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谨以此文献给反法西斯战争的英雄们
看到了么 照片上那个有些后怕的我 衣衫褴褛但英气逼人 只是我腿上的伤还未结痂 我没想到 我还能活着
四个月前 日本法西斯偷袭了我的美国家乡 我离开亲人和热恋的姑娘 带着热血与冒险 轰炸了日本700年来没有被别人碰过的土地
我是真正的敢死队 我无法返回美国 又因为提前起飞 不能和中国的衢州机场联络上 我的命运就这样 滑行 燃料耗尽 坠落 那一刻 我以为我死了
四周都是云雾缭绕 头顶蛋黄般的太阳也非常漂亮 我以为我是同圣彼得在一起 那时 我只有一种感觉 那么我到底在哪里
也许是浙江 也许是江西 安徽 福建 我之前不知道这些地名 我也无法和他们交流 但我知道 我得救了 我决不可能再那么幸运
我的伤痛 害得大娘家一缸水都洗红了 我还不会用筷子 是他们煮了面条 鸡蛋给我吃 我还没听说过中药 是他们给我伤腿上敷上草药
我不认识他们 但他们把结婚时唯一的被子给了我 我不认识他们 但他们用肩膀扛起了我 颠簸地走出大山 我不认识他们 但他们给我提供食宿和衣服 有的还为之献出了生命
历史把我叫做“第一批英雄” 但营救我的中国人也是英雄 在世界的史册上 这些平凡的中国人只薄薄地走上了几页 甚至他们的名字都被遗忘了 但他们同样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卓越贡献
被营救的我最后集中在一个叫衢州汪村的地方 我相信 如果没有营救 那历史上的轰炸东京就不能算成功
我没料到 东京上空的30秒 迫使日本无法向南太平洋作战扩张 也是中途岛之战的催化剂 但我更没料到 他们的营救使得他们的家园遭受日寇地狱般的蹂躏
衢州 那是我最疼痛的伤口 这是座被血淹过的城市 这座城市被杀戮的婴儿正凝视着东方 这座城市被凌辱的少女压在滴泪的历史上 而每一个阴雨天 我都要抚摸着这张照片并凝视着这个中国的右下角
70年了 我知道 枪支放下的战士 伤口总会隐隐作痛 像今夜这样 所有的战士都希望所有烧焦的树桩上落满白雪
我留在衢州汪村的这张照片 这些被遗忘的源头 碇泊的是血液中不熄的火焰
这簇火焰中有爱 友谊 人道 以及把核按钮轻轻地 轻轻地放入鸽子窝的希翼
历史上最勇敢的行动【1942.4.18-2012.4.18】
他们是真正的“敢死队”
1941年12月7日,当“虎!虎!虎!”的凶险命令发出后,美国的珍珠港被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瘫痪。这当头一棒,打得美国国内主张中立的论调立刻销声匿迹。几个小时后,罗斯福总统向国会发表了战争咨文。第二天,美国正式对日宣战。珍珠港一役,使得全美震惊,在美国160年历史上,还从没蒙受过如此奇耻大辱。海军更觉无地自容,听着东京英语广播的牛津腔调:“美国海军在哪里呀?”军队的首领简直都要发疯了。轰炸日本的呼声日益高涨,有的商人愿意出资奖励第一个去执行任务的人,甚至生产冰箱和剃须刀的工厂也开始生产武器。
美机轰炸东京及返回中国基地路线图
杜立特在飞机驾驶舱内留影
“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轰炸机
“杜立特行动”一个月之后,罗斯福在总统椭圆形办公室为杜立特授“美国国会最高荣誉勋章”。
1942年1月22日,在冰天雪地的明尼阿波利斯,气温零下30几度,美国中部航空公司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为24架1940年造的B?25B型轰炸机进行改装,时间只有4至6个星期。几乎同时,招募飞行员的工作也在陆军航空十七大队中进行。当机械师要求将乱七八糟的参数改为“正常”,结果引得组织者大发雷霆,他命令将飞行器上的什么无线电发报机之类的全部拆除。这位组织者的名字叫詹姆斯?杜立特。这是一位将拳击挣来的钱买了摩托车上发动机装在自制飞机上的天才飞行员,是美国陆军航空队中校,老牌优秀飞行员。
事实上,只有少数人知道这次行动的计划。他们中有海军上将欧内斯特?金、上校弗朗西斯?洛夫、上校伦纳德?邓肯、陆军航空队上将亨利?阿诺德以及杜立特本人。他们都是敢于“犯上”的人,对于这次密谋的违反常规的作战方式,一拍即合。他们的行动计划是:用航空母舰运飞机轰炸日本天皇的老窝??东京。这5位知情人谁也不领导谁,他们在自我约束的同时勇于自我承担。他们写30页的研究报告,连打字工作也不让别人干。全部计划,只意味着一个意义:冒险。
原计划安排:
4月1日,B?25轰炸机在旧金山装上“大黄蜂”号航空母舰。
4月2日,航空母舰“大黄蜂”号离港西行。
4月8日,另一艘航空母舰“企业号”由珍珠港驶出,于4月13日在东经180度海域与“大黄蜂”号会合,再向西航行。
4月19日,到达离日本400?500海里水域。傍晚时分,飞机离舰,轰炸日本。海军舰队随即返回珍珠港。航空队轰炸后,飞机飞往离海岸70英里(约112公里)的中国东南沿海的前线机场降落。首选是衢州机场,早晨到达后,补充燃料,再飞往战时中国的政府所在地:重庆。
提前起飞,意味着飞机轰炸东京后只能坠毁
请注意上文计划中的时间应该是4月19日,可是在4月18日这天,天气十分恶劣,确切的时间是4月18日早上7点44分,“大黄蜂”号发现约9000米外有一只小船。几分钟后,截获的电报显示:“0630东京时间,犬吠崎以东650海里发现敌人航空母舰。日东丸。”事实上,像“日东丸”这样的小预警艇早已散布在这个海域近600海里的弧形圈内,只要有一艘发现美国海军,日本海军起码有15个小时的准备还击时间。
这是一个生死关头,离原计划起飞点还有150海里,如果提前,只能白天轰炸日本,夜里到达中国,飞行员的生还可能性很小。但如果不提前起飞,那只有等着日本人来吞食。8点10分,“大黄蜂”号拉响了“进入战斗准备”的警报,扬声器里传出急促刺耳的声音:“B?25全体飞行人员请注意,立即登机!”8点18分,杜立特中校的1号机组第一个起飞。航空母舰在汹涌的波浪里一上一下,杜立特迎着狂风,开机、滑跑、冲出飞机甲板,飞机几乎是摇摇晃晃地起飞,掠过舰桥,又险些触到海面,再扶摇上升,朝前方飞去……就这样,80位美国飞行员,16架B?25轰炸机(注:每架飞机有5人,分别是机长、副驾驶、领航员、轰炸手、尾炮手兼机械师)带着冒险、热血,朝着使他们国家蒙受耻辱的土地飞去。历史记住了这一天:这一天,美国人第一次碰了而且轰炸了这块700年来没有被别人碰过的土地。
