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4.05.14 来源:超级管理员
弥陀寺
衢州古城内,原有众多寺庙,可是沧海桑田,如今只剩下了两座,一座是天宁寺,另一座就是弥陀寺。不知为何,天宁巷因寺名巷,而弥陀寺这条弄堂却不带巷不叫弄,还是叫“弥陀寺”。难道它是一寺一弄堂?据《衢州市地名志》记载:“弥陀寺位于市区东部,南起新桥街,曲折延伸,分二支通樟树底,长95米,宽3米,以寺得名。”
明弘治《衢州府志》记载:“弥陀寺在府北九十步。宋开宝三年(970)建。元毁,洪武初建。”北宋开宝三年,通判朱惟和舍宅创建,但对朱通判其人,史料没有进一步记载说明。南宋末年,元兵进城,衢州城虽无大的损坏,但弥陀寺终因缺少管理修葺而坍塌了,只剩下瓦砾残垣。至明洪武初年(1368),朱氏后裔、迁居江山长台的朱文七又捐资重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又毁。至明万历十三年(1585),僧真瑞及檀越朱人才重建了坐北朝南的大殿。清咸丰、同治、光绪年间西安诗僧祖江住持弥陀寺,曾予以重修,如今大雄宝殿的大梁上仍保存着祖江的朱笔题记。“弥陀寺”寺名来自“南无阿弥陀佛”之佛语:“一句弥陀,性本有空,星皆拱北,水尽朝东。”
弥陀寺是一座中国式的寺院,原供奉武圣关羽,后为佛教、儒教合一的寺院,“二教无先后,一向平而直,冀兹捐俗心,永怀依妙力”是弥陀寺的真实写照。进山门,前殿供奉着关公大帝,称“关公殿”,二殿供奉着牟尼佛,称“佛祖大雄宝殿”,后楼为经堂和住持之住所。东轴线上是弥陀寺书院,历朝来莘莘学子的读书声伴着梵音度过了一个个春秋冬夏。西轴线上是供奉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的场所。弥陀寺原为集寺庙、书院、朱熹祀祠于一体的文化古迹区。现存弥陀寺仅前殿后殿二楹,坐北朝南,均为砖木结构,三开间七桁架,中隔一座天井。弥陀寺东侧与孔府、孔氏家庙相呼应,南面与府山公园相望。
弥陀寺原为泥石路面,后为水泥路。“文革”中,弥陀寺这条弄堂改名“米都市”,1984年恢复原名。前些年进行了第一次全面修缮,并对外开放。旧城改造后,弥陀寺弄堂消失了,而寺依旧存在。它的前后左右都是高楼,寺与孔府隔新马路相对,寺门前仅留下六七十平方米的空地。现在,弥陀寺又变得热闹起来了。农历的初一和十五,门前寺内聚满了来自四乡八邻的善男信女,烛光闪烁、香烟缭绕。特别是近几年来,每逢腊月初八,寺内布施腊八粥,寺门前真可谓人山人海。
(府山城区/文 卫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