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中共衢州市委宣传部文件
衢市宣〔2006〕2号
2005年宣传思想工作总结
2005年,在市委的领导和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全市宣传思想战线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市委五届二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两大目标”、“三大战略”,面向衢州,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切实加强理论武装工作,精心组织主题宣传和对外宣传,扎实推进文化名市建设,为保持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巩固安定团结蓬勃向上的良好局面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一、理论学习取得新成效
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借助各种学习载体,开展各个层面的理论学习。
一是以举办高级论坛为重点,服务市委中心组学习。全年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三大战略’、推进‘两大目标’”、“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文化大省与文化名市建设”、“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等为主题,举办了6次高级论坛,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谢伏瞻等专家主讲。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和市直机关部门单位领导共1800余人次听取了讲座,“高级论坛”逐步成为我市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品牌。市委中心组全年共举办了19次专题学习会,健全了“学理论、议大事、转观念、出思路、建班子”的运行机制。
二是以开展全民学习日活动为重点,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阶段性工作重点,精心设计了“推进‘三大战略’,争做时代先锋”、“我为跻身百强城市作贡献”、“话统筹、跻百强、建小康”等主题,全年开展了6次全民学习日活动。市区两级各类学习型组织开展较大的活动180余项,参与人数达6万人次。“全民学习日”渐成市民提高素质的有效平台。同时,召开了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会议,交流创建学习型组织工作经验,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举办全市理论骨干培训班,对90余名理论骨干进行为期两天的集中培训。
三是以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周为重点,推进社科普及。以“建设平安衢州,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精心组织策划了2005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周系列活动。举办了大型社科界广场咨询活动,吸引社会各界群众2万余人参加,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万余份。举办了“建设平安衢州,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和社科知识竞赛,进一步激发干部群众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学习热情。开展社科下基层活动,各学会、协会、研究会、各县(市、区)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开展各类活动100余项。市社科联被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授予全省2005社会科学普及周组织奖。
二、舆论引导营造新声势
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以“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线贯穿全年新闻宣传工作始终,营造起主流舆论氛围。
一是策划和组织了跻身全国百强城市的宣传。年初,围绕“跻身全国百强城市,我该做什么”大讨论和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群众“三服务”活动,协调组织新闻单位对全国百强城市的指标体系深入解读,深入分析所处发展阶段,把衢州置于全国286个地级城市大视野,对综合实力进行综合评估,促使干部群众增强忧患意识,防止盲目乐观;增强前列意识,克服畏难情绪;增强责任意识,克服消极态度,紧跟“浙江走在全国前列”的发展步伐。
三是策划和组织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宣传。市委五届二次全会召开后,市委宣传部牢牢把握统筹城乡发展的正确导向,按照“切实把群众迫切要求办、政府能够创造条件办”的要求,协调组织各新闻单位开设《统筹城乡发展》专题,对全会精神特别是未来五年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工作任务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衢州日报、广电总台还联合推出《走城乡、看统筹、话发展》系列报道。对各地各部门的创新性工作、特色性举措进行了深度挖掘、重点报道,达到了典型引路、互相促进的目的。
四是策划和组织了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宣传。以“学精神、话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组织了大型电视谈话节目,市委书记与百余名群众面对面座谈,共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级新闻媒体在重要版面、黄金时段,开辟专栏解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大容量、高频率、全方位的宣传效应,形成了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舆论强势,推动全市兴起学习热潮。
