓现在建房拓基,还能挖到一些城墟的砖瓦之砾。不过这古城遗址已很难详考,就像璞石潭一样,深不可考。

  在璞石潭南岸,古埠遗迹仍然可见。古埠岸边古樟树林,茂密簇拥,参天成荫,岸上的民居古屋临江,流水人家,有着浓郁的江南古村落韵味。这些古亭老宅及石径小街等还透露出曾经的繁荣。据说,璞石潭商埠当时影响力很大,辐射到江西玉山、上饶等地。从璞石潭埠头起,经何家蒋家,同弓长圩,球川天井坞、东坑,过蔑岭,往球川七都古街去江西就有一条古道(商道)。古道上有数座凉亭,分别为一亭、二亭、三亭……十八亭等,这些凉亭现在还保留有几座。当时,有许多江西商人经过这条古道,璞石潭古埠是他们货物上下钱塘江的中转站。古埠岸边的璞石村落就是定阳古县城对岸的小集市,也是商人的驿站。璞石人口不多,姓氏却有三十多种,这些姓氏几乎无本土的,都是在古商埠经营生意留下来的。

  曾经繁荣的璞石潭,不仅见证了过去古县商埠的繁华,以及商埠因县城东迁而渐渐变为普通古渡的历史,还见证了日寇烧杀抢掠的罪恶。1942年农历6月27日晚上,一批日军把整个璞石烧得浓烟滚滚。村民匆忙躲进潭南岸崖洞里,本应是安全避过一劫的,由于一声婴儿啼哭,被日寇发现,28名村民惨遭杀害,婴儿被日军残忍地扔进潭里,少许村民因洞窄躲到其它地方而幸免于难。日寇走后,璞石村民重建家园,在古埠立了“勿忘国耻”石碑,以警示与教育后人奋发图强。

  风水宝地

  璞石潭风景秀丽,是一方风水宝地。明皇朝专门在璞石潭东侧崖岸上,为南京刑部尚书樊莹建了一座牌坊,寓意这位清官就像清澈如镜的璞石潭水一样。尚书牌坊西侧,有一座建于南宋绍兴元年的湖澄祖庙(庙的属性有待考察),又名“徐偃王东山庙”。建庙于此,也是因为先贤仰望璞石潭碧波荡漾的风水。这庙依山临水,环境十分优雅,古时还曾设过学堂,清官樊莹孩提时代也曾在此念过书。樊莹为官后又因身体不佳,从南京尚书位置退居常山老家期间,也在此办过学堂,教乡里子弟读书。南宋时,这里曾是赵鼎、范冲、魏矼三贤经常相聚论文作诗的地方,此地被称为“三贤堂”。这里集历史、名人、风水等于一体,是一处很好的旅游胜地。

  璞石潭,碧水深深,环境幽幽,历史悠悠,人文之美与自然之美同辉。潭南石崖古树,与水成画,潭北低平沙滩,好大一片。璞石潭既潭亦湖,深渊不测,水静清澄,美不胜收,可谓是千里钱塘江上的一颗明珠!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