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六日在衢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
衢州市计划与经济委员会主任 俞成钟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市 1998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199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 1998 年计划执行情况
1998 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加深、国内市场需求约束增强和特大洪灾的严峻挑战,我市认真贯彻市委提出的“解放思想、开放兴衢”的战略方针,围绕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加大投入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力的措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社会保持基本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主要计划指标。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140 . 30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 7 . 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2 . 14 亿元,增长 17 . 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3 . 5 亿元,增长 5 . 4 %;外贸出口总额 5434 万美元,增长 13 . 7 %;地方财政收入 3 . 73 亿元,增长 11 . 5 %;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基本与上年持平;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2 . 94 %。
1998 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回升、经济效益有所改善
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逐季加快的良好态势。国内生产总值一季度增长 5 . 4 %,上半年增长 5 . 8 %,一至三季度增长 6 . 7 %,全年增长 7 . 2 %,扭转了 95 年以来增长速度连续三年回落的局面。
大灾之年农业生产基本保持稳定,产业化经营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 35 . 0 亿元,比上年下降 0 . 9 %,粮食和柑桔产量分别达到 94 . 44 万吨和 49 . 01 万吨,生猪出栏比上年增长 17 . 4 %。全市已有一定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 70 家,其中 8 家被列入省“百龙工程”。兴办了和正在建设一批农产品专业市场,活跃着一支 3 万多人的农产品贩销队伍。加大了科教兴农力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业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活动,重点推广的 19 项农业技术效果明显。实施了农业名牌战略,制定了常山天子牌胡柏、衢县一品红?柑、开化龙顶茶、江山猕猴桃、江山白鹅等五个系列省级地方标准,其中天子牌胡柏、一品红?柑、开化龙顶茶叶被认定为浙江农业名牌产品。水利建设成效明显,全年累计投入资金 2 . 14 亿元,完成土石方 2086 万立方米。农业经济效益得到改善,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 2660 元,增长 6 . 6 %。
工业增长速度加快,经济效益明显回升。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 52 . 87 亿元,增长 9 . 8 %,增幅比上年提高了 4 . 0 个百分点,乡镇工业从下半年开始增幅快速回升。一批骨干企业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 16 家产值超亿元企业同比增长 16 . 34 %,占全市国有及 500 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产值的 51 . 83 %。工业经济效益得到改善,并呈现逐月回升的势头。全市国有及 300 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税 5 . 34 亿元.同比增长 8 . 7 %,扭转了多年持续下滑的局面,其中实现利润 5956 万元,增长 189 . 5 %。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下降 28 . 9 %,亏损额占利税总额的比重下降 8 . 98 %。涌现出通天星股份有限公司、江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001 电子集团、常山化工厂等一批盈利大户;列入省政府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扭亏解困目标考核的江山水泥厂和浙江输变电设备有限公司已实现扭亏,衢州棉纺织厂扭亏为盈,全年实现利润达到 103 万元。
第三产业保持较快发展。在邮电、房地产和社会服务业快速增长的推动下,全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 43 . 26 亿元,增长 8 . 4 %。加大了专业市场的培育力度,新增各类市场 27 个,市场交易额增长 10 . 7 %、有 15 个市场年交易额超亿元。市区副食品市场、西立交商城、装饰材料市场、家电市场相继开业,涌现出江山白鹅市场、龙游交易城、开化名茶市场、常山柚香城、衢县柑桔、生猪市场等一批各具特色的骨干市场。流通企业不断调整经营策略,积极扩大单个品牌的规模经营,活力有所增强。加大了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全市外贸出口增长 13 . 7 %.新增自营出口生产企业 9 家。加快了旅游景点的规划建设,加大了旅游宣传促销力度。
(二)积极推动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在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方面取得新突破
相继出台和完善了一系列有关企业改革的政策,企业改革进度加快,内容不断拓展,质量有所提高,难点有所突破,呈现出开放性、结合性、实效性、协调性等四个明显的特点,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面已达 90 . 5 %。 8 家全省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的改革均已取得一定成效,新组建了浙江输变电设备有限公司、浙江虎山集团公司、江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卖、联、租”为突破口,加快中小企业改制步伐。全市 ( 不含巨化 ) 企业改制吸纳社会资本 7 . 6 亿元,累计对 97 家产品有市场的困难企业实行抵贷返租,涉及资产 3 , 64 亿元。积极稳妥地加大对资不抵债特困企业的破产力度,法院累计受理了 227 家企业的破产申请,其中 130 家已破产终结。大部分企业破产后资产得到重组,职工得到妥善安置。配套改革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基本完成了养老保险制度全省并轨,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深入实施再就业工程,国有和城镇集体企业普遍建立了再就业服务中心,有 4788 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再就业率达 58 %。
