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衢州市200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2001年4月10日在衢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衢州市财政局局长 王延生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市200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1年财政预算草案,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和审查,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0年,在宏观经济环境趋好的背景下,我市经济形势明显好转,从而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较好,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幅度较高,超额完成了年初市人代会通过的收入预算指标,支出基本保证了政权运行和各项公共事业发展的需要,并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建设的发展。
    2000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汇总预算为45710万元,实际执行数为58074万元,完成预算127.05%,比上年增长36.58%,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8.57%。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是:1、工商税收460 01万元,完成预算l12.36%,比上年增长22.25%。2、农业四税7486万元,完成预算142.29%,比上年增长47.71%。主要是按省规定停止执行农业税退税政策,相应增加了收入。3、企业所得税收入9016万元,完成预算218.83%,比上年增长92.73%。主要是国家取消地方出台税收先征后返政策,相应增加了收入,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1.33%。4、国有企业亏损补贴7963万元,完成预算106.53%,比上年增长3.90%。2000年全市还完成上划中央财政收入45304万元,比上年增长18.36%。
2000年全市财政支出汇总预算为82178万元,实际执行数为116327万元,完成预算141.55%,比上年增长17.27%,剔除一次性支出因素后比上年增长10.39%。主要文出项目执行情况是:1、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事业费ll994万元,完成预算217.72%,比上年增长24.12%。2、文教卫事业费支出35181万元,完成预算l09.71%,比上年增长9.48%。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23503万元,完成预算
102.83%,比上年增长7.26%,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午增长12.74%。3、科技支出1758万元,完成预算l 36.17%,比上年增长15.20%。4、行政管理费支出20700万元,完成预算119.05%,比上年增长11. 22%。5、公检法司支出10015万元,完成预算139.23%,比上年增长44.70%。剔除交警经费省转移市县财政预算内支出等因素后,比上年增长14.47%。6、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6864万元,完成预算304.66%,比上年增长31.62%。
    按照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计算,2000年全市财政可用资金为117296万元(包括地方财政留成收入、上划中央税收净返还、上级财政补助和上年结余等,下同)。收支相抵,实现了当年财政收支平衡,并消化了部分历年累计赤字。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2000年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15000万元,实际执行数为20026万元,完成预算133.51%,比上年增长48.34%,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9.63%。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是:1、工商税收18896万元,完成预算105.70%,比上年增长18.87%。2、农业四税收入l0l3万元,完成预算2302.27%,比上年增长2432.50%。3、企业所得税收入37l 6万元,完成预算
453.72%,比上年增长78.91%。4、国有企业亏损补贴4998万元,完成预算99.96%,比上年下降11.59%。2000年市本级还完成上划中央财政收入18723万元,比上年下降1.41%。
    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0年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为25460万元,实际执行数为36249万元,完成预算142.38“%,比上年增长5.74%,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8.09%。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是:1、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事业费2125万元,完成预算275.26%,比上年增长46.35%。2、文教卫事业费支出8434万元,完成预算124.60%,比上年下降o.39%,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8.o 5%,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4445万元,完成预算112.28%,比上年下降12.81%,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4.03%。3、科技支出604万元,完成预算171.10%,比上年增长15.27%。4、行政管理费支出8209万元,完成预算
108.01%,比上年增长5.58%。5、公检法司支出4362万元,完成预算141.39%,比上年增长52.95%,剔除交警经费省转移市县财政预算内支出等因素后,比上年增长14.87%。6、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3429万元,完成预算251.21%,比上年增长36.02%。
    按照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计算,2000年市本级财政可用资金为36449万元,收支相抵,实现了当年财政收支平衡,并消化了部分历年累计赤字200万元。关于2000年全市和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支计划的执行情况和2001年的收支计划(草案),我们单独书面向各位代表报告。
