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2007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衢州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文件

  

衢市人劳〔2008〕12号

  

 

衢州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

2007年工作总结

 

2007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抓好各项政策贯彻落实的重要一年。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省厅的工作部署,深入开展“机关干部作风建设年、投资发展环境提升年”活动,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增进社会和谐、着力维护公平公正、更加注重机制创新为工作要求,按照年初工作安排,着力抓好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为基层、为群众、为企业做了一些工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完善机制抓落实,各项指标完成较好

为落实好今年各项重点工作,建立健全抓工作落实的“三个机制”:一是工作分工协作机制。对外正确处理好与财政、地税、国土、卫生、教育、建设等职能部门的关系,注重协调协作,提高工作成效;对内完善领导分工,明确各处室、局属单位年度工作目标,加强内部协作共事。二是工作责任机制。年初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分解落实到各处室和下属单位。通过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本级三个管委会签订劳动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三是考核督查机制。在局内部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局长办公会,对本月重点工作作出安排,并对上个月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对县(市、区)建立每季目标任务督查通报,年终统一考核。

省政府、省劳动保障厅、市政府下达的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1、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6206个,完成全年任务的   137.93%;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9623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37.47%(其中困难人员1663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66.3%);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84%。转移农村劳动力75997人,完成全年任务的253.32%。

2、全市增加企业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29313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2.74%,基金收入86525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31.10%;基金支付能力达到11.69个月,比去年增加1.56个月;全市增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21776人,完成全年任务的217.76%;增加工伤保险总人数202139人,比去年增加91902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5.3%;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109134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3.09%;增加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394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9.85%;失业保险征缴额5893.42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46.60%。失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新增参保10412人,其中历年人员参保7036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30.1%,当年被征地人员参保3376人,参保率达到100%。

3、圆满完成2007年度的公开招考公务员工作,共有186人通过考试进入公务员队伍。组织5次事业单位公开招考工作人员,64人被录用。安置军转干部84人。招考172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就业。

4、培训技术蓝领7569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26.15%;培训高技能人才3767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1.81%(其中新技师645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9.44%);共有7369人参加再就业培训,完成全年任务的147.38%;职业技能鉴定41956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27.14%。培训外省来衢务工人员4362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45.40%。

5、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为89%;全市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为100%;全市劳动监察案件结案为99%,其中市本级达 100%。

二、集中精力抓重点,着力改善民生问题

1、积极促进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认真落实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全市共发放《再就业优惠证》5636本,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13万元;认定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的企业4家,核准享受社保补贴的个体经营者、灵活就业“4050”人员11447名。加大对城乡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2007年春节期间全市为857户就业困难人员家庭送去慰问金35.20万元。继续推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大力开发就业岗位,促进困难人员就业。全市共消除“零就业家庭”3305户,实现基本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的目标。开展以“实现就业、稳定就业、我们真情相助”为主题的再就业援助月活动,市本级出资48万元购买100个公益性岗位安排困难人员就业。举办退役士兵、被征地人员的专场招聘会,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引导,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加强城乡统筹就业工作,按照 “五个统一”的要求,抓好全市城乡劳动力资源调查、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劳动力培训和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机构的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的指导意见》,代市政府起草《关于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部署劳动力市场就业信息系统“四级联网”,畅通了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的就业供需渠道。

2、突出抓好社会保障工作。全力推进以养老、工伤为重点的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在经济开发区和高新园区召开会议进行专门的部署与动员,出台新办企业和企业低收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补贴政策,鼓励新办企业积极为职工参保缴费,适当减轻低收入职工缴费困难。出台工伤保险优先参保政策,允许建筑等高风险企业的职工优先参加工伤保险。进一步加大五费合征力度,加强与地税、建筑、工商等部门的沟通配合,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常山、江山、柯城三个试点县(市、区)共13.6万名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70%以上,得到省政府督查组充分肯定。出台《市本级企业遗属、计划外长期临时工生活困难补助费问题的通知》,对这部分人员实行生活补贴,提高他们生活水平。及时完成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增发工作。努力做好被征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定期走访各开发区,进村开展失地人员保障的政策宣传和咨询。按照省劳动厅的要求,对全市社保基金管理、经办机构内控、实物资产及代管资金等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确保社会保险基金、资金安全。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加大费用控制力度,防止和减少基金流失。

