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水库移民管理办公室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衢州市水库移民管理办公室文件

   

衢移办〔2011〕4号

 

  

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思路

 

一、2010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市水库移民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把加快移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移民创业致富,着力转变观念,狠抓政策落实,夯实产业基础,加强服务管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移民生活水平、幸福指数稳步提升。

(一)更新观念,创新载体,夯实移民创业致富的思想基础。针对移民工作形势的变化和移民“故土难离”、“等、靠、要”思想较重、创业氛围不够浓厚等情况,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载体,夯实移民创业致富的思想基础。

1、转变发展观念。针对移民工作发展的新阶段、后扶“中心转移,发展为先”的新特点、加快移民创业致富的新要求,坚持跳出移民看移民,跳出移民抓移民,把移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整体谋划,整体融入,整体推进,为库区和安置区的持续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2、激发创业热情。坚持把解决思想与解决移民的具体困难相结合,采取舆论宣传、文化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三位一体”的方式,在移民中广泛开展移民政策、服从大局、二次创业等宣传,组织“移民为什么”、“发展靠什么”、“创业怎么做”等大讨论,依托省移民办要求完成《水库移民百例创业致富典型丛书》组稿任务,采集编印下发移民创业致富能人事迹小册子,进一步激发了移民创业热情,积聚了发展共识。

3、创新工作载体。着眼服务和发展移民经济,上半年协调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开展移民创业竞赛“四项活动”的实施意见》,在全市组织开展了移民项目助推新农村建设、移民产业经济提升、移民经济能人创业、移民工作“三服务”(服务移民村、服务移民户、服务移民项目)等“四项活动”,组织评选移民“四十佳”,即“十佳小康移民示范村、十佳移民产业经济示范基地、十佳移民创业致富带头人、十佳服务移民好公仆”。通过这一载体,一批移民创业致富能人涌现出来,一批移民工作先进组织凸现出来,一批移民工作经验和典型得到总结,为我市移民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助推了新农村建设。市委孙书记在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上对开展移民创业致富“四项活动”助推新农村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二)坚持“五不”,狠抓落实,夯实移民创业致富的政策基础。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移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五不”做法,狠抓政策落实,使广大移民从水利水电开发中真正得到实惠,发展条件得到改善,长远生计得到保障。

1、发放直补资金不打折扣。坚持公开透明、及时安全发放直补资金,做到无延期、无做假、无举报,实现了移民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预期目标。今年共发放2009年第四季度、2010年第一、二、三季度移民直补资金7531万元。

2、实施扶持项目不遗余力。积极争取移民项目资金,今年全市争取移民扶持资金13656万元,其中移民直补资金7518万元,项目扶持资金6138万元,扶持项目544个。并争取到省移民办追加的项目应急补助资金590万元。狠抓移民项目管理,完成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迁移及地图标注工作,建立项目库,为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的后续规范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力求从规划到项目、从项目确定到项目实施、从资金拨付到项目验收的各个环节严谨规范,确保了项目资金不移用、不挪用、不浪费,充分发挥了项目效益。今年共审批项目209个,资金2237.7万元;实施后期扶持结余资金项目381个,资金2010万元,各类项目实施完成率达92%。

3、执行政策指示不讲价钱。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解决小型水库移民困难问题的若干意见》,准确把握政策界定,稳妥启动了小型水库移民解困实施工作;注重加强面上指导,及时严格地审批了各县(市、区)实施方案编制。按照省移民办的统一部署,及时有序地完成了六年规划扫尾总结工作,进一步改善了移民区基础设施条件,库区移民区存在的“六大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4、培训移民科技不留空隙。按照切合实际、务求实用、确保实效的“三实”移民培训思路,结合移民产业结构调整和移民的实际需求,多途径、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移民就业技能培训。全市共举办各类移民培训58期,培训移民8600人,极大地提升了移民创业致富的能力。

5、处理移民诉求不留尾巴。坚持政策严肃性和解决问题灵活性的统一,有理、有节、有序地处理好移民群众的每个合理诉求。接待来访,突出一个“情”字,让来访群众怀揣希望而来,心满意足而归;定期下访,突出一个“诚”字,对移民反映的问题及时协调,不推诿、不扯皮、不上交。今年共接待移民来访5人次,均稳妥地得到处理,未发生移民到市政府以及赴省、进京越级上访事件。

(三)发挥特色,集聚发展,夯实移民创业致富的产业基础。以开展“四项活动”为抓手,坚持产业优先发展,着力做“大”产业基地,拉“长”产业链条,促“紧”联结机制,促进移民产业集聚发展,促进移民持续增收。