    为确保2000年财政收支预算任务的完成,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抓财源建设,求省级支持,促经济发展。全市各级政府在抓经济建设中十分重视财源建设,市县两级财政地税部门把财源建设作为支持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一是加大资金支持。全市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6864万元(市本级3429万元),比上年增长31.62%,其中不少投入采取财政贴息办法,以拉动银行对生产性固定资产信贷投入的增长。二是落实政策扶持。在贯彻国务院国发[2000]2号文件精神前提下,全市按财政部有关行业优惠政策,财政返还企业增值税2912万元(市本级1140万元),比上年增长43.24%。先征后返企业税收1408万元(市本级1397万元)。全市还依据税法及政策减免企业工商税收3932万元(市本级1422万元)。在抓好地方所得税先征后返等政策清理的同时,结合实际,通过反复研究和测算,制定了《衢州市本级财政贴息管理暂行办法》等优惠政策,并及时兑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三是积极推进企业改制。全市财政国资管理部门积极参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职工身份转换”双“到位”的改革,从财产损失核销审批,资产评估
确认等环节,加强管理监督和指导通报,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改制。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帮助资不抵债的破产企业按照“先安置、后变现、再重组”的思路,既尽量保持社会稳定又加快工作节奏,使破产企业的残存实物资产变“闲置、沉淀”为“流动、重组”,发挥了社会综合效益,重新启动了产销,保持或增加了税源。四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采取有力措施,主动参与骨干企业的做大扶强,积极支持家庭来料加工业的发展。我们经济欠发达地区,按照中央关于提高“两个比重”(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中央级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和加大“转移支付”(中央对地方特别是落后地区实行财政转移支付)的体制政策,积极向上争取支持,是财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市县两级财政部门在党、政主要及分管领导的重视关心下,支持配合各有关部门,千方百计、积极主动地向省争取资金扶持。据统计,去年全市共争取省各类(不合上划中央两税返还)资金补助55645万元(含基金补助),比上年增长35.31%,为地方财政收入的95.8%,其中市本级争取各类补助17858万元,比上年增长31.4%,为地方财政收入的89.2%(其中属财政部门在市委、市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重视支持下争取的补助12482万元,比上年8472万元增长47.33%,占总量的69.9%)。这些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财政资金供不应求的矛盾,促进了当地经济和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为支持和保持我市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稳定作出了显著贡献。
(二)抓依法征收,求科技办税,促规范管理。去年我们在加强地方财源建设的基础上,努力抓好开源和增收工作。一是以中央关于“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方针为指导,统一思想,大抓收入;二是认真执行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财政收入预算,及时分项分解落实计划,并不断加快收入进度;三是健全了“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税收征管新模式,提高计算机技术在收入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水平,实行信息化管理。成功推行个体户纳税“银税实时联网划款”,以征管日记制度为切入点,实行征管手段和形式的创新;四是结合税源调查,实施每月重点税源监控办法,及时分析掌握动态,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税收入库,全市组织地方工商税收收入44173万元,比上年增长24.55%,其中市本级19436万元,比上年增长18.21%;五是健全协税护税网络,强化税务稽查,减少税收流失,全市查补地方税收入库1502万元。
    去年,市县两级财政部门进一步规范了支出管理。一是根据对行政公务经费“抓大放小,包奖结合”的原则,全面推行经费定额包干;二是根据“人员工资按实计,公务(业务)经费分标准,购置修缮视财力,大宗物品统采购,内外结合大包干,经费结余有奖励”的具体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单位综合预算管理,调动了各单位管家理财、节支增效的积极性;三是全面推行了“政府采购制度”,依据《衢州市本级政府采购办法》,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一年来,全市共举办了139次政府公开采购招投标会,采购设备中标总价款6595万元,比原标的节支11.5%;四是全面推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收方式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改革,扩大了基金征缴的覆盖面,健全了“地税征收、财政管理、社保支付”的相互协调与制约的运行体系,保证了企业离退休职工生活费的按时足额发放;五是充分发挥会计事务、资产评估、工程预决算审价等社会中介机构的积极作用,全面推行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年终决算审计制度,国有集体企业资产变动前合法评估制度,政府涉及投资的建设工程项目审价制度,全市对677个建设项目进行造价审核,共
核减2834万元,平均核减率为8.73%。
(三)抓优化预算内安排,求预算内外协调衔接,促强化预算外监管。优化预算内安排,是财政部门针对我市财政困难而着力去抓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是在体制政策允许的弹性区间内,优化收入结构,增加可用资金;二是在千方百计促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竭尽全力保公教人员的工资发放,保政权运行的必要经费需求;三是基本保证了农、科、教等支出重点的法定增长比例,体现了“科教兴市”战略的政策导
向;四是控制了“人、车、会、话”经费的膨胀及增支。在强化预算外监管工作上,我们认真搞好预算内安排与预算外管理的协调衔接,继续深入贯彻实施国务院281号令,按照“收入税收化、专户金库化、支出预算化、督查经常化”的管理总体要求,从源头上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各家征收、收支两线、票据控管、定期结报、政府调节、财政监督”的管理模式,健全了立项、办证、购票、结报、缴款、稽核、检查等一整套办事管理服务程序。去年一是积极推行票、款分离,市本级在法院、工商行政管理、交警、消防等单位先行起步,实行“执收单位开票、代办银行收款、财政专户入帐”的收缴分离制度,并实施电脑网络信息化管理。二是大抓重点检查,对十八个重点部门在开展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实施交叉重点检查,促进了重点部门的规范管理。三是继续严把“三关”:一把票据准购证发放关;二把收费票据领购关;三把收费票据使用后的核销关。切实强化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四)抓深化财税改革,求管理机制创新,促强化队伍建设。深化改革是搞好财税工作的重要途径,去年我们以深化实施综合预算管理改革为重点,全面细化推行了单位预算内外合并会计核算,合并资金预算,合并编制报表制度。一是预算内外合并预算,减少“双份粮”;二是统一定额标准,实行工资财政统发,避免“缺口粮”;三是推行了预算内外经费合并包干,节支个人发“加餐粮”。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为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还出台了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专项等“三项”经费的细化预算管理办法,并在市本级施行。同时还开展了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工作。