五是策划和组织了建市20周年暨科工会的宣传。围绕“新起点、新跨越”主题,组织协调新闻单位组成近百人的采编工作队伍,在会前、会中、会后,在突出的版面和频道、时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宣传报道,共发稿400余条。《庆祝衢州建市二十周年大型特刊》以156个版面充分展示了建市二十年的成就。衢州日报推出了《老照片 新风景》和《新衢州今年20岁》专栏共20期,衢州晚报推出《我这二十年》18期,广播、电视新闻综合频道同时推出《崛起浙西、走向百强??献给衢州建市二十周年》系列报道。举办了“新起点、新跨越”建设20周年成就展,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以及各地来衢嘉宾和广大市民的积极评价。市委、市政府对建市20周年系列宣传文化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分别对市委宣传部、文广新局、广电总台各记三等功一次,衢州日报社获得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在加强重大决策、重大主题、重大活动宣传的同时,统筹兼顾重点报道和常规性报道,认真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五城联创、文化名市、平安衢州等重点工作的宣传。为提高新闻宣传质量,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闻阅评工作的意见》,组建了新闻阅评组,通过不定期编发新闻阅评简报、内部通气提醒、向新闻单位反馈阅评意见等,有力地促进了新闻阅评工作的制度化和专业化。
三、对外宣传再上新水平
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对外宣传工作的意见》,创新外宣手段,拓展外宣领域,增强外宣效果,着力塑造衢州城市新形象。
一是精心制作《让世界了解你??衢州》专辑,并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收到较好的宣传效果。二是组织中国新闻网、新浪网、人民网等国内十大知名网络媒体开展“生态之路??网络媒体看衢州”宣传活动,实现网络媒体宣传衢州新突破。三是邀请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国家和我省强势媒体参与建市20周年对外宣传报道,共发稿30余篇。四是与中央电视台做好9•28全球“祭孔”活动的前期衔接工作,衢州“学祭”成为中央电视台在全国5个直播点之一,全国关注。五是利用生态衢州(上海)推介会契机,在东方卫视制作播出30分钟专题片,在解放日报组织刊登四个彩版,整体介绍衢州的生态优势和文化底蕴。六是与绿色中国网络电视中心合作,组建了中国衢州•九方网络电视频道,成为全国400多个地市中第一个地市网络电视频道。
四、文化名市建设形成新热潮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文化大省的决定》,着力于增强先进文化的凝聚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文化名市建设。
一是调研拟定《实施意见》。按照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精神,市委宣传部专门组织力量,调研起草了《中共衢州市委关于推进文化名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推进文化名市建设的“六大工程”,市委经讨论研究,随即予以下发。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敏尔在《实施意见》上批示,“衢州市建设文化名市的重点突出,措施实在。落实好必见成效。”市委书记厉志海也对《实施意见》作出批示肯定,并提出贯彻落实要求。全市宣传文化系统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实施意见》和省、市委领导批示精神,积极制订行动计划或实施细则,从整体上推进了文化名市建设。
二是开通“农家乐”文化大篷车。为让农民共享城市优质文化资源,今年8月,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广新局、市农办联合组建了“农家乐”文化大篷车艺术团,按照“文化110”、“文艺轻骑兵”、“时事宣传队”、“农民贴心人”的目标要求,为农民群众提供免费的文化服务。全年下村演出42场,直接观众达4万余人,深受农民群众欢迎。省委、省政府领导予以充分肯定,吕祖善省长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要求全省各地推广衢州做法,陈敏尔部长亲自题写艺术团团名,并在《“农家乐”大篷车艺术团实施方案》上批示。各县(市、区)也积极响应。衢江区开通了“文化电影大篷车”、“文明卫生直通车”、“科技新风小康车”,以“三车”通“三农”,将先进文化、医疗卫生和致富信息送到农家门口,全年下乡服务60余次,受益农民7万余人,解决难题200多个。与此同时,市、县(市、区)两级精心组织了省“钱江浪花”艺术团在我市农村历时一个多月的巡演工作,共演出59场,平均每场观众都在千人以上,让农民在家门口享受了高品位的演出。
三是启动历史文化研究工程。遵循“突出重点、发挥优势、体现特色、服务当代”的原则,从资源普查入手,确定了以“两套丛书、一部简史”(《衢州历史文献典籍丛书》、《衢州历史文化丛书》和《衢州简明史》)为重点的近期历史文化研究计划。相继出版《柯山棋话》、《衢州抗战》等一批专著,举办浙江省“西安高腔传承”座谈会。“西安高腔”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南宗祭孔”列入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是推进文化阵地建设。完成第一轮村村通工程,全市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达68%。实施特色文化建设“双百工程”,全年新建市级特色文化村20个。广电大楼、报业大楼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衢州影城奠基动工。
五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认真研究制定了《衢州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市本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平稳到位。在市文化局、广电局建制的基础上,组建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市广播电视总台;指导市广电总台实行频道中心制改革和内部人事制度改革;指导和督促各县(市、区)完成职能合并,组建了文广新局和广播电视台。
五、精神文明创建跨上新台阶
