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衢州市 1997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1998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1998 年 4 月 7 日在衢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

衢州市计划与经济委员会主任   俞成钟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市 1997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1998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 1997 年计划的执行情况

1997 年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而又极不平凡的一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第二年。过去一年,我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物价涨幅持续回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企业改革步伐加快,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科教兴市战略实施力度加大,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多年积累下来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暴露,影响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997 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经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和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调整。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还是好的。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133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5.2% ,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 4.5% 、 4.4% 和 7.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7.41 亿元,下降 17.1% 。商业、旅游、信息等第三产业继续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0.21 亿元,增长 7.5% 。地方财政收入 31695 万元,增长 7.6%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 16.71 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加 11.18 亿元;各项贷款余额增加 8.40 亿元。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693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495 元,分别增长 0.3% 和 10.4% 。物价涨幅持续回落,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 100.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 102.5% ,同比分别回落 7.2 个和 7.3 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 3.0% 。人口自然增长率 5.13% 。

1997 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 、粮食生产基本稳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在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的情况下,积极推广良种和各项农业适用技术,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好收成。全年粮食播种面积 291.23 万亩,总产量 101.83 万吨。农业综合开发取得新进展,经济作物结构有所调整,名优新特产品产量增加。油菜籽产量 3.93 万吨,增长 4.6% ,创历史最好水平。水果产量增长 5.1% ,其中柑桔产量 59.39 万吨,增长 5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 1.6 万吨,增长 9.6% 。畜牧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生猪出栏 156.55 万头,增长 9.8% 。农产品开发的市场意识、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不断增强,全市已注册农产品商标 73 个,“一品红”?柑、“天子”牌胡抽和“大龙山”牌龙顶茶被评为第三届全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农业科技投入和示范工作力度加大,商品粮基地、粮食自给工程和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发展,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龙型经济格局显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加强,全年累计投入资金 2.29 亿元,完成土石方 1760 万方。保护耕地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并继续加大改田造地力度。结合山区经济开发,扶贫攻坚力度加大,各项扶贫措施进一步落实。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加快,一批贫困村如期摘掉贫困帽子,柯城区已率先达到省级小康县 ( 市、区 ) 标准。

2 、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主攻工业、合力兴工力度明显加大。化工、机电、建材、塑料和皮革四个支柱产业的培育工作进一步深化;棉坊、丝绸、水泥三个传统行业的整体结构调整工作展开。大企业集团、“小型巨人”等“五个一批”企业培育工作深入进行,扩大自营进出口、实施名牌战略、推动强强联合等措施进一步落实,一批优势企业的竞争能力和赢利水平明显提高。部分工业企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有的已成为全省行业重点扶持企业和骨干企业。企业的市场开拓继续取得进展,工业产销率稳中趋升。加大了扭亏增盈力度,实施名牌战略,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结合实际开展了“学邯钢、学镇海炼化”先进管理经验活动。合力扶工氛围初步形成,通过加强协调,进一步密切银行、电力等部门与企业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 48.4 亿元,增长 5% ;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产销率达到 97.35% ,比上年提高 1.83 个百分点。

3 、重点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根据结构调整的要求,按照“着力治散、集中保重”的原则,在投资计划和资金安排上,向农业和基础设施、支柱产业以及社会发展等领域倾斜,集中力量保证重点建设。年初列入省重点工程的江山碗窑水库、巨化聚四氟乙烯项目、巨化偏氯乙烯项目、龙游黄铁矿灵山矿区接替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下半年增列的 205 国道江山升八都一福建交界处、 320 国道常玉线、 21 省道龙葛线等 3 个省重点工程都已开工建设。市重点工程衢常公路改建、双港公铁立交和双港大桥、西安门大桥拓宽、市人民医院病房大楼等建成投入使用;下张公铁立交、西立交二期工程、市长途客运中心、安居工程、市区江滨南路和上下埠头防洪工程、市体育中心水上健身项目和新桥街综合开发工程已按原计划要求如期开工。电力、邮电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完成了金华至衡州 220 千伏电力线路架设和衢常开 SDH 埋式光缆工程,实现乡乡通光缆和程控电话。               4 、企业改革继续深化,对外开放取得新的成就。

