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轻松,画得自然——记工笔画家包美珍女士

发布时间: 2017.02.04   来源:超级管理员

庄月江

  三月的一个星期天,供职于龙游教育局电教中心的画家、龙游政协常委包美珍来看我。我请她到孔府花园小坐,边喝茶闲聊,边欣赏风景。她说今年冬天要在市文化馆开个人画展。我说好,现在莺飞草长,到时候秋花烂漫。这时,我的手机响了,是阿衡发来短信,她刚在画好的一幅画上配上一首短诗,叫我看看。于是,我与小包的话题便转到了阿衡(朱秉衡)。小包说:“因为朱老师的偏爱,我才在书画之路上走到今天。”我很欣赏小包这句出自内心的大白话。能不忘师恩,实在难得。

  包美珍在作画

  

  包美珍是省内外闻名的工笔画高手。她对我说,画小开张的工笔画不过瘾,现在开始要画“大画”了。所谓“大画”,即画八尺整张工笔。

  工笔画不似写意画,难于一气呵成,而是一笔一笔细描细绘的慢工细活。一幅工笔画,少则几天,多则二三十天才能完成。包美珍说假日里她画画,都是天亮即起,一直要画到掌灯时分呢,除了三餐与必要的休息,十多个小时画下来,累虽累,但开心,累却快乐着。

  包美珍现在是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和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由此可见,她在绘画与书法领域已有一定的建树。她的工笔花鸟画与瘦金体书法,达到经常在省内外参展并经常获奖的水平,是因为她一直实践着导师张伟民先生的教导:“练没练过书法在工笔画中线条的运用上可以一见功底,而一幅画有没有书法的融入确实有本质不同。”

  尽管如此,我却觉得,包美珍钟情于工笔画,与她的数学天资也有一定的关系。

  1988年,包美珍从衢州师范毕业,分配在龙游实验小学当数学老师兼美术老师。她在实验小学当了十年数学老师,且是浙江省小学数学老师中的佼佼者,其严密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融合而形成“工笔”,是否可以作为另一种解读?因为工笔画的线条与着色,缜密严谨,不像写意画那么自由。画工笔,如解数学难题一般,须按部就班,准确无误,一丝不拘。

  

  出生于农家的包美珍可以说已经有点“功成名就”,却一直不忘师恩。问起包美珍成长的历程,她总是口不离师。从读衢师时教素描的启蒙老师朱建华,到课余兴趣小组“美术十人班”的辅导老师许铁铮、周逸云和梅谷民;从最早关心她支持她搞美术教育,并帮助她组建“丹青女社”的朱秉衡老师,到她的“工笔”导师张伟民先生;还有中国美院教授刘文选、吴德隆、傅永达,以及工笔画家杜曼华女士。她都经常与友人说起他们对她的关心与帮助,经常介绍他们的作品与人品。

  即使对于“一言师”,包美珍也总有“听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的感恩。去年夏天,包美珍寄了一幅工笔画《荷花》给《文化交流》杂志,因为荷花是夏天最美的花,是代表夏天的花。编辑孙小昭先生收到这幅作品后,觉得作者绘画功底不错,画面也美,可他不打算用《荷花》,因为《荷花》这一夏天的题材,几乎已经被用滥了。他打电话给包美珍,问她会不会画丝瓜和丝瓜花?包美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可以说是画丝瓜花“起家”的。她的一幅《丝情花意》(画面是农家小院一角,母鸡带着几只小鸡在丝瓜架下觅食,有一只小鸡停在母鸡背上)曾被收在上海出版的《花鸟范画百例》中呢。孙编辑告诉包美珍,古代文人,是将丝瓜花当成六月的“月令花”的,况且丝瓜花与普通百姓更加接近。包美珍感慨不已,曾对我说:“要不是孙编辑,我还不知道古代文人对丝瓜花也情有所钟呢。”于是,她画了一幅《丝丝情意浓》(月光下的丝瓜与丝瓜花,一对小鸟相依停在丝瓜藤上,背后衬着大而圆的月亮)寄去,很快就在8月号《文化交流》封底刊了出来。

  

  近年来,包美珍不断在工笔画的道路上探索、实践,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她的《谁拂晨烟染间绿》《农家小景》《富贵有余》《丝情花意浓》《香远溢清》《丝语》等代表作,以及此次在烟台创作的《南乡幽篁图》《物语》《无风垂柳纸上悠》《湖光秋月两相和》等几幅八尺整张的工笔画,无不散发出乡土画家清新的生活气息。读者不但能从中看到她画作题材涉猎广泛,而且可体味出作者热爱乡土,热爱田间作物的情怀。包美珍的指导老师张伟民先生曾说:“小包画画没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她只是纯粹地喜欢书画。真正的好画家就是源于这种最原始的喜欢。”

  包美珍画工笔画,其实是在追求一种平和、纯净、清旷、雅逸的生活状态与生活情趣。俗话说,文如其人。其实,画亦如其人。还是借用张伟民先生对包美珍画作的评价,权作此文的结尾:“现在看小包的画作,有一种画如其人的感觉,恬淡、安静、淡泊,似乡村河塘出污泥而不染之荷花,又似那农家门前屋后朴实无华的瓜果藤蔓。”

包美珍在作画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