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4.04.30 来源:
作家合影
由省委宣传部、省作协组织的“钱塘江抒怀”采风团,于4月12日至4月18日在衢州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采风活动。景色幽致的钱江源,娟秀妩媚的乌溪江,巧夺天工的龙游石窟……衢州的生态、人文、发展之美给20余位作家留下深刻印象,短短几天,他们共创作40多篇诗文。从衢州钱江源出发,他们还会沿钱塘江继续着下一站。
生态之美
“从钱江源头到波澜壮阔的东海,从一滴水珠到万马奔腾的钱江潮,从忽略不计的微小到排山倒海的力量,母亲河告诉我们,什么是百折不挠的精神,什么是凝聚起来的力量,什么是奋进不息的梦想。”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坚在《把每一份责任交付江河》中如此写道。
“钱江源的水像母亲的乳汁。”诗人嵇亦工在似轻绡珠屑的钱江源飞瀑前吟道。女诗人张巧慧激动地说:“来过钱江源,在我的人生中,心会更加地清澈。”
诗人慕白采风期间,每天都要写诗。夜深了,他与衢州诗人赖子在山溪边的村道上来来回回地走了好几遍。“今夜我打你电话/是想让你听听蛙声……我正独自走在里秧田村的村道上/这是一条乡间土路,平坦,发白/月光下像一条河流哗哗流淌/如果你闭上眼睛一定能听到/我身后正拖着一条河流在走。”
一路下来,夜宿衢江区茶坪村小客栈,自由撰稿人傅军敏说他是“枕着一条江入眠”。一大早,诗人黄立轩就披一身清露,在乌溪江畔捡着漂亮的鹅卵石。在一旁做深呼吸状的杨新元兴奋地说道:“得用这新鲜空气洗洗肺。”而在龙游的姜席堰,有女作家干脆脱下鞋子,赤脚走进水中,感受着清澈碧透的水拂过肌肤的清爽。
诗人王继红一路且歌且行:“那样清冽的水,像一个四五岁孩子冲你笑着的眼睛里泛起的波澜。”
驻足在一截截神奇的节理石柱前,采风团的成员又是一阵全新的感叹。从奇石质朴光色中,以心阅读的诗人们寻找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文之美
舟行乌溪江,两岸的山、水、房子、树木布局骨肉停匀、疏密有致。作家马叙以为,这不似北方的山水那般峻峭,亦不浮佻轻靡。显然马叙把这当作文化标本来剖析了:在这远离城市嘈杂的小村里居然有这样一位农家书法家,他(柴汝梅)是文化的传播者与践行者。正因为有了老人,鱼山村这个极其普通的村庄,有了笔墨诗意。
岭洋乡绵羊村刘樟根老人的故事很吸引作家。刘樟根写的口语诗,有一部分贴在自家的墙上。他于1998年的第一首诗中流露了心中的愿望:“若要致富路先行,但愿此梦能成真。”在2001年的诗中,他写道:“村前客轮隆隆声,村中车辆穿梭行。”一个人的梦想之光,似乎可以折射得很远。
衢江区楼山后村是有“东方灰姑娘”之称的明孝贞纯皇后的故里,诗人嵇亦工感慨万千:“古老的三衢大地的文化积淀是如此深厚,真的令人十分震撼,置身其中,我仿佛在穿越历史!”
作家们还考察了孔庙、龙游石窟、龙洲塔、荷花山遗址等,走访最多的是村落。在文化礼堂里,有画技之长的作家们还挥毫泼墨,尽抒文化的胸襟与气度。
发展之美
在开化龙顶名茶的发源地齐溪镇大龙山村采风,作家们在大龙茶馆端着搪瓷罐,喝着色泽翠绿、汤色明亮的龙顶茶,作家们纷纷开始赋诗吟咏,并深入了解茶叶的历史、收成、前景。
在衢江区莲花现代农业园区,作家们手捧花草,不禁为这集现代农业生产示范、生态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园区称好。在龙游兴泰牧业,看到生猪生态化养殖和污染综合防治等举措做得好,作家们戏称这是“最美猪圈”。
诗人张德强诗云:从锈水到秀水,跨越的何止是/习俗的门槛/我看到晚霞映照下的农居/披上了一身金色的新衣。
作家们仿佛个个都是摄影迷,拿着相机拍个不停,记录着如画的瞬间、快乐的时光和美好的记忆。巫少飞余延金杨帆祝敏中
由省委宣传部、省作协组织的“钱塘江抒怀”采风团,于4月12日至4月18日在衢州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采风活动。景色幽致的钱江源,娟秀妩媚的乌溪江,巧夺天工的龙游石窟……衢州的生态、人文、发展之美给20余位作家留下深刻印象,短短几天,他们共创作40多篇诗文。从衢州钱江源出发,他们还会沿钱塘江继续着下一站。
(巫少飞 余延金 杨帆 祝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