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09.24 来源:超级管理员
中国人大凡从上中学开始,便有一个如影随形的东西伴其一生,这东西就是个人档案。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档案的意义可能不是十分明显,尤其是那些一辈子既不曾"犯事"又不曾做官的人,档案基本是一张白纸---可有可无的。但是一个人要是忽然有一天犯了罪,或是要当官、要高升了,档案的作用就彰显出来了---犯罪者的档案里要是曾有前科记录,那么这记录将作为他所犯新罪量刑的重要参考(从前这类记录还会作为对"案犯"从重处理的一个依据);将当官者的档案里要是有一些诸如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的记录,那么这类记录则在很大程度上会成为他迈向仕途的一盏盏绿灯。
但是这些年出现的一些事,却叫人对档案的真实性和作用产生了重重疑虑。
举例来说,有些个当官者劳民害民作恶多端,在当地早已怨声载道,却照样官运亨通,挪个地方反而当上了更大的官。这时人们就不得不想:他的那些"劣迹"、"恶迹"为什么就没有在档案里留上一笔,从而阻止住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再看贪官的情况。从报道上看,许多贪官贪污受贿的历史长达3-5年甚至7-8年之久。在这漫漫的岁月中,常有知情人在不停地向上级检举揭发他们的犯罪事实。如果这些事实能早一点进入这些贪官们的个人档案,那么他们绝不至于贪到几百万上千万的份上才被"叫停"。这时候"停"还有什么意义呢?国家损失日积月累绝大多数已无可挽回;贪官本人大多也都够上了死罪---想悔也悔之不及了。要是档案里能如实地记下他们刚"出轨"阶段相对比较小的劣迹,从而及早地进行教育,给以干预,国家损失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有多少"好干部"今天还可以继续为国家尽力,不至于早早步上黄泉路啊!
可是现如今的个人档案似乎已丧失了它应有的功能,尤其是那些在仕途上一路走红者的档案,多是只记成绩不记失误,只记亮点不记污点,更看不到他们违法乱纪的记录。这一现象显然让一些心术不正的人钻了空子,也使客观公正地考察干部的依据丧失了可靠性。我忽然想起以前看到的一则紫色幽默:"一名学生刚上大一就被发现偷东西。该生承认自己从中学就开始偷,而且被学校发现过。但翻阅他的中学档案,没有一个字记录。高校问到他的母校,中学说,档案上写啦,你们没有注意---有一句说'该生手脚比较利索'。" 这是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忠民讲述的一个真实故事。
这样记录一个人的偷盗行为,简直是在开玩笑。档案失真,看来已不是个别现象。
贪官们的档案里要是都用上面故事里的手法记录他们的"劣迹",考察干部的人事部门就是个个炼就一双金睛火眼,也难识"庐山真面目"了。
所谓档案,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历史文献,如果中国人的历史都这么写,将来我们的后代看我们今天的历史该比看天书还困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