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第一批列入省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 5 家企业,按照“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方针,认真进行了《试点方案》的组织实施工作.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公司制改造,基本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在增资减债、减员增效、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和资产保值机制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列入第二批试点的 3 家企业也正在按计划制订实施方案。组建企业集团步伐加快,全市已组建企业集团 11 家,其中省批集团 8 家。市二轻三家优势企业强强联合,组建了浙江通天星股份有限公司。企业规范化股分制改造步伐加快,新组建股份有限公司 4 家;“浙江巨化”已获准 A 股发行上市,“浙江亚伦” 880 万职工股和 1120 万法人股分别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流通并成功地完成首次配股。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中小企业改革进一步推开,全市国有和城镇集体企业已完成改制 402 家,改制面达 62 %,乡镇集体企业的改制面达 85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社会保障制度等各项配套改革继续推进。再就业工程实施步伐加快,积极分流安置下岗、失业职工,到年末全市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 48 %。开放型经济迈出新的步伐。市木村总公司成功地租赁了福建武夷山纤维板厂、市饲料公司利用品牌优势与松阳饲料厂联营,走出了低成本对外扩张的第一步。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改善,出口货源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形成了茶叶、服装、工业轴承、水煮笋等一批重点出口产品。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 5688 万美元,增长 11 %,其中外贸出口总额 4780 万美元,增长 7.4% 。生产企业出口意识逐步增强,有 5 家生产企业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利用外资的质量和层次有所提高。全年新批三资企业 16 家,实际利用外资 1468 万美元,增长 5.2% 。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继续得到加强,开发区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5 、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社会各项事业继续发展。

科技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全年获省以上科研成果奖 22 项、“衢州红壤农业综合开发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初见成效。认真落实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了区域科技进步。继龙游县之后,江山市、衢县也先后跨入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 ( 市 ) 行列。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在通过国家评估验收的基础上得到巩固和提高。教育结构逐步调整,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得到加强、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市区城北小学已投入使用,衢州中专餐厅 ( 礼堂 ) 、衢师风雨操场相继建成;教师住房建设加快,全市新建教师住宅 5.8% 万平方米。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 3 个乡镇文化站荣获“浙江东海文化明珠”称号,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在省内外获奖。农村初级卫生服务有新的改观,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开始启动,开化县通过了省级农村初保达标验收。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学校体育达标率保持全省领先水平。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取缔和关停了一批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企业,重点污染区域的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新的进展。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新家庭计划活动深入展开,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计划以内,为 5.13 ‰。。积极发展旅游业,强化了旅游促销和景点建设,开通了沪衢假日旅游专列。新闻、广播电视、民政等各项事业也有了新的进展。

1997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在宏观政策适度从紧、市场约束继续加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等主要指标的完成情况与计划要求尚有一定差距。二是农业基础仍较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较低,丰收后农产品卖难问题突出,影响了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三是部分企业机制不活、创新能力不强、管理水平不高和负担过重,生产经营更为困难,亏损面和亏损额仍然较大。四是城镇职工下岗和失业人数增加,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严峻,部分群众生活困难。五是固定资产投资下滑,投资结构不尽合理,缺少能够推动产业升级和新经济增长点形成的大型工业项目,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持续大幅下降,严重制约了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影响着我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后劲。上述问题,既受宏观经济环境偏紧和市场约束加大的影响,也有我市经济基础薄弱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源于长期积累下来的结构性矛盾。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按照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通过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和加快发展来加以解决。

二、 1998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的建议

1998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九五”计划承前启后的一年。改革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主题,改革开放面临新的突破;科技和人才日益成为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搞好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高抗灾减灾能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显得越来越紧迫。

为此,1998 年的计划与经济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的总要求,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根据上述要求,建议 1998 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指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7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0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0 %;

??外贸出口总额增长 l0 %;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 8 %;

??市区商品零售价格涨幅控制在 4 %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7.4 ‰以内;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5% 以内。

为了实现上述计划目标,今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 一 ) 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全面发展农村经济。

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切实增加农业投入,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计划农业增加值增长 3.5%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5% 以上。

继续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调整粮食种植结构,优化粮食品种,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 286 万亩,粮食总产量 95 万吨。进一步推广抛秧、旱育秧、直播等轻型栽培技术,继续抓好商品粮基地县建设,努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消费者利益。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九条龙型经济产业链,按照发展一批、提高一批的思路培育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农产品基地,促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以多种形式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发展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加工、保鲜、运销、技术和信息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根据市场需求,继续调整优化种养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和适度规模经营,强化品牌意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稳定农技推广队伍,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继续搞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综合发展农林牧渔各业。

