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一九九四年四月八日在衢州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衢州市计划委员会主任 田清标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1993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提出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1993年计划执行情况
199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遵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年建个新衢州”的奋斗目标和“把认识统一到继续发展上,把功夫下在深亿改革上”的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抓住机遇,奋力拼搏,加快发展,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都取得很大成绩,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也有明显进步。市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计划指标, 大都已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市国内生产总值58.4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52亿元的112.4%,比上年增长21.6%;工农业总产值115.0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l00亿元的115%, 比上年增长34.8%;地方财政收入6362万元,完成年度计划40310万元的115%, 比上年增长2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9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23.5亿元的97.8%,比上年增长49.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6.5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24.5亿元的108.4%,比上年增长24.8%;外贸系统收购总值2.7l亿元,折合完成年度计划4000万美元的120%,比上年增长34.7%;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计划8.82‰以内,为6.33‰。
1993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经济快速发展。去年,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稳定发展农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业总产值达到2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农业内部结构继续调整,开发性农业发展迅速,十大农产品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名优产品产量多数有较大增加。农业在向市场经济转换方面开始迈出可喜的一步。工业生产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从五月份以后,连续八个月,月月增长速度均超过40%,稳定在40.5%至42.5%之间,创下了建市以来持续时间最长、速度最高的新纪录。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92.29亿元,比上年增长41.9%,特别是乡镇工业发展更快,全年实现产值43.74亿元,增长81.6%。产销衔接较好,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4.62%。全市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11亿元,增长25.7%,高于产值增长12.9%的幅度。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合理规模。
国有单位完成投资11.44亿元,增长36.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6.54亿元,增长29.4%;更新改造投资4.90亿元,增长46.7%。投资的重点是:水利骨干工程、输变电工程、通讯设施、交通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和重点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城市居民住宅.投资结构有所优化。城乡市场繁荣,商品货源充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9亿元,增长28%。各类综合市场、专业市场遍布城乡各地,成交活跃,集市贸易成交额14.6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改革进一步深化。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稳妥地推进价格改革,放开粮油购销价格;扩大农民种植经营自主权,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内部生产结构;在继续坚持家庭联产承包制,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进行了大田二轮承包;进一步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行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制.对工业企业,在深入贯彻《全民所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和《实施细则》,进一步落实企业自主权的同时,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积极推进以股份制为重点的产权制度改革。全市巳批准设立的规范化股份有限公司2家,组建有限责任公司41家。国有大中型商业批发零售企业继续实行了“四放开”经营,流通企业的自主权不断扩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日益多元化。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参与流通,特别是个体商业发展很快,已基本形成国有、集体、个体商业三分天下的格局。资金、技术、人才、劳务和房地产等要素市场进一步发展。企业劳动用工制度、分配制度、职工养老及待业保险制度,公费医疗制度的改革也继续深化和完善。住房制度改革已迈出坚实的一步,市区率先开始,各县相继展开,仅市区已批准出售公房24389套。计划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指令性计划已基本取消,投资领域进一步下放项目审批权,增强投资风险责任,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渠道更趋多元化,投资结构得到改善。我市第一条“四自”公路的建设,为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作了有益的探索。宏观经济环境有所改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注意改善宏观经济环境。认真贯彻中央6号文件,从实际出发,重点抓了金融秩序的整顿和在建项目的清理。制止乱拆借、乱集资现象,严格控制信贷规模,合理调整资金流向;停缓了一批资金不落实,建设条件不具备的项目,控制了投资规模的过度膨胀。通过及时的清理整顿,宏观经济环境得到改善,保证了经济稳定、健康发展,1993年末,全市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37.63亿元, 比年初增加6.42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11亿元,增加4.87亿元;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2.33亿元,增加8.03亿元。全市货币净回笼11.5亿元。各地还加强税收征管工作,财政收入增加,支出有所控制。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各地进一步重视农田水利、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改革的思路探索多种筹资方式,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和加快建设进度。乌溪江引水工程境内53公里总干渠已经贯通, 江山碗窑水库、 常山长风水利工程、开化碧家河水库正在加紧建设。衢州民航站已建成通航,衢龙公路拓宽改造工程也已开工,衢开铁路已通过初步设计会审,将转入施工图设计。衢县沈家、衢州城南、江山赵家三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建成,220千伏的航埠输变电工程加紧施工。邮电通讯建成了独立的市长途程控交换中心和两条四次群通讯光缆,开通了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实现了县城以上电话交换程控化、 二级干线传输数字化、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翻一番、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全覆盖的“两化一翻番全覆盖”的奋斗目标。城市(包括县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取得了新的进展,农村集镇建设不断扩大。