以企业组织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为切入点,加大了结构调整力度。以优势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名优产品为依托,实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联合,累计组建股份有限公司 8 家,集团 17 家,其中省批企业集团 10 家。新组建了衢州啤酒集团、衢州建工集团和衢州交通建设集团,其中啤酒集团生产能力挤身全省同行业五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到年底,全市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比上年末增长 7 . 3 %和 3 . 8 %,注册资金超百万元的私营企业达 231 家,年产值超千万元的私营企业达 64 家,个私企业入库工商税收增长 28 . 9 %。全市新批三资企业项目 20 个,实际利用外资 1633 万美元,增长 11 . 2 %。积极吸引市外的资金、技术参与我市的资产重组,使一批企业再现活力。开发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与巨化协作步伐加快。
(三)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经济发展后劲有所增强
紧紧抓住国家扩大投资启动内需的机遇,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回升,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2 . 14 亿元,增长 17 . 3 %。重点建设成效显著,围绕农田水利、交通通讯、城市环保和基础设施、重点技改和社会事业发展,安排市重点建设项目 86 项,其中当年实施 56 项,计划总投资 43 . 35 亿元,当年完成投资 8 . 4 亿元。列入省重点建设工程 40 项,巳实施 24 项,计划总投资 23 . 5 亿元,当年完成投资 5 . 8 亿元。技改投入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经省、市、县计经委批准的 157 项投资 50 万元以上技改项目,当年完成投资额 4 . 30 亿元,同比增长 46 . 8 %。巨化聚四氟乙烯、通天星公司高速宽幅瓦楞纸和彩塑复合包装生产线、衢州啤酒集团年产 1000 万支节能灯管、衢州木材公司中密度纤维板二次加工、江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有机胺翻番改造和热电联产、开化六 O 一厂单晶硅扩产等一批重点技改项目进展顺利。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成绩。 320 国道常玉线、 205 国道峡口至枫岭关二期、下张公铁立交、市长途汽车客运中心一期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龙葛公路改建、 17 省道华白线二期、 205 国道峡口至枫岭关三期正全面施工,杭金衙高速公路已批准建设,正抓紧政策处理。市区衢江河道整治及配套工程一期进展顺利,其中防洪堤建设已基本完成。
西立交二期、三衢路拓宽配套一期、荷花三路改造、安居工程一期、环城东路北段拓宽等工程基本建成,孔府复建、庙前广场等新桥街改造项目已开工建设。衢州电信枢纽、中央直属粮库建设已经启动。
( 四 ) 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发展
全市有 21 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级以上鉴定,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1 项,省科技进步奖 7 项、星火奖 2 项,建成了浙江省科技信息网衢州分中心。各项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进一步推广,企业信息化建设已引起重视。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水平有所提高,衢州二中、衢师附小被教育部授予“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办学,组建了衢县职教集团和行知职教集团。教育设施和教师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市区园丁楼二期竣工并投入使用,衢州中专教学楼建设进展顺利。农村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得到加强,各县 ( 市、区 ) 都通过了农村卫生初级保健达标验收。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进一步强化,全市人。自然增长率为 3 . 97 ‰。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新闻等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发展,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在省内外获奖,完成了市县有线电视联网。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取缔和关停了一批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企业,全社会环保意识有了增强。
各位代表,在肯定 98 年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一是长期积累的机制性、结构性矛盾仍然是制约我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企业改制后经营机制转换缓慢,经济运行机制、国有集体企业经营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产业结构层次低。公有制经济比重仍然较高。企业规模小,工业品以传统产品为主,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少。企业技术改造能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不强。二是农业生产面临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约束。江河防洪能力低,水库调蓄能力不足,去年“ 7 . 23 ”特大洪灾致使农业损失惨重。农业龙头企业实力弱,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三是企业运行质量不高,亏损面仍然较大,相当一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引发财政运行偏紧,金融资产质量下降,下岗失业职工增多。四是投资率偏低,投资相对集中于基础设施项目,生产性项目偏少。五是工业化进程缓慢,城镇化水平滞后,既影响了产业层次的提升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又阻碍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开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对这些问题和矛盾,我们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和加快发展,逐步加以解决。
二、 199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的建议
1999 年是本世纪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计划与经济工作,对于完成“九五”计划,实现跨世纪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科技进步的加快以及知识经济的出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素质提高的新阶段和买方市场的形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市改革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一年里,计划与经济工作,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正确把握发展趋势,既要看到有利条件和机遇,更要看到面临的困难和矛盾,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好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关系,围绕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高,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根据上述要求, 1999 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一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7 . 0 %,其中第一产业增长 5 . 0 %。第二产业增长 8 . 0 %,第三产业增长 8 . 0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5 . 6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7 . 0 %;
