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衢州市委组织部2008年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中共衢州市委组织部文件

 

衢市组〔2008〕1号

 

 

 

中共衢州市委组织部2008年工作要点

 

市委组织部2008年工作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的部署,着眼于提高素质、增强能力、完善制度、激发活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大力推进组工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满意度,为创业创新、富民强市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一、以十七大精神为主线,扎实抓好党员干部理论武装

1、认真组织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培训。通过读书会、轮训班、培训班、专题研讨班等多种形式,认真抓好700余名市管领导干部十七大精神集中轮训工作。指导各地各部门分级抓好乡科级以下干部的学习培训。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好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培训。按照“三个表率、三个新”的要求,切实抓好组织系统的学习培训。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学习培训的实效,努力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真正取得实效。根据中央和省委的部署,总结本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和经验启示,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做好准备。

2、大力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以提升干部素质为目标,制定实施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培训方案,认真抓好《干部教育条例》和“十一五”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落实。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从教材体系、培训基地、培训师资、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强“特色教材”体系建设、“名师工程”师资库建设和“实践基地”阵地建设。实施干部教育“网络培训”,加大合作办学力度。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指导各地各部门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激励机制,规范在职市管干部参加学历学位继续教育。

二、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领导科学发展、推进创业创新的坚强核心

3、深化和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按照“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求,统筹推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切实抓好“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各项长效机制的贯彻落实。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适时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开展“服务创业、再增感情”和“推动创新、再破难题”专项行动,进一步推进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

4、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大领导干部交流力度,优化领导班子结构,配强县(市、区)和市直部门领导班子。把本领建设摆在领导班子建设的突出位置,以“创业立新功、创新促发展”为主要内容,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领、创业创新的本领、组织带领广大群众的本领和抓落实促发展的本领,努力建设一支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素质好、能力强、作风硬的干部队伍。

5、健全完善领导班子运行体制机制。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要求,结合贯彻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有关文件精神,完善全委会、常委会和书记办公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制定出台完善县(市、区)党委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意见。制定市直单位领导班子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提高决策过程的公开民主程度。加强对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指导,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

6、切实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以提高理论素养、加强党性修养、增强战略思维、培养世界眼光为重点,加强后备干部队伍教育培养工作。继续做好干部上挂、下派、外派、互派等挂职锻炼工作,选派干部到上级机关、经济发达地区、乡镇和窗口单位、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信访岗位、条件艰苦和问题较多的地方挂职锻炼。制定《关于加强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挂职锻炼工作。研究制定面向到村(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招考公务员的政策措施,坚持和完善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制度,积极探索从基层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领导机关的方法和途径,健全党政干部来自工农一线的培养链。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工作。

7、努力提高领导班子日常管理水平。完善《关于市管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探索年度考核结果综合运用的有效措施,强化激励惩戒措施的落实。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日常管理的意见》和退二线干部管理办法。推出一批非领导职务岗位,作为激励干部实干争先的具体措施。关注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探索干部心理干预和关怀的有效途径。加强《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完善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干部监督社区联系网络和信息网络。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切实抓好审计问题的整改。认真做好“12380”举报受理工作。积极做好老干部工作。

三、坚持和完善党内民主实现形式,不断增强党组织的生机活力

8、全面推行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出台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的实施办法,在各级基层党组织中全面推行党务公开。认真执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把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落到实处。在基层党组织中推行党员议事会制度,推进村务契约化管理。在组织系统试行新闻发布会或新闻发言人制度。

9、健全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在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全面实行党代会代表任期制。积极探索发挥党代表作用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重要情况通报、重要决策和重要干部推荐征求意见、代表联系党员群众、代表工作建议征求与办理、代表述职评议以及基层党代表列席各级党委全委会等制度。

10、改革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适当扩大差额推荐和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在村级党组织换届中完善“两推一选”,积极推行党组织负责人直选和候选人公开竞职承诺制度。在一些基础较好的乡镇、机关、企业、学校等基层党组织积极开展“公推直选”,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

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11、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整体规划和已有制度的落实。根据中央《2008-2012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和省委实施意见,制订我市今后五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继续做好中央出台的“一法、一纲要、三条例、一系列法规性文件”的贯彻落实。推进公务员法配套制度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宏观管理,开展干部制度改革重点课题的研究,召开全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整体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继续加强干部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推广干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

12、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完善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设置具有地方特色的实绩分析评价指标,并建立统计部门定期提供党政领导班子实绩分析材料制度,进一步提高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质量。完善定期民主推荐制度,提出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科学性和真实性的具体措施。制定纪委与考察同步作出廉洁鉴定的实施意见。试行干部选拔任用全程记实制,实行干部任用备案制。出台《关于建立专兼职干部考察员队伍实施意见》,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考察员队伍。

13、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出台规范初始提名的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干部任用提名的主体、程序和责任,不断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工作。改进民主推荐的方式,进一步规范民主推荐的范围、程序和办法。

