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4.03.06 来源:超级管理员
左春泉在校园工地视察工作
我于1972年2月参加工作,至今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已超过41年。其中三十多年的时间是与农村小学的孩子们在一起,包括2002年和2003年两次远赴西部贫困山区四川省广远市剑阁县支教。2005年9月起,因工作需要,我成为海宁教育局基建办一名普通职员。我是一个平凡的教师,并无出色的才华,绝大多数时间是在最基层的农村小学(包括村校)工作,最大的“官”也只是村小的负责人。四十多年转眼而去,其间也和我们浙江许许多多的教师一样,与艰辛为伴,与压力同行,奉献几乎是教育的同名词,但我们平凡的工作也因为奉献而充满光彩。我想从自己四十一年的亲身实践中谈点对奉献精神的理解:
一、奉献是教师神圣的责任
我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三十多年也是和农村小学的学生在一起,像浙江许许多多的农村小学教师一样,在我们成为教师的那一天起,我们就像农村的泥土一样,不为人注意,却用自己全部的生命造就了满目芳华、累累硕果。当我与农村的孩子们在一起时,我知道教师是他们的引路人,承载着每一个农村孩子、每一个农村家庭沉甸甸的希望。唯有全力以赴才能不负重托,三十多年来,一双双眼睛,一张张笑脸,给我们以力量,并不断激励我们向前。
一个教师从走上工作岗位之日起,就当与奉献同行。这不仅是选择担当,也是选择坚守理想而一生无怨无悔。
二、奉献就需要无私从容
确实来说,农村小学老师面临的困难更多,烦恼也更多,但无论如何,只要我们一走进校园,一站到讲台,我们就是孩子们最可依靠的引路人,所以不管孩子们资质如何、家境如何,也不管他们来自何方,都要捧着一颗真心对待他们。2005年暑期,我刚到铁北小学负责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一所农村村小,条件不要说与城里学校,与农村中心学校差距也是很大的,但这些不能成为我们推托责任的理由。在没有先例的情况,征得领导同意,这所村小与海宁最好的小学实验小学结对。双方互派老师,优质资源共享,让我们这样一所村校在城里优质教育资源的帮助下受益。
对待新居民子女我也是怀着这样一种公平之心。海宁经济的高度发展,外来学生当时一下子猛增七十多人,班班爆满,最多班额在57人。我对农民工兄弟说,你们把子女送到这里,是对铁北小学的信任,而接纳你们的子女,那是我们的责任。我要求每位老师都要一视同仁,不嫌弃他们。在全体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在很多活动和比赛中,我校学生代表中心学校参加海宁市、嘉兴市乃至全国的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教育工作千难万难,只能无私,方能从容,并能找到好的方法,也能让我们的孩子们不受委屈或者少受点委屈。
三、奉献的根子是大爱
作为一名教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开展工作的前提,它来自于职业的使命感、责任感。
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选择了当教师的职业。“人心换人心,半斤换八两”“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是我的终身教学理念。大家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但大多数教师也会从爱自己的孩子,爱本校或本班的学生,自然而然地爱别人的孩子,爱别的地方的学生。因此,我们教师身上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师爱,就能突破血缘之限,地域之别。也正如此,我才会在2002年和2003年两次主动报名,远赴西部贫困山区四川省广远市剑阁县支教。
在那里,我真切体验到自然环境之恶劣,物质基础之薄弱,生存条件之艰苦,令人望而生畏。来到西部贫困山区支教,首先要适应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差异。每当我非常疲惫时,总是激励自己,我是浙江的支教人,要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支教精神,克服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决不能给浙江教师丢脸。
2002年3月15日,经过春雨洗礼的大巴山漫山遍野都是翠绿,美不胜收。可当满脸疲惫的我走进公兴小学时,强烈的反差让自己震惊:砖结构的校舍没有粉刷,低矮、黑暗;教室里挤满油漆掉得差不多的木课桌,最多一班有近百名学生;老师没有讲台……
第二天我就承担起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其中一个是毕业班。上示范课、观摩课,听课、评课,做专题讲座……除了日常在支教的小学上课,我还不定期到片区其他中小学上课、做讲座;支教期间,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11点后才睡觉;跑遍了当地所有学校,当地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听过我的课或讲座。工作量远超过我在海宁时,但目睹西部同行办学这么艰苦,西部孩子求学这么艰难,再累也觉得值。
困难确实远远超过了我的想像。比如饮食不适应就差点击倒了我。平时在家饮食清淡,难得吃辣,到四川都是辣,而且还是麻辣。没办法,在海宁从来不做饭,现在要自己烧来吃,做得最多的是炒莴苣、炒土豆和炒鸡蛋。因为复杂的不会做,没时间做,也不想做。不到一个月,我瘦掉了10斤,还多了一份病情加重的胃溃疡诊断书。
那年五一长假,我回了趟家。一进家门,年迈的老母亲一见就落泪:“你咋瘦成这样?”3天后要回四川,老母亲拉着死活不让走,“你也快五十的人了,还要我日夜记着你”,这句话让我眼泪夺眶而出,我咬咬牙,转身就走,我怕再迟一会,再也不能在老母亲面前挪开脚步。
可是,有时候忙起来连想老母亲的时间都没有。
就说那次探亲回到四川后不久,也就是5月5日下午,我就先到公兴辖区的圈龙小学做讲座,晚上六点我又随圈龙中学校长一路颠簸,八点多赶到圈龙中学进教室就开讲。一讲就讲到了晚上11点。之后赶了两个多小时山路回到公兴后,又拿出孩子们的作业进行批改,一直忙到凌晨3点多。早上6点多,我又像往常一样准时出现在早自修的教室里。这几乎就是我每天忙碌的一个剪影,只有躺在床上时,老母亲总出现在梦里,好几次我都流着眼泪惊醒。
无论山高水远,教师的职责在哪儿都一样。当一名教师将自己的知识与情感奉献给需要他的学校与学生时,不正是教师最大的光荣吗?