    去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认真组织全体干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讲话,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落实“开放兴衢”的措施,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以“三个代表”思想教育为动力,以“创一流业绩,展财税风采”的树新形象活动为载体,以学习培训知识更新为基础,以勤政廉政为规范,以创优争先为目标,以完成财税计划任务为实绩考核,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活动,使广大财税干部逐步提高了适应新形势的素质,不断增强了开展新工作,完成新任务的能力。
    回顾去年,我们清醒地看到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和不足:一是由于经济总量增长不快,财政增收的基础尚不牢固;全市财政收入占全省的比重还在下降;二是由于企业经济效益差的状况没有根本性改变,而财政刚性支出又在不断增加,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的难度很大,市、县二级财政收支平衡的基础十分脆弱,基本是表面强行平衡;三是税收执法力度不够,征管工作尚有漏洞,财税监管有待进一
步加强等。以上问题的解决或缓解,既要依靠广大财税干部的积极努力,又要方方面面统一认识,大力支持,更要依赖经济的加速发展。对此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潜心研究,积极工作,创造条件,逐步改善和解决。


二、2001年财政预算草案


    根据全国、全省财税工作会议精神和我市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确定我市财政收支预算安排和财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全国、全省财政、税务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既大力争取,认真实施中央积极财政政策的项目,又采取适度从紧的本地财政调控措施;依法组织财政收入;
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重点支出的投入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以财政支出管理改革为重点的各项财税改革,改善和加强财政收支管理;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和管理,确保完成财政预算和实现收支平衡,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同时考虑到2000年财政收支执行数中含有部分不可比因素以及2001年政策性因素,编制2001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如下:
2001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汇总预算为63301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9%。其中主要项目的安排是:1、工商税收51563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2.09%。2、农业四税6657万元,比上年执行‘数下降11.07%。3、企业所得税收入9092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0.84%。4、国有企业亏损补贴7785万元,比上年执行数下降2.24%。
    2001年国家下达我市上划中央财政收入任务52419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5.71%。
    根据上述收入预算,按照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计算,2001年全市地方可用资金为98200万元。2001年全市财政支出预算为98200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9.50%,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9%。全市财政支出主要项目的安排是:1、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事业费6200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2.54%。2、教育事业费支出25600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2.01%。3、科技支出1523万元,比上年
预算数增长17.97%。4、行政管理费支出19761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3.65%。5、公检法司支出8027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1.59%。拟安排2001年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21829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9%。其中主要收入项目的安排是:1、工商税收2147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3.62%。2、农业四税97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下降4.24%。3、企业所得税收入316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下降14.96%。4、国有企业亏损补贴500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0.04%。
2001年市本级上划中央财政收入任务为21698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l5.89%。
根据上述收入预算,按照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计算,预计2001年市本级财政可用资金为32870万元,根据客观增支因素和事业发展的需要,拟安排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32870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29.10%,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9%。其中主要支出项目的安排是:1、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事业费858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1.14%。2、教育事业费支出4400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