14、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扩大选拔规模,改进考试办法,推进多方联动,继续开展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推出一批副县(处)级和科级领导岗位,开展市县联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完善市直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办法,进一步激发中层干部的创业动力和创新活力。

五、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努力造就富有活力的创业创新人才队伍

15、统筹抓好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人才队伍建设。开展“115”第一层次人才选拔工作,推进“115”人才网上论坛及“115”人才学科小组建设,形成人才资源共享机制。完善市级拔尖人才及高技能人才选拔培养机制,组织开展“首席技师”、“教授级中学教师”、“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 等评选活动。加强人才工作基础建设,建立衢州市高级专家资源库。

16、深入实施“创业素质工程”和“万名农民素质工程”。继续实施“创业素质工程”,全年计划培训各类人才11700人。改进“企业家大学苑”办学途径和方法。举办规模以上企业人力资源部长培训班。大力推进“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全年计划培训农民10万人,提升农民的劳动技能和整体素质。积极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农科教相结合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审、技能鉴定等活动,推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17、全面深化“市校合作”计划。积极对接省“希望之光”计划的实施,拓展合作范围,增强合作实效。全面启动浙江工业大学衢州市技术转移中心工作,促进生产技术成果在我市的转化。邀请浙江工业大学专家通过现场讲学、举办讲座、巡回服务等形式,开展智力服务活动。

18、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继续实行人才自由落户政策和“人才绿卡”制度,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大力引进副高职称或博士学位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开展特色产业人才状况调查,建立紧缺急需人才目录,分步实施紧缺急需类人才引进计划。实施“万名人才回归工程”,鼓励衢州籍人才回乡创业。继续借助“2008年科工会”等大型经贸科技交流平台,积极开展人才智力合作。组织开展专家服务团、专家技术会诊、专家现场咨询等活动,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衢帮助技术攻关,大力引进国外智力项目。

19、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创业创新。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招聘工作,全面实施“一村(社区)一大学生”计划。加强对在农村和社区工作高校毕业生管理,树立一批“大学生村官”典型,引导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创业,营造重视、关心、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吸引优秀大学生来衢开展支医、支教、支农和扶贫服务。

六、深入推进“先锋工程”建设,着力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20、抓好村级组织换届,深化农村党建工作。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要求,加强对村级组织换届工作的指导。大力推行“三荐二审一选”制度,扩大党内直选,全面推行村委会自荐海选,严把资格审查关、选举程序关和选风选纪关,真正把个体素质优良、群众真正公认、组织引导能力强、善于团结干部群众、想干事能干成事的人选进班子。深化实施“先锋工程”建设,以“星级”管理为基本手段,完善考核办法,规范运行机制,加大后进村整转工作力度,不断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举办“领头雁”培训班,加强对新任村干部的教育和培训。

21、开展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增活力创和谐”活动,统筹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围绕组织健全、责任落实、活动正常、作用明显、关系和谐等要求,全面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五好”建设,力争到2008年底,全市1/3左右的非公企业党组织达到“五好”要求;到2009年底,全市有一半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达到“五好”要求。在全市非公企业开展“增活力创和谐”活动,通过开展“暖心聚力、恳谈沟通、出谋划策、形象展示、双培一荐、示范创建 ”六项活动,切实发挥企业党组织作用,全面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继续组织开展“万名党员社区共建”活动,抓好社区党建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22、开展“万名党员创业富民”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创业创新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据“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和创业创新、富民强市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万名党员创业富民”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党员联户制度,结合“民情沟通日”等活动,发动广大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广泛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和党员结对帮扶活动,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突击队等做法,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认真做好流动党员工作。加强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各县(市、区)和大部分乡镇(街道)都有党员服务中心。完善生活困难党员关爱帮扶机制,关心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生产生活。

23、深入实施“四项工程”,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学用水平。积极探索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运行机制,出台《衢州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党员干部联系远程教育站点制度,将远程教育纳入农村党建工作目标考核体系。整合各类资源,实施“远教领域延伸工程”、“乡土教材开发工程”、“平台功能拓展工程”、“先进典型培育工程”,扩大站点覆盖面,推进课件开发,提升远程教育管学用水平。

24、落实党建责任制,切实增强基层党建工作合力。落实下级党委向上级党委年度报告党建工作制度和县乡党委书记向上级党委进行党建工作述职制度。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把党建工作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列为县、乡党委班子成员年终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建立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推广建立基层党建工作基金。

七、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学习实践活动,大力推进组工文化建设

25、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学习实践活动。根据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塑造组工干部可信、可靠、可敬、可亲形象。开展组工文化大讨论,总结提炼组织部门核心价值理念。提升组工干部素质,推进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组工干部的学习力、公信力、创造力、执行力、亲和力、免疫力。加强组织部门的制度建设,进一步落实“三个留人”要求,努力构建和谐机关。大力推进组织部门信息化建设。

 

 

 

 

中共衢州市委组织部

2008年1月23日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