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中共衢州市委宣传部文件

 

衢市宣〔2010〕2号

 

 

2009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

 

2009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省委宣传部的具体指导下,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牢牢把握“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创业创新、富民强市”主战略和“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主线,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精心组织重大宣传战役,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打造学习型城市建设品牌,为全力推进衢州高起点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一、发挥学习型城市建设品牌效应,大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

以建设学习型城市为平台,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理论教育向基层延伸、向群众靠近,积极探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途径。

1、学习型城市建设有新进展。研究制订《关于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明确今后五年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具体举措。继续做实高级论坛、人文大讲堂品牌栏目,先后邀请省委政研室副主任沈建明、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福垣、国务院参事闪淳昌、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坚等专家学者对科学发展观和当前经济形势及对策进行深度解读,现场听众逾7000人次。围绕“推进转型升级,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民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注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学习法律知识、应对经济风险”和“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等主题,精心组织“全民学习日”活动,市区两级联合开展全民学习,直接参与者达18万余人次。市博物馆、江山中学、柯城区坊门街社区荣获第二批省级社科普及示范基地。我市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起步早、载体丰、机制实、成效明,得到省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并上报中宣部宣传推广。

2、全民读书掀起新高潮。围绕“读书体验快乐,读书使人进步”主题,举办“2009•读书周”系列活动,省内外45家出版社汇集衢州联手推荐3万余种好书新书,18家单位牵头组织近30项主要活动联袂打造全民阅读平台,直接参与者达到21万多人次。其中,首届书展活动由中共衢州市委、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共同主办,市委宣传部承办,历时3天,销售额62.89万元,被百姓誉为“衢州史上最牛的书展”。开办中外名家讲坛,着力满足社会各界对经济学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的需求;根据城乡社区居民需求,在柯城、衢江两区分别启动百姓讲坛、社区讲坛,着力引导百姓科学生活、文明生活。截止年底,三个讲坛共举办10期31场讲座,直接受益群众达2800余人次。精心举办2009社科普及周系列活动,围绕“培育创业文化、同筑精神家园”主题,市县联动、统分结合,开展大型广场咨询、社科知识竞赛、理论研讨征文等八大系列120余项活动,受众10万余人次,有效扩大社科普及活动的影响面。

3、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取得新实效。围绕学习实践活动主题,组织开展主题调研、宣讲、宣传、研讨和实践五大活动,探索宣传部门凝心聚力、营造氛围、破解难题、创新机制、服务民生的新途径新模式。组织市、县领导干部和市形势政策讲师团成员根据划片分工开展宣讲,全市宣讲120场次。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征文研讨活动,征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文章215篇,科学发展“金点子”381条,为市委、市政府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决策参考。坚持和完善市级社科规划课题立项制度,及时组织2008年度市级课题的鉴定结题和成果转化,立项公布2009年市级社科规划课题50个,10个课题被省社科联立项。与此同时,市委宣传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以确定一个调研课题、开展一次问计于民行动、理清一批破解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突出问题的举措、形成一篇专题调研报告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活动,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25个,完成各类专项调研18个。

二、提升主流舆论传播力,合力组织重大活动宣传报道

以“坚持正确导向、服务经济社会”为主题加强和改进新闻报道,精心组织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系列主题宣传,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凝聚力量,有力地推动经济转型“弯道超车”和民生改善社会和谐,主流舆论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不断提高。

1、60周年主题报道有声有色。开展“盛世腾飞看衢州”主题航拍活动,全景记录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三衢大地发生的沧桑巨变和巨大成就;组织庆祝新中国60华诞主题宣传。从5月份起,市直新闻媒体在重要版面、时段、页面分别开设《盛世腾飞看衢州》、《光辉六十载  激情谱华章??向共和国献礼》、《解放•看老区今朝》、《衢州故事会》等20余个专栏专题,累计播发相关报道1500余篇,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主题宣传报道。衢州晚报的《解放特刊》专栏得到中央级媒体的高度关注。

