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衢州市人才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中共衢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文件

 

市人才〔2006〕3号

 

 

2006年衢州市人才工作要点

 

2006年,我市人才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紧紧围绕“工业立市、借力发展、特色竞争”三大战略,按照“十一五”人才规划的要求,以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和竞争力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为动力,扎实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和自主创新,为实现“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一、统一思想,强化责任

1、广泛宣传,深化认识。制定宣传计划,根据人才工作的重点和进展情况,加强与新闻单位的联系,加大宣传力度。认真组织“人才宣传月”活动,以“自主创新”为主题,协调新闻单位,市县联动,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大力宣传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宣传人才强市战略,宣传中央和省、市委人才工作政策,宣传推进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新举措新经验新成效,宣传人才工作先进典型和各类优秀人才事迹,进一步营造“四个尊重”的良好社会氛围和人才工作的良好环境,吸引和凝聚各类人才到衢州创业。

2、深化党政领导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修订《衢州市县(市、区)党政领导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细化目标责任,量化考核内容,加强对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建立完善人才工作政策机制、招才引智以及人才环境建设等方面的目标考核,将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的政绩挂钩。组织开展2005年度县(市、区)党政领导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

3、切实落实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组织和协调有关部门,抓好“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任务的分解,明确各项工作的目标任务。制定2006年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工作责任和完成时限。并且不定期地进行指导性督查,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把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二、统筹政策,分类指导

4、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制定出台《衢州市人才工作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产学研结合建设的意见》,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人才队伍,分类指导,细化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等各项政策。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政策、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体系,充分发挥人才在自主创新中的能动作用,大力培养现有科技人才,努力吸引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实现新技术产业化。

三、统筹培训,提高素质

5、加强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建设。深入贯彻《公务员法》,突出重点,加强公务员培训,着力提高公务员的政治鉴别能力、学习创新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继续加强干部交流、轮岗和挂职锻炼工作。

6、深入实施创业素质工程。完成2006年培训企业人才16600人的计划,其中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400人,工程技术人员200人,新办个私业主10000人,企业技术蓝领6000人。着力做好提升培训质量的文章,注重分类实施,强化培训针对性。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列出企业员工培训需求菜单,接轨企业发展需求,分类别、有重点进行一些有特色性的培训。发挥职业学校的基地作用,校企联合,提升培训质量。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制和年度考核办法。完善创业素质工程月报制度,及时关注各地各部门素质工程实施情况,研究解决具体问题。

7、深化万名农民素质工程。按照“提高农民、转移农民、致富农民”的思路,坚持量质并重、剩余劳动力与新增劳动力培训并重、劳务输出与本地转移并重,切实提高培训合格率、转移就业率。2006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0万人,转移就业6万人以上。

8、认真实施“115”人才培养工程。开展市“115”人才2005年度考核工作。充分发挥“115”人才作用,开展系列对口服务活动,实现智力资源共享。在调研的基础上,修订市“115人才工程”实施办法,出台《2006?2010年市“115人才工程”实施意见》。

9、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形成政府指导、企业主导、行业配合、社会支持、个人努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新格局,积极构建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完善高技能人才保障机制。根据“410”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在机械制造、化工、造纸、建材等领域组织开展高级人才培训。

四、统筹招才引智,改善结构

10、编制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制定引才引智规划。开展紧缺人才调查,认真编制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开展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调研,准确了解今后五年企业用人方向需求情况,认真制定人才引进、项目引智工作规划。

11、加快人才市场体系建设。推进人力资源中心市场建设,加快构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发挥衢州人才网作用,加强人才网络建设,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增强市场辐射力。

12、提高招才引智合力。加大产学研结合工作力度,继续办好“科工会”,推进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实现引项目和引智力并举;继续做好与外国专家组织和企业的联系,组织企业参加各种洽谈会,进行“柔性借才”;建立寓外人士同乡会,抓好人才回归工程;积极组织赴外地高校招聘大专院校应届毕业生活动,举办各类人才专场交流会,提高招才引智效果。

五、统筹环境建设,增强服务

13、开展“衢州市拔尖人才”评选活动。根据《衢州市拔尖人才评选管理办法》,在全市范围开展衢州市拔尖人才评选工作,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在实施“工业立市、借力发展、特色竞争”三大战略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市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14、开展“衢州市重才爱才先进单位”评选活动。研究制定衢州市重才爱才先进单位评选办法以及评选方案,组织开展首次评选活动,评选表彰在人才开发和利用上作出积极贡献的单位,在全社会营造惜才、爱才的良好氛围。

15、充分发挥人才公寓作用。举办人才公寓落成典礼。根据人才公寓租赁管理办法,认真做好公寓的使用和管理工作,及时为各类高级人才解决住房困难,充分发挥公寓的积极作用。

 

中共衢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2006年2月19日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