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推进农民转移就业培训的新思路新举措

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万名农民素质工程简报

第3期(总87期)

信息版

 

衢州市万名农民素质工程综合办公室编          nbsp;                  2005年3月25日

  

 

本  期  目  录

 

●各地推进农民转移就业培训的新思路新举措

●西区被征地农民就业技能培训班开班

●七里乡因地制宜设置项目开展农民培训

●常山县青石镇 “三定一创”推动农民素质培训

 

 

▲各地推进农民转移就业培训的新思路新举措

柯城  一是宣传发动,营造舆论氛围。抓住外出务工返乡时机,深入农户进行调查、走访座谈,了解各地劳务市场需求,鼓励返乡人员亲帮亲、邻帮邻式带动乡亲外出务工创业,广泛宣传外出务工典型事例,在全区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二是精心部署,全面落实计划。在去年12月底,区委、区政府召开了2004年度万名农民素质工程总结表彰会,对春节前后再掀农民培训新高潮作出具体部署,制定下发了《柯城区2005年度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的实施意见》。今年1月又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春节前后及全年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通知》,并根据各乡镇上报春节前后农民培训计划,对春节前后农民培训就业工作作了统筹安排,提出了明确要求。三是强化督查,实行通报制度。根据统一部署,区综合办加大了春节前后农民素质工程督查力度,对培训班的项目设置、时间、内容等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在全区进行通报。四是强化服务,提供就业岗位。春节前后,各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组织各类形式的“送岗位”下乡活动,举办了区农民劳务交流大会,并开展劳动政策、就业培训、农村医疗合作保险等咨询服务,为农民朋友提供就业岗位3300多个,组织了28家市内外企业设摊招工,有1123人与用工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五是规范培训,提高培训质量。进一步规范了行业培训标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行业培训考核标准,合理安排培训内容、时间,充分考虑用工单位的用工需求、用工特点及农民意愿,加强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衢江  一是召开专题会议。区委专门召开常委会,及时传达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对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特别是万名农民素质工程作了专题研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初步确定了今年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对今年实施农民素质工程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二是进行专项调研。组织五个专业办和团委、妇联以走访、座谈等形式结合区情实际,对如何深化农民素质培训开展了专题调研,充分了解掌握农民培训意向和企业需求,认真制订培训计划,为进一步明确今年农民培训工作思路提供决策依据。三是开展工作部署。召开区万名农民素质工程领导小组成员以及五个专业办公室工作人员会议,传达贯彻市有关农民素质工程精神,对2005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四是再掀培训新高潮。市农村工作会议后,已有5个乡镇正在举办家政、服务、保安等培训,另有7个乡镇的培训班近期准备开班。

江山  一是围绕工业化,从输出型向输出和本地就业并重型转变。紧紧围绕工业化和“六六”产业工程,优先满足市内企业的用工需求,推进本地的人口集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多渠道挖掘有市场、有规模的行业工种,实现输出和本地就业“双管齐下”,并针对本地用工需求不足的情况,适时组织到中西部地区统一招工。二是围绕产业化,从分散型培训向基地型培训转变。积极探索基地培训新体系,走产业化和基地化路子,把培训作为一个产业来培育,扶大扶强职业中介组织和培训机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切实加强培训基地建设,依托基地开展培训。三是围绕品牌化,从数量向质量型转变。继续实施品牌战略,抓好“三保一技”,打造江山劳动力特色品牌。在抓培训数量、抓培训普及率的同时,把培训的着力点放在提高培训的质量上,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农民的需要,设置好课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造培训硬件环境,健全考试、发证环节,确保培训质量。四是围绕市场化,从行政推动型向行政推动与市场运作并重型转变。建立健全“政府为主组织、多元主体培训、农民自主选择、市场机制调节”的培训运作机制,确保政府经费投入。同时,要继续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兴办培训基地和中介机构,参与培训、输出工作。

龙游  一是以调查促深化。通过走访农户,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全县农村劳动力结构情况调查和就业培训意向调查,广泛听取收集农民群众深化素质工程的意见建议。据统计到3月5日止,共走访农民5万多户,召开各种座谈会480多次,填写问卷1.5万余份,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开展农民培训,尽可能制订出符合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的培训计划。二是以督查促落实。完善制定了《龙游县万名农民素质工程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万名农民素质工程联络员考核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每月一次的培训情况通报、每季一次的抽查督查,促使乡镇和各培训基地抓好落实,保质保量完成全年任务。三是以就业促转移。县人才交流中心每月召开一次小型劳务交流会,每半年举行一次大规模的人才交流会,加大力度推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县域内的各培训基地主动对接企业,根据企业需求,开展订单培训。职业介绍所主动降低收费,积极促成农民外出务工。县就业训练中心根据实际情况不仅提供免费的菜单式培训,让农民群众可以根据自身要求,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及时开通了“龙游就业网”,为供需双方搭建交流平台。据了解,仅就业训练中心一家就为134名农民群众开展免费培训电脑,其中半数以上的学员已找到工作。四是依托基地保证培训质量。要求全县所有的劳务技能培训都统一集中在通过培训资格认证的专业基地进行,乡镇配合专业办做好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各专业培训基地在开展培训过程中严格把好“四关”即招生关、培训关、考试发证关、输出关,保证培训质量,打响劳动力品牌。县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各专业基地进行大力扶持,把人均150元的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的同时,还加大对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常山  一是明确目标,强化考核。及时下达了县委1号文件,明确提出今年培训农民15000人、转移就业5000人的工作目标,并签订了县乡两级考核责任书。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总结经验,表彰先进。由县综合办牵头,县农办、县人劳局、农业局、林业局、经贸局、县妇联派员组成4个考核组,对去年各乡镇及有关部门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进行考核,评出了7个先进乡镇及3个先进部门,并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三是多管齐下,抓好培训。各乡镇利用春节前后民工返乡有利时机召开座谈会,对掀起农民素质培训新高潮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积极营造农民素质培训新氛围。同时,各地利用民工返乡有利时机,组织驻村干部及村两委会成员对当地农村劳动力资源进行拉网式调查,为制定好全年培训计划,进一步组织开展好劳务输出和劳动力素质培训掌握第一手材料。