4月18日中午时分,日本人还在午餐时,日本帝国的大本营??东京被炸,接着,横滨、名古屋等军事基地均遭轰炸,日本人还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这些双引擎飞机便向西飞去。使日本感到耻辱的是:这些从日本海域起飞的飞机在3个小时的飞行中,几乎没有受到还击。一位美军飞行员后来回忆:当我俯冲投弹后,我把飞机拉起来往下看,一枚227千克燃烧弹命中一座钢铁厂。当时的情景让我永生难忘:这座工厂四周的围墙好像吹散了,建筑物随着气浪冲向空中,然后落下来,碎片融合在一团黑色和红色的云团里,钢铁厂差不多被夷为平地……
“今天敌人打了胜仗。”一位日本海军军官在日记里写道。
可是,为了节省燃料,整个杜立特行动作战全部采用同一条航线,独自进入目标,然后轰炸、脱离……最重要的是:提前起飞的16架飞机,多耗了燃料,当轰炸编队进入中国上空时,多数飞机油料已耗尽。随着大雨下个不停、天气越来越恶劣,再加上天色越来越暗等原因,飞行了13个小时的B?25轰炸机编队已完全打乱。在这种情况下,16架飞机的80名机组人员,根据事先制定的特殊情况处理方案,自行决定弃机跳伞。在黑夜中,只有一架轰炸机油料不足,只好到苏联符拉迪沃斯克迫降,被苏联扣留,5名机组人员在苏联境内滞留13个月。其它15架轰炸机飞到中国东南部,因提前起飞,无法与衢州机场取得联系。机上的75名飞行员,在黑夜中迫降、弃机跳伞,全部降落在中国的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省。64名飞行员被中国百姓营救,整个机队有51人集中在位于衢州汪村的空军航空第十三总站,1人牺牲在坠毁的飞机内,后来运到衢州安葬。两个机组10人降落在日军占领区,2人溺水身亡,8人被俘,送往东京受审,日军对他们进行严刑拷打,但没有一个人说出他们是从“大黄蜂”号起飞的。这8人中,3人被日军枪决,1人死于狱中,4人在战后得以生还。这些数据,是一位名叫郑伟勇的历史研究爱好者10余年来调查中国百姓营救美国飞行员的基础数据。
香格里拉
确切地说,这次英雄主义冒险行动对日本军事设施的打击并不大,但心理的打击却是致命的。这次空袭迫使日本把4个陆军航空兵的战斗机布置在本土,使其无法向南太平洋作战扩张。同时,美国轰炸机空袭东京是美、日中途岛之战的催化剂。轰炸前,日本海军对下一步是向东攻击中途岛还是向南夺取澳大利亚举棋不定。这次轰炸使日本军国主义者看到,必须夺取中途岛以提前发现和阻止美国舰队空袭日本,促使中途岛之战及早开战。中途岛之战,美国以少胜多,日本以失败告终;中途岛之战是太平洋战争的重要转折点。从此,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盟军开始由防御转为进攻;这预示着同盟国的反法西斯斗争,必将取得全面、彻底的胜利!杜立特轰炸机空袭日本东京,其战略意义非常深远,杜立特及其轰炸机队从此成为美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其作战行动也被载入史册。
哈尔西海军上将曾称轰炸东京是“历史上最勇敢的行动。”事后,罗斯福总统被问及B?25起飞基地时,得意洋洋地说:香格里拉。
衢州人成为“二战”英雄
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访华即在演讲中说道:“在其后的两个世纪中,历史洪流使我们两国关系向许多不同的方向发展,而即使在最动荡的方向中,我们两国人民打造深的、甚至有戏剧性的纽带,比如美国人永远不会忘记,在‘二战’期间,美国飞行员在中国上空坠落后,当地人民对他们的款待,中国公民冒着失去一切的危险罩着他们。”
第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中国公民营救美国飞行员行动,就发生在浙闽赣皖四省交界的衢州。“二战”期间,参与轰炸日本东京的80位美国飞行员中,先后有51位被营救并集中在位于衢州汪村的空军航空第十三总站和战地服务团衢州空军招待所。
事实上,不光奥巴马,美国前总统里根、布什等均在中美关系演讲中提及过中国营救美国这批飞行员的事。
草坪上写着“欢迎美国志愿飞行员”
衢州机场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蒋介石曾到过这里。1938年,衢州机场被航空委员会编为空军航空第十三总站。几经扩建,衢州机场成为当时中国东部最大的机场。具备大机队起降、招待外籍机员等功能。这是衢州被选为计划中的美军飞机降落点的原因。1942年初,第三战区下令向衢州所属及周围20余县征调大木材360万根、竹子90万根,用于在衢州、金华等地修建防御工事。
为了准确地还原历史,我市历史研究爱好者郑伟勇通过庄月江等联系上原空军航空第十三总站的技术军官、曾亲自接待过杜立特轰炸队队员的钱南欣(1915年出生)。钱南欣不仅帮助郑伟勇回答了许多关于当年的事情,还告诉郑伟勇:“没有历史的社会就没有灵魂”。根据钱南欣提供的线索,郑伟勇几番周折找到空军航空第十三总站的旧有编制及人数,他又多次跑福建、安徽、江西等地,找到当年空军航空第十三总站的陈又超、狄志扬站长后代。
最后,他在福建90多岁的周隽老人处了解到,衢州当时做好迎接美国飞行员的一切准备,当时军事委员会战地服务团衢州空军招待所门前草坪上就写有“欢迎美国志愿飞行员”的字。郑伟勇进一步了解到,当时位于衢州的空军航空第十三总站,不仅有办公室、中山室、宿舍及可容纳百余人住宿与餐饮的场所,甚至还准备了西式餐点。因此,16架飞机没有一架安全着落,只有一个原因:提前起飞,燃料用罄,没有与衢州方取得任何联系。
