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在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衢州市计划委员会主任 田清标
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五日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衢州市一九九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提出一九九二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一九九一年计划的执行情况
一九九一年是“八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继续贯彻治理整顿、深化改革方针的第三年。一年来,全市各级政府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三届七中、人中全会和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坚决执行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一九九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扎扎实实地做好“打基础、上水平、增效益、求发展”工作,经过各县(市、 区)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生产、建设、内外贸易全面增长,金融和物价相对平稳,国民经济进一步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计算)40.2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13.3%,比上年增长18.5%; 国民收入(当年价计算)34.7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11.0%,比上年增长17.7%;工农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计算)73.8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l09%,比上年增长l5%。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计划目标,绝大多数都已完成。各项社会事业有新的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稳定发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掀起热潮,一九九一年,全市各级进一步加强了对农业的领导,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农业,始终把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继续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健全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推进农产品价格和流通体制的改革,抓紧实施科教兴农的发展战略,围绕建设三个“六十万亩”的目标,大力推广应用适用先进技术,使农业生产在道受低温阴雨和持续干早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仍然获得了全面丰收。全市粮食总产量109.38万吨,完成年度计划l01.7%,比上年增长2.1%;油菜籽产量2.85万吨,完成年度计划37.6%,比上年增长0.6%;棉花总产量2473吨,完成年度计划95.1%,比上年增长16.9%:柑桔总产量32.61万吨,完成年度计划l24.2%, 比上年增长30.4%;蚕茧总产量3549吨。完成年度计划98.6%, 比上年增长2.9%; 茶叶总产量7145吨,完成年度计划95.3%,比上年下降3.3%; 生猪全年饲养量218.62万头,完成年度计划99.4%,比上年增长0.6%;淡水鱼产量8502吨,完成年度计划101.2%,比上年增长3.7%;农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计算)22.7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03.2%,比上午增长6.3%。以乌溪江引水工程为重点的水利工程建设掀起热湖。全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之大,速度之快,质量之好,都是近些年来所少见的。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部分经济效益指标有所改善。一九九一年,我市各地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精神,坚持深化改革,积极搞活大中型企业,从改善外部条件和挖掘内部潜力两方面,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一是抽调大批机关于部深入企业,开展形势任务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结合制定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帮助企业理清发展思路,逐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打基础、上水平、增效益、求发展上来。二是各地先后进行宣传发动,认宾落实“重点主攻工业”的各项政策措施,着力增强企业特别是大中型骨干企业的活力,积极扶持乡镇企业健康发展。三是积极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努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集中力量抓好“三个一批”,即:发展一批骨干企业,兴建一批骨干项目,开发一批名特优产品。四是继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进一步搞好企业二轮承包经营责任制,加强企业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五是强化销售,开拓市场,大力开展清理“三角债”和限产压库工作。由于采取了以上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工业生产一直保持稳定发展的好势头。全市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计算)51.1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11.3%,比上年增长13.4%,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42.1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l09.4%,比上年增长l7.6%。乡及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长23.4%,重工业增长13.8%;全民工业增长12.3%,集体工业增长23.8%。