开化  一是召开工作会议,安排部署2005年农民素质工程实施工作。年前专门召开了县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了2005年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实施工作,对2005年培训经费以每人150元列入县财政预算,全年全县财政预算达240万余元,并追加县综合办工作经费至20万元。2004年12月27日又组织召开了全县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工作会议,传达了市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座谈会会议精神,全面回顾总结了 2004年农民培训工作情况,对2005年特别是去冬今春农民培训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会议表彰2004年度农民培训实施工作先进单位;有关乡镇和部门交流了农民培训实施工作过程中取得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二是组织实施,扎实做好素质工程培训和输出工作。各乡镇在春节前后都举办了至少1期以上的培训班,多的乡镇已举办5期培训班400多人;县职教中心、电大工作站、图书馆等培训基地在做好2004年培训转移输送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新一轮农民培训的招生工作。各乡镇还利用务工人员春节返乡的有利时机,召开了务工人员座谈会,了解外地务工信息,有些乡镇还对外出务工人员、务工队长进行了培训,今年2月1日县人劳局召开了全县部分外出务工队长座谈会。2月20日,在县就业培训中心召开了劳务输出大会,共有75家企业设摊招聘,提供务工岗位达4800多个,近8000人参加招聘会,有1645人达成就业意向。三是抓调研督查,扎实推进素质工程。县素质工程领导小组在组织各乡镇做好农村劳动力结构和2005年农民培训实施工作调研的基础上,综合办对全县26个乡镇和各培训基地进行实地调查和电话督查,并下发督查通报。2005年至今已下发3期工作简报,上报10条工作信息,加强了素质工程的信息交流工作。最近,县综合办正在筹划今年万名农民素质工程的调研工作,准备在4月份完成工程实施工作调研,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6.25pt; TEXT-ALIGN: right; mso-char-indent-count: 2.5; mso-char-indent-size: 10.5pt" align=right>(市综合办)

▲西区被征地农民就业技能培训班开班   3月15日,衢州市就业训练中心在花园岗鹿鸣山村举办西区被征地农民就业技能培训班,附近村庄50多名中年妇女参加培训,超出了预计报名人数。此举是衢州市就业训练中心和花园岗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所为解决西区被征地农民就业和保障问题的又一实措。据了解,本期培训班为期一个月,培训内容为初级烹饪技术,培训费用由政府承担。据市就业训练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已举办过2期被征地农民技能培训班,培训了近80人,切实解决了一部分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今年该训练中心预计培训500人,培训内容包括计算机、中式面点、烹饪、水电安装等。

(市综合办)

▲七里乡因地制宜设置项目开展农民培训  七里乡围绕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经济,因地制宜设置培训项目,开展针对性培训。今年春节,第一期“农家乐”休闲旅游知识培训已结束,56位农民参加了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深入调研,设置项目。今年以来,“农家乐”休闲旅游为主的特色经济逐步在七里乡发展起来,乡万名农民素质工程领导小组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创新,把农民培训与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特点,因地制宜地设置了家政、礼仪、普通话、导游、农特色产品包装制作等系列培训项目,以黄土岭村为试点开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农民培训。二是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除了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外,必须有一支懂经营、善服务的旅游服务队伍。乡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紧迫性,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经济必须从基础抓起,从提高村民素质抓起。乡里专门成立了“农家乐”休闲旅游农民培训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夏盛民为组长,分管农业副乡长陈轩珍为副组长,统一组织,统一领导,分步实施。并召开专题动员大会,把“农家乐”休闲旅游农民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乡财政在紧张的情况下专门拨出专项资金,予以资金扶持。三是精心安排,规范培训。乡里专门制定下发了《七里乡开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农民培训实施方案》,精心安排培训内容, 2月份开展家政、礼仪、旅游系列培训;3月份开展普通话、环保、保安系列培训;4月份开展高山蔬菜加工和包装技术系列培训;5月份开展导游系列培训;6月份开展农家乐专业特色村创建系列培训。乡万名农民素质工程综合办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培训一开始就严要求,规范培训,从各部门、单位聘请了专业教师,科学制定教学计划,严格培训纪律,培训时间不少于50课时,注重学员实践实习,并严格学员日常考核、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对达到考核要求者发给上岗证。第一期“农家乐”休闲旅游培训受到学员的普遍欢迎,56名学员通过考核都拿到了上岗证。(柯城区农办)

▲常山县青石镇 “三定一创”推动农民素质培训   一是定考核。镇党委把万名农民素质培训工作作为2005年度工作目标单项考核内容之一,形成村镇联动,干部齐抓的工作局面。二是定制度。镇党委确定专人分管培训工作,成立专门办公室抓日常培训事项,同时建立农民培训月报制、市场信息村示制、劳务输出跟踪服务制等,有力促进农民培训和定向就业。三是定目标。按照“早安排、早落实”的思路,制定全年各类培训计划,使年度培训有计划、有措施、有方向。四是创先进。镇党委以创万名农民素质培训先进单位为动力,把握培训前、中、后各个环节,加强服务,确保年度培训有序开展。截止2月底,已开展农产品贩销队伍培训、农业种植大户培训、家政服务人员培训各一期,培训人员达200余人。

                                    (常山县青石镇党委)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