对外开放取得长足进展。按照“东联西拓、三线推进、市区重点、全面开放”的基本思路,开放领域不断扩大,利用外资成倍增加。去年,全市新增“三资”企业108家,累计达到20 6家,当年新签协议利用外资6861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8.7%;实际利用外资1948万美元,增长12.3倍。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全社会出口交货总值达6.05亿元,比上年增长48.6%。外贸系统收购总值2.71亿元,增长34.7%;自营出口额924.34万美元,增长47.2%。到境外办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去年已在美国、俄罗斯创办了两家境外企业。与美国雷德温市建立友好关系的工作正在抓紧进行,双方已进行互访。开发区建设规模
继续扩大,区内基础设施正在加快修建。衢州下张、衢县沈家两个经济开发区已经省政府批准。边界贸易日趋活跃,商品交易额大幅度增加。社会事业继续发展。 “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增强了全市人民的科技意识、 参与意识和投入意识,加快了科技的进步。去年全市共开发成功省级以上新产品34个,取得科研成果55项,获得省以上奖励19项,其中有2项获得了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批科研成果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取得明显成效。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得到了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进一步重视,千方百计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教育投入。去年全市共改造破旧校舍l0万平方米。职业技术教育稳定发展,去年共招生6l00人。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在99个乡镇实施,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4.41%。 新闻、 文化、广播、 电视、 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也都取得新的成绩。衢州图书馆新馆舍和市中医院一期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广播电台直播板块节目深受群众欢迎,姜家山电视塔已开工建设。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人口增长继续得到较好控制,年末总人口234.4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38‰。城乡居民收入增加较多,全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303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l0l8元,扣除物价因素,分别增长15.3%和6.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也有所加强。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1993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是全市人民团结进取、 开拓创新、 努力奋斗的结果。
当前, 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比较突出的是: (1)经济结构仍然不够合理。优高农业所占比重偏小,工业产品结构没有大的变化,第三产业发展落后于第二产业,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依然存在。(2)粮食生产不稳定,播种面积减少,总产量呈下降趋势。去年粮合总产量89.64万吨,下降9.2%,农业的基础地位还比较脆弱。(3)工业企业虽然利税总量增加,但属于速度型效益,少数创利大户掩盖了为数众多的微利、 亏损企业,企业亏损面扩大,亏损额增加。去年全市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亏损27家,亏损面36%, 比上年上升28.6%; 亏损额1941万元,上升24.3%,许多国有企业依然缺乏活力。(4)物价涨幅居高不下,全年零售物价总指数上升14.2%,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5)信贷资金紧缺,难以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财政困难进一步加大。上述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
思想和主要计划指标1994年是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年建个新衢州”宏伟目标的关键性一年,也是争取提前实现“八五”计划的决定性一年。改革、发展、稳定三大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从衢州实际出发,抓住有利时机,扎实工作,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集中力量,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今年,全市经济计划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推进各项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依靠科技进步,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效益,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199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初步安排是:
1、国内生产总值75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2%。
2、工农业总产值150亿元, 比上年增长30.4%。
3、粮食总产量95万吨, 比上年增长6%,力争100万吨。
4、地方财政收入23311万元,按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4.2%。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5亿元,比上年增长24%。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亿元, 比上年增长24.5%。
7、全社会出口交货总值8亿元, 比上年增长32.2%; 外贸系统收购总值3.3亿元, 比上年增长21.8%。
8、全社会零售物价总水平上升幅度控制在12%左右。
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三、经济计划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为实现上述各项计划目标,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加强农业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要始终把农业放在首位,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稳定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开发性农业和“一优两高”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计划安排农业总产值24亿元, 比上年增长5.5%;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增长l7.9%。
