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2005年4月27日衢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主席团第四次会议通过)
衢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认真审议了市财政局局长俞顺虎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提交的《关于衢州市200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财政预算审查委员会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进行了认真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2004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汇总预算为150560万元,实际执行数为170761万元,完成预算的113.4%,调整出口退税因素后比上年增长26.5%。全市财政支出汇总预算(不含省专款专项补助)为224411万元,实际执行数(含省专款专项补助)为334849万元,完成预算的149.2%,比上年增长23.8%。
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4年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70050万元,实际执行数为82556万元,完成预算的117.9%,调整出口退税因素后比上年增长31.5%。财政支出预算(不含省专款专项补助)为113577 万元,实际执行数(含省专款专项补助)为153925万元,完成预算的135.5%,比上年增长30.0%,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6.1%。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2004年市本级当年财政收支相抵并消化部分历年滚存赤字后,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
财政预算审查委员会认为:2004年,我市各级政府和财政税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通过的目标任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工业立市、借力发展、特色竞争”三大战略,支持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努力调整优化收支结构,稳步推进财税各项改革,在宏观环境趋紧的情况下,克难攻坚、奋发有为,经济快速增长,财政收入超额完成任务;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各项重点支出得到保障,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总的看,2004年全市财政预算和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是好的,财税部门的工作是努力的,是富有成效的。财政预算审查委员会对2004年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表示满意。
财政预算审查委员会认为,在2004年财政预算执行和财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财政收入结构不尽合理,结构性矛盾突出,地方财力受宏观调控、体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可用财力增势趋缓;二是财政支出的“越位”与“缺位”问题依然存在,财政刚性支出因素多,各级收支平衡压力增加;三是财政对债务管理、投资管理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财税监管力度和自身素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等等。对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尽力予以解决。
二、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05年全市财政预算草案中,全市地方财政收入汇总预算为19380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3.5%;全市财政支出汇总预算(不含省专款专项补助)为267275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9.1%。
在2005年预算草案中,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9370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3.5%;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不含省专款专项补助)为135964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9.7%。
财政预算审查委员会认为,2005年全市财政预算和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符合《预算法》的规定,贯彻了市第五次党代会以及中央和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体现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量力而行、留有余地的原则,体现了确保重点的原则,体现了从紧过日子的原则。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保持了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增长幅度,支出预算统筹兼顾,重点保证政权建设、农科教、社会保障、社会稳定等领域的支出,这样的安排是合理的。在实际执行中,要按照“两个务必”的要求,勤俭节约、开源节流,反对铺张浪费,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年终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预算审查委员会认为,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05年全市财政预算草案和市本级财政预算草案符合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和我市的实际情况,是适当的、可行的,同意市财政局局长俞顺虎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提交的《关于衢州市200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建议大会批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05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根据《预算法》规定,2004年市本级财政决算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
三、为保证2005年全市和市本级财政预算的顺利完成,财政预算审查委员会建议:
(一)充分发挥财税职能,努力保障“三大战略”实施。一是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围绕农产品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1号文件精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二是要围绕实施三大战略,积极发挥财政税收调控职能,用足用好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减免税政策,认真落实“工业五十条”的有关政策措施,调整财政资金投向,向410特色产业倾斜,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特色竞争力。要认真贯彻落实出口退税负担政策,促进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联系,加强财政资金调度和资本运作,多渠道筹措资金,化解资金紧缺矛盾,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六大百亿”工程实施。三是要着力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围绕跻身全国百强城市的目标,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推进“五城联创”,支持生态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同时,要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支持旅游、商贸物流等经济的发展。
(二)坚持依法治税,加强收入征管。各级财税部门要加强对财源建设的调研和培植,强化税源监控,及时分析掌握影响收入增减的因素,完善纳税评估工作,提高征管水平。要在继续加强主体税种、地方税种征管的同时,坚持“抓大不放小”,加强土地增值税、房产税等小税种征管,优化税收收入结构。积极推进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提高征管效率。广泛开展税法宣传教育,完善稽查工作制度,不断营造诚信纳税的环境。要深化社保基金征缴改革,进一步完善“五费合一”征管办法,逐步建立社保费费源监控体系,提高社保基金的征缴率和覆盖面。必须进一步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完善征管手段,规范征收行为,加快构建政府非税收入征管体系;强化预算外资金的政府统筹调节力度,规范使用、加强监管,做好预算内外收入的结构调整文章,增强政府的财政调控能力。
(三)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按照公共财政和统筹发展的要求,坚持“有保有压”的支出结构调整原则,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要重点确保人员经费、机关运行经费等政权建设支出,确保农、科、教等法定支出,确保社会保障、维护社会稳定等重点支出。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两个务必”的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压缩小车购置费、会议费、出国经费支出,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福利费的规范管理,对基本建设支出要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突出重点,把有限的财力用在社会急需的、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上。要高度关注民生,进一步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积极扶持城乡居民就业与再就业,支持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突发性事件应急保障机制,推进“平安衢州”建设。加大对农业、科技、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基础教育,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步伐,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和谐发展。
(四)深化各项改革,加强财政监管。要认真贯彻《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加强财政管理,严肃查处违反财政法律法规行为,维护财经秩序。要加强综合预算管理,进一步改革细化完善部门预算编制,严格执行《预算法》和按照人代会通过的预算办事,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各方面的监督,增强部门预算刚性,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要加强财政专项经费使用的计划性、统筹性,加大财政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组织开展对财政专项资金、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要加强对政府建设性投资项目的管理,进一步完善建设性预算编制和财政集中支付制度,认真实施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切实解决项目建设资金超概算的问题。要加强政府各类投资公司的债务和风险监管,完善政府债务预警机制,适时整合国有资产营运管理体制,健全管理制度,重视国债和政府外债管理,预防财政风险。要加强国有资产的运行和监督管理,整合政府及各部门的存量资产,加大处置变现和资本运作力度,整合资源性资产,做大融资平台,增强政府的持续融资能力和调控能力。要继续深化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完善收缴分离办法,严格土地出让金和彩票资金等各项专项资金监管,拓展非税收入管理领域。要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完善政府采购监管体系,稳步扩大服务类采购的覆盖面,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提升服务水平。要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做好停征农业税后的各项工作。要切实加强对乡镇财政管理和债务管理的指导,鼓励支持乡镇消化历史债务,促进乡镇职能作用发挥。
财政预算审查委员会认为,要实现今年的各项财政收支预算目标,任务繁重,困难不少。因此,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和本次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认清形势,克难攻坚,开拓进取,狠抓落实,为我市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