基础原材料、支农产品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对长期积压产品限产压库的措施在部分行业和地区开始见效。全方预算内国营工业实观利税21194万元,比上年增长2.6%。工业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为82.3%,全年工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9.2%。清理“三角债”取得阶段性成果,企业“三项资金”占用额逐月上升势头得到控制。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有所增加,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19.1%,比上年增长41.2%,其中:全民单位固定资产投资5.35亿元,增长48.9%;城乡集体投资1.88亿元,增长87.0%;城乡个体投资2.251乙元,增长6.2%。在全民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564乙元,增长82.6%; 更新改造投资2.22亿元,增长25.9%;商品房投资0.42亿元,增长25.8%;其它固定资产投资0.15亿元,增长63.9%。衢化氟化工、乌溪江引水工程和五一机械厂三个大中型项目投资完成1.12亿元,占全民基建投资总额的43.7%,工程进度达到计划规定要求。市第二自来水厂提前建成供水,东迹渡和高安大桥如期建成通车,衢化热电厂技改工程已经竣工投产,石室电站、衢州和江山市区程控电话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市场销售稳步回升,物价基本稳定。各县(市、区)和各部门重视流通体制的改革,注意发挥国合商业的主渠道作用,通过举办交易会等多种形式,加强营销工作,努力开拓市场,抓好菜篮子工程和各类市场建设,使全市市场销售由疲转旺。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7.5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l05.8%,比上年增长13.3%。物资系统全年销售物资总额5.35亿元,比上年增长65.3%。物价结构性调整迈出较大步子。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全市先后调整了铁路运价,提高了粮油统销价格和城市民用煤、电、水的价格,物价总水平有所上升,但上涨幅度继续保持一九九O年以来的较低水平。
??外贸出口继续发展,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全市外贸出口收购总值3152.66万美元,完成年度计划l01.5%,比上年增长4.6%。自营出口额688.14万美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4.7%,比上年增长276%。
全市累计兴办“三资”企业30家,比年初增加16家。新签协议金额894.67万美元,其中吸收外商直接投资407.19万美元。
??财政状况基本正常,金融形势相对平稳。全市财政收入34194万元,完成年度预算100.7%,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5.2%。财政支出29527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39.7%,比上年增长10.2%。全市金融机构对外存款余额246955万元,比年初增加53431万元。其中:城乡储菩存款余额140540万元,比年初增加33967万元。对外贷款余额262085万元,比年初增加67607万元。货币净回笼79625万元,同比增长57%。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得到加强。科技工作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有l27个项目列入市以上编制的科技计划,有56个科技成果通过市级以上鉴定。全市已有97个乡、镇114.2万人口的地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卫生部门在疾病防治、爱国卫生、农村水改、初级保健等方面取得新的成绩。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竞技水平不断提高。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7‰,低于计划8‰的指标。年末总人口为231.6l万人,比省下达计划指标少1.89万人。通过一手抓整顿,一手抓繁荣,新闻、广播、电视、文艺等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不断发展,为社会提供了一批健康有益的精神产品。拥军优属活动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土地管理、气象预报、救灾扶贫和各项社会保障工作也都取得新成就。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生活中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困难。 一是结构调整缓慢,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状况未能得到明显改观。二是经济效益总体上仍然较差,财政困难较大。工业的增长还是速度型的,还有一部分企业没有摆脱困境。产成品积压居高不下,三角债前清后欠,经济循环仍然不畅。企业亏损特别是潜亏的情况比较严重。相当一部分国营企业特别是大中型骨干企业活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地方财政收支不能平衡的状况比较突出,这对于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将会产生不利影响。三是经济机制的转换比较团难,一些经济关系尚待进一步理顺,经济调控手段不够配套。这些都需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特别是要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促进国民经济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一九九二年计划安排的指导思想和综合经济指标
一九九二年是执行“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第二年,是狠抓落实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一年。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中央工作会议和全国、全省计划会议的精神,结合衢州实际,一九九二年全市计划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以经济建没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进一步实施“打基础、上水平、增效益、求发展”的发展战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调整结构、转换机制和提高效益上来,集中力量搞好农业和大中型企业,加强重点建设,加速科技进步,加大改革份量,加快开放步伐,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稳定增长,保持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一九九二年全市综合经济指标的初步安排是:
