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中共衢州市委宣传部文件

 

衢市宣〔2010〕1号

 

 

2010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推动衢州高起点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新一年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牢牢把握基本工作背景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总体要求

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总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服务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为主线,在舆论宣传方面,突出“解放思想、转型升级”;在思想引导方面,突出“坚定信心、改革创新”;在文化建设方面,突出“以物载文,以文名市”,为全力推进衢州高起点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二、主要工作

1、突出学习型城市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制定下发《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认真贯彻市委《关于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加强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重点完善督导、旁听、调研等制度建设;巩固整合社区讲坛、百姓讲坛、高级论坛、人文大讲堂、全民学习日、社科普及周等平台,强化兼职讲师团、农家乐文化大篷车等流动载体,开辟衢州理论工作网等网络理论阵地,不断提高理论教育的有效性和广泛性,推动理论工作大众化、基层化、特色化。在全市各县(市、区)和高校全部建立社科联组织,命名建设若干个市级社科研究基地,建设8-10个具有良好支撑功能和整合辐射能力的科普基地,推进社科研究和社科普及。坚持以市级社科规划课题立项制度为纽带,加强应用对策研究,努力提高《衢州社会科学》办刊质量。

2、突出服务“三大任务”,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围绕市委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三大任务工作大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切实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深入宣传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部署,集中优势、集聚力量、集成资源,着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主流舆论。全力做好经济宣传,组织“新起点上领跑人”推介、评选活动,推出一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典型和经验,进一步增强全社会迎难而上、克难攻坚的信心和决心。认真抓好“十一五”辉煌成就宣传,广泛介绍“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宣传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精心组织策划中国•衢州国际儒学论坛、全民创业周、全民读书周等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为活动的举办营造良好氛围。积极推进新闻宣传创新,积极倡导、大力开展经济报道创新、应急报道创新、时政报道创新、评论言论创新,着力推进媒体采编机制和制度创新,为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供内在动力。

3、突出品牌外宣,提升衢州知名度美誉度。加强对市外媒体的组织协调和对市直新闻单位的管理指导,进一步加大外宣工作力度。注重城市形象标识和城市名片征集结果的运用,通过新闻媒体、城市景观设计、制作外宣专题版等载体和手段广泛宣传和展示,着力打响“南孔圣地、围棋仙地、生态福地”等外宣品牌。以网络宣传为突破口,组织开展“全国网络媒体衢州行”等活动,不断拓展对外宣传渠道。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扩大对外传播,展示我市接轨、服务、融入长三角取得的成效。以“开门办刊、博采众长、内外兼宜、逐步提高”原则,把《衢州纵横》打造成衢州外宣的靓丽读本。

4、突出创业创新文化培育,深化文化名市建设。大力弘扬、全力建设创业文化,上半年以“创业从青年开始”为主题,在5月4日青年节期间开展创业文化周活动;下半年以“创新从读书开始”为主题,在9月下旬祭孔和中国•衢州国际儒学论坛期间举办2010全民读书周暨第二届书展活动,展示创业成果,增强创业信心,激发创业热情,推动全民创业热潮的形成。继续实施以“两子文化”为核心的保护利用工程,举办中国•衢州国际儒学论坛、中国烂柯围棋冠军赛、围棋万里行等活动。举办邵永丰胡麻饼中秋文化节等活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宣传。加强城乡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各县(市、区)三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设施建设。进一步巩固深化农家乐文化大篷车、民工文化俱乐部、农家书屋、电影夜市、彩色周末文化广场、十五分钟文体活动圈、康乐广场、数字电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载体建设,不断满足社会文化需求。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编辑出版《儒雅衢州》、历史文化研究丛书等书籍。积极组织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群星奖”等重大奖项参赛作品的创作生产,形成一批具有衢州特色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文学、美术、摄影等各门类精品。

5、突出文明集镇创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以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按照“干净、整齐、有序”要求推进文明集镇的创建和管理,在做好柯城区、衢江区七个乡镇试点的基础上,面向全市逐步推开文明集镇创建工作。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培育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开放兼容、创业创新、诚实守信的区域特色人文精神,改善环境面貌和公共秩序,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为着力点,进一步完善《衢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工作规划》,全面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市前期工作。组织开展第二届道德模范评选、“争创全国文明城,争做文明衢州人”、“文明单位网上行”等活动,充分运用这些载体推进道德建设,激发道德意识,引人向善向好,树立“儒雅衢州、礼仪之城”良好形象。全面铺开“春泥计划”,着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切实办好2010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件实事”,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统筹抓好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的评选和复评,以及城乡志愿服务、双五结对共建文明、乡风评议等活动,进一步扩大精神文明建设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6、突出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认真贯彻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研究完善产业发展政策,突出抓好打造合格市场主体,坚持非禁即入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为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环境。认真实施《衢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8-2015年)》,成立文化产业协会,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搭建发展平台。调整文化企业结构,加快发展艺术品展示、收藏、拍卖的文化商品交易市场,立足本地特色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积极推进对台文化产业合作,鼓励台商投资我市文化建设,重点引进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拓展对台经济交流合作的新渠道。发挥互联网优势,建设“在线文化”产业。

三、保障措施

抓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新一轮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契机,积极构建符合规律性、重视实用性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学习机制,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动宣传文化队伍创新能力和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1、提高创业创新能力。按照学习型政党建设的要求,培育先进学习理念,创新学习动力机制。深入实施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工程,加强社科理论、新闻采编、经营管理、文艺创作演出、思想政治工作、社会舆情信息、新闻发言人、网评员等八支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活力,增强创新能力。继续深化宣传系统“三项教育”, 推广部机关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增强爱岗敬业精神,树立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勤勉敬业、严谨务实、敏捷高效的良好形象。

2、提高舆情研判能力。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兴起文化名市建设新高潮的工作部署,继续实施重点课题与合作课题制度,形成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成果。切实加强舆情信息的汇集分析,抓好部机关信息网、市级宣传文化单位网、各县(市、区)委宣传部网、舆情信息直报点网络、舆情工作联席网络、市直新闻媒体工作网络、政工师协会和网络评论员等八网建设。编辑舆情工作手册,办好《衢州社会舆情》、《网络舆情专报》、《网络舆情抄告单》、《网络舆情摘报》等舆情刊物。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和舆情研判,完善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努力提高研判大势、服务全局的能力。

3、提高服务发展能力。抓好市文联、市社科联和市记协的换届工作,切实增强凝聚力、影响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坚持新闻通气会、新闻阅评等日常管理制度,深入实施新闻导向管理扣点警示制度,推进突发性事件、社会热点报道、舆论监督的依法管理。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建立和实施境外记者采访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采访线工程”建设。以推动发展文化繁荣为目的,健全文化市场执法体制和管理机制,以网吧、娱乐场所接纳未成年人、音像店经营非法音像制品等为重点,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与服务,确保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安全无事故。

 

 

 

中共衢州市委宣传部 

2010年2月24日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