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4.05.20 来源:超级管理员
“乌溪江正源,龙泉市宝溪乡披云山,全长161.5公里。”“五一”前,我多方收集信息。5月2日,从衢州走高速到龙泉,再坐2小时客车,山路弯弯到宝溪。
下车,就眼前一亮,隔溪一片古怪又前卫的建筑群,还在施工期间,就引来了不少观赏者。11位国际建筑师,包括国广乔治(美国)、李晓东(中国)、前田圭介(日)等,他们以竹、石、泥、瓷片为材料,采用乡民熟悉的“低技术”。原来,国际竹建筑双年展将落户溪头村。
竹建筑双年展,通常在国际一线城市亮相,溪头村仅宝溪乡政府所在地,真是大手笔,令人瞩目。竹建筑有:当代青瓷艺术馆、陶艺家工作坊、瓷土制作体验馆、青年旅社、艺术酒店、低能耗示范竹屋等,共18座单体作品。
“请坐,尝尝宝溪的高山云雾茶。”经营青瓷泥料和茶叶的吴呈伟先生,热情相邀。“我这里是信息交流处,宝溪制瓷的,经营茶叶、竹木的,每天来喝茶。”听说记者到乌溪江探源,主人介绍起宝溪。
披云山的水分注三江——钱塘江、瓯江、闽江,这里是华东森林保护最好的地区,三江源生态都很好。
“到桥上,将剩饭倒进溪里,上百条彩鲤争食,蜂拥而至,水面哗哗响。”吴呈伟说,沿溪六个村,订了《护溪公约》,已禁渔三年,放养彩鲤3万多条。前两年有人偷鱼被罚款五六千元,钱全用来买鱼苗投放,现在没人偷了。
“龙泉青瓷始于三国,宋元最盛,明末清初衰落,清末民初几近断脉。清末民初,是宝溪制瓷艺人,填补空白、传承薪火。”年近古稀的陈有学先生开腔了,他已制瓷50年。
道光六年,溪头村的“李生和号”瓷窑,是近代龙泉有记载的最早私人青瓷窑厂。民国初,宝溪有12支龙窑,7支保存至今。世界上只有宝溪还存龙窑群。
1934年,宝溪乡长陈佐汉邀本乡瓷工,成立仿古青瓷研究小组——古欢室,青瓷工艺得以延续。1945年,陈佐汉把牡丹瓶、凤耳瓶等100余件仿古青瓷精品,寄送南京中央实业部,蒋介石题词:“艺精陶仿”。
1955年,周总理指示,恢复面临绝迹的龙泉青瓷。省政府成立11人仿古小组,有7位宝溪青瓷艺人,地点就设在宝溪。
“直径36厘米青瓷大碗,龙泉没第二个,我指导儿子烧的!”陈有学取出手机上的照片很自豪:“它的泥料、烧制工艺要求很高,再加上运气。”
宝溪是革命老区,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中央红军入浙就在溪头村打响第一枪。内高塘村是浙西南特委、龙浦县委成立地。“粟裕曾七进披云山,不是网上说的六次。北上抗日前,粟裕集结队伍最后一次在内高山村,宝溪籍学者叶明德有专著。”
在吴呈伟店堂里,“龙门阵”一直摆到夜里十点过。
“昨晚喝的茶,就是这里收购的,帮我们拍几张老茶树照片。”进披云山还有三十多里,又没班车,经营茶叶的陈俊伟先生,第二天专门起早,开车为记者送行。老茶树长在溪边、地头巨石间,高的二三米,树龄上百年。
披云山,“养在深闺人未识”,古朴神秘,在龙泉之外,鲜为人知,大概是被“江浙第一高峰”(黄茅尖,海拔1929米)遮蔽。这里游客罕至,是“驴友”的天堂。
披云山又名天师山,在宝溪乡境内,海拔1680米。景区由天师庙、奇石走廊和披云峰组成。
“这里离天师庙不远了。”盘山公路正施工,我下车拾阶而上。山涧溪水清澈,十来米深的龙井,依然清澈见底,石上苍苔碧绿,林间杜鹃缤纷。这里就是乌溪江正源源头。
爬上一个山坡,远远看到一片高大的柳杉林。天师庙正在扩建,供奉的是道教创始人张天师。门额“披云山”,门联“披云立庙果是名山第一,妖邪鬼怪何敢进入作祟”,为龙泉名士吴嘉彦所题。庙侧参天柳杉近看更壮观,胸径有一米五以上(图一)。
相传,朱元璋被陈友谅兵打得四处窜逃,跑进天师庙跪求保佑,随后就躲进庙后一山洞。朱元璋后来当上皇帝,即封天师山为披云山,赐《忆披云山》诗一首:“披云名山胜瑶林,相传唐代旧迹名。苍松翠竹环庙宇,圣石千姿更奇形。仙坛顶峰清泉滴,舍鹤风涛震谷鸣。相巨屏庭三箭地,石壁翰墨忆披云。”
天师庙上行个把小时,灌木林越来越矮,视野逐渐开阔。快到山顶,怪石粼峋,似入奇石走廊,石屋、石棺、石椅、石磨、石牛、石羊遍布,巨者高三四十米,小的叠加其上,半悬峭壁,轻挂若坠。飞来石为披云山一绝,上百吨的石棺只三个点由小石支撑悬空(图二)。
沿山脊再向前百余米,到达披云峰,路上未见一人。峰顶有两座古人石筑小屋,供的不知何方仙家。那天大晴,未见披云,远眺群山,如登临泰山。
下山至新修石阶路尽头,就是青井村。村口一大片古树,都要数人合围,村里有农家乐六七家。
从青井村打摩的四十多里,赶往龙泉的住龙镇,下午三点,最后一班车已开走。一时兴起,步行四十多里,赶到遂昌龙洋过夜,已八点半。
也许是缘分,第二天在遂昌大柘古玩市场,我购得《刘母尹太夫人七十寿言》一册,竟是1927年衢州樟潭所印。
巧了,吴嘉彦也有贺文编入书中,就是给天师庙题写门联的那位龙泉名士。1905年,吴嘉彦曾东渡日本留学。抗战胜利后,他任龙泉县修志馆馆长。
返回衢州,我带上这册古籍,去樟潭请教徐晓琴,她笔名“月圆月半”,网上已发表上百篇走进樟树潭系列博客文章。
“王元城就是慎昌木行老板,祖籍徽州。光绪末年,樟潭两等小学校创办人之一。詹熙主校务,就是校长。”徐晓琴逐页解读,书中有不少衢州、樟树潭民国初年的名士。
詹熙(1850—1927),衢州人,曾任龙游县学堂总教习。1895年,詹熙著白话小说《花柳深情传》,中国十大手抄本之一。美国汉学家韩南研究认为:它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小说”。
刘母尹太夫人即刘锦玉之母。水客刘锦玉腰缠万贯、经验丰富。慎昌木行老板王元城的师傅,遂昌王村口人。
王昌杰(1873—1941),遂昌大柘镇后山村人。宣统元年拔贡,民国六年开始致力教育。汪伪特工总部“76号”特务头子李士群,曾入学他办的私塾。
包鸿,遂昌湖山乡绅,当地首富……
一册古籍,又将乌溪江流域名士串起。(邹跃华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