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团市委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共青团衢州市委文件

 

团衢发〔2012〕1号

 

 

2011年团市委工作总结

 

2011年,共青团衢州市委在市委和团省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市委五届十三、十四次全会和团省委十二届六次全委会精神,以创先争优活动为统领,以项目化管理为抓手,切实发挥共青团的组织、引导、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四大职能,加强和改进团的自身建设,努力实现我市共青团事业的新发展。

一、全面履行引导青少年职能,扎实推进思想育人工作

1.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衢州人”主题教育活动。以加快实现“两个崛起”为主题,以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为主线,以开展形式多样、切合实际的主题活动为抓手,以建设更加完善的基层团组织和更高素质的团员队伍为目标,以“争创五四红旗团组织,争当优秀共青团员”为主要内容,在全市基层团组织和团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现基层团组织和青年团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活动目标。积极响应市委号召,精心组织策划和举办了“爱与责任,青年使命”主题论坛、“大爱衢州,青年有为”万人签名等活动,迅速在全市团员青年中掀起了“向‘最美教师’学习,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衢州人”的热潮。

2.广泛开展纪念建党9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全市各级团组织、少先队组织紧紧围绕建党90周年活动主题,抓住清明节、五四、六一、七一等重要时间节点,以唱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看红色影剧、观革命圣地、新团员入团宣誓及开展红色短信、微博、征文比赛等活动形式为抓手,广泛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和“高举旗帜跟党走、青春建功十二五、创先争优作表率”主题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转化为坚定不移跟党走的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在六一、七一期间,分别组织开展了“红领巾心向党”统一主题队日、“在光荣的旗帜下??党员团员话成长”主题活动,全市共有20多万团员青年参与其中。

3.以典型力量引导青少年。在全市开展“四好少年”评选活动,全市共有290多所中小学校及校外教育阵地参与评选工作,经民主推荐、科学选拔,共有1425人获县级“四好少年”,100名少先队员获得市级“四好少年”的荣誉称号。5月29日,举行了隆重的市级20佳“四好少年”表彰活动。开展衢州市十大优秀青年企业家和十佳自主创业青年评选表彰活动。联合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向省里推荐浙江省“十佳百优大学生村官”候选人6名,其中,宁春获得浙江省“十佳大学生村官”称号。通过典型选树,在广大青少年中引起强大反响,为青少年树立了学习标兵榜样。开展第十届衢州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经过前期的推荐、审核、候选人公示、公众投票、候选人媒体见面会、评委会评审等环节,最终产生“十大杰出青年”和“十大优秀青年”,2012年1月12日,组委会举办了隆重的颁奖盛典,对获奖的杰出(优秀)青年进行表彰。

4.注重拓展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阵地。巩固阵地作用,开展“流动青少年宫”进农村、进社区活动10多次,参与人数达到6000多人。“六一”期间举办第五届衢州市少儿游戏节,开展了“重走长征路”大型广场游戏、“阳光快乐”游园会、“阳光爱心”美劳创意市集、欢乐动漫时段四项活动,共吸引了全市5000名左右的少年儿童参与其中。加强对县(市、区)青少年宫新宫建设的指导,常山县新建青少年活动中心顺利落成。

二、全面履行组织青年职能,有效服务经济发展大局

不断完善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服务衢州经济发展大局。团市委以2011衢州创业文化周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拓宽工作渠道,积极为青年就业创业牵线搭桥、巧做嫁衣,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

1.以增强创业意识为目标打造创业交流平台。5月4日,隆重承办了由2000多名创业青年代表参加的2011衢州创业文化周开幕式,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出席开幕式,市委书记孙建国鼓励广大青年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以创业创新为衢州的“两个崛起”做出贡献。

2.以提高创业能力为重点打造学习培训平台。一是成立衢州青年创业学院。在首期培训班中为300多名青年提供了青年SYB创业培训和移动MM青年创业培训。除了创业培训外,青年创业学院还从广大青年普遍的就业创业需求着手,为青年提供前期的导师服务、政策咨询,中期的项目扶持、投资对接、资源共享,后期的发展规划、产品提升、市场拓展、跟踪帮扶等一系列服务。二是开办衢州市青年网商职业能力培训班。邀请了淘宝大学高级讲师王宏伟为100多名网络创业青年进行网上创业的专业培训。三是成立衢州市青年创业创新基地,规范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依托衢州中专成立了青年创业创新基地,为有志创业的青年提供培训、实践、见习、实习一条龙服务,目前,已经为600多名青年人创业提供了机会。继续规范见习基地建设,已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229个,提供见习岗位1378个,新增见习青年数559个,举办各类招聘会30多场。四是举办衢州市青年就业创业大赛。在全市旅游服务行业中开展以“展现风采,服务社会”为主题的青年就业创业技能大赛,12名选手被授予“衢州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3名选手核发“技师”和“高级工”等技术等级证书,发现和培养了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良、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技能人才队伍。