??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43.04亿元,比上年增长7%。
??国民收入(当年价)37.13亿元, 比上年增长7%。
??工农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80.98亿元,比上年增长9.2%。
??工业总产值57.28亿元, 比上年增长12%。其中: 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46.88亿元, 比上年增长11.3%; 市区工业总产值2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
??农业总产值23.40亿元, 比上年增长3%
??地方财政收入36450万元, 比上年增长6.6%,
??地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l0.62亿元, 比上年增长l2%。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0l亿元,比上年增长8.1%。
??外贸出口收购总值32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1%。
??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总水平上升幅度控制在6%以内。
??工业资金税利率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工业流动资金周转天数缩短5天,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5%。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三、一九九二年计划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计划目标,一九力二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是:
(一)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农业,争取农业获得好收成
继续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争取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有个好收成。同时,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不断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在计划安排上,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稳定粮、棉、油生产。计划粮合总产量108万吨棉花总产量2600吨;油菜籽总产量28500吨。粮、棉、油播种面积分别为319万亩、3.7万亩和39.9万亩。继续加强吨粮田工程建设,计划建成吨粮田16万亩,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7.2万亩。在继续坚持“三熟制”的同时,抓紧选育优质、 高产、早熟的早稻替代品种,大力发展玉米、大豆等旱粮生产。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逐步建设一批粮、棉、油商品生产基地。
第二,积极发展多种经营。计划柑桔总产量20.15万吨,为上年的61.8%;蚕茧总产量3680吨, 比上年增长5.1%; 茶叶总产量7340吨,比上年增长2.7%;生猪全年饲养量220万头,比上年增长0.6%;肉类总产量74800吨,比上年增长1.1%;淡水鱼总产量8800吨,比上年增长3.5%。根据“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衢州”的要求,计划造林更新面积14.36万亩。
第三,大力实施科教兴农的发展战略。要确立“为农民兴农业、富农村”的工作目标,把农村经济的各个产业、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纳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围绕“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的要求,努力开展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应用工作,使农业科技真正落实到地头田间,深入到千家万户,转为现实的生产力。全市计划推广高产模式栽培130万亩,优化配方施肥l60万亩,综合防治病虫135万亩,更新粮食作物良种300万亩,棉、油良种40万田。
第四,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的通知》精神,准一步完善农产品放管结合的购销体制。继续实行粮食购、销、调拨和财务包干,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议价粮放开经营。对棉花、蚕茧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棉花继续由供销社统一收购,统一经营,生产收购计划和奖励政策保持不变。蚕茧也仍由指定的部门统一收购,统一经营,并稳定蚕茧收烘体制和外贸承包办法。 出口绿茶、基地生猪等七种农产品实行指导性计划管理。除了上述以外的其他农副产品,全部放开经营,实行多渠道流通。凡属放开经营的农产品,要打破地区封锁,保证货畅其流。
第五,安排好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市在电力供应紧缺的情况下,继续安排出计划内电力指标402.5万度,委托开化和江山两个化肥厂加工碳铵l.15万吨。衢化公司继续以优惠价格向本市提供计划外尿素5000吨、碳铵2万吨。这些化肥资源,市将统筹安排到各地使用。各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必须保证按时供应,不误农时。
第六,大力加强农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各级都要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采取各种办法,使集体、农民个人和其他方面增加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投入。 要集中力量,大力抓好以乌引工程、碗窑水库等骨干项目为主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的被动局面,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减灾能力。继续加强低丘红壤的开发、努力保护和开发耕地。全市计划开发农用地9万亩,其中耕地1.69万亩。
(二)在调整结构和提高效益上下硬功夫,促进工交生产健康发展
