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资助是国家“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政策之一。自全国开展资助工作以来,通过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资助、各学校的努力配合,学生因贫退学、辍学的情况已基本消失,以浙江省为例,从2007年秋季至2011年秋季,共有63万人得到免学费资助,资金额达9亿元;255万人接受国家助学金,资金额达31亿元。在开展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形成了大量档案材料,这些材料是国家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最直接的记录与凭证,是国家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的有力见证,管好用好学生资助档案,意义十分重大。
一、客观分析学生资助档案的特点
学生资助档案是在学生资助工作中产生的,学生资助实践活动的规律决定了学生资助档案的特点,具体表现为:第一,学生资助档案内部有机关联性强。由于学生资助档案涉及每个资助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出资人资助经费公平、公正的发放,所以,资助工作本身就有一整套严格的申请、审批和发放程序,形成的档案环环相扣,关联度非常强。第二,学生资助档案来源广泛,具有分散性强的特点。学生资助工作由各个大中小学来实施,而在每个学校,资助工作往往涉及办公室、财务部门、学生管理部门、资助管理部门等多个部门,所以,档案的来源广泛而分散。第三,学生资助档案信息化程度高。从2007年起,国家教育部就投入了大量经费,建立了“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全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信息管理平台”等多个信息管理系统,各省、市、县也纷纷建立了网站,为学生资助工作的专业化、信息化铺平了道路。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产生了大量电子文件,这给学生资助档案的归档与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科学把握学生资助档案管理的关键
由于学生资助档案具有关联性强的特点,因此要特别强调集中统一管理,即在一个学校内,把其作为一类专门档案,集中归档、统一管理。又因为学生资助档案具有来源广泛的特点,这给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带来了困难。如何加强学生资助档案管理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制度建设。每个学校都要建立严格的学生资助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制度,明确管理部门、归档时间、部门职责并落实到人,将学生资助档案的归档管理纳入考核范畴,加强监督。
其次,要落实法律责任。凡是漏签的文件都要补签。奖学金、助学金、贷管费、减免学费、补助等各类资助材料,必须有学校领导签字,以保证归档材料的完整性和法律凭证价值。在资助过程中形成的电子文件材料,在目前相关法律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仍然应当还原成纸质文件进行归档,并在归档时加盖单位公章。
第三,要制订归档范围和要求。笔者认为,学生资助档案的归档范围包括行政管理、资助业务、会计档案等三方面材料。其中,行政管理类的档案材料具体包括:学校资助机构成立文件材料,本单位资助工作需要贯彻执行的上级机关文件材料,重要问题的请示、批复,奖学金评定制度,校内人民助学金管理制度,资助工作计划、总结,资助考核自评表,资助卡签订协议等。资助业务类材料应包括:“教育资助券”、学生申请表、证明材料,国家助学金审批表、名册,特殊专业减免学费审批表、名册,国家奖学金名册、国家励志奖学金名册,国家助学贷款审批表、贷款名单,中职奖学金审批表、名册,校内人民助学金申请表、登记表及名册,专项资金拨付文件,其他上报的信息材料等。会计档案类应包括:资助专项资金经费票据和各类专项资金发放凭证等。
(刊登于《浙江档案》2012年第四期,作者为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汪佩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