广泛开展各类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实践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塑造人们的良好品德和文明素养,培育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是为“五城联创”营造了良好环境。牵头制定《关于开展“五城联创”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制订发放《五城联创工作手册》4000余册。协调组织各新闻单位把“五城联创”特别是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作为新闻宣传的重大选题,开辟专栏、专题、专版,播发系列述评,拍摄录制专题片;广泛开展“实现五城联创、争做文明市民”活动;同时,在各类公共场所设置了多种宣传广告,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和社会氛围,为“五城联创”第一创即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
二是“双五结对、共建文明”活动扎实推进。组织全市500个县级以上文明单位与500个行政村,从思想道德共育、经济发展共促、文体活动共抓、社会治安共管、生活方式共倡、党建工作共做六个方面推进城乡文明统筹,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文明单位尽自己所能,帮助结对村改善文体设施,建设村级图书阅览室,开展球类、棋类、书画比赛,组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成效初现。
三是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全面启动。以“做文明公民、建文化名市”为主题,以社会礼仪、职业礼仪、生活礼仪为主要内容,通过组织风采大赛、知识竞赛等多形式的学习和开展多层次的礼仪实践,全面铺开了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全市发放《文明礼仪ABC》1万余册。充分利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第三个公民道德日”等活动载体,举办大型展览、文艺演出和各类实践活动,增强爱国情感,提升思想素质。新命名公布了10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市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对中小学生集体参观实行免费开放。
四是基层文明创建工作硕果累累。江山市、龙游县、柯城区紧扣“浙江省文明城市(区)示范城市(区)”的创建目标,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常山县、开化县创建“浙江省文明城市(县城)”和“浙江省文明城市(县城)先进县”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浙江虎山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华电乌溪江水力发电厂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中国工商银行衢州市分行、市公安局消防支队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开化县华埠镇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龙游县湖镇镇、常山县球川镇新民村、龙游县湖镇镇希唐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村镇称号。
2005年,宣传思想工作导向正确,基调鲜明,务实创新,扎实深入,为衢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力量。这主要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省委宣传部正确指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全市宣传思想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第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要求。宣传思想工作既要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更要注重了解、把握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和阶段性工作重点,在服务中心中定位,在服务大局中思考,在服务发展中尽职。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宣传思想工作就会迷失方向,许多工作就会成为无用功。第二,群众需求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群众有需求、能让群众受益的工作和活动才有生命力,才能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在群众需求和我们的承受能力之间找到结合点、平衡点,努力把群众迫切要求办、我们创造条件能够办的事切实办好。这就要求宣传工作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从调查研究入手,掌握第一手资料,摸准群众真实想法,在此基础上拟定有关政策和工作方案,精心设计好工作抓手、活动载体,切实抓好落实,取信于民,造福于民。第三,队伍建设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保证。实际工作中我们在抓好干部学习培训的同时,注重在实践中培养提高干部,鼓励大家干中学,在重要工作重大活动前,注重前期谋划,鼓励大家献计献策,做到智出一帮、戏唱一台;活动中,反复检查,周密组织,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努力做到零差错;活动后,及时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引导大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发现问题,寻找差距,使参与活动的同志经一事、长一智,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第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加强前期策划,把方案做在前面,把沟通做在前面,把协调做在前面。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同时,注重细节,注重操作,善于把好的创意具体化为可操作的方案,精心组织好实施,力求抓一项像一项,做一件成一件。
中共衢州市委宣传部
2006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