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5.06.09 来源:超级管理员
欧阳锡龙 周颖燕
★推荐理由:
舍利塔,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因塔内存放舍利子而得名,被佛教界人士尊为佛塔。龙游县湖镇镇的舍利塔,是当地教化文明的刻度尺,更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活历史。
舍利塔坐落于龙游县湖镇镇下街(通济街)。先有舍利寺,后有舍利塔。舍利塔建于北宋嘉祐三年(1058),为六面七层仿木楼阁式实心砖塔,高27.31米。普通基座,平面呈六角形,边宽2.3米,须弥座高1.6米。1至6层每层皆砌出平座、柱枋、斗栱形式,每面中央设壶门式壁龛,内供汉白玉释迦牟尼佛像,共计36尊。塔檐用菱角牙子叠出檐层层起翘,檐头持风铃,该塔整体构造精巧、玲珑剔透。
舍利寺经历多次兴废。20世纪50年代起,舍利寺被改作粮库,舍利塔也受损严重。1989年4月,舍利塔院管理权移交县博物馆。1990年5月,舍利塔内文物被盗,公安局抓捕案犯后缴获玉佛1尊,铜佛3尊,铜塔1座,现存放于衢州市博物馆。1991年10月14日,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长罗哲文来此考察,提出维修舍利塔的指导意见。是年11月1日,民间捐资抢修方案出台,经省文物局批准,于1992年3月12日开始维修,前后历时1月。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不老的历史传说
全国各地有很多不同名称的舍利塔,但这些塔都供奉有舍利。“舍利”指死者火化后的残余骨烬,通常指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留下的固体物。那龙游湖镇的舍利塔供奉的是谁呢?这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据上了年岁的老人们说,舍利塔里有神灵,庇护湖镇镇一朝又一朝。湖镇镇北面偏东有一个湖,原称“白革湖”,如今叫“白鸽湖”。历史上曾多次洪水泛滥,冲毁了田园和庄稼,也吞噬了许多村庄。然而,湖边的湖镇,却一直安然无恙。一晚上,在湖边,有一位白发老头,向夜钓中的渔夫救渡,当小船行至湖心时,老头指着南岸问渔夫:“你看,对面是什么?”渔夫放眼一望,只见整个小镇变成了一只两头尖尖的小划船,船后还耸立着一根撑篙。老头告诉满心疑惑的渔夫,湖镇没有被水冲走,就因为有那条撑篙。渔夫回到村庄,讲给大家听,大家终于想明白了,那“撑篙”就是舍利塔啊。其后,村里人对舍利塔更多了一份敬畏与供奉。
古镇古街古滋味
湖镇是衢州市的东大门,旧称湖头街。西汉时期,镇上就已店肆井然,至南朝渐趋兴盛。唐贞观八年(634)设龙东乡湖镇里,至宋时又被称为白革湖镇。如今,镇域已是一座具有浓郁商业氛围的商埠重镇。
迈步通济街,脑海里跳出的第一个词,自然是“古色古香”。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两边,青砖瓦屋、挑檐牛腿的木棑门构筑了古老的店肆街面,据说横穿有几十条巷弄。历史文化的厚重,却丝毫没有让人感到沉重,反倒让来访者感受到浓浓的乡土气息和丰厚的民俗文化,以及最素朴的乡土表情。
每年农历九月十九是湖镇最热闹的庙会日子,相传起源于舍利寺重修菩萨开光之时。如今,走在通济街上,虽然再没有四面八方的香客游家,但南货北杂、零食小吃、竹木工艺、书画首饰、吉祥玩意、日常用品、生产用具、看相算命、把脉行医、耍技卖艺等应有尽有,唱戏看戏的也多,文的、武的、唱的、跳的、人演的、动物耍的,逗笑四方。 承载着龙游古城文化重量的湖镇镇,如今正在挖掘以舍利古塔和通济古街为核心的历史文化底蕴,希望将这一笔无形的财富转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财富。在景区设计与整体规划时,将尽量维持历史原貌,增加园林设施,构建旅游文化公园。我们有理由期待,历经千年沧桑的舍利塔下和数百年风雨的通济街上的湖镇镇,一定能成为龙游县的一张崭新的“城市名片”。
舍利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