美国飞行员曾亲手抱了他一下
这次“历史上最勇敢的行动”,罗斯福虽然得意洋洋地说:香格里拉。但总统其实并不得意,因为他知道,4月18日以后,这批坠落的飞行员的命运将牵动整个美国。
在衢州常山前山坞有一位叫徐开亮的老人,他的外号就叫“美国人”。原因是因为1942年4月,徐开亮的父母带着他去遂安(现淳安)枫树岭镇走亲戚,获救的一名美国飞行员曾亲手抱了他一下,于是,“美国人”这个绰号就跟了他一辈子。是的,参与轰炸东京的美国飞行员此时已进入了中国,进入浙江,进入衢州。
十二号机组在“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合影,图中最高个是机长威廉?鲍尔。
位于柯城区汪村的原空军航空第十三总站
《东京上空30秒》的作者、7号机机长特德?劳森中尉。
现年97岁的钱南欣曾在衢州接待过当年的美军飞行员。他提供的资料中有1942年美军飞行员在衢州的签名。其中唯一的中文签名(陈又超)在左下角,陈又超当时为空军航空第十三总站的站长。
他们也是“二战”的英雄
2010年6月,曾有一位家住上海杨浦区、名叫任盈盈的老人辗转宁波、上海、北京三地,最终找到记者,她激动地委托记者将她父亲??任超明的名字记下,因为她的父母参与营救了《东京上空30秒》的作者??特德?劳森。
任盈盈告诉记者,她父亲当年是三门县卫生院院长,母亲是护士。1942年4月19日,当地三位渔民用门板抬来一位又冷又饿的病人??7号机机长特德?劳森。她父母给劳森买点心、肉包子,并给劳森包扎伤口,还将他们结婚时唯一的被子给劳森取暖。懂英文的任超明还收到劳森赠给他的一枚胸章作纪念,这枚胸章一直保存至“文革”前。劳森当时还说,等他回国,还要请任超明一家吃糖呢。之后三门县县长陈诫来了,他将劳森带至当时医疗条件最好的临海恩泽医局救治,医生陈慎言和美国同机队的军医怀特给劳森成功实施了截肢手术。后来,美国飞行员去昆明经“驼峰航线”转道回美国。
像这样的营救例子还有许多,但事实上,营救也有些波折。你一定能够想像,当地人第一次遇到高个子、蓝眼睛、不会使用筷子的美国人的神情。所幸的是,这批美国飞行员即使在最偏僻的乡村也能遇上略懂英文的教员、地方小官或军政人员。
在1942年4月18日以后的日子里,这些朴素的中国山民、渔夫本着最基本的人道主义,用双肩和人力,一步一颠地从崇山峻岭中背下那些困乏饥饿的美国飞行员。质朴的农民虽然自己都难以糊口,却拿出了最珍贵的面条与鸡蛋等来款待飞行员。地方官员竭力组织人力,用肩挑、担架、轿子、人力、畜力,翻山越岭,缓慢而艰难地将飞行员汇集在计划中的降落地??位于衢州汪村的空军航空第十三总站,最后送回美国。
所有参与营救的中国人,他们也是“二战”的英雄。
没有营救就不算成功
“我们千万要保护他们的安全”
7年前,在江山清湖湖前村,记者与新华记者何柳等一道采访了徐训直老人。徐训直说了徐明哲的许多事。
记者至今仍保存着已故的徐明哲的回忆录。徐明哲在日记里提到:大约1942年4月18日,二伯的长工徐麻子早晨去湖前村南大塘沿山上挑黄泥,发现一个高个子、穿军装的尖鼻子军人,不会讲江山话,咿咿哑哑地指手画脚,招手相迎。意思大约是叫人不要怕,带他到村里去。不久就将他带至徐氏祠堂,当时祠堂是国民党七十九师的仓库。有人以为这个美国飞行员是日本人,想夺下他的枪,把他干掉。见此情景,一位信耶稣教的妇女周玉杯一溜烟跑到刚从黄埔军校返乡奔父丧的徐明哲家里。徐明哲当时英语懂得很少,但知道他是美国人后,就大声地说:“美国人是我们的同盟军,他们是来中国帮助打日本鬼子的,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是为了打败日本侵略强盗的。我们千万要保护他们的安全。谁要是敢动他一根毫毛,我们决不饶恕他。”这时,玉杯嫂捧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面条来叫美国人吃,可美国人迟迟不敢动手。徐明哲于是拿起筷子夹起一点面条吃给他看,他放心了,就拿起筷子来吃,可就是夹不起面条来,很长时间总算吃完了。这位飞行员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一块黄灿灿的钱币要给周玉杯,周不要。大家一起叫美国人放起来,并说我们不能收他钱的。徐明哲日记里还提到:“之后,我们把他送到清湖乡政府,同行的有徐训直、徐树元等,一路上看热闹的人可真不少,据说后来经江山县政府送到衢州专署去了,以后的事我就不知道了。当时我的心情只有越快越好,把可爱的盟军??美国飞行员安全送给政府,不出一丝一毫的差错。”
徐明哲回忆录
徐明哲遗像
1942年的垫付收据。
村民自发的救助行为
在江山市长台镇贺陈村,徐遐林、夏世英夫妇曾说:“那年4月19日,一大早打开门,看到有个大鼻子、高个子、穿红衣服、带着枪的‘怪人’倚在墙边,我们都以为他是日本人。但他笑嘻嘻的,一点也不让人害怕,我们就给他吃的。吃过早饭,村里派人把他送到长台镇公所。”据《长台镇志》载:1942年,贺陈村的农民徐德茂去菜园,首先发现了两位怪人,约20余岁,腰间皮带上挂着一支短枪,手背流着一丝丝鲜血。徐德茂后用稀饭、面条招待他俩,他们不吃,唯对煮熟的鸡蛋大口大口吞下。长台的村民曾捡到军用地图、打火机及降落伞等。后经小学教员姜文铭用英语作友好通话后,两位美国人将帽子脱下,抖动向众人致敬。在长台镇公所,镇长以为他是日本人。当时迁往长台的县立初中校长周仁贵懂英语,知道他们是美国飞行员后,雇人力车将两名美国飞行员专程送至江山县政府。
在江山档案馆至今仍保存着清湖、长台民众护送美国飞行员的轿资、人力车费收据等。
救助是“杜立特行动”的一部分
衢州人民的救助行动,是整个“杜立特行动”的一个组成部分。降落在江山的美国飞行员不久均被送至江山县城。县政府与衢州专署取得联系后,集中送到位于衢州汪村的空军航空第十三总站,再从这儿转移到重庆、桂林后回美国。如果没有营救,历史上的轰炸东京不能算完全成功。
-链接
日寇疯狂报复:衢州最疼痛的伤口