四、奉献让平凡人生很有价值
2003年组织上考虑到我的年纪与身体,本不再安排我支教,但大巴山的孩子们还需要我,因此,我几次申请终于获得批准二次进川支教,被安排在广元鹤龄小学。
到学校后不久,一件事情像一颗铁钉一样好多年都深深地扎在我心里。
广元鹤龄小学是一所条件更艰苦的学校,食堂只帮忙蒸饭,吃饭时,狭小的食堂总是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一天,下着雨,地上已被踩得泥泞不堪。一个小男孩不知是被挤倒了,还是自己不小心滑倒了,瘫坐在泥水中哭。我不禁泪流满面。“我一定要为孩子们做点什么。”可很快非典疫情袭来,浙江支教老师全被紧急召回。身在海宁,可这个问题时时折磨着我。转眼到了2006年下半年,家里刚拿到一笔拆迁补偿款10万元,我就先瞒着家人立即寄去。当时我月收入3000多元,妻子在海橡集团打工,儿子刚从部队转业,家庭条件一般。
2007年1月,餐厅正式投入使用,孩子们再也不用里三层外三层围着一个水龙头转了。2008年5月12日,8级强震震痛四川,鹤龄小学也受重创。“校舍都被震成危房。”学校餐厅成为唯一没有被震毁建筑,地震期间,我捐建的餐厅成了全校留守的70多名老师的避难所。
当时,10万元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确实是个大数字,但是当这钱能给大巴山的小学校里的孩子们带来快乐时,它又是很小的数字了,因此,这件事也没必要向别人说起。
只是2012年4月,我得绝症的消息传到了广元市。广元市委书记罗强作出批示,要求广元教育局做好方案迎接我“回家看看”。尔后,当得知我身体状况不允许,罗书记马上又指示广元市教育局尽快派人探望我。这样,我自己拿出10万元捐资四川广元办学的事才迅速传出。这让我心中仍然十分不安,因为每一个浙江支教的教师,看到当地困难的情况后,都会尽心尽力地施以援手,我不过是其中一个而已。
只要我活着,就要继续为教育事业、为西部的孩子尽自己绵薄之力。自己只是为当地学校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当地师生把我当作永远的亲人。在那里,我进一步感悟到了工作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五、奉献是幸福的源泉
我不需要回报,不需要感恩,学生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是我唯一的心愿。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我只是做了一点普通的事,但是我收获的却是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幸福。
在公兴支教时,我看到赵冰心同学家虽一贫如洗,但姐弟三人都品学兼优,就资助他们上学。2003年7月,就在赵冰心考上当地重点高中时,父亲却因病情恶化而离世,赵冰心面临辍学。我心急如焚,把她接到海宁读书。家中专门给她准备一个房间,最初我每天接送孩子,一个月后,她慢慢适应住校。周末,她还来我家住。现在,赵冰心已经从南充西华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成为一名南充一中光荣的人民教师。这就是孩子对我最好的回报,我感到十分幸福,大巴山深处多了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
这种幸福不仅来自于支教的经历,也在每天平凡的工作中体会得到。这几年来,做教育基建工作,我与同事们一样,身心疲惫地承担着巨大的压力,用“惶惶不可终日也不为过。从2006年至2011年8月,总共加起来的休息时间不到一百天。我想,是党和人民的教育,使我从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成为责任在肩的基建工作人员,我只有以感恩之心对待信任,以真诚之心对待同志,以勤勉之心对待工作,才不负使命。因此,看到我们海宁学校的面貌越来越好,城乡教育均衡不断推进,作为一名老教育工作者,我感到非常欣慰。
四十多年教育生涯转眼过去,现在我已年近六旬。回想往事,我别无遗憾,只是觉得亏欠家人的实在太多,特别是愧对自己的老母亲。2009年老母亲突发脑溢血,从入院至病逝近十天,作为儿子我没有好好服侍。那天母亲起来,早饭烧好了,开水烧开了,而走的时候连一口热饭热茶也没吃上,也没有给我留下片言只语。在母亲眼中,五十多岁的我依然是让她不放心的孩子。现在老母亲离我而去,已不能再给我一分一秒的尽孝时间,真是愧疚难当。想亲思亲不见亲,姓在名在人不在。现只要想起母亲,泪水就在眼眶里打转。老人家不识字,只是要求我“做个好人”。老母亲,我唯一能告慰您的,是您的儿子这一辈子都在“做个好人”。
我只是个平凡的教师,党和政府却给了我崇高的荣誉。我先后获得浙江省“春蚕奖”,海宁市“感动潮乡”十佳教师等荣誉,被省内外许多媒体报道。2012年5月24日上午,我患病期间,省教育厅副厅长何杏仁到我家慰问。成为教师是我一生的光荣,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我现虽是病弱之躯,依然要把教育事业奉献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