第一,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两田制”为契机,允许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积极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行农业股份合作制,以股份制形式发展农业企业;继续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一优两高”农业,加快十大农产品基地建设,逐步引导农业和农民走向市场。
第二,继续采取国家、集体和个人多渠道、多层次筹措农业发展资金的办法,千方百计增加农业投入。发动组织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抓好原有水利工程的修复、维护、管理的同时,重点抓好“乌引”工程配套、衢江治理和江山碗窑水库、 常山长风水利枢纽、开化碧家河水库等水利骨干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第三,建立和健全各级粮油储备和粮食风险调节基金制度,确保国家提高的粮棉等收购价及“三挂钩”化肥、柴油平议差价和预购定金财政贴息等好处真正落实到农民手中,保护农民利益,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第四,加强对农业的领导,搞好各项服务工作。各地要切实加强对农业的领导,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安排好各种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农产品收购,安排好农业生产资金。加强农业气象和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
(二)深化企业改革,加速工业发展。
继续贯彻重点主攻工业的方针,推动工业持续快速发展,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确保产值、销售和利税“三同步”增长。今年计划工业总产值126亿元,比上年增长36.5%。
第一,深化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改革,理顺产权关系,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活力.①全面落实《企业法》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②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以产权制度为核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进行改造;对国有小型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采取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国有民营、租贷经营等多种形式进行改造,转换经营机制,对部分小、穷、亏企业,逐步实行兼并、拍卖和破产,搞活存量资产;乡镇集体企业要在更大范围内加快推行股份合作制步伐,年内争取50%以上的乡镇集体企业完成股份合作制的改制工作。
第二,依靠技术进步,加快工业结构调整。要十分注重企业的技术进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努力开发形成一批质量档次高、市场容量大、规模效益好、竞争能力强的特色优势产品。继续抓好“三个一批”, 即一批骨干企业、 一批重点项目和一批名特优新产品。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重点,增加技改投入,今年全市国有、城镇集体工业企业技改投资确保10亿元.进一步调整、优化工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以优势行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为龙头,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引进外资和高新技术,嫁接改造现有企业,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大力开发新产品,全市今年要求开发新产品ll0个。
第三,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 强化企业管理,深入开展“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活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成本核算,加速资金周转,抓好节能降耗和综合利用。今年,工业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要求达到88.5%以上,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次数要求达到2次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7%,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5%。要下大力气继续抓好扭亏增盈工作。切实搞好安全生产。所有企业都要面向市场,强化市场意识,注重市场调查、预测和分析工作,拓展市场营销,抓市场促生产。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要求达到站%以上。
第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工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乡镇企业工作的重点是“两改”、“两抓”,实行分类指导,扶持骨干企业,促进上水平、上规模、上效益。 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计划60亿元, 比上年增长37.2%,力争突破65亿元,增长48.6%。千万元以上产值、百万元以上利税的企业达到50家。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抓好乡镇企业的同时,要放手发动千家万户,大力发展城乡个体和私营工业。
(三)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当前国内外有利时机,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以及产业产品优势,提高对外开放度,加快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步伐,促进外资、外贸和外经工作登上新台阶。扩大对外招商,积极引进外资,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实际,引导外资投向。 “三资”企业要逐步向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延伸。
在巩固发展现有“三资”企业的同时,1994年全市力争新增三资企业200家,累计开工投产200家。利用外资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努力提高“三资”企业的资金到位率、 开工投产率、资金利润率和出口创汇率。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依法管理。深化外贸、外汇体制改革,认真做好新旧体制转轨的衔接工作。
确保平稳过渡。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强化“大经贸”观念,在全市真正形成外贸专业公司、 生产出口企业和“三资”企业三支大军一起上的新格局。按照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的要求,不断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 积极增加出口品种和数量,努力提高质量和档次,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争取全年全社会出口交货总值实现8亿元; 外贸专业公司和“三资”企业出口额达到2500万美元。
大力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创办企业,力争完成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6项。逐步发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增加非贸易创汇。
继续搞好开发区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抓好合理规划,注重项目层次,加强管理和服务工作,做到开发一片、建成一片,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
(四)改革投资体制,加大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重大技改项目的投资力度。
要改革投融资方式,逐步把竞争性项目推向市场,通过市场筹集建设资金,充分发挥市场对投融资的调节作用。作为投资主体,政府的资金主要用于公益性项目和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项目。建立投资风险约束机制,由企业法人对建设项目的策划、筹资、建设、 生产经营、归还贷款本息和资产保值增值等全过程负责,承担投资风险,同时扩大企业法人的项目决策权。完善投资总量和结构的间接调控体系,根据总供给和经济增长速度确定投资规模,从抓资金源头入手,规范投资行为。使投资规模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发挥规划和计划的指导作用,引导资金投向,优化投资结构。建立与投资活动有关的服务体系,包括咨询、设计、审计、施工管理等服务体系和要素市场。