东京上空30秒,在军事上给日本造成的损失并不大,但给骄横不可一世的日本军阀以沉重的打击。然而,这次行动也使日本侵略军看到了浙赣铁路及沿线军事设施的重要性;中国民众的救护行动也激怒了日军,导致了日军的血腥报复。1942年4月30日,日本大本营正式下达“大陆命第621号”,明确浙赣战役的主要目的是“摧毁其主要航空基地,粉碎敌(指美国)利用该地区以轰炸帝国本土的企图。”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的《中国派遣军》里明确指出:“根据全面形势,必须立即摧毁浙江机场群。”1942年5月至8月,日军集中9个师团以上的兵力,对浙江、江西两省发动了浙赣战役,其目的,就是要夺取浙赣铁路运输线,破坏沿线的衢州、丽水、上饶等机场。在历时3个月的战役中,国民党军队丧师失地,衢州机场被彻底破坏。1942年的《东南日报》说:“衢县敌溃退后,在城内外大肆纵火,城外民房尽成瓦砾。”日本军国主义者在衢州制造的灾难,其宰割之酷、诈暴之厉、毒害之烈,罄竹难书。
徐明哲日记的最后一页这样写着:“事实在4月19日那天,我县已人心惶惶。五月初六(农历)凌晨,万恶的日本鬼子攻占了我村,杀人、放火、奸淫、掠夺,美国东京上空30秒的伟大成功,招致了日本强盗以夺取衢州机场为目标的大举侵犯。五月初,江山沦陷,衢州机场被占领。初六凌晨,日寇一个连队步兵包围了我的村落??湖前村,杀戮了无辜农民数十人,烧毁民房数十幢。徐训直的父亲徐天初就是这天被杀的,我的父亲被打得头破血流,徐保成一家被杀害了三个兄弟,徐沛雨被指认为中国兵而推落粪坑后用刺刀戳杀,徐毓田被剥光衣服用火烧烙而死……”
江山档案馆收藏的一份资料载:江山三地共有27人因为参与营救美飞行员行动而被日军报复性杀害,816间房屋被烧毁,财产焚烧、倒塌损失时币409000元;湖前村被烧毁房屋456间,下陈村被烧毁房屋360间……
在江山档案馆,另有一份当年五月二十一日的浙江省政府电文:
“美国驻华陆军武官出查上年轰炸东京之美机在华降落,当地居民帮助飞行员脱险。……由此而造成损失请核准上报。”
还另有民国三十二年江山县长程运启签发的令文:
“系奉浙江省政府三十二年辰艳华电开:‘苏密准军令部电,据美国驻华陆军武官云,希查照,捡(限)一星期内译报为要’等因;奉此,查上年曾有美国飞行员三人(东积尾未统计在内)降落在本县,遇救脱险,该处居民有无因此遭受敌寇屠杀,除分令外,合行令仰该镇乡长遵照,务于三日内查明详细具复,以凭核转。此令
县长:程运启启
民国三十二年六月三日”
令文下达后,清湖、长台两镇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一份《江山县美机降落地居民被敌残杀暨房屋财产损失表》,详细描绘了美机降落的具体位置,诉说了美机降落地居民,被日军烧、杀的血腥场面。
更为惨痛的是,侵华日军在衢州实施了惨无人道的细菌战,衢州沿浙赣线的各县城乡居民区相继暴发流行鼠疫、霍乱、伤寒、炭疽等传染病。衢州病死于鼠疫的就有2000多人。先后患过传染病的达30万人以上,病死5万人以上。衢州是当时全国受日军细菌战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衢丽上空坠落折翼鸟
5人机组4人获救
美国珍珠港被日本偷袭的第二天,美国正式对日宣战。之后,美国陆军航空队中校、老牌优秀飞行员詹姆斯?杜立特(JamesH?Doolit-tle)组织了一次轰炸东京的行动。他们用航空母舰运载了16架B?25轰炸机执行任务,由于被日军预警艇发现,被迫提前起飞。而提前起飞,意味着轰炸日本东京后,16架飞机和80位机组成员将无法成功在中国降落。果然,他们成功地轰炸了日本东京后,只能在中国的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交界处弃机跳伞。80位飞行员先后有64人获得中国民众的营救。而本文主要说的是3号机副驾驶杰克?曼奇的故事。
3号机由5人组成,分别是机长罗伯特?格雷、副驾驶杰克?曼奇、领航员查尔斯?奥扎克、尾炮手兼机械师利兰?法克特、投弹手阿登?琼斯。尾炮手兼机械师利兰?法克特牺牲在坠毁的飞机内,其余4人均被衢州、丽水两地的百姓营救。
被曼奇称为只有5英尺的小个子毛继富当年却能背着曼奇快步如飞。图为约翰三访浙西时的留影,胸前拿着的就是毛继富保存了50多年的B?25飞机残骸。
3号机组人员在“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合影。 图中个子最高的是副驾驶杰克?曼奇。
小个子背起大个子
2010年8月、2011年5月,记者与郑伟勇、毛洪章、毛兮宁等几次来到衢州江山双溪口乡东积尾村和丽水遂昌北洋村深入采访。在北洋村支书黄忠法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当年飞机的坠毁点??北洋村西北的大坞尾山坳。据村民黄春林(1922年出生)说,飞机坠毁后的第二天,就有几千人上山看。大约在飞机的前半部分,村民们发现了牺牲的一名飞行员,由黄贤玉(已故)等人背出,后由杰克?曼奇根据皮夹上的徽章断定是利兰?法克特。村人怕夜里有野兽,还派人在山上守尸,后由遂昌柘岱口乡乡长李祖富买了上等棺材予以殓厝,由村民运至乌溪江上游周公口,用木船顺流而下运交至位于衢州汪村的空军航空第十三总站,并葬在衢州汪村。
上山看的几千人中,有的捡到一些飞机残骸,还有的捡到毛衣及雪茄、香烟。后由于政府要查,他们将捡来的东西都埋在土里。黄忠法说,当时有两个发动机放在村里,一直至上世纪60年代才由县农机站收去。在村民家里,记者还见到了一个当年轰炸机上的零件。