3.以完善政府服务为根本打造创业服务平台。一是举办创业项目推荐会。市本级组织了200多个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参与推荐会,共有2000多名创业青年参加推荐会,达成创业项目协议80多个。二是提供资金支持,继续深化青年创业小额贷款。争取金融机构支持,在城市,拓展与邮储银行、泰隆银行、交通银行的合作,为创业青年提供10-30万元不等的创业贷款,助推青年创业。在农村,继续加强与农信联社的合作,加大贷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创新贷款的担保抵押方式。强化诚信素质教育,着力降低贷款风险,不断深化小额贷款扶持青年创业。2011年全市共审批发放小额贷款1.3亿元,扶持创业青年1600多人。三是成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开通创业服务网。依托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为青年创业提供包括就业创业政策咨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募集提供就业见习岗位、发布就业需求信息、提供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等全方位服务。

三、全面履行服务青年职能,服务社会和谐发展大局

1.大力发展志愿服务事业。3月,联合上下街文明理事会开展“三•五”志愿者日集中行动,市人民医院、94616部队、衢州中专等30余家单位的志愿者在市区集中地段开展家电维修、卫生医疗保健、自行车修理、缝纫、金融、消防、房产、法律、环保等有关知识宣传咨询活动;同时组织志愿者进入社区,以“一助一”等帮扶形式积极开展助老助残、植绿护绿、清理卫生死角、环境整治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下半年,集中力量开展了志愿服务八残会、粮交会农博会、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等集中活动,特别是为服务八残会,团市委面向社会招募了80名志愿者,对他们进行了志愿服务理念和技能的培训,顺利完成了火炬传递和为期8天的八残会坐式排球项目的志愿服务工作。同时,志愿服务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开化县、常山县志愿者协会依法注册成立。

2.切实关爱农民工子女。以团组织、志愿服务组织、青年企业家、青年文明号等先进青年群体为主体,广泛开展捐资助学、结对帮扶等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如衢州电力局的光明志愿者与民工子弟学校柯城区阳光小学学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向结对学生赠送书本、文具等礼物,为学校举办家庭用电安全知识讲座,还带部分学生游览市博物馆。新增农民工结对1179对。特别是在春节元旦期间,全市各级团组织关爱农民工子女送温暖活动共开展50余次,参与志愿者达到1130余人次,送上慰问金及慰问品金额共达到28700余元,受服务农民工子女数达到2755余人次。

3.深入实施希望工程。以衢州市希望工程实施20周年为契机,开展了以“让梦想插上翅膀”为主题的衢州市希望工程实施20周年系列活动。主要开展了五个活动:一是评比表彰希望工程先进典型。在全市范围内,寻找和挖掘希望工程受助生、希望小学、希望小学教师、希望工程合作伙伴和希望工程建设者等典型,共100个集体和个人被授予“希望之星”、“模范希望小学”、“杰出人物(组织)”和“特殊贡献奖”等荣誉称号。同时,15个集体和个人获得省级荣誉。二是实施“希望书库(角)”援建项目。以“中少期刊图书角”进校园活动为载体,不断扩大各类小学“希望书库(角)”的覆盖面,今年新建希望书库(角)30多个。三是深化希望工程助学大学生圆梦行动。重点实施“浙江省大学生助学计划”、“金佰汇助学基金”、“瑞宏阳光助学金”、“衢州欧龙奔驰助学金”等助学项目,在8、9月大学生新生入学前,举行助学金集中发放仪式,为经济困难大学生提供援助。全年共资助贫困大学生568名,资助总额达289.45万元。四是开展希望工程寻访活动。在衢州日报、衢州电视台等上开辟专栏,对希望工程受助生、希望小学、希望小学教师、希望工程合作伙伴与建设者等优秀典型进行寻访报道,进一步营造我市希望工程工作氛围。五是举办大型公益纪念晚会。9月8日,团市委、市希望办联合市广电总台、市教育局举办了衢州市《高考招生热线》开播十周年暨希望工程实施20周年公益晚会,将纪念活动推向了高潮,在全市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四、全面履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职能,不断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

