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深化“三民工程”建设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中共衢州市委办公室文件 

 

衢委办〔2010〕39号

 

 

中共衢州市委办公室

关于进一步深化“三民工程”建设的通知

 

各县(市、区)委,市级机关各单位党组织: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副主席和省委赵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经市委常委会讨论研究,现就进一步深化“三民工程”建设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民情档案

1、按照“四有一员”的要求,加强民情档案室规范化建设,做到有专用档案室、有专用档案柜、有专用档案盒、有电脑等硬件设备,并确定一名专职档案管理员(电脑操作员)负责档案管理。

2、按照100%网格化管理的要求,督促网格管理员经常了解掌握网格内村民的动态情况和意见建议,及时收集本网格单元的民情档案信息,并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

3、按照“一村一册、一户一档、一事一表”的要求,继续组织乡镇干部、大学生村官、村干部等力量,进村入户,认真做好村情、户情、事情的收集、校核工作,完善民情档案信息,并坚持每月更新一次,实行动态化管理。

4、完善网上民情档案信息系统,实行市、县、乡、村分级授权管理,乡村两级主要负责采集、校对和输入,市县两级主要负责统计、监督和管理,努力实现全市民情档案实行层级化管理、电子化操作、网络化运行。

二、进一步规范定期民情沟通

“民情沟通日”活动一般以村为单位,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每月至少定期开展一次,活动一般设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1、深入调查摸底,研究确定沟通议题。民情沟通前,在调查摸底、掌握民情的基础上,村党组织要主持召开村两委联席会议,对涉及多数群众利益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研究提出民情沟通活动的议题,并根据沟通议题确定参加对象。村党组织要在活动开始前公开预告本次民情沟通日活动具体时间、地点和议题,同时通知有关人员参加。

2、逐项开展沟通,讨论提出解决措施。民情沟通时,由村党组织书记主持,村委主任及相关人员参加,对事先确定的议题逐项开展沟通对话、协商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制定专门的《民情沟通记录簿》,分发至每个村。每次“民情沟通日”都要有专人记录,沟通后要形成会议决议,对每个议题的沟通、落实情况建立档案备查。

3、落实责任分工,为民办事全程服务。民情沟通后,村委会根据沟通会议决议组织实施,村党支部负责监督。对需要办理的事项逐项制定工作方案,排出时间表,并明确职责分工和具体责任人,实行全程服务。对属于村民个人事项的,明确由网格管理员或有关村干部牵头,向村民作出承诺,在规定的时间内抓好协调落实;对重大村务问题,及时组织召开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讨论表决,实行民主决策;对政策性较强、需要上级支持的,在做好政策宣传、解释的同时,明确由村主职干部或驻村干部牵头,与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共同协商解决,对为群众所办理的有关事项在下一次民情沟通活动中通报办理结果。

三、进一步落实为民办事全程服务

1、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在完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基础上,继续在有条件的村(社区)建立完善便民服务点;其他村(社区)要按照“有协办人员、有岗位职责、有代办台帐”的要求,完善服务网络。

2、进一步规范服务程序,对群众需要办理的事情,由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干部无偿、依法提供全程服务;对于可代办事项,由群众按自愿原则,按“委托、受理、承办、回交”四个环节规范办理;需到县级及以上部门办理的,可委托便民服务中心代办员全程办理。法律法规规定不能委托的事项不得接受委托。

3、进一步强化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凡是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综合服务事项,包括基层站所审批以及乡镇(街道)政府审批、综合服务等事项,均应进驻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切实做到办事项目、服务环节、相关收费应进全进,实现群众办事一门受理、全程服务、一站办结。

4、加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自身建设,按照便民服务要求,配齐配足工作人员,并做到工作人员、服务项目、服务流程、承诺制度、监督制度等全部上墙公开,开通便民服务热线,方便群众办事和咨询。

四、进一步抓好网络平台建设

1、建立“三民工程”建设网络平台,由市电信公司提供技术支持,设立市、县、乡、村四级界面。市级建立“三民工程”建设门户网站(含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县(市、区)一级建立分站,乡镇(街道)一级设立网页,村一级设立信息窗口。设置网上交流平台,开通“网上民情沟通”,定期与当地群众或网民开展网上交流。

2、按照便利高效、公开透明的要求,积极推进村级信息网上公开,对于党务、村务、财务等可以公开的信息,通过衢州市“三民工程”建设网站对全社会公开;大力开展乡村商务宣传,包括本乡村的历史传承、风土人情、自然条件、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发展计划,以及本地的农产品、工业产业、农家乐旅游等,不断提高衢州乡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严格执行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规定,登录帐号和密码按照定人定机管理;各级管理员不允许将所管理的帐号和密码告知其它人员使用,做到信息设备人走关闭、锁定。建立VPN虚拟专网,实行内外网技术隔离,确保民情档案信息资料的安全。涉密设备需要维修和更换时,应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过批准后按保密要求进行处理。

五、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组织要把“三民工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抓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履行责任,认真抓好落实。

1、层层落实责任。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市委成立衢州市“三民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具体名单附后),下设办公室,负责“三民工程”建设日常工作,加强组织协调、督查考核。各县(市、区)委和开发园区党工委是“三民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书记要亲自挂帅,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组织委员、驻村干部是具体责任人。行政村由村党支部负总责,村两委干部、“大学生村官”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分别落实责任。

2、加强示范点建设。市级示范点按照每个县(市、区)2个乡镇、每个乡镇2个村,三个开发区分别确定1个村的数量确定。各县(市、区)也要创建一批示范点,引导和规范本地的“三民工程”建设。

3、加强督查考核。市委把“三民工程”建设作为各县(市、区)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市“三民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采取自查、检查、抽查等方式,定期不定期地对各地“三民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通报有关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各县(市、区)也要把“三民工程”建设纳入乡镇(街道)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分不低于总分的20%。

4、加强经费保障。各级财政要加大对“三民工程”建设经费的投入,切实落实“三民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经费、网络平台建设经费、民情档案室规范化建设经费等,确保“三民工程”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三民工程”网络平台建设分别由市行政服务中心、市电信公司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中共衢州市委办公室

2010年5月14日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