11.14%。3、科技支出395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2.18%。4、行政管理费支出8573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2.80%。5、公检法司支出3448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1.77%。


三、2001年财税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做好各项工作的意义十分重大。但今年的财政增支因素较多,财税运行及财政平衡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为此,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发挥财政政策导向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我市财政比较困难,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积极争取中央特别国债转贷项目,切实加强转贷和补助资金使用的管理,尽早发挥建设项目的效益。一是继续运用财政贴息杠杆,支持经济结构调整,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今年财政贴息资金争取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财政贴息力度。进一
步改进和完善贴息办法,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支持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二是继续大力争取省定拉动经济增长的贴息项目,财政部门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全面争取省对市、县各类项目的财政贴息,并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以扩大投资效应,拉动我市经济增长。三是继续执行好“两保两挂”、“三保三挂”等财政政策措施,努力涵养财源,加快我市城市化进程,推动经济发展。四是要把支持家庭来料加工业的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摆上重要位置。
(二)强化公共财政职能,促进以财政支出管理改革为重点的各项财政改革。一是要继续细化预算编制改革,深化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把推行定额包干与建立定型的支出规范结合起来,为建立稳固的政府财政打好基础。二是试行财政集中收付制度。要在全市全面推行对行政机关的财务收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模式。三是在全市开展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试点工作。四是调整和优化财政资金支持经济发展的运作方式。五是继续深化和完善政府采购工作。今年将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同时建立完善相关的制度和办法,逐步使政府采购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推进。六是进一步加强乡财政管理。完善乡财政体制及配套财政政策,加大“消赤保平”力度,促进乡财政建设。
(三)切实加强税收征管,促进依法组织和增加收入。要在加强税源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税收征管。要加强税收计划管理和税源调查、监控,实行强化普遍征管与突出重点监控相结合,坚持“抓大不放小”。要切实加强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领用等重点环节的管理,不断完善和规范社会化征管协作体系,建立和完善税源和税收信息网络。要进一步加大清理欠税的力度,大力强化和规范地税稽查,堵塞收入流失的漏洞。要努力做到应收尽收,确保全年收入任务的完成。
(四)合理安排支出,促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今年财政的增支压力较大,收支矛盾依然突出。我们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增收的潜力不大,势必要走控制支出总量,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的路子。因此各级政府一定要坚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的原则,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眼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的关系,统筹安排好各项财政资金,确保正常工资发放和农、科、教等法定支出增长及保稳定、保改革的资金到位。大力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社会保障资金专款专用,维护社会稳定。要继续控制“人、车、会、话”的膨胀和增支。市财政将继续大力帮助各县(市)向省争取资金补助,同时也将适当加大对年终决算赤字县(市)的审查力度,以履行省财政赋予市财政“三保三挂”政策的职责,确保全市财政收支平衡。
(五)规范财税管理,促进财税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依法理财、依法治税、依法管理、依法监督。要进一步加大财税执法力度,强化执法刚性,全面贯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要坚决澄清和消除某些人们认为地税刚性不强、可以随意减免、动一下无所谓等模糊认识,维护税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要继续抓好税法宣传,以增强公民依法自觉纳税意识,从而保障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要强化财政支出资金
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力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监督体系。要进一步加强财税干部的政治思想、工作作风和专业业务建设。深入开展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较育,全面提高财税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抓好勤政廉政教育,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办税公开、理财公开,继续抓好服务承诺,进一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牢固树立财政地税部门“为民办税,为国理财,优质”服务,勤政廉洁”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今年的财政改革和发展任务十分繁重,要圆满完成今年的财政预算和做好财税各项工作,任务非常艰巨。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衢州市委的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确保完成预算任务,为我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