1.充分发挥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作用。继续推进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按照服务、咨询、维权相结合的要求,不断拓宽12355青少年服务台联系和服务青少年利益的渠道。全年,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接听874起,办结857起,办结率达98%。联合衢州市心理健康志愿者协会以心理咨询为重点,在中高考前夕,启动“轻松备考,12355与你同行”12355阳光行动。一方面,通过热线咨询、网上在线咨询、值班面询等形式,开展“一对一”服务;另一方面,组织心理咨询师深入20多所初高中学校为毕业班的学生、家长、教师开展集中辅导活动,据统计,共开展中高考心理减压辅导活动98场次,2万多人受益,受到了学校师生及家长的强烈欢迎。

2.努力畅通青少年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市“两会”召开期间,团市委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0余人,召开了“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两会提案议案专题座谈会。与会人员围绕目前我市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中存在的新生代农民工的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促进青年创业和就业、基层团组织建设以及青少年权益保护、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等几个热点问题,纷纷发言,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为我市青少年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团市委根据代表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向市两会提交了《关于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和谐发展》等提案议案。

五、坚持党建带团建,团的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

1.巩固和发展统筹城乡团建试点成果。一是狠抓村级团组织换届工作。年初,团市委在柯城区石室乡、江山市大桥镇进行了试点,并组织各县(市、区)团委书记现场观摩了柯城区石室乡团支部召开的换届选举会。3月,召开全市村级团组织集中换届工作动员会,全市村级团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全面铺开,截止9月,全市1674个村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占1695个行政村总数的99%。同时,村村联建、村校联建、村企联建等农村新型团建方式在工作中得以大力推广。二是狠抓两新团组织建设。注重非公团干部的素质提升,3月31日,举办了首期衢州市非公企业团组织负责人培训班,141家新建非公企业团组织负责人参加培训。加大两新团建工作力度,从6月开始,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团“百日攻坚”行动,努力实现团组织和团的工作全覆盖目标。全年我市新建非公企业团组织101家,新社会组织团组织28家,农民工集聚地团组织7家,超标完成了团省委下达的任务。三是深入推行“三团工程”建设。继续深化在全市基层团组织中全面推行“建立团情档案、深化团情沟通、切实为团员青年办实事”建设。各基层团组织集中团内精力、人力、物力充实完善团情档案,截至目前,全市各乡镇团组织团情档案录入率达60%以上。

2.全面开展乡镇(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在去年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将乡镇(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向纵深推进,在全市范围内努力形成面上的工作态势。在推进过程中,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原则,做到一手抓编制外副书记的选配,一手抓团的工作运行机制建设和工作内容的设计。把增配团委编制外副书记作为工作的重要环节,团县(市、区)委和乡镇(街道)党委全程把关,直接参与,针对青年分布和聚集特点,确定不同的方案,组成精干、实干、能干的团组织班子。注重探索长效机制,乡镇(街道)团委从议会制度、培训制度、协调制度等入手,结合工作实际,详细制定了一整套班子运转体制,为工作和后期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市13个街道、93个乡镇已经全部完成格局创新。

3.精心筹备市第六次团代会。原定2011年我市召开第六次团代会,为保证会议胜利召开,团市委精心策划、周密安排,成立了市第六次团代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由团市委书记担任组长,副书记担任副组长,下设组织组、会务组、秘书组和宣传组四个工作小组,分工到人,明确责任,各个工作小组按照本组工作任务,扎实推进筹备工作,做到了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为团代会的胜利召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4.加强团的外围组织建设。相继召开了青联、青企协新春团拜会和青企协三届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深入推进“衢州市红领巾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全市共有19所学校参与创建活动,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各创建单位成为当地先进少先队工作引领和红领巾文化传播的主力军。

5、深化团干部作风建设。一是以“干部思想再解放、群众工作再加强、执行能力再提升”为主题开展深化作风建设活动。充分发挥团市委的桥梁纽带作用,在6月份集中1个月时间,为衢州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企业、招商引资企业及团市委“三个一百”联系企业,开展“四个一”服务活动,即开展一次慰问调研活动、开展一次集中宣讲政策活动、开通一条“绿色通道”、办好一件好事实事。二是开展“增强党性修养、提升团干素质”系列活动。全市各级团组织积极发挥团干部的示范作用,动员、组织广大团员青年认真学习党章、党史及团务知识。特别是在七一当天,组织团员青年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并通过微博、QQ群等途径展开讨论。为提高团干部业务知识水平,开展团干部团务知识测试,共组织了三次团务知识测试,全市174名团干部参加团务知识测试,合格率达99.4%,实现了团市委机关干部、县(市、区)团委机关干部和乡镇(街道)团委书记全覆盖。

 

 

共青团衢州市委员会

2012年2月9日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