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社科联2010年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衢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文件

 

衢社科联[2010]1号

 

衢州市社科联2010年工作要点

 

2010年市社科联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按照《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着力社科研究、社科普及、社科管理,进一步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强化基础、提升平台,抓住重点、扩大效果,切实推进社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推进我市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

一、深化社科研究

社科研究是社科工作的重要着力点。要紧紧围绕深入实施“创业创新,富民强市”总战略、“工业立市”主战略和推进文化名市建设新要求,注重整合研究资源,把握研究导向,突出研究重点,努力形成社科研究的良好机制和良好氛围,促进我市社科研究成果集成和成果转化。

1、筹办第三届国际儒学论坛。协同市委宣传部牵头筹办’2010第三届中国•衢州国际儒学论坛。积极做好协调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商洽协作单位,邀请论坛专家,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职责分工,确保论坛各项筹备工作有序推进,力争把本届国际儒学论坛办成一次层次更高、水平更高、影响力更大的儒学盛会。

2、推进“省社科院国际孔氏南宗文化研究中心”建设。加强指导服务,注重发挥研究中心的作用,深化推进南孔文化研究。要围绕省文化研究工程项目《孔氏南宗与浙西南社会变迁研究》,按时完成专著的定稿送审和结题验收,争取8月份正式出版;深化省高校人文社科重大研究项目《孔氏南宗与浙西南社会文化变迁研究》,完善研究方案,细化子课题,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争取推出3篇以上高质量研究论文。要加强与省内外儒学研究机构的联系交流,总结经验、分析问题,进一步把握儒学研究的新动向,不断提升研究中心的发展思路和研究成果,争取为第三届国际儒学论坛提交高质量论文。要按照“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实施办法”,指导、推进研究中心建设,争取早日列入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要加强人文学科建设,积极发挥研究中心在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中的作用,巩固提升相关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推进儒家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

3、深化历史文化研究。遵循“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彰显成果、服务当代”的原则,积极推进衢州历史文化研究,重点深化“两丛书”研究。其中《衢州历史文献典籍丛书》在出版第一辑的基础上,争取出版第二辑;推进《衢州历史文化研究丛书》系列研究,协同市文广新局等有关单位,加强对“两子”文化、文物古迹、人物传记、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衢州文脉的系统梳理和研究成果的系列化建设,争取出版《孔氏南宗史料》、《孔氏南宗家谱》、《府山志》、《烂柯山故事新编》等专著,为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全面落实系列研究任务打好基础。

4、加强应用对策研究。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整合本地资源,借助域外力量,推动应用对策研究出新成果,积极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坚持和完善市级社科规划课题立项制度,加强项目跟踪,及时做好2009年度市级社科规划课题成果的鉴定、结题和转化工作;组织开展2010年度市级社科规划课题立项工作,用课题规划、立项引导应用对策研究的深入开展;健全完善协调机制,积极引导社科界与实际工作部门加强系列研究和协作攻关,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研究的集约程度和整体影响力;注重整合和发挥高校、党校、党政研究机构的社科人才优势,命名若干个市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切实发挥其在全市社科工作中的示范和幅射作用。

5、组织开展衢州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认真做好从成果申报到成果表彰的一系列工作,加强社科成果宣传,推进社科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强服务,积极做好市域内省级课题的选题、包装、申报、立项、研究和结题的指导和联络工作,为提升我市社科研究成果服务。

二、推进社科普及

认真落实《浙江省科学技术普及实施办法》,深化拓展社科普及载体,积极打造社科普及平台,巩固提升“衢州人文大讲堂”、“社科普及周”、《衢州社会科学》品牌效应,努力构建市与县(市、区)联动,品牌活动与创新活动联动,“社科普及周”与示范基地建设联动的新格局,大力推进社科知识下基层、进社区、到农村,不断扩大我市社科普及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1、巩固提升“衢州人文大讲堂”。加强统筹谋划、贴近时代需求,注重创意策划、提升传播体系,不断增强品牌效应。要调整充实专家库,积极做好主题确定、师资约请、受众组织及媒体宣传等方面工作,不断打造“省内加省外、名家加白领、主讲加互动、讲堂加媒体”的运作模式,进一步提升大讲堂品位,扩大大讲堂的社会影响力。

2、组织开展’2010衢州市“社科普及周”活动。要继续按照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的部署和要求,及早谋划筹备,创新形式平台,精心组织好大型广场咨询、社科知识竞赛、主题研讨、专题讲座、社科知识“六进”等系列活动。要深化市、县联动机制,注重发挥社会科学各学会、协会、研究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社科下基层”活动;重点指导、推动县(市、区)组织开展规模大、内容新、覆盖广的大型广场科普咨询活动。要切实加强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建设,制定管理办法,加强指导考核,积极发挥省、市级社科普及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构筑深入农村、社区的科普网络,推进社科普及工作社会化、经常化、长效化。

3、进一步办好《衢州社会科学》学刊。《衢州社会科学》作为我市唯一综合性社科理论刊物,是深化理论学习、推动学术研究、活跃学术氛围、扩大社科宣传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要继续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和方针,创新办刊思路,紧紧围绕 “创业创新,富民强市”主线和创业文化建设新要求,针对“理论前沿点、社会热点、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组织刊发一批高质量文章,为干部群众解疑释惑,进一步提升学术性,增强可读性,体现地域性。

三、加强社科管理

社科管理是社科工作的基础和保证。要积极探索完善新形势下社科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科组织网络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调动社科工作者的积极性,不断增强社科队伍的凝聚力和创新力。

1、积极推进社科联组织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社科联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县级和高校社科联建设。重点推动、指导六个县(市、区)和衢州学院筹备召开社科联成立大会,充分发挥县级和高校社科联在社科研究、社科普及和社科管理中的龙头作用。要筹备召开衢州市社科联第三次代表大会。

2、务实推进社科学会建设。加强指导、强化考核、推进交流、组织考察,巩固深化 “学会建设年”活动成果。按照有关政策法规,制定颁布《衢州市学术社团管理暂行规定》,加强对所属学术社团的业务指导和统一管理,促进学术社团组织的规范运行和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坚持以“达标创优”为目标,以整改提高为着力点,推进学会组织形式、内容方式、工作机制和服务手段完善创新,不断提升学会工作水平。根据省社科联要求,切实加强对我市民办社科研究机构的日常管理,促进民办社科研究机构依法、遵章、规范运行。

3、完善推进社科队伍建设。紧紧把握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建立“全市社科专家库”,把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选拔纳入市“115”人才工程,健全完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和使用的管理机制,促进我市哲学社会科学学科队伍建设健康发展。

4、深入推进市社科联机关效能建设。巩固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围绕“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学习、提升素质,完善制度、创新实践,不断提升社科联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实干型、研究型、创新型的机关团队。

 

衢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10年3月4日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