要继续集个财力、物力保证重点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要向农业、水利、交通、能源、通讯、重要原材料和科技、教育等方面倾斜,加大重点基建技改项目的投资力度。市区二水厂技改、航埠输变电工程等项目今年建成交付使用; 乌引工程配套、江山碗窑水库、常山长风水利工程,衢龙公路拓宽改造工程等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 市区中立交争取上半年开工,衢开铁路要抓紧施工图设计,江常铁路专用线要抓紧线路走向方案评估和其他前期准备工作,27000门市话扩容和C:本地网也要积极做好准备,争取尽快实施。
(五)扩大商品流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要树立大市场、大流通的观念,把拓宽市场、扩大商品流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深化国合商业企业改革, 开拓经营,增强活力,提高效益。继续放手大力发展个体商业。利用“四省通衢”的区位优势, 进一步发展省际边界贸易,加强各种形式的横向联合和协作。加强商品市场建设。努力拓展农副产品流通渠道,切实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培育各类要素市场,包括资金、技术、信息、人才劳务和房地产等生产要素市场,充分发挥各类要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六)努力控制物价,改善人民生活。
在推进价格改革的同时,要努力抑制物价的过快上涨,继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的稳定。
首先,要抓好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尤其是“米袋子”、“菜篮子”生产和供应。继续发挥粮食、商业、供销部门的主渠道作用,建立完善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储备制度,把改善经营管理和承担政策性任务更好地结合起来。要稳定和扩大现有的蔬菜基地面积,”格控制占用蔬菜基地搞基本建设,结合发展开发农业,开辟新的二、三线蔬菜基地。市区今年再新建600亩蔬菜基地。稳定发展畜、禽和水产品生产。千方百计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
第二,加强对市场物价的监测和调节。对市场物价的异常波动及时进行干预。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价格和服务收费,实行提价备案和申报制度。加强市场物价管理,切实执行明码标价制度,严禁哄始物价、囤积居奇等行为。
第三,改善人民生活,尽最大努力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物价上涨水平。特别要注意妥善安排好离退休人员、生产经营困难企业职工和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切实做好扶贫工作。逐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与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相结合,实施“居安工程”,适当增加商品房建设。切实关心人民生话,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七)加快科技、教育发展,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
要加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宣传,提高全市人民科技意识,继续实施科教兴市战略,选择一批覆盖面宽、 附加值高、效益好、带动作用大的科技成果大力加以推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的密切结合。切实抓好科技兴农,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围绕“一优两高”农业,积极组织实施“丰收”、 “星火”、“燎原”计划和“金桥”工程。大力推进科技兴工,加快传统产业和观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企业装备的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提高研制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和产品质量档次。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发展各类民办科研机构,认真落实各项奖励和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进一步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联合,增加科技投入。
认真贯彻《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和《教师法》,动员全社会力量进一步重视、关心和支持教育,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各类人才的培养.大力加强基础教育,今年要在118个乡镇占人口总数93.4%的地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创办浙师大衢州分校和筹办综合中专,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重点抓好l0所骨干职业技术学校。今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数确保6000人,市技工学校要达到17个班、850个在校生的规模。改革办学体制,鼓励和支持社会、民间办学,扩大办学自主权。继续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教育事业的投入,逐步改善办学条件。提倡尊师重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八)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要突出抓好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教育,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全市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切实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要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要做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搞好城乡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医政药政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全民医疗保健水平,抓紧市中医院二期工程及市人民医院综合楼、病房楼的开工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积极筹建体育运动中心。大力发展群众性文化事业,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抓紧姜家山电视发射塔、有线电视台、广播文艺台和金华至衢州大微波站的建设和组建,进一步发挥广播电视的宣传教育作用。继续加快新闻、图书、档案、民政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切实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保持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已经为经济登上新的台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的一年,我市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希望和压力同在,机遇和困难并存。
我们相信,在命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统 思想,团结一致,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克服前进中的困难,顺利实现我市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计划目标,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