2、应对危机主题报道出新出彩。全市新闻媒体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集中推出 “转型升级创新业、科学发展作表率”主题专栏,先后开设《坚定信心、克难攻坚、推动发展》、《转型升级创新业、科学发展作表率》等系列专题,累计刊发报道2000余篇,充分展现我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和干部群众携手同心、共克时艰的创业创新精神。精心组织科工会、山海协作等专题报道,适时推出明旺乳业、开山集团、红五环等16家依靠创新实现逆势上扬的企业典型,为推进政府、企业、金融的合力互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3、科学发展主题报道亮点纷呈。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部署,全市新闻媒体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不同阶段的宣传报道,推出《践行科学发展观“三十六计”》、《基层科学发展100例》等专栏,充分报道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举措、新经验、新成效、新典型。精心组织“服务企业、服务民生、服务新农村建设”专项行动系列报道,《“一把手”走进基层三服务》等报道获得各界好评。加强学习实践活动的网上宣传,依托衢州新闻网平台,组织开展“市委常委在线访谈”活动,10位市委常委通过网络与网民进行在线直播的“零距离”接触,网民在线互动,收视人数逾20万人次。

4、对外宣传积极有为。开播两区新闻,构建适应市区一体化发展的广播电视新格局。开展城市形象标识和城市名片征集活动,收到240余个应征方案和8000余条口号。自09年9月份起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天气预报栏目刊播衢州信息,利用央视影响力打响我市品牌。在围绕全省山海协作工作会议、第二届中国(衢州)农博会粮交会、2009读书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开展外宣工作的同时,重点打好四场外宣战役:组织开展衢州柑桔外宣战役,围绕衢州柑桔杭州专场促销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朝闻天下》栏目、央视二套、新华社、浙江日报、浙江卫视、浙江在线等主流媒体刊播新闻80多篇,全国各大网站转载达2万多篇次;组织开展“全国网络媒体衢州行”大型采访活动,邀请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腾讯网、东方网、千龙网、北方网、国际在线、浙江在线等13家网站记者来我市采访特色工业、特色农业和特色文化,刊发原创报道36篇,网站转载量达3万余篇次;组织开展“港澳台记者看衢州”大型采访活动,邀请香港商报、凤凰卫视、大公报、文汇报等14家知名媒体来衢采访,凤凰卫视《中国名片》栏目组推出《南孔圣地衢州》、《山水名城衢州》两集专题片;组织祭孔网络同步直播活动,浙江在线、全省11个地市新闻网同步直播,网民点击率逾百万。据统计,我市去年一年在《浙江日报》和浙江卫视的发稿量分别列居全省第二和第四。

三、深化文化名市建设,着力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继续解放思想,推进文化创新,着力构建“以物载文,以文化人,以人兴文,以文名市”新格局,大力推进文化名市建设,不断满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省督查组给予充分肯定,认为“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思路清晰、目标高远、部署有力、措施周密、作风扎实,成绩显著喜人、经验弥足珍贵。”

1、健全完善文化发展政策保障体系。牵头组织市文广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和衢州学院(筹)宣传部等多家单位,开展历时半年多的专题调研,结合衢州实际,提出《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并以市委名义下发。根据《实施意见》精神,市本级宣传文化事业发展资金从原有的380万元提高到1500万元,专项用于文化保障、文化研究、文物保护、非遗保护、文化产业、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精品创作、文化阵地等方面的扶持奖励。同时协调财政、税收、土地、科技等部门为文化产业搭建发展平台、提供配套政策、创造就业机会。《实施意见》的出台,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文化事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坤明批示:“衢州认真贯彻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公共文化保障机制建设步伐,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的文化自觉和体制创新。值得肯定、值得总结。”