1、做“大”产业基地。坚持规划引领,项目推动;整合资源,拼盘资金,促进移民产业发展特色化、规模化、基地化。截止目前,各县(市、区)均拥有2?3个百万元以上的移民特色产业基地。如常山县的食用菌园区,拼盘了17个移民村350万元资金,建起13幢标准菇房,通过统一租赁、规模经营,壮大了移民村村级集体经济;柯城区花园街道官碓移民村投入160万元新建的百亩大棚蔬菜基地,预计当年可实现经济效益150万元。

2、拉“长”产业链条。发挥库区特色资源、特色产业、特色产品优势,引导移民加强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把产业链从生产延伸至加工、包装、仓储、物流、营销等各个环节,培育一批促进移民持续增收的支柱产业。如龙游县东华街道街路移民村,投资390万元建成3600平方米的茶叶市场,以市场为核心,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生态茶产业经济,带动周边茶农共同发展,年茶叶交易量49万斤,交易额3700万元。

3、促“紧”联结机制。鼓励农业龙头企业联结基地、联结移民,建立利益共同体,形成更为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切实增强移民的抗风险能力,增加移民收入。如衢江区着力扶持移民发展来料加工块状经济,通过外引内联,引进义乌客商在廿里镇建立来料加工基地,辐射了周边31个移民机械化来料加工点,解决移民就业1000余人,年加工收入达2000多万元;开化县华埠镇针对因集镇发展而出现失地移民的状况,扶持新安江移民童富华兴办华盛制鞋有限公司,吸纳当地移民288人在厂务工,公司年产值4200万元,上缴税收70多万元,移民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实现了企业和移民的双赢。

(四)规范运作,强化监管,夯实移民创业致富的管理基础。

移民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形成规范、有序的运作机制,是移民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1、加强领导。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全面负责,移民部门综合管理,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移民工作领导体制。市、县两级进一步健全移民管理机构,落实专职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为移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借助市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帮促机制,落实部门责任制,采取机关干部包移民户,组织238名工作人员常驻村组开展蹲点帮扶,把移民群众工作做到了第一线。

2、完善制度。严格工程基建程序,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进一步规范项目实施、管理、验收、报账等程序,真正做到了资金随着项目走,项目随着计划走,计划随着规划走,确保了计划不挪位,实施不缺位,验收不虚位。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资金拨付管理使用的具体制度和办法,建立监审工作机制和常态、动态监督检查制度。严格责任追究制度,确保项目资金安全有效运行。

3、强化监管。一是加强检查。各地自觉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了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自查自纠,市有重点地开展面上督查,着重就项目推进、资金使用、移民机构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对发现的问题,跟踪抓整改。二是接受稽查。今年先后接受了水利部移民开发局委托北京中立会计师事务所对我市柯城、衢江、江山、常山2009年度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及相关调研;省移民办对我市5个县(区)中央直属水库“六年规划”实施情况绩效总评估;华东勘测设计院对我市市本级、衢江、开化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2006.7?2009.12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工作,均未发现大的原则性问题,特别是衢江区在历次审计、稽察中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得到审计、稽察组的充分肯定。三是公开透明。坚持资金使用“三公开”原则,即“计划扶持项目公开、年度资金额度公开、扶持标准公开”,对移民政策、工作程序、受益人群等,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形式进行公示,确保资金的安全运行。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移民工作也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移民发展后劲不足,创业致富办法不多;项目的布局、谋划缺乏针对性;资源的有效整合、各类资金的拼盘有待进一步探索;移民项目及资金科学规范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2011年工作思路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启之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2011年我市水库移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移民“稳得住,富得起”为目标,以实施移民安富工程为载体,优化发展环境,推进产业发展,加快移民创业致富步伐,全面开创我市水库移民工作新局面。

(一)在科学发展实践上求突破,扎实推进移民创业致富。

1、深化“四项活动”,优化发展环境。深化移民创业竞赛活动,努力打造我市移民工作的亮点。认真搞好移民创业竞赛“四项活动”总结考评工作,并适时召开“四个十佳”表彰会,总结经验,推广典型,改进措施办法,提升实施水平,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2、实施致富工程,推进产业发展。一是探索建立产业发展资金。指导各县(市、区),针对当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采取“贷款贴息”方式扶持移民发展生产;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支柱产业基地建设;采取“有偿周转”方式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提升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加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有效。二是抓好产业基地建设。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导向,在发挥优势中扩大规模,在扩大规模中壮大产业。探索建立“公司+基地+移民”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订单生产,畅通销售渠道,为移民生产经营提供政策、信息、技术等全方位的服务,调动移民产业开发的积极性。年内全市新建产值100万元以上的各类产业基地不少于5个。

