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衢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文件
衢市爱卫发[2010]1号
关于印发《衢州市爱国卫生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工作思路》的通知
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巨化集团公司、驻衢单位(部队)爱卫会:
现将《衢州市爱国卫生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思路》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和本单位实际,切实做好2010年爱国卫生工作。
二○○九年一月二十日
衢州市爱国卫生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思路
一、2009年爱国卫生工作总结
2009年,我市爱国卫生工作在省爱卫办的直接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爱国卫生工作方针,城区以不断巩固和深化卫生城市创建为重点,农村以扎实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使全市爱国卫生工作不断深入,城乡卫生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一)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爱卫会功能持续提升。
1、爱国卫生工作网络进一步健全。7月份,针对市领导和县(市、区)领导以及部门单位人事调整的实际情况,市爱卫会及时对成员进行了充实、调整,根据工作需要,新吸纳市发改委和农办为市爱卫会成员单位,进一步充实了爱国卫生组织建设;各县(市、区)、各部门单位也根据实际,对本辖区、本单位爱卫会成员进行了充实调整。
2、爱卫会委员部门会议制度进一步规范。市爱卫会按照原有的会议制度,分别于2月20日、8月13日、12月23日三次召开全体成员会议,市爱卫会主任全部出席,对上阶段爱国卫生工作进行总结回顾,对下步爱国卫生工作任务进行部署;市爱卫办也多次召开了爱卫会委员部门联络员例会、全市爱卫办主任会议等,及时研究、协调和解决爱国卫生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使全市爱国卫生工作得到全面推进。
3、爱国卫生工作考核制度进一步强化。为确保爱国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市卫生局继续将各县(市、区)爱国卫生工作列入对各县(市、区)卫生局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督促各县(市、区)做好爱国卫生工作。
(二)着重突出创建抓手,爱国卫生工作全面推进。
1、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深入开展。市爱卫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卫工作目标,充分发挥爱卫办的参谋作用,全力开展创卫工作督查和指导,扎实做好各部门单位履行创卫职责的监督检查和定期通报工作(全年共下发书面督办单54份,综合性督办文件4份,对343个问题进行了书面督办;从9月份开始,每旬一次对市区卫生保洁情况进行督查,并在衢州晚报对督查情况进行通报),认真负责做好创卫投诉热线8012345的受理、交办和处理工作,全年共处理群众投诉61起。3月12日?14日和10月12?14日,市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分别顺利通过了全国爱卫办的技术评估和考核鉴定。11月25日,我市正式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全面实现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
2、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工作及时推进。为巩固和深化创卫成果,市爱卫办根据其他已取得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并通过复查确认的城市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市实际,起草了《衢州市“国家卫生城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广泛征求意见后,提交市政府讨论出台。继续开展市区卫生保洁定期督查通报,督促各保洁主体扎实做好保洁工作。
3、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成果有效巩固。9月1日?3日和9月9日?11日,龙游县和常山县巩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分别顺利通过了省爱卫办的复查考核,省爱卫会于11月17日下文对两县进行了重新确认。
4、卫生街道、镇(乡)创建取得突破。全面动员全市各街道和镇乡积极开展卫生街道、镇(乡)创建工作,通过开展卫生创建,不断提升街道、镇(乡)卫生水平,柯城区府山街道成功创建成为“浙江省卫生街道”、柯城区七里乡、江山市峡口镇、常山县新桥乡3个镇(乡)成功创建成为衢州市卫生乡镇,实现了我市卫生街道、镇(乡)零的突破。
5、卫生单位、卫生村创建和复查确认工作扎实开展。根据省爱卫办关于开展省级卫生单位、卫生村复查确认工作的有关要求,市爱卫办组织人员对2007年12月31日前命名的465家卫生先进单位和2004年12月31日前命名的50个卫生村进行了重新确认,同时,继续开展卫生先进单位、卫生村创建工作,共创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32家、卫生村23家,命名市级卫生先进单位43家、卫生村36家。
(三)不断丰富宣传形式,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深化。