2、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有利契机,精心策划 “60周年•文化六行”(包括主题宣传采风行、全民读书纵深行、形势政策宣讲行、艺术精品大众行、文明衢州创建行、文化服务欢乐行六大版块)主题活动,组织开展 “爱我中华、爱我家乡”大型广场文艺活动、五星红旗升起来活动、全省婺剧现实题材小戏暨剧本创作大赛、“孔子颂”全国作曲大赛、衢州大学生“祖国颂”中华经典展演、“岁月如歌??衢州解放60周年”图片展、“祖国好家乡美”大型摄影展和书画精品展等16项重点活动,发挥衢州地域特色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节日气氛。精心组织浙江省首届文化艺术节衢州分会场暨“爱我中华、爱我家乡”大型广场文艺活动,利用歌舞形式充分展现我市建国60年来取得的骄人业绩,抒发爱国热情,现场气氛热烈,引起广大市民的强烈共鸣。按照省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组织衢州学院、衢州中专和江山市三支代表队赴杭州参加全省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文艺巡游活动,组队参加全省“千镇万村种文化活动”,集中展示我市文化遗产以及风土人情、地域特色,得到组织者的充分肯定。

3、有效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以“传承文化遗产、共守精神家园”为主题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展示会,以实物和现场演示相结合的形式,集中展示139项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参观人数逾6万余人次。摄制完成国家级非遗代表作《西安高腔》专题片,正式出版省首批国家级非遗代表作丛书之《西安高腔》。深化以“两子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研究利用,举办孔子诞辰2560周年祭祀活动,启动围棋文化万里行活动。编辑出版《衢州历史文献典籍从书》第一辑和《衢州历史文化研究丛书》之《孔夫子和他的嫡长孙们》。修订完成《辞海(第六版)》的“烂柯”和“烂柯山”相关内容,将“衢州烂柯”条目重新收录其中。邵永丰成正食品厂徐成正被评为浙江省“非遗保护十大新闻人物”,常山县谢章华被评为省“非遗保护媒体关注人物”,衢江“喝山节”、开化长篇叙事山歌“九娘歌”、“江山婺剧•变脸”被评选为浙江省“非遗普查十大新发现”。全市共有非遗项目县级525项、市级178项、省级50项、国家级2项,江山廿八都、龙游湖镇、开化苏庄、柯城余东等乡镇被文化部公布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江郎山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

4、不断提高基层文化送种水平。组织农家乐文化大篷车深入农村、企业、社区、学校全年巡回演出200余场,直接受益观众16万余人,被人事部、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民工文化俱乐部正式开办《民工文化报》,面向民工免费发放。农家书屋发展态势良好,新建60家。全市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共享工程农村服务点覆盖率达92%。不断延伸公共文化服务,农村“五有一免”文化保障工程加快推进,组织送戏下乡演出818场,送电影12683场,送书120920册。彩虹行动全面完成,累计送电视机28695台。彩色周末文化广场活动演出46场次,城区新建社区十五分钟文体活动圈29个、康乐广场6个。

四、推进五城联创,全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五城联创为龙头,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1、广泛开展道德主题实践活动。认真做好浙江省首届和全国第二届道德模范的推荐、宣传工作,共推荐五类道德模范候选人10名,其中朱江月同志获省“敬老爱亲”模范荣誉,候选人先进事迹全部录入《道德模范》一书。精心组织“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征文活动,8篇入选省论坛,1篇获优秀论文。深入开展“爱心斑马线,文明你我他”主题交通安全活动,重点开展“情系斑马线”蓝丝带倡议、斑马线爱心“认护”、“礼让斑马线”劝导、“文明出行”宣传等八项活动,评选出文明驾驶人100名,最文明斑马线10条。与市交通局、广电总台共同主办市第三届“的士节”,向全市驾驶人倡议“开文明车、做文明人、创文明城”。组织开展“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系列活动,举办市首届大型广场舞展示大会,开展“祝福祖国”文明公益短信传递活动。

2、不断深化群众性基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五城联创工作,全力做好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积极协调解决疑难问题,努力营造良好氛围,为顺利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奠定基础。结合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认真组织第四批绿色社区推荐工作,共推荐省级绿色社区10个。加强县(市、区)文明创建工作指导,配合省考核组完成龙游县省级文明县城的复评工作。制订出台《衢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市2009?2011年工作规划》,认真抓好文明街道评选、文明社区复评和评选工作,评选表彰市级文明街道6个、市级文明社区13个,推荐省级文明街道1个、文明街道工作先进街道1个、文明社区2个。联合总工会、妇联、团委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和谐家庭”“青年文明号”、“巾帼示范岗”等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基层创建的参与率和影响力。