3、健全培训网络,搞好智力移民。一要拓宽培训渠道,加大培训力度。落实移民培训专项经费,有重点地开展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二要鼓励支持移民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年内争取培训移民占移民总人数的5%以上,新增移民劳动力转移占培训移民总人数的60%以上。

(二)在深化移民政策实施上求突破,全面提升移民的幸福指数。

1、核好人口,发好资金。加强移民扶持人口动态管理,按时完成扶持人口年度复核工作,及时、足额、安全发放移民直补资金。严格按照直补资金发放对象增减处理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认真做好资金发放对象的核减工作,确保直补资金发放对象准确无误。进一步严格直补资金拨付时限要求,确保直补资金在规定时间内按季足额兑现给移民个人。

2、动好脑筋,编好规划。及时认真编制新一轮《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和《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组织开展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本情况调查,进一步了解掌握移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为编制规划做好前期基础工作。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优化项目布局,落实项目储备,确保项目规划科学合理。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创新移民资金投向,让有限的移民资金发挥更大的使用效益。

3、用好政策,做好解困。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解决小型水库移民困难问题的若干意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妥善解决小型水库移民的困难问题。一是各县(市、区)要抓紧编制实施方案,并报设区市政府批准后实施。二是各县级移民管理机构要会同发改、财政、水利等部门科学制定实施规划,经县(市、区)政府批准后实施。三是依据年度资金预算额度制订年度计划,经县(市、区)政府或移民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项目实施要严格按照项目实施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确保项目实施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在项目和资金的监管上寻求突破,不断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

1、把好关口,有序实施。按照有关管理办法的要求,严肃认真地做好各项前期工作,及时编制、报批项目计划,严把移民项目建设的准入关、进度关、质量关,做到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程序到位,公平公开,体现民意。强化移民项目审批、实施、监督、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管理,确保项目实施一个成功一个。年度项目完成率达到或超过90%以上,项目变更控制在5%以内。

2、建好机制,规范管理。加强移民资金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实施移民资金计划管理,健全财务管理系统和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各项移民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保证专账核算,专款专用,落实县级报账制;严格执行移民专项资金预决算制度,按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的要求,及时、准确编制专项资金预算;加强对移民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建立资金督查的长效机制。采取自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认真查找移民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上存在的不足,确保移民专项资金使用规范、安全、高效。

(四)在维护社会稳定上取得突破,确保一方平安。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信访工作的领导责任,健全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总体抓,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具体抓,其他领导“一岗双责”的领导体系。

2、统筹兼顾,源头防范。各地安排扶持项目,要注意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好移民和连带影响人口利益关系,避免项目扶持安排不妥引发新的不平衡和不稳定,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突出小型水库移民解困工作重点,按照制度建设进度,进一步加大规范化管理力度,使解困工作顺利走上制度化、常态化工作轨道。

3、畅通渠道,化解矛盾。依法、及时、就地解决信访和矛盾纠纷问题,规范信访工作程序,拓宽民意反映渠道,引导群众依法依规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充分发挥乡村基层组织的积极作用,切实把有关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初始阶段。各县(市、区)年度越级到市上访不超过3次,信访办结率达90%以上,上级批转信访信件按规定时限处理并反馈,无到省、市集体上访闹事事件。

(五)在效能建设上取得突破,全面提升工作执行力。

1、加强信息调研工作。各县(市、区)每年向省移民办报送各类信息稿件不少于4篇,被《浙江水库移民工作》录用不少于2篇,每年完成课题调研或调研报告不少于1篇。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政策培训,组织移民干部学习掌握新政策新法规,尤其要加强对新进人员的移民政策培训,提升移民干部依法施政能力;加强廉政建设,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努力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素质优良、廉洁高效的移民干部队伍。

3、加强工作的执行力。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工作职责,以强化责任意识来推进工作到位;进一步健全移民管理机构内部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以加强考评来促进工作到位;进一步改进工作措施,以提升工作标准来引领工作到位;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理,以提升工作效率来保证工作到位;确保高效率、快节奏、高水平地推进各项移民工作,展现移民系统的良好形象。

 

 

二O一一年一月三十日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