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4.03.12 来源:超级管理员
西装领带,金边眼镜,温和谦逊,手指远处,钟雪泉每次出现在媒体中的画面极其相似。他接待过中外大小记者不计其数,但个人专访这似乎还是第一次。
3月10日早上10点左右,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郭凤莲、钟南山、孙宪忠、王亮、崔根良五位全国人大代表就“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主持会议的是钟雪泉。在记者会临近结束时,拥有多年主持会议经验的钟雪泉为了平衡各代表回答的的问题数量,他提出“下一个问题请向郭凤莲代表提问”的要求。谁料,日本共同社一位男记者获得提问机会后,他用略显生硬的中文说他的问题是有关禽流感的,想问钟南山院士。
钟雪泉立刻打断:“对不起,这个问题是提给郭凤莲代表的。”
现场有些躁动,“没关系,让他问吧。”、“给他这个机会”……各路记者集体声援,钟雪泉顿了顿,他决定破例一次,示意工作人员重新将提问话筒提交到这位日本记者手中。
记者会上的这种突发状况,钟雪泉还是第一次遇到,当时他之所以果断地“破例”,是因为日本记者问的问题是与禽流感有关的,钟南山院士在这方面是权威专家,虽然此前有记者也涉及过该问题,但并未问到点子上,“禽流感问题关注度很高,关乎民生,应该给他这个机会。”
钟雪泉,这个从龙游大山深处走出来的会议主持人,珍惜着每次“点名”的机会。两会的新闻报道如今是国内外媒体追逐中国新闻的重要平台,而记者会是主要窗口,他可马虎不得。
经常和记者接触
没接受过个人专访
钟雪泉出现在媒体上的画面非常雷同:西装领带,金边眼镜,温和谦逊,手指远处。他笑称自己的工作就是为媒体服务,但几乎没有接受过个人专访,每次直播时看到摄像机朝着这边扫过来,他都是能躲则躲,“我们不想出名,这只是我们正常的工作啊。”
钟雪泉出生于1962年,老家在溪口镇冷水村,1979年毕业于溪口中学,1983年考上中央民族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在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工作,6年后调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现任副局长。
“第一次主持记者会应该还是1998年吧。”时隔这么多年,钟雪泉自己也记不清第一次主持全国人大记者会的具体时间了,他只是依稀记得当年自己上台紧张得手心直冒汗,担心咬字不清,所幸上台后,顺利主持了会议。
“南方人听着我的普通话还标准,在北方就不行了。”以前钟雪泉没有什么机会外出培训,直到国务院新闻办推行新闻发言人后才有相关的培训。这么多年来,钟雪泉一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民有所呼”的问题得到部委和代表们的回应。
主持会议有技巧
外界传言,在“两会”期间,记者会主持人喜欢把提问的机会交给那些穿着鲜艳特别显眼的女记者,“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在钟雪泉看来,如此并不能得到更多的机会。
“大家都这么认为,我再去点名,那不是会被更误解?”钟雪泉解释,他在主持记者会期间,往往不会“点”这样的记者,因为他做了,反而会让人觉得是事先安排好或者有联络的,所以他就要避开这种“显眼”派。在点名时,他得有“平衡观”,平衡左中右前的所有记者,平衡中外的记者以及男女性别的记者。
在主持“两会”记者会期间,钟雪泉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他刚一伸手指某个方向的记者,结果邻座的两人不约而同地站起来要抢着提问,有时还发生过不愉快。这几年来,他得出了经验,每次他手指点名,递话筒的工作人员到接近方位时,会给他传来一个眼神,他有时会用眼神示意,有时会直接回答“是的,就是这位记者。”
“平衡”让钟雪泉主持的记者会井然有序。
“两会”准备工作多而杂
今年的“两会”,钟雪泉只负责两场记者会的主持,第二场记者会于12日下午举行,主题关于妇女参政议政,“比起以往,今年少了几场,我们正在培养新人呢。”
即便这样,钟雪泉也没空闲过。每年“两会”的新闻准备工作都要提前准备,去年12月底,钟雪泉和他的团队就忙开了,“我们的工作就是为媒体服务。”从记者报名、办证到新闻发布会召开,包括“两会”期间联络记者的单独采访,协调各类采访活动等,钟雪泉他们得“服务”得面面俱到。
“新闻单位关心什么,今年的热点问题是什么,我们都得清楚。”在准备期间,钟雪泉他们还有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就是了解当今的热点,比如2014年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反腐、养老、医改上,针对这些老百姓关注的问题,他们就负责组织相关部委和代表召开会议,解答各类热点问题。
召开记者会前夕,钟雪泉作为主持人要和参会的代表部委沟通,让他们有心理准备,因为事先做过资料搜集,热点问题比较集中。“但我们很少审核记者的问题。”如今的记者会,几乎不会出现所谓的“事先安排或者审核”的问题。现场的记者也非常珍惜每年一次的提问机会,所提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如果偶然出现“跑题”现象,作为主持人的钟雪泉就会拒绝其提问,并引导转移到正题上来。
曾多次被“两会”记者感动
为媒体服务,特别是与“两会”的记者打交道,钟雪泉除了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外,同时还要有认真细心的态度。
记者“起哄”的事情,他遇到过几次。在主持“两会”期间,因为一些代表回答问题过于冗长,但记者会时间有限,三四个问题后,眼看就要到点,在场的记者们一着急便会“起哄”,为了协调矛盾,钟雪泉只能稍延长会议时间,“我们只希望记者提有水平有信息量的问题,而代表的回答最好开门见山,省去开场白。”
和媒体记者打交道这么多年,钟雪泉常常被这个群体的敬业精神感动着。今年的人大工作报告定于5日早上八点发放。媒体记者们为了拿到第一手资料,“抢到”最新内容,他们从凌晨一点开始排队在人民大会堂门口等待,3月初的北京气温低至零度以下,但他们很多人就这样在寒风中等着开门。那天早上七点半左右,钟雪泉他们赶到时,大会堂门口已挤满了记者,报告刚到手,排在前面的记者就直接趴在地上,打开电脑开始“啪啪”发稿了。
“这样的场面每年都能看到。”有几年的“两会”期间,正值遇上北京雨雪交加的天气,记者们也是这样守着等报告的。钟雪泉看着心疼,请示领导后,赶紧让警卫部门打开大门,再准备些茶点好让记者们先垫垫肚子。 “这些记者,真是敬业啊。”比起说自己的故事,那些跑“两会”的记者似乎让钟雪泉更动容。记者邵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