继续坚持主攻工业的战略方针,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真正放到贯彻落实搞活大中型企业的政策措施,增强企业的活力上来;放到调整结构、依靠科技、转换机制和提高效益上来,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为此,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正确引导结构调整。结构调整是我市经济发展的观实需要,也是实施新的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必须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在产品结构上,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增产一批市场适销对路的短线产品,开发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储备产品,限产和停产一批技术落后、 大量积压的产品,力争年末库存控制在年初水平,不再造成新的积压。在产业结构上,要继续加强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有重点地改组、改造加工工业,达到结构合理,技术进步,扩大企业规模。在企业组织结构上,要积极稳妥地关停并转一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着力帮助一批企业扭亏解困,使之重新焕发生机;积极组建一批形成规模经济优势的企业集团、企业群体,做好已组建企业集团的发育成型和完善工作。
第二,大力加速科技进步。继续完善企业技术进步的考核指标和鼓励政策,充分发挥企业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中的主体作用。技术进步要走技术开发、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相结合的发展路子。集中力量,继续抓好一批骨干企业、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和一批新产品的开发。积极组织工业企业同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切实做好国外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国产化工作。加强技术和统计监督,定期公布销售产品的质量检测结果。做好一批技改竣工项目的投产达产工作,使之尽快形成生产力,发挥效益。
第三,积极推进机制转换。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搞活企业特别是大中型骨干企业的关键。 要在继续改善企业外部条件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促进企业转换内部经营机制上,逐步使企业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认真贯彻落实《企业法》和有关法规,当前,重点是要落实企业的干部管理、劳动用工、内部分配和机构设置四个方面的自主权,以逐步形成职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的良性机制。各地要从自已的实际出发,边摸索边总结经验,有计划分层次推进。力求在企业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逐步将企业推向市场。所有企业,都要转变经营思想,增强商品经济意识,参与市场竞争,接受市场考验,并且通过优胜劣汰,变压力为动力,提高企业的应变、创新和开拓能力。
第四,全面加强企业管理。继续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以质量管理为中心,以生产现场管理为突破口,从严治厂,全面加强企业各项基础工作,彻底改变“以包代管”、纪律松弛、管理混乱的状况。重点抓好提高质量、节能降耗、 扭亏增盈三个环节。要以高标准、严要求的精神,不断改进产品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努力实观产品质量、质量效益和质量管理水平“三提高”。计划全市重点产品质量稳定率达到85%以上,县以上工业和乡镇企业分别达到80%和65%以上。要以节能、节材和节约费用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双增双节”活动,强化节能降耗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大力发展散装水泥。力求工业万元总产值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2%。计划回收废钢铁1.5万吨,推广散装水泥10万吨。要狠抓扭亏增盈工作。抓紧制订扭亏增盈的政策措施和有关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制。力争全市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的亏损户数、亏损额和潜亏额分别比上年减少三分之一。凡属政策性亏损企业,要通过挖掘内部潜力,把亏损补贴控制在核定数额之内;经营性扭亏损企业,要落实扭亏惜施,限期完成扭亏任务;要把扭亏增盈与职工利益挂起钩来。要抓好安全生产,防止和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加强交通运输工作,确保生产正常运行。
第五,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要把发展乡镇企业置于国民经济总体之中,既要发挥经营灵活的优势,又要加强引导和管理,使乡镇企业纳入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轨道。全市计划安排乡镇工业总产值19.25亿元,力争达到20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到18.9%。对乡镇企业,一要抓企业改革,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不断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承受能力和发展能力。二要抓结构调整,走提高发展之路。在优化现有乡镇企业结构的同时,按照产业政策和效益原则,从各地实际出发,有计划地上一批新项目。在产业发展方向上,仍然必须因地制宜,以利用和开发当地资源为主。在布局上,要坚持相对集中,尽可能同小城镇建设和工业小区建设结合起来,打破乡办在乡,村办在村的地域观念。在经营形式上,继续坚持乡办、村办为主,鼓励户办、联户办一起发展。在政策上,只要项目符合产业政策,产品适销对路,就要在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以支持照顾。三要抓经营销售,开拓两个市场。面对当前大部分产品出现买方市场的新形势,逐步建立起一套与市场供求状况相适应的灵活营销策略和机制,努力实现供、产、销的良性循环。
第六,全面推行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考核制度。为了坚持速度和效益的统一,从今年起,要把资金利税率、产品产销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定额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率、产成品资金降低率等作为评价考核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经济工作业绩的主要指标,并通过行政、经济和舆论监督等多种办法硬化考核。
