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中国的俄罗斯儒学家—访俄罗斯科学院布洛夫博士

发布时间: 2015.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我出生在中国的哈尔滨,也算是个中国人哩!”9月27日,当记者见到俄罗
斯科学院布洛夫博士时,他风趣地说,“我的父亲是前苏联的外交官,在中国很长
时间,所以我们一家很喜欢中国,我更喜欢研究孔夫子。”
  这位满头银发、戴着金边眼镜的俄罗斯学者刚从杭州赶来,没想到一放下行李
,还未休息片刻,便受被记者打搅。不过,他的不介意和热情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我是第一次来衢州,但很早就通过中国典籍知道另一座孔氏家庙在这里。”他饶
有兴致地说起了他研究儒学的故事。
  在上世纪50年代,布洛夫还是个十八九岁学生的时候,曾受教于我国国学大师
任继愈。在任大师的点拨下,布洛夫渐渐地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
任大师提议他研究孔夫子的儒家思想。这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难度比较大。首先
是中文关,再者是古文关,但是布洛夫没有退缩,自从读了《论语》等著作后,一
发而不可收拾,像《孟子》、《中庸》等也一一精读,研究。在上世纪70年代,他
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把《中庸》翻译成俄文在俄罗斯出版。“这太难翻译了,因为
两国的文化传统不一样。比如说‘仁’这个字,可以有好几种俄文翻译,但几乎没
有一个能非常准确地解释孔子所表达的这个意思。”布洛夫说。
  谈起儒家思想的和谐观,布洛夫疲惫的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他说:“我非常
赞同目前中国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布洛夫认为,创建和谐社会
,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和谐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应该建立在公正的基础上,政
府阶层代表公正的原则,必须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只有真正起到表率作用才能
做好人民的领导;二是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应该建立在孝的基础上。任何社会不可
能没有过去的经验而存在。上代人或多或少都有生活经验,如果社会想向前发展,
就不可避免地要接受这些经验。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尊重长辈也是人文关系的体现。和谐社会正需要这样的关系,只有几
代人的和谐、和睦相处的社会才能称作和谐社会。三是以人为本。和谐社会一个主
要特征是人人都是君子。根据孔子的观点,天下的每个居民都能成为君子,但是为
此他需要培养自己,学会用理想个性的两个珍贵标准要求自己??仁和文。仁的意
思很多,我的观点就是爱人。文,就是精神文化,就是人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布洛
夫说:“孔子学说不但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俄罗斯两年前成立了孔子协会,现
在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参与到儒家思想的研究当中。”
  在采访行将结束的时候,布洛夫有点自豪地给记者透露了一个小秘密:1958年
5月,布洛夫当时正在北京十三陵水库义务劳动。突然毛泽东主席前来视察,激动
的布洛夫冲到毛泽东面前,紧紧握着毛泽东的手说:“您好,我是苏联学生。”这
一刻,成了布洛夫永远珍藏在记忆中的美好片段。(娄鹏展)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