3号机坠毁在丽水遂昌北洋村西北,而副驾驶杰克?曼奇降落在衢州江山东积尾村北部大仁坑的乌鹰岩底(音)。据《东京上空30秒》、《第一批英雄》等书记载:3号机副驾驶杰克?曼奇跳伞后,降落伞挂在一棵松树上,身体被绳索缠住。“四周都是云雾缭绕,头顶蛋黄般的太阳也非常漂亮。所以我想,我肯定是同圣彼得在一起。但是我不可能和圣彼得在一起,不可能。我只有那么一种感觉。那么我到底在哪里?”曼奇的外号叫“矮子”,事实上是因为他太高大了。中国人发现了他,比划着带领他下山。曼奇回忆道:“我太累了,每走100码就要歇一歇。一个身高5英尺4英寸的中国人主动要求背我,我朝他笑笑,摇了摇头,因为我觉得自己对他来说可能有点沉。他一再要求,我只好遵命了,他快步如飞,上山下山如履平地,好像根本没有背着我一样。黄昏时分,我们来到他们的村庄,我感到有些尴尬,毕竟我是个飞行员,现在却让人背着。我用手轻轻敲了敲他的脑袋,意思是说我自己可以走,心中暗下决心:哪怕是走上整个晚上,我也要自己走进这个村子,决不会让这个5英尺的小个子背我进去。”
美军飞行员坠落在江山东积尾村。
3号机坠毁在遂昌北洋村西北的大坞尾山。
B?25飞机残骸。
一次难忘的握手
这个被曼奇回忆中说是5英尺的小个子就是10年前去世的毛继富。据毛继富的堂兄弟毛继坤和毛继富儿子毛洪全等人回忆,大约1942年4月20日左右,东积尾猎户刘猪毛在村北大仁坑的乌鹰岩底(音)发现了一个黄头发、蓝眼睛、穿红黄衣服的高个子,吓得掉头就跑。当时保长曾高阳叫上时年24岁的村民毛继富等人,拿着砍刀上山。那人见了武器,便示意不要动武。他的双手已被茅草、荆棘刺划得满是伤痕。大家便要带他回村,后来他实在走不动了,便由毛继富背着走。到了毛继富家,给他吃米饭,他不吃,炖了鸡蛋,也不吃,也不会用筷子。看了别人示范,才喝了点汤。他吃红色条状的东西,还让大家尝,吃的人都说有药味。他说的话大家听不懂,写的字弯弯曲曲,但会说“重庆”,拿着指南针朝西北方向指指,夜里坐着过夜。事实上,降落伞还被冲洗过放在毛洪章家的老屋前的坟场上晾晒过。第二天,毛继富、毛继达和村里的几个人便将他送去了遂昌北洋。
曼奇在回忆录中还讲到一个细节:“那个农民捡起一根木棍,开始在泥土地面上画起来。他先画了一幅太阳旗,指着它。我不知道他想知道我们轰炸日本,还是想知道我是不是日本人。我想可能是后者,就指着自己的大鼻子,把太阳旗抹去。中国人笑笑,然后拿出一个从报纸上剪下的英国布伦海姆飞机,指着国徽,我又摇摇头。他又拿出一份大约4年前的《星期六邮报》,上面有罗斯福总统的照片,我咧嘴笑了,指了指罗斯福,又指了指自己。他明白了我的意思,屋里的人都开怀笑起来,然后我们握了握手。”
毛继达老人回忆说:“第二天,就听说有一架飞机撞到遂昌县北洋村山坞里。我们赶去看,机舱内有个死去的飞行员。许多人捡了残片回来,我也捡了几块回来。”当年10多岁的毛继达把捡回的残片一直保存着,没舍得丢掉。直到1990年,市里因市志研究的需要,他爽快地捐了,此物后来收藏于江山档案馆,曾出国参展过。
中国乡民的炽热情感
衢州、丽水两地人民的救助行动,是整个“杜立特行动”的一个组成部分。降落的飞行员先后有51人集中在位于衢州汪村的空军航空第十三总站,再从这儿转移到重庆、桂林后回美国。在拯救过美国大兵的那些村、那些路上,缀满了中国乡民的炽热情感。
美分硬币成为纪念章
70年前,江山市张村乡田青蓬村小南坑口自然村的廖明发还是个7岁的孩子,那天,家里来了个说话别人听不懂的“怪人”,住了几天后,便被父亲送走了。
被救的“怪人”查尔斯?奥扎克赠与廖明发父亲廖诗原的一枚硬币。而同村的廖赖法(参与营救的廖诗清儿子)手中,亦有一枚一美分硬币。一直以来,山民都把这两枚一美分硬币叫做“纪念章”。
鹅卵石铺成的天井里,泛绿的石头述说着时光的沧桑。廖明发坐在天井旁,细细端详着手心里的一美分硬币,他的思绪跨过太平洋,飞到了大洋彼岸……
这枚1美分“纪念章”,廖明发珍藏了70年。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的抬轿收据。
4月10日廖明发说:“我当时只有7岁,奥扎克就住在我家的这个房间。”
家里突然来了“怪人”
1942年4月21日,天气晴朗,廖明发的父亲廖诗原一大早就上山砍柴了,廖明发和地方上的5个孩子一起在家中下堂的私塾里读《三字经》。“山上有人摔伤了,我拿躺椅把他抬回来。”9点多,廖诗原急匆匆地跑回家,背起家门口的一把竹制躺椅,掉头就往山上跑。
过了一段时间,廖诗原、廖诗清和廖诗荣抬着一个棕红色头发、高鼻子、蓝眼睛的“怪人”走了进来。这人满脸是血,把廖明发和同学们吓了一跳,大家不敢往前走,纷纷站在原地偷偷地看。“小心点,放稳了。”廖诗原说道,“兰花,赶紧打水来,给这人洗洗。”
周兰花是廖明发的母亲,见家里来了病号,连忙从卧房取来一条新布,开始检查伤势。大家脱下“怪人”的衣服,只见他满身是划破的伤痕和刺头,显然是掉进山上的荆棘丛里了。最严重的是右腿,被划出了一道1尺长的口子,半条腿肿了起来,骨头都露出来了。每移动一下,“怪人”就发出一阵尖叫,可他说的话没人听得懂,大家只能尽量动作轻一些。
周兰花一边用针挑着扎进肉里的刺,一边从头到脚一点点地清洗,才擦拭了一遍,一桶水就染红了。看到“怪人”的伤势不轻,廖诗原决定去山上采些草药,让他恢复得快一些。
吃住都受到了“优待”
这个“怪人”叫查尔斯?奥扎克。从跳伞到现在,奥扎克已经在山里呆了2天,此时的他又饿又累,早已精疲力竭。廖诗原给奥扎克换上自己的衣服后,又让村民把他扶到床上,随后嘱咐妻子弄些吃的,这才去采药。周兰花显然不知道面前这位“怪人”的身份,但这人看起来不像坏人,她走进厨房摸出了3只鸡蛋,打了碗鸡蛋汤,这是家里最营养的食物了。
端到奥扎克面前后,奥扎克拿起筷子摇了摇头,周兰花明白他不会用筷子,就拿了一个勺子给他。可是奥扎克盯着碗里的食物依然无动于衷,周兰花猜出了他的心思,她端起碗喝了一口,示意食物是安全的,又端了过去。这时,奥扎克才放松了警惕,大口地吃了起来。廖明发躲在房门口,看着碗里的鸡蛋直流口水,平时只有过年他才能吃到这些。
采回草药已是下午,廖诗原为奥扎克进行了包扎,让他卧床休息。为了给奥扎克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他告诫妻子和孩子没事不要进房打扰。让廖明发奇怪的是,每次吃饭,妈妈总给“怪人”单独做一份,大家吃的是玉米糊,可“怪人”吃的却是难得吃到的红米饭。
廖诗原还把自己的粗洋布裤子给这个外国人穿,可这裤子对他来说太小了。
临别赠与两枚美分硬币
白天廖诗原就让这个外国人躺在堂前的竹躺椅上晒太阳,当阳光随着时间移动时,村民们又帮助他移动竹躺椅,让他总能晒到太阳,晚上让这个外国人单独睡在廖诗清房间内。