(三)合理安徘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结构,加强重点二程建设
今年全市初步安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10.62亿元,比上年实际规模增长l2%。其中:全民基建投资2.80亿元; 全民技改投资2.50亿元;商品住宅投资0.50亿元;其它投资0.20亿元;城乡集体投资2.12亿元;个体投资2.50亿元。
基本建设投资继续向农业、水利、能源、原材料、交通通信等基础产业倾斜,优先安排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列入省计划项目的有乌溪江引水工程、江山碗窑水库、衢化氟化工、衢州民航站、衢州市直属粮库及铁路专用线等。前期准备工作项目有衡化年产3000吨聚四氟乙烯二期工程、衢江大桥、市区西立交工程和进行江常铁路专用线、衢开地方铁路的前期工作等。城市建设项目有江山市第二自来水厂和市政后方基地、衢州市环城南路和常山路拓宽工程以及南湖中路续建工程、开化汽车站、衢州汽车北站等。
要通过完善经济建设基金制度,扩大利用外资和发行债券、拓展租赁融资等多种渠道,筹措重点建设资金,确保重点建设顺利开展。
认真落实推进企业进步的l2条措施,加快企业技术改造的步伐。坚持高起点、上水平,重点安排提高质量档次、增加品种、节能降耗和经济效益好、创汇多的产品的技改项目。 列入省计划的项目有衢州纺织总厂引进喷水织机100台、衢州塑料彩印包装厂引进PVDC涂敷膜关键设备、江山化工总厂引进二甲基甲酰胺生产技术设备和生产10000吨精甲醇、龙游造纸厂字典纸生产线改造和碱回收填平补齐、江山水水泥厂4号回转窑二期配套工程、 常山化工厂对(邻)硝基氯化苯扩建、江山酶制剂厂生产2000吨活性干酵母、 浙江电工器材厂配套生产SF6组合电器系列产品、衢州煤机厂凿岩机支柱生产线改造、衢州缸套厂树脂砂车间改造、衢州制革厂年产70万张高档猪皮轻革生产线改造等。要全力以赴抓好实施,确保工程如期完成。
切实加强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的计划控制,坚决防止不合理的重复建设。 一是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方向的项目,实行相对集中管理。凡列入控制产品目录的,不论规模大小和投资多少,其项目建议书一律经省行业归口部门审查并报省计经委同意后,再按项目审批权限分级审批。二是对当前生产能力已明显超过市场需求或原材料供给不足的产品建设项目,如棉纺、丝绸、罐头等,暂停审批。三是加强行业规划和管理。各部门必须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和建设条件可能,对主管的全行业作出规划,并经综合部门平衡和协调。建设项目都要纳入行业规划。四是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和项目投资许可证制度。五是要坚持先落实资金、后开工建设原则。硬化概算约束,对工程起概算的,一律按基建程序报批。积极运用市场竞争机制,进一步推行招标、投标办法。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合理工期,杜绝各种浪费现象,努力提高投资效益。
(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改革步伐,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努力增加出口,积极安排进口。初步安排,外贸出口收购总值比上年增长3.1%,力争达到11%。要进一步合理调整出口商品结构,继续增加深加工产品、创汇农产品和传统特色工艺品的出口。大力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档次,降低换汇成本。进一步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工贸联合体,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增强外贸出口的后劲;同时,保持进口的适度增长,以促进结构调整,加快重点建设和技术改造,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要努力办好现有的“三资”企业,继续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对外商投资的引导。吸收外商投资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加以引导, 多搞高科技和外向型项目,更好地同加强基础产业、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增加出口创汇结合起来。同时,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全市计划累计兴办“三资”企业50家,比上年增加20家。签协议金额1120万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520万美元。
(五)努力保持财政收支平衡,用好用活信贷资金
今年财政减收增支因素很多,当年收支缺口有可能明显扩大,形势十分严峻。要进一步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努力保持财政收支平衡。一是以提高效益为中心,支持调整结构和技术改造,促进生产增长和流通扩大,特别是要支持大中型骨干企业的涵养财源,增产增收。二是继续加强税收征管工作,把该收的税收坚决收上来。特别是加强对集市贸易、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以及个人收入调节税的征管工作。要结合清理三角债,认真解决欠税问题。 三是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合理安排财政支出。保编内的人员经费和改革必需的资金,适当增加农业和科技、教育事业的投入,其他方面的支出,有的大体维持上年水平,有的要坚决压缩。金融工作要在继续控制总量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信贷结构,大力盘活资金存量,加速资金周转,千方百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一是在控制信贷总量的同时,搞好贷款规模和信贷资金的灵活调度。’初步意见,全市金融机构贷款增加40000万元,其中银行贷款规模增加30000万元左右。二是努力组织存款,稳定信贷资金来源。全市力争城乡储蓄增加30000万元。三是继续实行区别对待,扶优限劣的原则,优化信贷结构。优先支持农业和大中型骨干企业,安排好农副产品的收购、 出口创汇和产品结构凋整的贷款。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产品供销存状况,确定优先贷款的顺序和贷款差别利率。继续搞好清理三角债,压缩“三项资金”占用,防止新的缺口、 新的积压、新的亏损、新的拖欠,加快资金周转。 四是鼓励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效益好的骨干企业发展直接融资,加强企业债券的发行管理工作,用足用好国家下达的债券发行规模。