??外贸出口按海关口径统计增长 8 . 0 %;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 6 . 0 %;
??市区商品零售价格涨幅控制在 3 %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7 ‰以内;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 . 8 %以内。
为了实现上述预期目标,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切实增加农业投入,继续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重点抓好效益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利建设三大环节,增强农业抵御市场和自然两大风险的能力,力争全市农业增加值增长 5 . 0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5 . 0 %以上。
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在确保粮食 92 万吨生产能力、 90 . 3 万吨产量的基础上,引导农民以市场效益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不断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效益农业,逐步建立粮、经、饲、肥复合弹性结构,积极发展饲草种植和林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继续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抓好农产品标准化工作,促进支柱产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争创和发展农业名牌产品,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稳步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培育?批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逐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咨询服务体系,引导农民自愿组建各种形式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加工、保鲜、运销、技术和信息等社会化服务。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办好市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各县 ( 市 ) 的农产品专业市场。
继续加强以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关系全局的重点水利项目,重点抓好铜山源水库、乌引工程、碗窑水库的灌区配套和“三江”治理等重点工程,做好白水湾水库等重大水利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开展河道疏浚,抓紧水毁工程的修复、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建设一批高产稳产商品粮基地,加大对低产田的改造力度。抓紧编制钱塘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加快以植树造林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建设步伐。
(二)加快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步伐,重组发展优势
加大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力度,是解决制约我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重组区域经济发展优势的关健环节。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把企业改革与结构调整有效结合起来,务求取得突破性进展。
推动改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切实解决改制不转机和难转机的问题。引导、帮助改制企业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企业集团的运作机制,按照资产纽带关系形成规范的母子公司体制,强化集团的组织协调和资本运营能力。积极推动改制企业的股权流动,促使股权向经营者、经营层集中,鼓励竞争性行业公有股向社会法人、自然人公开转让。
继续抓好面上企业改制,深化配套改革。着力抓好 8 家省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改革方案的实施,力求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用工分配制度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要树立改革攻坚思想,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等综合手段,加大力度推进未改制企业的改制工作。对特困企业要加大破产力度。深化完善国资体制改革,组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切实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充分发挥再就业中心的作用,大力开拓新的就业渠道,加强转岗培训,努力为下岗职工创造再就业机会。引导下岗职工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市场解决就业问题。切实落实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保证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有步骤地推动国有企业从不具有竞争力的一般性行业退出,重点向基础性和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和大企业集中。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公有制企业改革和资产重组,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要确保已经出台的扶持个私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实到位,完善投资兴业联合办公、个私企业跟踪联络和收费登记卡制度。树立大开放观念,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和完善动态项目储备制度,重视开发区建设;主动加强与国内发达地区和大企业、大集团的协作,为外地客商来衢投资兴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继续实施“做大扶强”战略,促使国有集体资产和生产要素适度向优势企业、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家集中。要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探索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风险发展基金,重点扶持技术合量高、出口创汇多的中小企业。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逐步建立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管理、策划等多方面的服务。