第二天早晨,廖诗原搀扶着奥扎克坐在天井边透气。廖明发坐在不远的课桌上读书,下课时,他和几个同学就过去和奥扎克打招呼,奥扎克总是友好地朝他们笑一笑,说上几句谁也听不懂的话。午饭后,廖诗原便把奥扎克扶上床,让他好好养伤。后来,廖明发听父亲说起“怪人”是美国人,他更加好奇了,总是盯着对方的蓝眼睛看。再后来,县政府派了一位江山中学懂英语的女教师到小南坑口村接这位飞行员到衢州,同来的还有3位长台镇公所的保丁,其中一位大家叫他“邱班长”,他们来时都穿黄军装,没有枪。
1942年4月23日左右,廖诗原组织人员用竹竿和竹躺椅扎成一个轿子。细心的周兰花还在躺椅上铺上床单,用被单搭成了轿子顶,为这位美国飞行员遮阳。临走前,查尔斯?奥扎克很感激,他和廖诗原夫妇一一拥抱告别,为了表示谢意,奥扎克从裤袋中拿出仅有的两枚硬币分别送给廖诗原和廖诗清,还不忘拉拉廖明发的手。他知道,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面。
廖诗原与村民把这位美国飞行员抬着送往长台镇公所。翻山越岭,山路难行,他们从小南坑口到长台镇花了整整一天时间。
奥扎克:永不忘记的往事
2009年、2011年、2012年,市外事办工作人员、郑伟勇及记者几次进村采访。村民廖万富当年只有十来岁,他一眼认出了“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3号机合影中的查尔斯?奥扎克。
郑伟勇曾把采访的许多史实写信告诉奥扎克,奥扎克确认廖诗原救的美国飞行员就是他本人。可由于身体虚弱,便委托其女苏姗娜写来感谢信:“父亲让我回复你的来信,并且感谢你以及所有还记得他的人,也很感谢你寄来照片。父亲确定他就是当时廖先生和村里人所帮助的那个人。这些照片使我父亲回忆起许多往事,他让我转达他对廖先生及家人的谢意。我父亲看到你寄来的照片非常高兴,会记住村里人们的善良仁慈、好善乐施。父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很少跟我们分享他的经历。这些照片让我们意识到父亲曾经历过什么,也让我们了解到在那些日子里是谁给予了他同情和关心……”
苏姗娜信中还说:“我父亲对廖先生赞不绝口,并怀着感恩之心、愉悦之情记住他曾得到的帮助。他将你们牢记于心,多次提醒我给你们回信。他永远不会忘记曾得到的慷慨帮助。”
江山市档案馆仍保存着当年江山民众救助美国飞行员的原始档案。其中有一张江山县营救友机降落飞行员出力人员事实清册。上面记录着长台镇第7保保长廖诗原、第6保保长廖荣根曾营救过美国飞行员。还有一张民国三十一年5月23日在田青蓬写的收条,上面写着:“今领到长台镇公所代发由田青蓬至长台扛送美籍飞行员轿资国币叁拾元正,此据。扛轿夫:陈明高、周柏日”。
永远的“纪念章”
解开一层层包裹,廖明发和廖赖法小心地拿出他们珍藏多年的两枚“纪念章”给我们看。经过仔细?认,原来这两枚一美分的硬币分别发行于1909年和1937年,上面印着美国总统林肯的头像。山民不知道这是美分硬币,他们一直把这当作“纪念章”珍藏。
与硬币包在一起的是他们能收集到的一些杜立特行动与中国人民友好往来的资料。他们收藏的不仅是一美分硬币,而是廖诗原等村民救助杜立特队员的实物证明,是他们父辈参与同盟国作战的纪念。在他们心中,这是永远的“纪念章”。
新中国成立后,廖诗原和儿子廖明发多次讲起当年救美国人的事。之后也有人来村里调查过,但因为担心会引来麻烦,家中谁都不敢提起。1996年,政府工作人员又上门问起这事,廖诗原这才拿出了那枚保存完好的一美分硬币。“父亲和奥扎克的年纪差不多,在有生之年和老朋友见个面,是他埋藏心底多年的愿望。”廖明发说。但可惜的是,2010年10月9日,查尔斯?奥扎克去世了。
此次赴美参加“杜立特行动70周年”纪念活动,廖明发把这枚硬币带到了美国,这不仅是朋友间的纪念,更是中美友谊的见证。
郑伟勇追寻远去记忆
10多年来,中国银行衢州分行的郑伟勇先生一直利用业余时间研究整个杜立特行动。而促使他进一步了解整个杜立特行动还基于一点:几乎所有的资料都显示:杜立特把衢州机场作为返回基地,可是机场方面没有任何准备。
为了还原那段历史,郑伟勇严谨地寻访、考证与梳理,积累了300多万字关于杜立特行动的史实资料与1000多张图片。2011年,总共80人的杜立特行动成员现仅有5人活着,他们联合签名并委托美国“杜立特轰炸者协会”网站站长托德?乔伊斯对郑伟勇的研究工作表示感谢。
4月16日,郑伟勇受邀赴美参加“杜立特行动70周年”纪念活动。
夜深了,郑伟勇还在整理关于杜立特行动的资料。
洞口刻字:"FITZHUGH,RADNEY"
郑伟勇采访过的古根海,他指出了当年法克特的墓地。
法克特墓碑上刻着航空兵的飞翼标志
20多次赴汪村十三总站考察
位于衢州汪村的空军航空第十三总站是研究“杜立特行动”与衢州关联的重要实物依据,郑伟勇曾20多次到这里实地考察。
2008年春天,郑伟勇又来到已经荒废了的衢州航空站办公处考察,在荒草丛中找到了一个人工开凿的山洞。根据石洞右侧的造像,估计最初是明代成化年间的采石场,后挪为他用。郑伟勇惊奇地发现,空军航空第十三总站的“石头防空餐厅”背景,与美国朋友赠给他的“获救美国飞行员合影”照片的背景完全一样。原来,当年曾拍下这张著名照片的地点就是在这里。
而且,郑伟勇在山洞的洞口找到了二行刻字,“FITZHUGH,RADNEY”,这正是2号机中的副驾驶员威廉?菲兹夫中尉(WilliamN?Fitzhugh)和机枪手道格拉斯?雷德尼下士(DouglasV?Radney)的姓。他们当年曾到过这儿。
郑伟勇经过多次考察,证实在杜立特机队轰炸日本之后,有51位轰炸机队队员被集中到衢州,经过衢州转移到重庆、昆明。
寻找牺牲飞行员法克特墓地
参与轰炸东京的3号机组,其中驾驶员罗伯特?格雷、副驾驶杰克?曼奇、领航员查尔斯?奥扎克、投弹手阿登?琼斯,他们跳伞落地后均得到了中国民众的救助,辗转送到了空军航空第十三总站。可机械师兼尾炮手利兰?法克特却是整个杜立特行动中牺牲的第一位飞行员,牺牲时只有21岁。因为参加了这一伟大行动,鼓舞了正在艰苦抗战的中国军民,法克特也得到了中国人民的尊重。