(六)妥善安排好国内市场和人民生活,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根据有关方面测算,今年社会商品可供量略大于市场需求。从供求结构看,大部分商品可以做到供求平衡,部分商品供大于求,少数商品还有缺口。 鉴于这种情况,要在努力增加农副产品和工业消费品供应的同时,进一步开拓市场,特别是开拓农村市场;有计划地改造和建设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批发市场和包括资金、物资、技术、旁务、房地产等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努力疏通流通渠道,协调好工商关系,加强工商联销、促销以及工业企业自销的工作。进一步深化国合商业改革,根据“国家放宽、企业管严、放而有度、活而有序”的原则,在国合商业企业中开展经营、价格、用工、分配“四放开”的试点,并有计划地逐步推开,以充分发挥国合商业、物资部门的主渠道和蓄水池作用。切实加强对个体商业的引导,发挥其在搞活流通中的有益补充作用。充分利用今年闽、浙、赣、皖眦邻九地市横向经济联合第七次联席会议在衢州市召开的良机,进一步开拓边界贸易,把这次联席会议和92衢州?柑节暨物资交易会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我市对外经济贸易和科学文化交流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增强衢州对外幅射能力,提高衢州知名度。
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使人民生活继续有所改善,初步安排,我市全民单位职工工资总额30907万元,比上年增加1704万元。调整土资的重点;是适当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龄工资标准,再给一部分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特殊津贴等。继续发展集体、个体和其他经济,广开就业门路,妥善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和待业人员。全市计划安置城镇待业青年3200名,待业青年就业前培训3500名。继续重视和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丰富副食品供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是投资少、就业容量大的服务行业以及与经济、科技发展配套的新兴产业,包括社会信息咨询服务业、保险业、房地产业和租赁业等。加快住房制度的改革,通过国家、集体、个人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努力增加城镇居民住房。继续搞好养老保险、待业保险和公费医疗等社会保障事业的改革。进一步做好扶贫工作,通过联系挂钩、经济协作、技术转让、人才交流、资金和物资等多种形式,支持贫困乡村发展经济。
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价格改革。密切注意物价总水平的变动趋势,采取“调、放、管”相结合的措施,把物价上涨幅度控制在计划要求之内。各行各业都要不断提高对上游产品提价的消化能力,为平抑物价、推进价格改革作出贡献。
(七)进一步发展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要认真贯彻全市科技教育会议精神,深入持久地开展科教兴市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科教意识,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科教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推动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科技工作要进一步加强科技与经济、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围绕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等,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组织好科技攻关,安排好“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的实施,加快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教育工作要继续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观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进一步合理调整教育结构,加强教育事业。一是继续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计划扩大到134个乡镇、157.4万人口的地区,比上年增加37个乡镇、43.2万人口的地区,计划初中招生3.6万人,小学招生3.16万人。发展学前教育和残疾、弱智儿童少年的特殊教育。二是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计划中专招生550人,职业中学招生2500人,技工学校招生350人;普通高中招生5300人,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中的招生比例达到0.64:1。三是继续发展各类成人教育,抓好在职职工的培训。 四是进一步抓好农村的扫盲工作,降低文育率。各类学校都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
进一步发展文化、卫生、体育、新闻、 出版,广播、 电视、档案、妇幼、老龄和残疾人等各项社会事业,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计划病床增加200张,广播覆盖率达到97%, 电视覆盖率达。到80%,年末总人口控制在235万人以内。工业废气、废水处理率分别达到55.7%和78.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率达到93%。努力抓好衢州市荷花文化宫、市群艺、 图书、档案馆、市中医院和市人民医院内科病房大楼等一批社会事业项目的建设。要坚持两手抓的方针,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我市一九九二年的奋斗目标,使经济工作真正转移到调整结构、依靠科技、转换机制、提高效益的轨道上来,任务是光荣而艰巨的。虽然面临不少困难,但有利条件也很多。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坚决执行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届八中全全、市委二届二次全会扩大会议精神,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振奋精神,迎难而上,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胜利完成我市一九九二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各项任务,把我市的经济建没和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