大力加强以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一批关系全局的重点水利项目,开展河道疏浚、渠系配套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水毁工程修复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实施水利产业政策,推广水利建设“五自”办法,探索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资体系,加快小水电资源善、提高”加快企业改制步伐。加快国有和集体大中型骨干企业实施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改造的步伐,对国有和集体小企业继续推进以股份合作制为主的多种形式的改革。加强对已改制企业的工作指导,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用人、分配机制,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制度。着力推进乡镇企业的制度创新和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快推进和规范乡镇集体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推行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着眼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建立健全镇、村两级集体资产管理机构和经营组织,大力促进企业存量资产的流动重组,鼓励企业联合、兼并。继续抓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吸引乡镇企业向小城镇的工业小区集中,使企业连片发展,形成规模提高档次。

加快推进各项配套改革。继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快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失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险机构的社会服务功能。探索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管营运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积极培育产权市场,鼓励企业直接进入市场进行产权交易。

(三)着力调整工业结构。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结构优化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科技进步效益,全面提高工业经济增长质量。计划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 8 %,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销率 96% 。

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和强势企业。以产业升级为主攻方向,加强化工、机电、建材、塑料和皮革四个支柱产业的培育和扶持,确定相应的技术、装备、标准、经济规模,选准主要依托企业和产品项目,进一步落实有关政策,通过名牌效应、人才集聚、科技开发和低成本扩张,组建大企业集团。进一步强化区域特色优势,培植一批衢州特色的知名品牌和行业龙头企业,把区域优势与企业优势、品牌优势更好地结合起来。围绕我市具有现实优势或潜在优势的产品,确定一批相关企业,作为我市“小型巨人”企业,予以重点扶持,使其确立或保持全省同行中的领先地位。组建衢州啤酒集团,开展饲料、矿山机械等行业组织结构调整的研究和前期准备工作,加强对水泥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继续搞好纺织、食品、造纸等传统行业的改造和发展,进一步压缩总量,盘活存量,提高水平。

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积极选择市场前景好,能够带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产业和产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新产品开发和加大技术改造投入,着重抓好国家“双加工程”、一批“小型巨人”和特色优势产品企业技改项目的组织实施。利用进口设备免征关税和进。环节增值税的有利时机,引导和鼓励重点企业加快引进关键技术和装备。调动企业技改积极性,加强技术改造的产业规划和项目的论证、储备工作,在有市场、有效益、提高技术层次的前提下,扩大技改投入总量。同时要采取措施防止水泥、饲料、啤酒等行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大力培育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推进产业升级,加快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应用,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切实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引导企业重视营销策略研究,加强市场开拓工作。继续实施名牌战略,制定落实质量振兴实施计划,加强对名牌产品的动态管理。继续开展“学邯钢、抓管理、创星级企业”活动,加快企业扭亏增盈工作力度,继续帮助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增资减债,降低经营风险。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加快企业后备干部的培养。

( 四 ) 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加大投资力度,调整优化投资结构,着力提高投资效益。在继续抓好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按照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优先安排好有市场前景、建成后即能产生效益的重点投产、收尾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加快农田水利、公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城市公用设施,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坚决压缩无市场、无效益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计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0% 。   

加强重点建设的规划布局、项目前期和建设实施的一条龙管理,保证重点工程按计划要求组织实施。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适度超前,续建、配套、发挥效益为主的原则,按照保质量、保安全、保进度的要求,抓好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江山碗窑水库、巨化氟化工二期、下张公铁立交、 320 国道常玉线改建、 205 国道峡口至枫岭关二期、市长途客运中心一期工程和西立交二期等一批重点项目。抓紧建设 21 省道龙葛线、市区江滨南路和上下埠头防洪工程、新桥街综合开发工程等项目。切实推进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杭金衢高速公路年内开工建设,做好衢州至江山、常山至开化公路改建的前期准备工作。开工建设 17 省道华白线二期、 205 国道峡口至枫岭关三期、铁路新客站、三衢路拓宽二期、荷花三路改造和环城东路北段拓宽等工程。进一步发展电力、邮电事业,继续做好 220 千伏江山变电所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中国联通浙江 GSM 网二期衢州项目的建设,开工建设市邮电局第二长途枢纽工程。拓宽思路,用足用好有关政策,加强建设资金的筹措与管理。进一步加强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的综合平衡,搞好投资计划与项目筹资计划的衔接。积极运用债券、股票等证券融资方式筹集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重点建设。巩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成果,继续加强各种专项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管理,优先用于重点建设。