3、认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学习宣传,制定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的实施意见》,全市举办面向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两法”培训班54场,组织开展了“两法”知识竞赛。在全市建筑企业推行工资发放登记卡和银行卡制度,在施工项目中推行农民工权益公示牌和黄牌警告制度,开展诚信等级评选。认真落实建筑企业人工工资保障金和应急周转金制度,全市到位保障金2980万元、应急周转金230万元。突出抓好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组织开展“春雨”行动,全市共清理被拖欠工资487.3万元,涉及人数1.36万人。依法处理各类违法案件,全市共受理劳动保障违法案件962件,追发劳动者工资等待遇1474.1万元,有力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强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工作,共立案659件,结案659件,为劳动者挽回损失1554.44万元,为企业挽回损失712.95万元。开展劳动、工会和企业代表三方专题协商3次。积极开展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和企业诚信等级评定,其中A级企业564家。及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从9月1日起,将我市最低月工资标准从620元调整为700元。发布了我市2007年度企业工资指导线,公布市本级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180个。精心组织开展各类专项劳动执法行动,会同9个部门开展了对小煤矿、小砖窑、小矿山、小作坊的劳动用工检查,全市共检查用人单位436家,涉及劳动者7436人,查处了违反劳动、卫生、安全等行政违法案件623件。继续开展好“春雨行动”、“春雷行动”、“春苗行动”,用工环境进一步优化,被评为全国“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先进单位”。

三、围绕中心抓服务,着力抓好缓解企业招工难和招才引智工作

1、千方百计缓解企业招工难。精心组织各种类型的劳务交流招聘会及网上交流招聘活动,如复退军人专场招聘会、失地人员专场招聘会、招商引资企业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活动,并在每月15日、28日定期在经济开发区和劳务市场举办劳务集市,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对接搭建平台。全市共举办各种招聘会79场,有2538家企业参会,提供岗位13.29万个,达成意向35016人。按照稳定、管用、实效的原则,加强劳务外招基地建设,在青海、甘肃、安徽等地建立了6个劳务外招基地。先后3次组织企业24家赴甘肃康县、青海西宁和云贵川等地开展劳务招聘及合作洽谈,引进市外劳动力。举办校企对接洽谈会,进一步加强校企对接。拟定《衢州市中职学校毕业生本地就业年度考核办法》,引导企业与职技院校合作培训技能人才,引导职技校毕业生留在市内就业。为促进劳务有序流动,着力加强乡镇(社区、农村)就业联络员、企业招工联络员和外来务工带头人三支队伍的建设,积极引导外地劳动力在本市企业就业。

2、抓好紧缺工种培训和鉴定。会同经委、教育等部门开展了企业招工难、人才缺专题调研,走进企业,服务企业,基本掌握当前我市企业紧缺工种。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鼓励开展紧缺工种的培训意见》、《关于服务园区、服务企业、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的意见》,采取企业订单、培训学校出单、培训人员选单、政府买单办法,引导培训机构和企业培训紧缺工种,全市培训服装缝纫、机械车工等紧缺工种1.83万人。加强与企业、学校的对接,积极开展企业技术蓝领培训。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出台《衢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细则》,建立了高技能人才培养政府补贴政策,扩大了高技能人才培养范围,进一步完善了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与市总工会、教育、建设等8个部门开展了13个工种1100人参加的职业技能竞赛。高技能人才培养在数量、工种上均有较大进展。今年新增了锅炉操作工、绿化工、广电机务员线务员等职业工种的技师考评。加强鉴定机构自身建设,对技能鉴定机构实施目标考核,强化技能鉴定质量监督管理。推行上岗资格证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人数有较快增长。被评为全省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

3、千方百计做好招才引智工作。配合市委组织部制定出台了《衢州市“115人才工程”实施办法》、《衢州市高层次人才智力引进实施办法》等一系列人才配套政策,完善了我市引才、留才、用才机制,优化人才创业环境。按照企业需求,充分利用春季人才交流会、8•8人才交流会、周末人才集市、网络招聘等形式,畅通市内人才流动渠道。继续组织企业赴外地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先后组织59家单位赴武汉、杭州参加高校专场招聘会,共有275名高校毕业生与我市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成功举办首届高层次紧缺人才封闭式洽谈会,21名高层次人才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加大国外智力引进力度,有41个项目与外国专家组织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会同市委组织部等部门实施“希望之光”活动,建立和加强我市与浙江工业大学人才开发培养的全面协作,邀请以色列农业专家来衢免费举办果蔬保鲜讲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站工作取得新进展,江山化工股份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引进博士后1名。