1、“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宣传全面开展。市爱卫办下发了《关于开展《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学习的通知》(衢市爱卫办发〔2009〕8号),要求各级各部门认真组织学习《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66条》;并在5月27日无烟单位表彰会上,举行了《浙江省公民健康素养99条》授书仪式,向各县(市、区)、各部门单位发放读本共计12000册,大力普及健康知识,宣传道德规范。
2、健康教育载体不断丰富。各部门单位通过大量印发宣传资料,在新闻媒体开设健康教育专栏,在单位、街道、社区建立宣传栏、黑板报,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健康知识讲座、医疗义诊、医学科普进社区活动等等,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有效提高了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全年共编印爱卫简报12期、创卫简报19期,下发各类宣传资料13万余份,在市区各入城口、公共场所设置30余块大型创卫和健康知识公益广告,在公交车停靠站、道路指示牌、电线杆、电话亭设置2000余块健康教育宣传牌。
3、疾病防控宣传有效落实。4月下旬以来,针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任务十分严峻的形势,以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的宣传为重点,专门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以防控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衢市爱卫办发[2009]16号),编印了5万册《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宣传手册,发放到市区部门、学校和社区;市保健办编印《干部保健知识专辑-关注甲型H1N1流感》2期,通过公文交换系统发放给每位机关干部,每期受益面达4.2万人次,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提高防治甲型H1N1流感的意识及技能。
(四)努力加快改造步伐,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稳步改善。
1、农村改水步伐进一步加快。衢州市各县(市、区)水质监测工作进展顺利,相关监测报告已由疾控部门上报到省卫生厅疾控处和省爱卫办。对监测不达标的水质,卫生部门及时与水利部门和当地政府、居民进行了沟通,并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全市农村总人口203.77万人,累计投入改水经费23142万元,改水受益总人数199.55万人,占总人口的97.93%,其中全市共建有自来水厂(站)2968个,自来水受益率占总受益率的67.97%;手压机井共有10.17万台,受益率占总受益率的21.68%。
2、农村改厕稳步推进。积极参与“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积极开展技术培训,2009年各县(市、区)爱卫办共举办改厕培训班16次,培训1200余人次;与农办合作举办培训班11次,培训715余人次。龙游县、常山县、开化县全面完成了所承担的中央财政补助农村改厕项目7654座改厕任务。全市农村总户数62.11万户,累计投入改厕经费5880.77万元,完成卫生厕所50.75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81.71%,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58.7%。
(五)广泛发动,病媒生物防制成果有效巩固。
1、病媒生物综合防制工作全面落实。市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以巩固提高除“四害”达标成果为目标,按照“统一时间、统一药物、统一方法、统一标准”的原则,积极开展了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市爱卫办制订了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并于4月8日召开了市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会议,对全年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并邀请国家级除四害专家到会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防制水平和防制能力。各部门单位在大力开展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治,有效消除四害孳生场所的基础上,落实化学消杀工作,有效降低了四害密度。4月12日?4月26日和10月12?26日,全市统一开展了春、秋季集中灭鼠活动,使城区鼠密度控制在国家爱卫会四害标准范围之内。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市区各部门单位,共购买杀特净饵剂26353包;杀特净饵剂1438包;杀特净蜡块503包;杀特净蜡丸1445包;毒饵盒601只;灭得优乳油538瓶;悬浮剂91瓶;杀虫烟片36043包;灭蝇药3249包;杀蟑笔剂10829盒;气雾杀虫剂1687瓶;杀虫饵剂12224包;手动喷雾器38只;粘鼠板(精) 2156张;粘鼠板(简) 376张;粘蟑板2095张;粘蝇带1100条,粘蟑板5486张,共计15.55万余元。
