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衢州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文件
衢市老办〔2010〕16 号
衢州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市老龄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老龄办工作部署,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突出重点,创新载体,扎实工作,努力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全市老龄工作取得了新进步,得到了领导和社会的充分肯定。2010年,市民政局党委委员、市老龄办专职副主任高金坚荣获“全国老龄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江山市荣获“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一、争取领导重视,不断完善老龄工作机制
一是及时调整充实市老龄委组织机构,进一步完善了老龄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对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机构建设非常重视,针对因人事调动、岗位变动等原因导致市老龄委组成人员变化的实际,及时进行了增补调整。二是坚持老龄工作方针,争取领导支持。我市首个“敬老月”活动得到了市、县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剑飞、副市长罗卫红等领导出席了第五届市直离退休干部健康体育运动会开幕式。市政府副市长、市老龄委主任毛建民出席全市“敬老月”活动暨孝文化“三进”活动启动仪式,走访慰问了百岁老人和贫困老人,看望市老龄办工作人员,听取老龄工作汇报。市人大、市政协先后组织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实地视察了市社会福利院、农村敬老院等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示范点,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情况汇报,就市政府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意见建议。江山市、龙游县四套班子领导以及柯城、衢江、常山、开化等地的分管副县(区)长,也分别在有关部门领导的陪同下走访慰问了百岁老人、离退休老干部及孝敬之星和敬老院、福利院的老人们,充分体现了各级党政领导对尊老敬老活动的高度重视,对扎实有效开展全市“敬老月”活动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三是充分发挥老龄委成员单位作用。市委老干部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文广局、团市委、市妇联和市老龄办等市老龄委成员单位共同组织实施了“敬老月”活动及其他老龄工作。
二、创新工作载体,率先全省启动“敬老月”活动
2010年10月份是全国首个“敬老月”。
三、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扎实做好老年人优待保障工作
一是争取市政府提高百岁老人长寿保健补助金标准。为使我市百岁老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在今年市“两会”前,经市老龄办积极争取,市政府把调整我市百岁老人长寿保健补助标准,从原来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300元,写入市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市政府2010年为民办实事计划。市“两会”后,市本级及六个县(市、区)均迅速出台文件,决定从2010年1月1日起,对户口在本市年满100周岁及以上老人的长寿保健补助费由原来的每人每月20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300元。现我市共有60位老人领到了每月300元的长寿保健补助金。二是采取四项措施,提高老年人优待证的办理效率。今年2月,市老龄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浙江省老年人优待证〉发放工作的通知》,采取提前受理、提醒办理、定期受理、监督管理四项措施提高办证效率,现老年人投诉办证时间长的现象日渐减少。各地全年共办理《浙江省老年人优待证》28947本。三是各地、各有关部门以维护老年人权益为重点,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老年优待政策和有关涉老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四是重视维护老年群体的和谐稳定。一年来,全市未发生重大弃老虐老案件。对老年人到老龄办上访,各级老龄工作人员都能做到耐心倾听,悉心解答,这对维护老年群体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开展“关爱老人‘三送’ ”行动,切实为老年人办实事
一是开展“关爱空巢老人送服务行动”。总结推广江山市全国农村空巢老人帮扶服务试点工作经验,探索建立健全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帮扶服务网络,努力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更多、更好、更便捷的服务。二是开展“关爱贫困老人送光明行动”。经市老龄办和衢江区、开化县、常山县老龄办的积极争取,在省老年基金会的资助下,组织浙医二院眼科专家先后在衢江、开化、常山开展“送光明”活动,共为三个县(区)220 位患白内障的贫困老人免费实施了复明手术。三是开展“关爱贫困老人送温暖行动”。春节期间,市老龄办在柯城区府山社区开展了“关爱社区空巢老人送粮油送春联”活动,与社区干部一起走访慰问了100户空巢老人,给他们每户送去了大米、食用油、春联等价值300多元的慰问品,并召开座谈会了解老人们的实际困难,倾听老人们的意见和建议。“敬老月”期间,全市各级老龄委安排走访慰问了1000余名贫困老人,共发放慰问金、慰问品40余万元,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了实际困难, 使老年人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五、开展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一是会同市老年体协等涉老部门积极组织各种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增强老年人体质。4月,市老龄办与市门球协会联合举办了市区老年门球队教练、队长及裁判员培训班,共有32名同志参加了培训。9月底,会同市老年人体育协会举办了衢州市首届老年体育特色项目展示演出,排舞、腰鼓、木兰拳、健身球操、形体韵律操等近10种项目,吸引了全市8支代表队136名老人前来参加表演。10月,与市委老干部局、市人劳局、市体育局、市卫生局和市老年体育协会联合举办了第五届市直离退休干部运动会,共有2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象棋、沙狐球等7个项目的比赛。二是大力支持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开展书画研究活动,举办老年书画展。今年全市各级老年书画研究会共展出书画作品417幅。三是不断加强老年电大教学点建设。各地老龄办密切配合民政部门参与农村“星光老年之家”项目建设,抓好农村老年电大教学点与“星光老年之家”项目的整合与衔接,我市全年新增老年电大教学点26个。