4、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制定《衢州市“115人才工程”实施办法》,按照“三个转变”的思路,即从年度考核向业绩考核转变,从“115人才”第一、二层次年度经费补贴向创业、创新者奖励转变,从静态培养管理为主向动态滚动培养管理转变,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召开优秀“115”人才表彰大会,30人获得了优秀“115”人才称号。开通“115”人才论坛,建立“115人才”学科小组,完善“115人才”的管理和培养机制。做好各类省级优秀人才的选拔工作,选拔公布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入选人员1人,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推荐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47人。

5、进一步强化人才公共服务职能。创新人才服务形式,举办了衢州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培训班以及《名茶连续化和优质绿茶自动化生产技术》、《病理诊断与发展》两个高级研修班。加强人事代理管理和人才派遣,稳步开展委托招聘工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企业职称社会化评审工作的意见》,规范了企业职称社会化评审工作。开展企业职称社会化评审和各类职称考试,共有7941人通过考试和评审取得相应职称和执业资格,为提高我市人才队伍素质,提升企业竞争力作出了努力。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管理,拓宽社会培训市场,共有14337人次参加各类培训考试。

四、坚持公平正义,稳妥推进各项人事制度改革

1、着力抓好人事工作四项“阳光工程”。一是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严把招考条件审核关,规范各个考录程序,加强对面试考官的业务培训,真正做到公务员招考阳光操作。二是根据人事部6号令和省人事厅《浙江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精神,拟定了《衢州市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实施细则》,并以两办名义下发,对事业单位进人作了进一步的规范。三是在总结近年军转安置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出台了《衢州市市本级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军转安置工作的程序,使军转干部“阳光安置”有了制度的保障。四是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增强基层工作力量,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配合市委组织部制定了《衢州市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实施细则》,对选拔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进行了制度性的规范。以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为重点,开展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36人,军转干部培训58人;开展以公共管理基础课程为主的公务员更新知识培训,全市8338名公务员参加培训;开展了公务员普通话培训考核、计算机应有能力培训考核工作,全市400多人参加了普通话培训测试。做好机关事业单位福利和退休管理工作,组织2批优秀公务员赴外地疗养。

2、抓好公务员登记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认真实施《公务员法》,按照省里统一布署,基本完成了第一批七大类机关公务员登记工作。全市列入第一批登记的单位424家,登记人数9951人,暂缓登记217人。妥善处理登记工作遗留问题,保持公务员登记工作平稳推进,对原参照依照管理事业单位进行调查摸底,制定出台了《衢州市事业单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工作实施办法》和《关于做好原列入参照、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重新审批工作的通知》,完成了15家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登记工作,着手开展对公务员法实施前单位已批准但未过渡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的培训工作。根据省里的统一部署,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和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的清理规范工作。除少数参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教育、卫生系统事业单位部分行政管理人员外,基本完成了工资制度改革工作。配合财政部门制定规范市本级公务员津贴补贴实施方案,完成了清理考核奖励性津贴补贴工作。

3、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在认真贯彻学习中央、国务院和省有关机构编制法规及政策的基础上,加强调研,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了《关于开展市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整合规范和分类工作的通知》和《整合规范和分类工作内部工作方案》,召开机构编制整合规范和分类工作动员大会进行专门的部署。目前市本级整合规范工作基本结束,减少事业单位17家,精减收回事业编制206个,有效规范了职能,整合了资源。积极指导县(市、区)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制定《关于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分类的意见》,统一分类标准。牵头开展了市铜山源水库管理局改革工作,制定铜山源水库管理局总体改革方案和三定方案,配合国资部门完成了资产债务的划分调整,人事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指导督促县(市、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水库移民管理机构建设,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核定,调整了市县两级水库移民管理机构名称和职能。

4、加强重点领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会同市纪委、市信息办开展了我市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管理体制改革、信息化管理体制改革调研工作。并就服务业管理机构的职能设置、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等问题提出具体方案,强化服务业的统一领导、统一协调。从严控制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切实把好机构编制审批关。根据省编办相关文件精神,完成市两院、司法及柯城区、衢江区新增行政编制的分配工作,按照要求核销部分机关自定编制。全面落实新进人员编制使用卡和人员进(出)编制登记制度。做好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日常管理,完成2006年度市本级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