2、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有序开展。市爱卫办制订了城区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案,市区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工作继续以街道为单位进行,由市爱卫办负责组织,市疾控中心负责技术指导,各街道负责具体实施。据统计,全年市区四害监测密度情况为:市区外环境平均鼠密度为0.14处/100米延长线(目测法),特殊行业室内鼠密度为0.018只/张(粘鼠板法);居民区及单位院内积水蚊幼虫及蛹平均阳性率为2.90%(目测法),河流、水渠及湖泊蚊幼虫及蛹平均阳性率1.43%(目测法);公厕、垃圾中转站、居民区楼道等外环境平均每视野成蝇0.34只(目测法),农贸市场、单位食堂、餐馆等室内平均成蝇数量0.38只/条(粘蝇条法);宾馆、饭店、医院、商场等重点场所平均蟑螂密度0.05只/张(粘蟑纸法)。市区四害种群监测情况为:市区鼠平均密度为0.85%,鼠种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要种群;成蚊平均密度为0.97只/小时,以淡色(致倦)库蚊为主要种群;蟑螂平均密度为0.08只/张,以德国小蠊和黑胸大蠊为主要种群;成蝇平均密度为5.03只/笼,主要以丝光绿蝇、大头金蝇、家蝇、市蝇等为主要种群。通过监测,掌握了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3、病媒生物防制市场化运作机制逐步推进。市区道路、绿化带、公园、大型水体、农贸市场等公共外环境继续实行市场化运作机制,由专业公司负责消杀工作。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部门单位病媒生物防制市场化运作机制,有30多个部门和单位,采取了市场化运作,取得明显成效。
4、“除四害先进城区”复查确认全面完成。根据《灭鼠、蚊、蝇、蟑螂考核鉴定办法》和《灭鼠、蚊、蝇、蟑螂现场考核办法》的各项规定,市爱卫办组织相关人员对江山市和常山县“灭鼠、灭蟑先进城区”和开化县“灭鼠先进城区”巩固工作进行了复查确认。
(六)持续强化组织推动,爱国卫生月和控烟活动深入开展。
1、爱国卫生月活动持续开展。市爱卫会制订了《爱国卫生月活动实施方案》,以“清洁城乡,消灭四害孳生地”为活动主题,组织全市以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为重点,共组织卫生清扫活动642次,治理脏乱道路895660平方米、清除垃圾11341.66吨、清除乱张贴35751张,有效改善了居民生活居住环境。同时,还有效推动了病媒生物防制、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等工作的开展。
2、控烟活动深入开展。市爱卫办组织开展了“世界无烟日”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医院、学校、车站、商场、影剧院等公共场所开展控烟宣传,并积极开展“无烟单位”和控烟积极分子评选活动,共创建省级“无烟单位”8家,推荐省级控烟积极分子6名,新命名市级“无烟单位”52家。
二、2010年爱国卫生工作思路
2010年,我市爱国卫生工作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强化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和卫生创建为抓手,积极组织发动广大城乡居民,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健康教育、病媒生物防制、改水改厕等工作,不断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为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重点是要做好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卫生创建工作,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一是要全面落实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2010年,市区爱国卫生工作要以强化国家卫生城市管理,巩固深化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为重点,全面加强长效管理工作。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加大国家卫生城市管理监督检查力度,不断强化日常督查,继续开展市区卫生保洁定期督查通报,组织实施年度考核,督促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要做好国家卫生城市管理投诉热线8012345的受理,时时接受群众监督。要对长效管理问题进行调研,不断健全完善城市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创卫成果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促进城市卫生水平的全面提高。二是要进一步推进各县(市)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今年,我市开化县要接受省级卫生县城复查考核,为此,市爱卫办将加强对开化县的检查和指导,同时,开化县要扎实做好省级卫生县城巩固工作,确保通过省爱卫办的复查考核。同时,要积极推进创卫工作向农村延伸,鼓励乡镇积极开展省、市级卫生乡镇创建活动。三是要进一步推进卫生先进单位、卫生村建设。坚持把开展创建卫生先进单位、卫生村活动作为爱国卫生工作的细胞工程继续深化,争取创建成更多的省、市级卫生单位、卫生村,并做到以点带面,以面带片,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不断改善单位卫生、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二)不断深化除四害工作,着力降低病媒生物密度。