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规范投资审批程序,加强投资管理,健全投资项目审计制度。全面推行重点建设项目资本金制度、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加强施工管理、质量管理和预决算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深化住房体制改革,改进和完善“安居工程”投资等相关配套政策,培育房地产交易和租赁市场,积极发展银行按揭业务,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 五 )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方位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结合我市的资源特点、市场情况和产业基础,合理选择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特色经济。

开拓和培育市场。大胆探索搞活市场流通的新路子,继续深化国有商业、供销、物资企业改革。调整专业市场结构,改善现有商品市场的设施和服务,建成衢州卷烟交易市场并投入使用。积极培育和繁荣农村市场。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加快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发展开放型经济。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以有一定出口基础或潜力的产品为依托,加快出口货源基地建设,努力培育出口名牌产品,尽快形成重点出口产品的规模经营,扩大具有较高技术层次和附加值的产品出口。继续支持工商企业申报自营进出口权。改进对外招商工作,拓宽招商渠道,加快利用外资步伐,继续引导外资投向农业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依法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监督管理,努力办好现有的外商投资企业。继续加强与国内外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发展与驻衢部省属单位的联系和协作,大力支持和促进巨化集团公司发展,发挥巨化龙头和辐射作用。

加快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抓好县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主攻特色经济。加强各类开发区的建设,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挥其在对外开放中的示范作用。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混合经济,逐步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大力发展旅游业。开展“98 名城衢州山水行”活动,加快烂柯山等主要景区、景点的规划建设,改善旅游接待条件,开发一批有特色的旅游商品:扩大宣传,拓展市场,继续强化旅游促销工作,开好上海到衡州的假日旅游专列。

( 六 ) 继续推进科教兴市,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加快发展科技事业、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认真落实加快科技进步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和完善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集中力量抓好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等一批重点科技攻关、技术开发、工业性试验和技术创新项目。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培育和规范技术市场,加强科技信息网络建设。重视加强基础研究工作、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加强行业共性技术和农业适用技术的应用推广。积极培育和引进优秀的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

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继续巩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工作成果,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水平。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改造泥木结构校合 2 万平方米,新、扩建校舍 6 万平方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名师工程”建设。

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争取分别增长 3.1% 和 5% 以上。拓宽消费领域,引导合理消费。继续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逐步增加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改善居住、卫生、交通条件。加强医疗质量、预防保健、环境卫生等工作,继续开展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努力争创全国卫生城市。积极发展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坚持不懈地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新家庭计划活动,重视流动人。管理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7.4% 。以内。切实加强环境保护,搞好重点污染区域和污染企业的治理,开工建设巨化污水处理厂,着重抓好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城市烟尘控制区和环境噪声达标区的巩固管理。继续加强耕地保护,强化用地计划管理,加快造地步伐,确保用地和造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对社会事业的投入。积极改善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完成市到县有线电视联网,抓好市体育中心部分设施的建设。

( 七 ) 全面加强综台协调,保持良好的经济运行秩序。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重视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努力为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良好条件。

加快实施再就业工程。采取财政、企业、社会多方筹集资金的办法,增加再就业资金。加强就业服务工作,引导职工就业观念的转变。规范企业下岗、失业行为,改革劳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和非国有经济对扩大就业渠道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兴办集体和各种形式的联营企业或争取分流安置城镇下岗人员再就业问题。全面推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认真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及各项救挤和抚恤制度,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水平需求。

认真落实深化金融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各项政策措施。依法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活动,支持金融机构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努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强银企协作,推行和完善主办银行、银团贷款等信贷方式,确保有市场、有效益产品生产企业的资金需求。通过多种途径,促进金融资产质量的提高,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

加强物价的调控和监管,维护市场秩序。认真   执行国家调价政策,适时疏导价格矛盾,确保物价涨幅控制在 4% 以内。继续以“清费、治乱、减负”为中心,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坚决取消不符合规定的各项收费,切实减速轻企业和农民负担。以保护名牌和防治区域性质量问题为重点,深入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制止不正当竞争,维护市秩序、规范市场造反为,促进生产、消费的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今年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在中共衢州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和政协的支持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团结一致,开拓进取,转变作风,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再创新的业绩。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