五、深入基层抓调研,努力化解难点热点问题

1、结合市委“两年”活动,深入开展“走进企业、服务企业”专题调研活动。为及时掌握市本级企业基本情况,了解企业对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工作的要求,自6月份开始,部署开展了“走进企业、服务企业”专项活动,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市本级206家企业,上门了解情况、宣传人事劳动社会保障政策,重点掌握企业用工状况及需求。通过3个月的调研,基本摸清了市本级企业用工状况,掌握了企业的需求,并建立了一支联系人队伍,为下一步推进就业、社会保险、人才服务等工作打好基础。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还帮助企业解决了一批难题,切实转变了干部的工作作风,受到企业的广泛好评。

2、结合贯彻宣传《劳动合同法》,开展市本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情况的专题调研。考虑到《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对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的影响,专门组织力量对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用工情况进行调查,组织人员赴编外用工比较集中的广电、报业、民政、建设等单位开展专题调研,就存在问题与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并对编外用工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规范清理编外用工的思路、方法及措施供市领导和相关部门参考。

3、主动抓好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低保户就业状况的调查研究。2007年春节前后,开展了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和农村低保户劳动力就业状况的调查研究,通过调研,排出全市“零就业家庭”3263户,农村低保户家庭23243户,并对这些困难家庭劳动力未能就业的原因进行了客观分析,为全省开展这项工作提供了参考。在调研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低保户劳动就业援助的实施意见》,并由市政府下发,完善了就业再就业政策体系。

4、加强对社会保障工作的调查研究。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点开展了三个方面的调研:一是对工伤保险扩面、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工作的调研。为确保完成扩面任务,组织人员深入企业、建筑工地及有关单位进行调研,明确扩面工作的重点。二是开展了被征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调查研究。组织调查组深入各县(市、区)开展了被征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调研,就应保人员的界定标准、保障待遇的调整、历史欠账的处理、促进被征地人员就业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供市领导决策参考。三是抓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的调查研究。组织试点县(市、区)到杭州、湖州、绍兴等地考察学习,听取三市城镇居民和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介绍,学习他们的测算方式、制度和具体方法。多次深入各县(市、区)调查研究,帮助做好调查摸底、数据测算、方案制定等工作,处理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商业医疗保险、职工医疗保险的政策衔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试行意见》和《关于加快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并由市政府下发,对全市政策进行规范。

5、加强以紧缺人才开发培养为重点的人才工作调研。开展了发展中地区民营企业紧缺人才培养机制、我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现状、我市企业人才创新能力提升、新农村建设实用型人才培养等系列调研,通过调研,基本掌握了我市紧缺人才的需求情况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市在人才开发、培养、引进方面的对策。

六、深化“两年”抓活动,基础工作和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1、精心部署开展“两年”活动,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提高领导班子、党员干部理论素质和政治修养。根据市委关于“两年”活动的要求,结合人劳工作实际,制定局《“两年”活动实施方案》和《“两年”活动重点工作分工抓落实安排》等文件,对“两年”活动作出部署。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和学习型机关建设,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和能力。认真办理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将建议提案的办理作为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倾听民意、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作。通过努力,20件建议提案已经全部办理完毕,代表、委员满意率为100%。

2、加强协调,统筹兼顾的能力和水平有了提高。一方面,重点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如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调节、招才引智、技能培训等工作得到切实的加强。另一方面,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原来比较薄弱的工作得到了加强,如集中精力抓好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启动我市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和紧缺人才开发培养,完善企业职称社会化评审,抓好公务员队伍的能力建设和公共课程的培训,统筹抓好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的登记工作和公务员津贴补贴规范等工作。同时积极争取省厅的支持,从2007年开始省新一轮养老保险调节金每年给予我市区3200万元。

3、强化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满意度。加强依法行政工作,开展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项目的清理。组织开展“走进基层三服务”活动,进一步加强窗口建设,开展民主评议基层站所暨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活动,市行政服务中心社保分中心挂牌运作,进一步优化了服务,提高了效率。市社保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劳动保障系统2006-2007年度优质服务窗口,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被评为全省劳动保障系统2006-2007年度优质服务窗口、市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加强衢州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网站建设,新改版后的衢州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网访问总数近200万人次,充分发挥了服务功能。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平时廉洁自律教育,严格执行市委、市纪委关于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抓好党员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坚持和完善局属单位的财物监管和年度财务工作考核。

 

 

 

       二○○八年一月二十八日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