今年,市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要以迎接省爱卫会“灭蚊、灭蝇先进城区”复查确认为重点,全面深化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一是要确保通过省级“灭蚊、灭蝇先进城区”复查确认。今年,我市要接受省爱卫办对巩固“灭蚊、灭蝇先进城区”的复查确认,各部门单位要按照病媒生物防制方案积极开展防制工作,落实防制措施,扎实巩固防制成果,确保顺利通过复查确认。二是要继续统一开展病媒生物药物杀灭行动。要按照“统一时间、统一药物、统一方法、统一标准”的原则,深入开展灭鼠、灭蚊、灭蝇、灭蟑工作,其中10月12日至26日为秋季集中灭鼠时间;从现在开始到11月,每月最后4天为集中灭蚊、灭蝇、灭蟑螂时间。三是要进一步深化病媒生物防制市场化运作机制。要加大对市区公共外环境病媒生物防制市场化运作工作的督查和考核,确保消杀灭工作落实到位。同时,鼓励各县(市、区)也积极推进病媒生物防制市场化运作机制,并逐步向农村延伸,提高城乡病媒生物防制质量和水平。四是要进一步加强病媒生物密度监测。2010年,市区计划监测建筑工地32个次、公共绿地32处、居民区80个次、单位80个次、小餐馆160个次、宾馆饭店80个次、单位食堂80个次、农贸市场32家次、食品制售或商场80家次、医院80家次、公厕48座次、垃圾中转站48座次。
(三)切实抓好农村爱国卫生工作,着力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一是要广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要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结合“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积极开展创建卫生乡镇、卫生村活动,推广垃圾集中处理经验,广泛动员农村居民做好环境卫生整治,清扫陈年垃圾,消除露天粪缸,消灭卫生死角,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二是要积极推进农村改水工作。要进一步协调水利、卫生、农业等部门,加强协作,继续实施好农村安全饮用水建设工程,不断扩大改水受益率。要加强水质监测工作,各县(市、区)要全面完成列入中央补助项目的水质监测任务,加强水源、水质的保护,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卫生。三是要积极推进农村改厕工作。要结合我市新农村建设,通过深入开展改厕工作,带动农户改畜圈、改厨灶、改陋习、改进户道路、改良卫生环境等工作的全面开展,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同时,各县(市、区)要积极争取中央补助农村改厕项目,不断推进改厕工作的深入开展,争取到2010年底全市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
(四)广泛开展健康教育,着力提高群众防病能力。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健康教育网络。要进一步加强市、县(市、区)健康教育所建设,配备人员,落实经费,完善必需的宣教设施,切实做好辖区范围内健康教育的组织、指导工作,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二是要进一步丰富健康教育载体。要通过编印宣传资料、设置公益广告和科普长廊、组织健康教育讲师团巡回宣讲、在各新闻媒体开设专栏、深化健康示范社区建设和开展健康知识竞赛等等,不断提高市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三是要进一步加强防病知识宣传教育。要继续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提高人民群众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意识和能力。要针对季节变化、传染病流行特点,结合各种卫生宣传日活动,广泛开展麻疹、人禽流感、艾滋病、肺结核、肝炎、血吸虫病、手足口病等相关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卫生防病意识和健康保健意识。四是要进一步加强控烟工作。要加强以公共场所为重点的控烟工作,重点加强全市各级医院的控烟工作,严格按照卫生部、全国爱卫办制订的《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标准(试行)》要求,在全市着力推进“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为社会控烟工作做好示范、带头作用。
(五)进一步加强爱卫会自身建设,着力提高工作效率。一是要进一步履行好爱卫会的议事协调职能。要进一步健全爱卫会全体会议制度、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制度和工作通报制度,加强信息交流;要重视爱卫办硬件设施建设,落实爱卫办工作经费、办公场所等必须工作条件;要按照统一领导、任务到块、责任到条、条块结合和分级管理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在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中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二要进一步提高爱卫办工作水平。全市各级爱卫办要认真研究爱国卫生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和新任务,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并围绕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力求工作有创新,取得新成效。三要进一步健全爱国卫生工作网络。要针对部分人员调整的实际,及时做好爱国卫生组织机构人员的充实和调整,确保市、县(市、区)、街道(乡镇)、居委会(村委会)四级爱国卫生工作网络健全,各项工作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