3、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启动文明集镇创建工作,选定柯城区航埠镇、石梁镇和衢江区上方镇、湖南镇、杜泽镇、廿里镇为首批试点乡镇,不断加强工作指导,总结试点经验,完善实施方案。市县两级联动开展“当前农村乡镇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调研,深入分析当前影响和制约我市农村乡镇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问题,提出解决措施。组织开展“衢州市首届十大魅力乡镇(村庄、农家乐)”评选活动,采用群众投票和评审团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评选出魅力乡镇、魅力村庄、魅力农家乐各10个。继续做好“乡风评议”和“双五结对”活动,衢江区乡风评议、龙游县乡风文明俱乐部等特色做法在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市交通局和姜家山乡黄塘桥村等6个结对对子获省“‘双万结对共建文明’活动先进对子”称号。

4、扎实开展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召开全市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协调小组成员会议,认真按照《衢州市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实施方案》要求,逐级落实责任,精心组织自查,取得初步成效。不断拓展“春泥计划”实施范围,在做好江山市试点的基础上,新增柯城区、常山县试点,整合资源,特色推进。大力推进“3510”工程,认真做好2009年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件实事的协调、督查和落实工作。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征集工作,新华小学《一体两翼化静为动》案例获省二等奖。

五、提高党员干部创新意识和服务能力,努力夯实队伍建设

精心安排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不断加强宣传文化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业务能力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整个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新力不断增强。

1、完善机制抓队伍。扎实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把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提升工作理念、转变工作作风的有效举措,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制定活动方案,狠抓重点环节,教育成效显著。在群众满意度测评中,部机关满意率达98.8%。加强制度建设,在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全面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务实型、创新型、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部机关集体学习制度、中心组学习制度在坚持中完善。《衢州社会科学》、《浙西纵横》刊物质量进一步提高。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民生“三服务”活动,部领导带头开展蹲点调研、民情沟通、民主恳谈、民主听证、下访约访等活动,为基层、企业解决实际难题。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结对奔小康工程,全面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扶贫工作机制,部机关全体干部与龙游县大街乡岭脚村26户低收入农户结对,筹资12万元帮助该村发展农家乐、建设文化活动中心等,服务当地农户增收、丰富村民业余生活。

2、突出舆情抓队伍。制订出台《2009宣传文化系统调查研究工作实施方案》,上下联动、部门联手共同完成《提高衢州知名度美誉度,塑造衢州良好对外形象》、《培育创业创新文化,建设实力活力衢州》、《衢州社科现状的调查与研究》等18个重点课题。编发《衢州社会舆情》、《热点关注》、《网络舆情专报》、《网络舆情抄告单》、《网络舆情摘报》等5份舆情刊物,为各级领导了解情况、科学决策和指导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牵头成立全市安全生产突发性事件媒体处置领导小组和公共突发事件媒体应急领导小组,拓展了舆情工作网络。

3、依托阵地抓队伍。加强社科联、文联组织建设,突出完善基层组织架构,基本实现县级社科联、文联组织全覆盖。加强网络管理,协助开化县建设新闻网,实现我市县级新闻网站“零”的突破。开展依法打击整治网络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整治网上低俗语之风等专项行动,净化网络舆论环境。启动网络舆情监管工作,加大对网络舆情的管理。加强新闻单位管理,修订完善市直新闻单位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一步激发新闻队伍工作活力。深入开展新闻阅评工作,由市记协牵头负责主编《阅评简报》,全年编发10期。建立新闻发布申报审核制度,市级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都需报经市政府新闻办审核备案,并由市政府新闻办组织新闻单位参加、开展报道,提高新闻发布的宣传力度。

                                                                                     中共衢州市委宣传部

2010年2月24日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