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衢州统计分析

第 五十二 期

         衢州市统计局           二00五年十月二十一四日

 

1-9月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三季度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业立市,借力发展,特色竞争”的发展战略,克服经济运行中的不利因素,尽全力加快发展,经济运行状况较上半年有进一步好转。

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的特点

三季度我市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均高于上半年,特别是经济增速提高;农业生产稳定;工业高速增长;投资扭转下降局面;房地产销售出现转暖迹象;企业景气有所回升。

一、经济增速提高

据初步测算,今年1-9月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0.6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当季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94亿元,同比增长14.2%,增幅比上半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1-9月第一产业增加值27.24亿元,同比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118.48亿元,同比增长14.7%;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97.61亿元,同比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84.88亿元,同比增长13.8%。

二、农业生产稳定

1-9月我市农业现价总产值37.03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种植业产值15.64亿元,同比增长10.4%,畜牧业产值17.42亿元,同比增长16.9%,渔业产值1.05亿元,同比增长18.3%。主导产业效益显著。全市夏种果用瓜面积达到3.09万亩,同比增长18.4%,其中名优西瓜面积2.77万亩,同比增长23.7%。蔬菜现价产值达到4.26亿元,同比增长26.1%,实用菌和茶叶产值分别达到1.88亿元和2.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8%和18.3%。生猪产业发展势头不减,9月末全市生猪存栏161.74万头,增长13.4%,出栏195.08万头,增长13.6%,生猪产业现价产值13.57亿元,同比增长20.4%。

三、工业高速增长

1-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24.50亿元,同比增长32.2%。销售产值219.70亿元,同比增长34.0%;产销率97.86%,同比提高1.26个百分点。到9月份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与湖州并列全省第一。工业运行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1、生产、销售保持较快增长。我市工业生产、销售在上半年较大增幅的基础上,三季度产值和销售产值分别比上半年提高2.5和1.5个百分点。在生产加快增长的同时,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比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2、各县(市、区)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速。市本级、柯城区和常山县的增速超过平均水平,分别达到44.0%、46.7%和33.6%。3、410产业支撑工业快速增长。1-9月全市410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60.62亿元,同比增长39.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1.5%。从各产业来看,单晶硅、金属制品、消防器材、蜂产品产值增幅超过40%,氟化工、有机胺、有机硅、矿山风动机械、高档特种纸、竹木加工产值增幅超过30%。4、重工业增速继续超过轻工业。1-9月,全市重工业完成产值171.66亿元,占全部工业的76.5%,同比增长38.1%;轻工业完成产值52.84亿元,占全部工业的23.5%,同比增长16.3%,重工业增速快于轻工业21.8个百分点。5、主要行业生产形势走好。我市化工和黑色金属冶压业生产形势依然良好,增速继续高于平均增幅,分别实现产值66.46亿元和16.12亿元,同比增长35.8%和4倍;机械行业(包括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设备和电气机械)实现产值41.42亿元,同比增长23.5%;而建材行业在产品价格趋于稳定的基础上,增速扭转了下降的局面,实现产值19.95亿元,同比增长7.7%。

四、投资由降转升

进入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呈现逐月回升的态势,7月份降势趋缓,8月份止跌回升,9月份回升加快。1-9月份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52. 54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限额以上投资额134.47亿元,同比增长14.3%。仅第三季度完成全社会投资额77.81亿元,占前三季度的二分之一强。主要特点有:1、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力增强。铁路南移工程的实施,拉动了我市交通运输业的投资增长,衢州学院二期工程和广电中心、报业大楼的建设,推动了文教业投资的加快。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基础设施投资47.3亿元,同比增长28.6%,增幅比全部限上投资高出14.3个百分点;与上年比,增幅提高26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额增长的拉动力进一步增强。2、新开工项目明显增多。到9月底,全市新开工建设投资项目数达到606个,比去年同期增长77.2%。仅在三季度实施开工建设的项目377个,比上半年总和多出148个。3、房地产投资回升加快。1-9月,全市房地产完成投资额25.2亿元,同比下降16.9%,降幅比上半年减缓7.4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当季同比只下降了1.9%。三季度开发投资额比一季度增长18.8%、比二季度增长38.3%。商品房开发规模逐步扩大,1-9月全市房屋施工面积达442.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8%,比上半年增幅提高7.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回升速度明显加快。

五、房地产销售转暖

1-9月全市房屋销售面积为80.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其中住宅销售72.7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1%,扭转了上半年住宅销售下降的局面(上半年下降29%)。上半年月均销售房屋面积为5.35万平方米,三季度月均提高到16.11万平方米。市本级月均房屋销售面积也从上半年的2.3万平方米提高到三季度的6.72万平方米。三季度进入住宅销售的旺季,开发商普遍加大了促销力度,买卖双方僵持的局面有所松动,房地产市场出现回暖的迹象。三季度房地产企业家信心得到一定的恢复,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比二季度均提高33.3点。