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大力改造化工、建材、机电、皮塑等支柱产业,使之逐步成为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要利用我市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采取现代产业组织方式,积极培育新型食品产业或农产品资源深加工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已有一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的产品,在资源和生产要素配置上予以全力支持,逐步形成一批质量档次优、技术合量高、规模效益好、竞争能力强的优势产品。依托技术创新,开发一批市场前景好的新产品,积极创造条件促使节能环保产品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实施名牌战略,推动名牌的延伸和扩张。要加快传统产业和产品的改组步伐,下决心压缩淘汰一批落后过剩的生产能力和没有市场的产品。要抓住国家加大投资力度的机遇,加快发展建筑业。要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积极发展商贸、旅游、金融、保险和住宅业,加快发展适应城乡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各种社会服务业和适应国民经济信息化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加快培育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提高专业市场水平。积极探索和推进公益性、基础性项目的产业化运营,研究推进教育、文化、体育等公益性事业产业化的办法和措施。
优化城乡结构,加速城镇化进程。加强规划编制,进一步完善全市城镇体系规划。围绕中等城市的建设目标,市区要严格执行总体规划,搞好城市功能开发,努力提高建设品位,强化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力。重视县 ( 市 ) 城建设,发挥其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在农村实施强镇战略,集中力量发展一批重点城镇。按照以规划带项目的要求,排出一批城镇交通、电网、供排水、环保和防洪设施等项目,加快组织实施。努力创造有利于城镇化推进的政策环境,深化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市场化的新机制,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城镇建设。进一步推进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大力培育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促进产业和人口向城镇合理有序地集聚,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中。
(三)强化管理改善环境,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大力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领导班子建设。要引导企业把严格管理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切实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薄弱环节。重点抓好营销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和资金管理,在拓市场、上质量、降消耗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要在企业试行大宗原材料采购招标制度,把好销售货款回笼关,精减非生产性人员,建立完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高度重视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配备好一把手。一方面通过表彰优秀、强化培训、竞争上岗等多种途径,全面提高经营者素质;另一方面切实加强监管,真正形成权利与责任、利益与风险相对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稳妥地搞好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工作,深化企业分配、用工、人事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调动经营者和职工的积极性。
加大扭亏增盈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扭亏增盈工作目标责任制,突出重点,着力抓好国有 100 万元以上盈利大户的增盈和 100 万元以上亏损大户的减亏扭亏工作。对盈利大户要引导其上规模、上水平、多创利。对亏损大户要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综合手段,帮助其卸掉包袱,轻装上阵。力争全市国有及销售收入 500 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下降 15 %。
改善生产经营环境。要加强银企协作,继续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探索试行“封闭贷款”,支持有市场、有效益的产品的生产。按照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继续实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为企业做好各方面的服务工作。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强化行业自律,抑制低价倾销和恶性竞争,清理企业资金相互拖欠,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继续开展“治乱减负”工作,整顿和规范收费行为,切实减轻企业不合理负担。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层层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 四 ) 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继续贯彻落实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适度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努力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预测 1999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7 . 15 亿元。在投资重点的把握上,要进一步突出水利、交通、城建、环保等基础设施和企业技术改造。把项目库建设作为抓经济工作的基础,结合“十五”计划的编制,加快建立和完善项目储备库。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鼓励和引导非国有投资的增长。
以重点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建设开放式的交通网络,重点抓好杭金衢高速公路建设;完成 21 省道龙葛线改建、 205 国道江山峡口至枫岭关三期、衢黄公路改造、下张公铁立交桥工程,开工建设 205 国道常山至开化段改建工程,继续抓好 17 省道华白线二期工程;争取开工建设 46 省道衡州至江山公路改建工程;新建和改建县乡等级公路 159 公里,实现乡乡通等级公路和 95 %以上行政村通简易公路的目标。继续强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防洪,加快新桥街改造进度,完成铁路新客站、火车站广场、江滨南路建设;开工建设梅花小区二期、紫荆小区、巨化昌苑新村等安居工程;全面硬化老城区路面,打通“卡脖子”地段;加快府山公园、烂柯山景区建设和南湖治理;抓紧三水厂的前期准备工作。全面完成市区江滨南段、上下埠头段防洪堤建设,加快建设各县县城和重要集镇的防洪工程。继续加强电力、通讯设施建设,加快城乡电网改造和 220 千伏江山输变电工程、 110 千伏城中输变电工程,完成衢州电信枢纽主体工程和中国联通 GSM 网衢州项目二期扩容工程。进一步强化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加强检查督促和综合协调。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所有项目都要从前期工作到竣工验收全过程把好工程质量关,决不充许搞“三边”工程和“豆腐渣”工程。继续全面推行法人投资责任制、项目资本金制、项目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等四项制度。积极采用新设计、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努力提高工程建设科技合量。
