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常山五里:浙江的“小岗村”

发布时间: 2020.01.20   来源:郑妙坤

19781218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20位农民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改革开放和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几乎与此同时,衢州常山县五里公社五里大队的农民,也同样是冒着风险,“分田包干到户”,成为实现农业增收的典型,曾被《今日浙江》等主流媒体誉为浙江的“小岗村”。

当时的五里大队被誉为浙江的 “小岗村”

当时,常山县五里公社五里大队是远近闻名的“讨饭村”,全村有80%的人长期外出讨饭。时任五队队长的刘明荣全家8口人,就有6人出去讨了整整15年的饭。后来,一张报纸上刊登了一位领导人百来字的讲话,意思是不管怎么搞生产,只要把粮食搞上去,一两个人在一起也可以搞生产。刘明荣看到这则消息后,心里就像开了一道窗,当时就对队里的一个社员讲:“这不是要大家把生产队分开吗?”这位社员赶紧说:“这是要犯错误的。”

看看生活一点也没有保障的情景,孕育在刘明荣心中的那个“错误计划”再也压抑不住了。1980年春耕备耕时,刘明荣豁出去了,向公社驻队干部提出要把生产队分开。

为此,常山县一位副县长带队来到村里,召开生产队长、党员会议,要撤销刘明荣的职务并开除党籍。但大伙想分开的念头已经到了极点。刘明荣说:“开除党籍、劳改、枪毙都没关系,但田地一定要分!我一个人死了,全村的人都能活下去就行了。”当天下午,五队的17户村民秘密地把60亩田分了。10队的村民也在三四天内秘密分田包干到户。

分了田的当年,大伙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秋收时,那粮食也不知从哪里来的,户户都有余粮,结束了“讨饭村”的历史。

1981816日,中共常山县委召开会议,总结推广了五里大队的经验和做法。时隔几年后,《今日浙江》以《浙江的“小岗村”》为题,报道了常山县五里村农民冒险“分田包干到户”的创举。

198211日,中央将《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作为中央1号文件批转全党。《纪要》第一次正式肯定包产到户等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社会主义性质,包产到户终于得以正名。这就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和普遍推行铺平了道路,开始在衢州大地以排山倒海之势快速发展。

常山县五里村农民冒险实行“分田包干到户”的往事已过去四十年,国家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们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不愁吃、不愁穿。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们更要像五里人那样,勇于担当,敢冒风险,开拓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