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4.03.17 来源:超级管理员
“天开一水”石碑汪剑弘摄
2月27日,市民赵激桦在西区鹿鸣山发现一块写有“天开一水”的青石碑。此碑的背面有一段凄美的故事,像苏小小之于西湖一样,赵姬之于鹿鸣山也有相似之处。
碑文为衢县知事桂铸西所写
此碑长约0.8米,宽约1.6米,上刻“天开一水”,立于民国六年(1917)。落款有“旧重阳节”、“桂铸西印”等字样。考民国《衢县志·官师志》,可知桂铸西是湖北蕲春人,曾于民国四年(1915)至七年(1918)任衢县知事,相当于衢县最高行政长官。另外,桂铸西曾促成了清代姚宝煃、范崇楷修纂的《西安县志》的出版。
桂铸西题跋有:“鹿鸣山为三衢名胜之一,山麓泉流清冽,县志载有‘天开一水’四字,昉自何时,固弗详也……”桂铸西并不知道古人“天开一水”的最早出处,便在公事之余的1917年重阳节那天,登上鹿鸣山到处寻访,仍然未找到。可是,鹿鸣山赵姬的故事,曾让许多的文人墨客题咏唏嘘,为了“存古之微意”,桂铸西便在原“岑川泉”上方,重写了一块碑文。从其碑文书法看,桂铸西当临过《西峡颂》,其字方劲瑰丽,深得汉隶雄浑。
在“天开一水”青石碑下方,有一泓长年不枯的清水,仍可见泉眼汩汩,在鹿鸣山村整体搬迁之前,全村人生活用水主要从该泉汲取。清末衢州解元郑永禧曾在此处说:“望城中雉堞烟火,如列几案。有泉清冽,人争汲取之。”
在泉水下方8米处,有一水塘,周边农田、菜地也靠其灌溉。在“天开一水”青石碑上方,原有一寺庙,可惜在“文革”期间被毁。虽然现在看上去杂草丛生,但其整体环境保存得还是相当自然、朴素。
衢版“苏小小故事”
衢州西区的鹿鸣山是旧时三衢的风景胜地,相传,古时常有仙鹿行迹于崖间林中,游人时闻其声,故名。清咸丰八年(1858)以后,人们才渐渐将此辟为墓地。
据《明太守瞿溥广陵赵氏墓碑记》记载,大约在明代万历四十五年(1617),达州进士瞿溥受皇命到衢州任知府。瞿溥租舟南下,舟过广陵(今扬州),结识了一赵氏美人,两情相悦。瞿溥即纳赵姬为侧室,携其来到衢州任上。赵姬系绝色佳丽,娴雅知礼,聪慧过人。其人喜鼓琴,晓音律,弈棋樗蒲皆精通,以奏《胡笳十八拍》卓绝一时。然而,红颜薄命,赵姬18岁时不幸早殀。瞿溥痛不欲生,本“欲以归殡彼里,而适寒,冰坚合河闸为梗,因卜葬于鹿鸣山麓。”瞿溥之所以葬赵姬于鹿鸣山,还因为赵姬初到衢州,“见衢水澄清,喜曰:‘碧水如斯邦水’。”推开船窗,赵姬以为衢江风景可称“维扬胜概”。既然此处似扬州,那么安葬她于此,也算让她回到了故里。
赵姬安葬于鹿鸣山之后,绕墓植梅,故又名梅花墓。综合史料及诗文记载,梅花墓侧有寺庙。如:《衢县志》记载的《清吊赵姬墓诗碑》就在寺壁上。赵姬的墓旁有“岑川泉”。从上述两点看,赵姬墓即现“天开一水”石碑附近。旧志上这样描述“天开一水”下的那泓泉:“水从石缝流出,声如琵琶,凄怆断肠……”
赵姬的故事之所以可称“衢版”苏小小的故事,一方面,明清两代文人雅士赋诗题咏超多,不仅有乡贤郑桂东、汪致高、吴嘉仪等,也有大诗人朱彝尊等。清乾隆年间诗人朱鬯有诗:
美人黄土总无聊,不许闲人拾翠翘。
门外青山空鬓影,岸边芳草尚裙腰。
蝶花拍尽歌全歇,鹃血啼残恨未消。
莫似西陵松柏路,误将苏小向南朝。
“误将苏小向南朝”恰是题咏赵姬的。另外,稍后于瞿溥的叶子敬在一篇诗跋中也说到:“(赵姬)葬城西之鹿鸣山,后数十年,黄山赵恒夫先生过而赋诗吊之,殆如昌谷(李贺)之于苏小小……”据赵激桦和记者的观察,碑文附近的条石已有新鲜撬痕,希望鹿鸣山公园在建设中能保护并利用好此碑。
(记者 巫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