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要继续排出一批效益好、投资规模较大,对工业结构调整有较强带动力的技术改造项目,积极争取列入国家、省重点技改项目。计划新开工建设市以上重点技改项目 16 项,续建省市重点技改项目 15 项。抓紧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积极向上争取技改贴息资金支持,确保市本级和各县 ( 市 ) 财政安排的技改贴息资金尽快到位。建立完善技术改造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要调查研究国内外本行业产品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和市场情况,以及我们的现实基础、比较优势和差距所在,在此基础上把准技术定位和市场定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项目规划,并筛选一些重大项目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继续抓好巨化集团偏氯乙烯、亚伦公司高档薄型胶印书刊纸、开化六 0 一厂单晶硅扩产、江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有机胺翻番和热电联产等技改项目,力争巨化集团甲烷氯化物扩产、江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湿改干、浙江输变电设备有限公司高压设备生产线技改、衢州金天地环保厂节能环保产品技改、浙江 001 电子集团恒温输液控制器和电话录音机生产线技改早开工,抓紧做好巨化集团年产 20 万吨合成氨、衢州木材公司水泥创花板、龙游磷肥厂高效复合肥等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大力开拓市场,积极引导消费。建设和培育一批辐射力较强的有特色的专业市场和若干个有一定影响力的流通企业集团,强化市场集散功能;积极探索总经销、总代理、连锁经营等经营模式,努力营造一条我市工农业产品进入大市场的绿色通道。引导企业重视研究市场需求,找准市场、产品和价格定位,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对营销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努力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增加农村商业网点,开发生产和推销适合农民需要、质价相宜的产品。进一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为家电和电话更多地进入农民家庭创造条件。做好与基础设施建设相配套的商品供应。研究制定鼓励消费的政策,稳定发展信用消费,积极发展个人购房、购车抵押贷款,以及购买耐用消费品和大型农机具的分期付款。积极推进住房的商品化、社会化,加快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和供应,进一步启动住宅消费需求。要推广物业管理,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积极倡导教育、旅游、文化、保健、体育等服务消费,推进家政劳动社会化的进程,不断拓展服务消费领域。
在扩大内需的同时,要化更大的力气开拓国际市场。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培植一批重点出口产品和企业,着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合量和附加值。进一步加快自营出口企业的发展,在积极做好国有企业进出口权申报的同时,加快有条件的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进出口权申报工作,努力发展加工贸易,推动自营出口企业和中小企业加入国际互联网,进一步把企业推向国际市场。
(五)实施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结构调整和竞争力的提高,关键靠科技和人才。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坚持和完善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引导企业强化技术创新的主体意识,逐步建立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人才集聚机制和外部技术支持体系,建立以产品为主线的技术进步新机制。有条件的企业要逐步建立技术开发中心,要积极向上争取,建立依托巨化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全省性化工行业技术中心。贯彻落实好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研究制定企业科技人员技术创新的奖励办法。积极发展技术信息市场,大力推进产学研的有效结合。改革农业科技体制,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加快农业适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抓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在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向高标准、高质量的实施目标迈进,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搞好公办职教改制的试点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办学,逐步使教育发展与结构调整和知识经济发展相适应。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积极筹办衢州高等学校,抓好市聋哑学校迁建、梅花小区学校、衢州中专教学楼等项目的建设。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引进,认真实施“ 115 ”人才工程,努力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坚持可持续发展。继续认真贯彻控制人口增长的基本国策,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7.0 ‰以内。适度扩大“农转非”规模,重点支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和农村人口的合理流动。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对老污染源的限期治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抓好乌溪江水资源保护,建设规范化的饮用水保护区。加快巨化污水处理厂建设,抓紧做好市污水处理工程前期准备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新的土地管理法,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强化用地计划管理,加快造地步伐,确保用地和造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统筹安排好文化、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发展计划和项目,切实增加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努力改善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完成孔府复建工程,修复周宣灵王庙,加快市防疫站、市妇保院住院大楼、市体育中心的建设步伐。继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预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3 %。关心和妥善安排离退休人员、困难企业职工生活,重视解决灾区、库区、老区人民的实际困难。
各位代表,今年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中共衢州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和政协的支持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再创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