六、健全养老服务网络,夯实老龄事业发展基础
一是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各地不断深化城市社区老龄工作“3587工程”,加强农村养老服务组织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完善老年人生活照料网络,加强居家养老照护体系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从单一的家政服务转向了“助餐、助洁、助医、助困、助急、助乐”六大类服务,并逐渐延伸到心理慰藉等深层次关怀,使老年人在精神生活上得到更多的援助。农村依托村老年人协会,整合农村基层老年活动中心(室)、农村“星光老年之家”等为老服务设施,组织健康、低龄的老年人,因村制宜地开展“邻里守望、生活照料、精神关爱、维权调解”等活动,帮助空巢、高龄、病残、失能的老年人。二是养老服务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2010年,全市在运行的养老机构97家,其中:国办6家、民办11家、敬老院80家;共有机构养老床位10346张。其中,常山县民办养老福利机构发展势头迅猛,已发展了大桥头、球川东山、东案乡上源、球川古镇和何家康寿等7家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床位790张。全市共建成市、县(市、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6个;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4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44个、农村社区“星光老年之家”948个,“二星级”及以上老年活动中心(室)近300个,占总数的15%。。三是继续开展乡镇(街道)老龄委和农村老年人协会骨干培训,着力加强老龄工作队伍建设。市老龄办组织21名基层老龄干部及老年人协会会长参加全省第一期基层老龄干部和老年人协会会长业务培训。常山县老龄办在青石镇召开了以推广农村“银龄互助活动”为主题的基层老年人协会骨干培训班,共有85人参加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农村老年人协会在开展农村老龄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了为老服务水平。
七、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尊老敬老氛围
一是认真开展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成就展活动。市老龄办认真收集图片资料参加全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成就展。各地老龄办按照市老龄办的部署要求,高度重视,积极筹备,以“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主要内容共制作展板18块,参加全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成就展,通过画展有效展示了“十一五”期间各地老龄事业发展成就,扩大了老龄事业社会影响,营造了健康和谐发展老龄事业的舆论氛围。二是通过开展评选表彰先进活动,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增强敬老意识。今年4月,市老龄办联合市教育局、广电局、团委、妇联、关工委5家单位共同开展了第四届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评选活动。通过组织推荐、评定,最终选出6名“孝亲敬老之星”,1个敬老模范单位参加全国“中华孝亲敬老楷模”、“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和“敬老模范单位”的评选。各地也广泛开展了敬老评选和表彰活动。“敬老月”期间,龙游县老龄委在县体育馆隆重召开了浙江省第23个老人节庆祝会。会上通报表彰了龙西村等5个敬老先进集体,张爱卿等10位“孝敬之星”和《留客天》等12篇敬老优秀征文。常山县大桥头乡召开了全乡老龄工作表彰大会,表彰敬老好媳妇14人、好长辈8人、五好委员31人。江山市凤林镇以村为单位,开展“长寿之星”、“敬老模范”评选活动,弘扬了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有力推动了老龄事业的发展。三是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广泛深入报道老龄先进事迹、先进经验,营造良好的社会敬老舆论氛围。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全国老龄办网站、浙江老年报等对我市开展“敬老月”活动进行了报道,扩大了社会影响。四是市老龄办通过《衢州老龄工作简报》、“衢州老龄网”向各级领导、涉老部门反映老龄工作动态。
八、深入调查研究,理清老龄事业发展思路
全年编发《老龄问题观察》8期,其中有市政协副主席、民进衢州市委会主委金召卫撰写的《积极发展老年人护理事业促进家庭更加温馨社会更加和谐》、衢江区老龄办主任王明和撰写的《如何引导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敬老行孝》、江山市老龄办撰写的《广泛开展志愿帮扶服务活动努力打造老年人温馨家园》和常山县民政局副局长、老龄办主任吴贤林撰写的《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探索与思考》等反映老龄化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调研成果,引起了省市有关领导的关注。市老龄办对“十一五”期间我市老龄事业发展主要经验做法作了阶段性总结,并开展了老龄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调研,理清老龄事业发展思路。
2010年,市老龄办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上级领导要求相比,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广大老年人的期望相比,我们的工作还有差距:一是老龄办职能作用发挥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二是老龄事业经费和工作经费有待于进一步争取保障;三是老龄工作网络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四是老龄干部队伍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今后要进一步研究,争取逐步解决,不断提高全市老龄工作水平。
二O一O年十二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