六、消费品市场活跃

1-9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9.35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中第三季度实现零售额31.18亿元,同比增长14.6%,消费品市场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74.66亿元,增长14.7%;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38亿元,增长14.2%;其他类实现零售额3.31亿元,增长7.1%。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4.6%;日用品类增长22.9%;化妆品类增长14.8%;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器材类增长11.7%。中西药品类同比增长25.7%。同时近段时间受石油价格上涨因素影响,石油及制品类也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零售额同比增长27.4%。汽车类零售额同比下降9.9%,比上半年回升2.9个百分点。

七、对外贸易高出低进

据海关统计,1-9月我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67亿美元,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回升1.5个百分点。其中进口总额0.51亿美元,同比下降41.1%,回落2.6个百分点;出口总额2.16亿美元,同比增长25.1%,回升4.4个百分点。据外经贸局统计,1-9月新批三资企业26个,合同外资858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944万美元,同比增长102.5%,比上半年提高82.9个百分点。

八、财政金融运行平稳

1-9月财政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但内部结构有所变化,财政收入的增幅出现了国税上升地税回落的特点。1-9月全市上划中央四税收入9.27亿元,同比增长18%,比上半年回升15.1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14.74亿元,同比增长14.4%,比上半年回落了2.6个百分点,目前国税增长比地税增长快3.6个百分点。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殖税增长25.3%,营业税增长0.1%,企业所得税下降0.7%,个人所得税增长14.6%。三季金融运行的特点是存款增贷款平。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76.55亿元,比年初增加43.89亿元,同比增长13.0%,比上半年回升4.2个百分点;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为200.70亿元,同比增长14.0%。9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313.52亿元,比年初增加19.06亿元,同比增长8.6%,增幅与上半年基本持平。

九、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根据城乡调查队抽样调查,今年1-9月我市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654元,同比增长13.9%;农村居民现金收入4212元,同比增长13.8%。前三季度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747元,与去年同期比增加245元,增长16.3%,工资性收入对前三季度现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58.2%。其中从本地域内劳动得到的人均现金收入增加116元,增长20.6%。外出从业(劳务)得到的人均现金收入增加114元,增长16.3%。我市农村居民在本地企业劳动增加的收入首次超过外出从业增加的收入,可见我市近年来经济加快发展,各类企业增加,为我市农村劳动力就地转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十、企业景气有所回升

据市企调队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三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开始回升,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向好,企业景气指数上扬。三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6.43,比二季度提高1.57个点。反映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为131.62,比二季度提高12.12点,二项指数止跌回升,均处在较景气区间,预计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再次攀升。从分项指数看:企业订货、企业融资、劳动力需求、流动资金、货款拖欠、盈利状况比上半年都有一定程度的好转。

主要经济指标的横向比较及全年预测

1-9月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幅13.2%,列第7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32.2%,与湖州并列全省第1位。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4.3%,低于全省4.5个百分点,列第9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14.3%,低于全省0.1个百分点,列第3位。地方财政收入增幅14.3%,低于全省6.7个百分点,列第10位。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增幅13.0%,低于全省5.5个百分点,列末位;贷款增幅8.6%,低于全省8.9个百分点,列末位。出口额增幅25.2%,低于全省9.5个百分点,列第10位。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3.9%,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列第2位。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增幅13.8%,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列第6位。以上主要经济指标中,有3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有6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今年前三季度,特别是三季度,我市主要经济指标纷纷回升,经济在一个平稳较快的平台上运行。企业家信心指数开始回升;企业景气指数上扬。从全年来看,经济发展趋势不会有太大变化,还是平稳较快的发展。预计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30亿元,同比增长13.5 %左右,其中一产增长4%;二产增长17%;三产增长14%。农业总产值72.4亿元,同比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将超过730家,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3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10亿元,同比增长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0亿元,同比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亿元,同比增长14.0 %。出口总额3亿美元,增长26%,财政总收入29.75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31亿元,同比增长13.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0元,同比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4790元,同比增长8.5%。从以上初步预计结果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还没有达到年初预定的增长目标。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三季度经济运行走势向好,但当前经济运行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着力加以解决。

一、工业经济效益同比仍然下降

今年1-9月全市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工业总产值增长32.2%,销售产值增长34.0%,产销率达到97.86%,同比提高1.26个百分点。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工业企业效益却未达到同步增长。1-9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3.44亿元,同比下降1.8%,其中利润4.42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87亿元,同比下降29.8%,亏损企业亏损额1.90亿元,同比上升49.1%。今年以来全省实现利税的增幅比较平稳,在5%?8%之间,其中利润负增长的局面在6月底扭转,到9月底利税负增长的地市只有我市。从年初开始,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的下降幅度一直排在全省前列,部分行业的亏损状况受到关注。1-9月建材行业今年实现利税仅为4659万元,而去年同期为42278万元,降幅达89%,其中利润由25575万元降为?5500万元。该行业短期内的大变动,对全市工业利税带来了震动。预计全年工业利润同比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二、投资完成年度的计划把握性不够