法克特牺牲后,美军为他追授了飞行优异十字勋章和紫心勋章。中国国民政府为他追授了云麾勋章。
资料显示,飞机残骸中的法克特的降落伞还保持着折叠模样,或许他根本没有打开降落伞,也有见证人说是被一大堆飞机残骸压挤在机舱内而牺牲的。当地的农民为了防止野兽还派人守护法克特的尸体,后由遂昌柘岱口乡乡长李祖富买了上等棺材予以殓厝,由村民运至乌溪江上游周公口,用木船顺流而下运交空军航空第十三总站。
根据杜立特的回忆,杜立特一行于1942年4月26日到衢州汪村空军航空第十三总站。4月27日杜立特离开衢州前往上饶,拜访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最后经重庆回国。杜立特离开衢州前,曾给兰溪的传教士伯奇2000元中国币,请他为法克特买块墓地。因此,郑伟勇断定法克特的墓当在衢州。后来,郑伟勇在美国“杜立特轰炸者协会”网站上查到,法克特遗体现在被安葬在美国普里茅斯,是从中国衢州空军基地门口WangTsun迁葬过来的。
WangTsun?这不是汪村的英语音译吗?而且,汪村正是当年空军航空第十三总站所在地。法克特当年是否就安葬在这里?
以后,郑伟勇十多次进汪村采访,在古根海、汪文阳等老人的帮助下,郑伟勇全面了解了当时安葬法克特的所有细节,包括下葬、迁葬的时间、墓地的位置、型制,参与安葬与迁葬人员的名单等。
法克特的遗骨后运到美国。美国1947年9月8日出版的《时代周刊》这样写道:它(法克特在中国的坟墓)看起来像任何其它的中国墓穴一样,在倾斜的山坡上,一块又小又平整的墓碑在俯看着汪村这个上海西南450英里的村庄,墓碑上刻着航空兵的飞翼标志。在墓碑之下,美国军人墓穴登记处的工作人员发现了法克特的遗体。他们把法克特的遗体带到上海,带到在爱荷华州等候和期待中的法克特的亲人手中。美国军人墓穴登记处在中国的负责人查尔斯?F?克尼上校说:“最后的杜立特奇袭队员回家了。”
法克特最终于1949年4月27日安葬在美国爱荷华州普里茅斯波希米亚人墓地,他的葬礼举行得十分隆重,当年最负盛名的美国重要人物都来参加了。
法克特在中国的墓地找到了,郑伟勇将历史中缺失的一环联接上了。
想出本关于杜立特行动的书
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为了梳理出轰炸东京的16架飞机的坠毁点、80名飞行员的降落点,以及所有参与营救美国飞行员的中国人名单,郑伟勇10多年来驱车四省,辗转万里,他几乎放弃了每一个休息日。也不知多少次,郑伟勇在山中只吃点干粮,喝点山涧水即熬过一天。2008年,记者就是与郑伟勇一道在江西偏僻的山坳里度过中秋的。
郑伟勇访问很细,村里几乎所有80岁以上的老人他都要采访一下。他告诉记者,也只有80岁以上的老人才知道当年的实情,如果现在再不访问,再过些年,就没有人知道了。到那时,谁来告诉我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郑伟勇还通过各种途径买了《轰炸东京》、《第一批英雄》、《东京上空30秒》、《杜立特降落天目记》等,他从找得到的县文史资料中梳理出线索就直奔现场。此外,郑伟勇还搜集有B?25飞机残片、美国飞行员胸章等。
郑伟勇曾与12号机长威廉?鲍尔和3号机领航员查尔斯?奥扎克保持联系,可惜两位分别于2011年1月10日和2010年10月9日去世。而部分美国飞行员的子女一直与郑伟勇保持通信。
2011年,美国“杜立特轰炸者协会”网站站长托德?乔伊斯(他的父亲是理查德?阿特凯尔特?乔伊斯(已故),是1942年轰炸东京的杜立特行动成员、10号机的机长)给郑伟勇寄来纪念杜立特行动69周年的礼物,感谢信上有最后的杜立特行动成员联合签名。
郑伟勇告诉记者,他想出一本关于杜立特行动的书,献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场上英勇战斗的美国朋友,献给为营救、掩护、转移美国飞行员的中国人。
跨越时空情系友谊桥
姜宁馨:一个城市不能没有记忆
最近,市老科协会长姜宁馨那儿来了一拨拨的客人,全是奔着杜立特行动的史料而来的。
姜宁馨告诉记者,从2011年下半年起,市老科协的王传心等人就着手开始收集、整理资料,制作网站,点击率近两万次。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他说:“首先此事关系到抗战、‘二战’太平洋战役的四次大战。日本偷袭珍珠港让美国蒙受奇耻大辱,因此美国决定报复日本,而有了杜立特行动,机队轰炸了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地,鼓舞了盟军的士气,为中途岛战役的转折性胜利奠定了基础。因为飞机计划到衢州降落,大多数获救飞行员在衢州集中再经辗转送到美国,所以日本人把衢州当作眼中钉、肉中刺,为报复帮助美国的中国百姓,日寇对浙赣沿线实行‘三光’政策,被害军民23万以上,仅次于南京大屠杀。70年前的悲壮史实惊心动魄,我们这代人有责任收集、保存历史,抢救史料,保护遗址,把真相告诉大众,告诉下一代,让中美友谊之花常开。”姜宁馨认为自己身为衢州人有一份使命感,为了收集史料,他单是汪村的“石头餐厅”就去了五趟,很多史料都是十多年前在外地购买而来的。
“一个城市不能没有记忆,我们做的就是为衢州保留这份珍贵的记忆。”姜宁馨说。
姜宁馨与郑伟勇在汪村考察合影
庄月江在十三总站
张玉恢油画
毛芦芦
庄月江:关注杜立特行动26载
要说到衢州最早研究杜立特行动的,当属衢州日报社原副总编庄月江先生了。他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获悉美国飞行员在衢州获救这件事情后,就一直关注着。
“当时关于衢州机场为什么不开放,民间流传的说法是因为下大雨。我有些怀疑,因为一般来说,飞机是可以全天候飞行的,既然能飞,就能降落。”既存疑,庄月江就多方留意这方面的信息。
