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院规模和医疗业务量的不断扩大,病案数量急剧增加,对大量的历史病案实行数字化管理成为必然。实践表明,这对节省病案存放空间,提高病案查找、检索、复印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以提供科研应用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历史病案数字化加工流程
历史病案的数字化管理是指将纸质病案通过翻拍、扫描、缩微等技术制作成数字化文件,其基本流程是:病案整理→病案翻拍(扫描)→病案编目→图像处理→图像质检→数据上传→病案装箱上架。
病案整理:病案具有不规则性,不同年限的纸质病案差异很大,表现为:部分资料可能有损坏、发黄等现象;纸张大小规格不统一、可能有A4、B5、16K等形式,且纸张厚度不尽统一;化验单粘贴造成部分文字的掩盖,有些资料需进行修补或粘贴处理。这一过程可定义为病案整理,是历史病案进行数学化管理的第一个环节。
病案翻拍与编目:采用专用设备,结合专用的图像处理软件,对整理好的纸质病案进行翻拍。在翻拍时,根据病案内容按照病案的一般分类原则(如病案首页、入院记录、病程记录、手术记录、出院记录、检验单、检查单、医嘱、护理记录等)进行编目归类,规范病案页的存储,方便后续检索。
图像处理:初步翻拍进电脑的病案可能出现字迹洇透、字迹断续、图像杂点、图像深浅不均、图像歪斜等问题,上传前必须采用专用软件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以保证图像质量。
质检:软件处理完成后,需要进行人工质检。质检标准是,图像清晰、无歪斜、打印清晰;每幅图像均有属性标注,且可更改;病历索引数据与病历图像对应100%正确。
数据上传:以上环节完成后,将数字化病案数据上传至服务器数据库,成为病案数字化资源。
纸质病历条形码定位:原始纸质病案使用条形码技术进行装箱保存,并实现条形码定位管理功能。
二、历史病案数字化系统的开发应用
为方便查阅利用,提高病案数字资源的利用效率,要建立病案数字化系统,并开发利用好系统的各项应用功能:
病案检索与阅读:通过程序设置病案检索功能,确保准确地检索到符合条件的病历数据,并通过调阅功能实现病案阅读。病案阅读应有专门的界面窗口,并可为用户提供改变排序、筛选内容等阅读辅助功能。遵循保密原则,软件要能屏蔽病案阅读时对病案进行非法拷贝。
病案打印:系统能实现病历数据的打印许可、控制和病历打印的网络申请及批复。打印功能仅供病案管理人员在为病人提供报销凭证时使用,其他用途应严格限制。
科研应用:病案记录了病人住院期间的相关诊疗情况,包括病情、诊疗过程和疗效,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科研资料。病案数字化处理以后,更方便科研工作者一边阅读,一边摘录相关信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病历利用日志与统计:系统对使用过程进行记录,包括阅读、打印等操作时的用户名、操作内容(阅读或打印了某份病历的某几页)、操作时间等,并且对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包括病案的阅读申请、打印申请、阅读情况、打印情况等,形成报表。
病案数据备份:系统可实现病案数据(索引和图像)的光盘备份,自动形成光盘数据包,并配置光盘调阅系统;也可实现对病案数据的磁盘备份,提供定时定期的数据备份以及还原。
权限管理:采用多种权限控制,确保系统安全。比如进行病案阅读权限控制,确保具有不同权限的人只能接触相应范围的病案数据;支持用户在网络上提交病案阅读申请,并对之申请进行批复或拒绝;对批复阅读的病历进行内容过滤、阅读时间限定,以保证数据的合理使用。
在对历史病案实行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这项工作很难较快地转化为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我们要提高成本意识,注重软件质量和应用功能的优化。另外,还要将日常电子病案管理融入病案数字化系统中,实现两者的有效对接,更好地为医院病案管理服务。
注:本文系2010年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号为2010ZR009。
(刊登于《浙江档案》2012年第三期,作者为浙江省中医院洪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