三季度我市投资止跌回升,县(市、区)基本扭转了负增长局面,下半年投资形势好于上半年,但目前还没有绝对把握能完成年初预定计划。1-9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152.54亿元,同比增长10.3%,要完成全年增长20%,达到241亿的目标,四季度必须完成投资89亿左右,当季增长要达到40%以上,即全年四分之一的时间要完成三分之一强的投资总量。目前已开工建设的投资项目四季度的计划投资为 50 亿元,房地产项目约为10亿左右,限下项目约为7-8亿,因此尚有20亿左右投资要靠新开工项目来解决,要完成年度计划,还取决于四季度新开工的项目能否形成较大的投资额。

三、房地产供大于求的格局逐步形成

虽然三季度我市房地产销售逐月回升,但同时房地产供给量也在大幅增加。1-9月我市房屋峻工面积为95.97万平方,同比增长14.4 %。其中三季度峻工面积达到64.43万平方,占了67.7%,形成供给高峰。目前房地产市场的两个动向值得高度关注。一是空置面积逐月上升,从年初的28.93万平方上升到9月末的46.16万平方。其中住宅空置增加了7.33万平方,营业用房增加5.59万平方。二是住房价格环比首次出现下降,三季度商品房销售价格比二季度下降1.7%,其中住宅下降1.4%,营业用房下降2.6%,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逐步形成。

四、贷款增幅仍然较小

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8.7%,增幅与上半年基本持平。在贷款构成中,短期贷款比重上升,中长期贷款比重下降。全市金融机构短期贷款比年初增加9.09亿元,增幅同比提高6.39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9.53亿元,增幅同比回落27.99个百分点。从三季度看贷款增幅仍居全省末位,资金仍然偏紧。据市企调队调查,三季度企业融资和流动资金景气指数分别为88.27和78.18,虽然较二季度有所提高,但仍处于不景气区间。另据调查显示:今年1-8月,我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中有38.7%的企业没有新的投资项目,12%的企业投资金额比去年同期减少,22.7%的企业投资额与去年同期持平。当问及企业无投资或投资少的主要原因时,选择“缺资金”的企业占比高达47.4%。再加上今年钢材、石油、煤炭、化工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生产成本投入加大,费用支出增加,企业流动资金需求量急剧上升,使中小企业资金更加紧张,资金紧张的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的缓解。

对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一、加大工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效益稳定增长

从直接因素看,全市工业效益主要是受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国家实施宏观调控、部分产品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的影响。从深层因素看,则反映出我市传统行业比重偏大、利润增长点较为单一,高技术产品、新产品以及高端产品比重低,中端、低端产品比重高。建议明年工业经济工作重点要突出产业结构调整,要将支持的重点从产能扩张为主的技改转向新产品开发和延长产业链上来,扭转新产品产值率下降的局面。重点支持以“410”产业为主的技术开发和创新体系建设,加大科研投入,协调解决单个企业科研开发能力弱、风险大的问题。要大力支持企业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积极主动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和创业环境。采取多种引进人才的办法,创新观念,舍得花力气引进410产业急需人才和科技前沿创新带头人。完善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留住人才。

二、加快项目推进,尽最大努力争取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建议四季度要继续抓紧新项目的开工,特别是黄衢南高速、衢常铁路、姚家防洪堤等一批亿元以上投资额的大项目以及房地产开发新项目是四季度的投资增长点,要尽早动工建设,尽可能多的形成投资额,尽最大努力争取完成年度计划,并为明年扩大投资规模打好基础。另外要全力加快在建项目进度。今年在建项目实际完成计划比例低于去年,尤其是实际完成投资5000万以上的项目个数与去年基本持平,目前限额以上在建项目的实际投资额只完成年度计划的68%。因此四季度必须全力加快项目推进,特别是一批基础设施项目要发挥资金、土地等要素协调的相对优势,加快进度。

三、紧抓招商引资不放松,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投资者普遍持谨慎态度,招商引资的形势不容乐观。在去年前三季度协议引资同比下降25.4%的基础上,今年同比只微增3.8%。当前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适应新形势,创新招商思路和方式,充分利用我们的交通区位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等招商优势,更多地实行定点招商、产业招商和专业招商,提高招商能力和成功机率。要跟踪落实好山海协作工程、生态衢州上海推介会和义博会等系列招商活动的成果,务求取得实效,以优化经济结构,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确保我市经济增长的后劲。

四、加大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为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今年从一季度开始我市企业面临的要素制约中,资金的矛盾最为突出。四季度是生产和投资的旺季,工业生产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一批上亿元的大项目将开工建设,为此要高度重视四季度资金调度与协调,充分发挥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作用,不断拓宽我市企业的融资渠道,有效调节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之间的比例关系,满足重大项目和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的资金需求。逐步规范民间资本的运行方式,对民间资本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对其进行必要的规范、引导,提高资本的运作效率,使民间资本为经济即快又好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