1995年,在市政协会议上,庄月江认识了从台湾回衢州定居的原中国农民银行衢县支行办事处主任戴铭允先生。他向戴先生打听1942年4月18日晚上衢州机场关闭的事情。戴先生告诉他,那天晚上是下雨,雨不大,有警报声,也有飞机声,但这飞机声不同于日本蚊式飞机的声音,而且日本飞机晚上一般不出动。翌日,才知道是美国飞机。这些飞机轰炸东京返航,原计划19日晨飞抵衢州机场加油,由于轰炸东京的行动提前了几小时,故飞抵衢州上空的时间也提前了,造成飞机燃油用尽而坠机。机场指挥官接到的命令是19日晨开放机场。戴先生说,他与空军航空第十三总站的站长陈又超少校是好友。事发后,陈少校向他讲起过,说当时机场官兵凭经验判断不是日本飞机,但没有重庆最高指挥部命令,即使知道是美国飞机,也不敢擅自开放机场。
美国飞机坠毁的原因弄清楚后,庄月江给《衢州日报》和《联谊报》分别写了文章,纠正人们传说中的因大雨而不开放机场的说法。
2002年,台湾《浙江月刊》发表了庄月江撰写的《关于衢州抗战》一文,其中提及杜立特行动。不久,他收到台北一位名叫钱南欣的老先生的来信,自我介绍他曾是空军航空第十三总站负责场站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并参与了接待获救美军飞行员的全过程。他还寄给庄月江他写于1942年的《美国空军B?25轰炸东京后回航迫降衢州机场纪实》,给庄月江研究“杜立特行动”提供了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庄月江认为,“杜立特行动”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大事,也是“二战”中的大事,更是衢州抗战史上的大事,见证了中美两国军民的无私友谊。作为事件发生地之一的衢州,至今还有一些历史遗存。我市有关职能部门应当重视这一珍贵的历史遗存,给后人留下一些“物质文化遗产”。假若等到位于汪村的原空军航空第十三总站的遗迹全部毁灭后再来“开发”,为时晚矣。
张玉恢:希望办杜立特行动油画展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杨继洲传人”张玉恢只是一位老中医。但其实他也是一位民间的油画热爱者。在他不大的工作室里依旧整齐地摆放着作画工具与画作。然而近期他的油画内容不是三衢大地的山水风光,而是70年前中国百姓营救美国大兵的故事。原来自从2001年搜集到一册名为《历史的回忆》的史料书籍后,他便对这段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原来惊心动魄的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趁着闲暇,张玉恢一边研究史料,一边构思将每个感人场景用油画记录下来,“2005年正式动笔的,都是按照史料里描述的去画的。”到今年3月,他一共完成了12幅作品,描绘了江山、遂昌、临安、象山等地百姓营救飞行员的感人画面与中美两国人民友好相聚的场景。“有一幅现在在衢州细菌战纪念馆里展览。”
目前张玉恢最大的愿望是举办一场杜立特行动70周年纪念的油画展,“我们应该主动宣传。美国历任总统里根、布什与奥巴马都高度称赞了杜立特行动以及中国人民营救的事迹,而且美国的每年都有纪念活动,我们怎么能落后呢?”
毛芦芦:创作儿童小说纪念杜立特行动
对于这段70年前的历史回忆,我市的文艺工作者在以不同的方式行动着。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毛芦芦在多年前获知这段历史后颇受触动,她说:“这是一件影响历史的大事,里面无处不折射着衢州人民的‘善’,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于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创作一部儿童小说的念头开始萦绕在她心头。
在2009年,她勾勒了小说的梗概与框架,并创作了开头。“故事讲的是一对深山里的兄妹,在田里偶遇了红发绿眼的怪人,以及悬崖树梢上挂着的黄发蓝眼怪人,于是通知了大人。村人在得知他们是轰炸日本的美国英雄后竭尽全力相救,并护送他们前往衢州。我已经构思好每个章节的内容了。”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她的创作被暂时搁置了。到了今年正好是杜立特行动70周年,毛芦芦开始联系有意向的出版社,“有一家已经在谈了,但有些细节可能需要更改。我也想这部小说快点与孩子们见面,大概要等到明年春天吧。”至于小说的名字,毛芦芦还在《拯救飞鸟》与《拯救折翼飞鸟》间斟酌。
友谊之花
1990年9月,杜立特的朋友、原美国西北航空公司副总裁穆恩等6人考察团,先后到安徽、浙江等地考察访问。考察团至衢州,赠送衢州纪念牌一块。此章牌长约20厘米,宽约15厘米,厚约1.2厘米,正面铜板上嵌有图形五角星航空标志,中心有中文“多谢”两字,周围有44名幸存者的签名。
1991年,95岁的杜立特在一封给中国人的信中写道:“在我和轰炸机队的飞行员弃机降落在中国大陆后,中国民众以巨大的勇气营救了我们,想方设法保护我们。我衷心地期望我们的年轻一代永远不忘记美中两国人民在二次大战中作出的巨大牺牲,共同努力,不让战争悲剧重演。”
自1993年浙江省政府正式批准衢州市与雷德温市建立友好交流关系以来,双方已有22批168人次互访,并实施了12轮互派老师、4轮互派艺术家的交流项目,在文化、教育、艺术等领域的交流取得了可喜成绩。雷德温来衢的教师先后有4人获“西湖友谊奖”。衢州亦有10人获“雷德温荣誉市民”。衢州与雷德温的交流被誉为“对美交流的典范”。
衢州人民救助美国飞行员的事迹虽然早已成为过去,然而,由此升华起的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将不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