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衢州市人才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2005年人才工作任务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中共衢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

 [2005]2号

关于印发衢州市人才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2005年人才工作任务的通知

市人才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根据《2005年衢州市人才工作要点》,为切实抓好今年人才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现就各成员单位人才工作任务分工通知如下:
    1、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
    (1)落实党管人才的要求,切实履行好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职责。指导督促各地各部门制定年度人才发展计划,加强人才工作的调研、协调和服务,进一步统筹整合社会力量,完善人才工作责任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牵头做好全市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才的抽样统计调查工作。
    (2)继续牵头组织实施创业素质工程。协调市经委、科技局、工商局、人事劳动局等四个职能部门开展相关培训,以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培训为重点,着力做好巩固、深化和创新的文章,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制和年度考核办法,及时关注各地各部门素质工程实施情况,研究解决具体问题。
    (3)深化党政领导干部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加强对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制定人才规划、建立完善人才工作机制等方面的考核。
    (4)组织“当代衢州十大杰出人物”评选表彰活动。评选衢州市域内作出杰出贡献的各界人士,以及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热心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为家乡建设作出贡献的衢州籍人士,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对杰出人物进行隆重表彰,联系新闻单位做好事迹宣传工作。
    (5)建成200套人才公寓。市委人才办履行人才公寓项目责任单位职责,负责建设过程中的协调和督促,确保工程如期完工,制定出台人才公寓租住管理办法。
    (6)牵头举办高级人才培训班。组织挑选一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送到外地著名企业或科研院所进行集中短期培训,着力培养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并安排一次考察疗养。
    2、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
    (1)牵头做好“十一五”人才规划的编制工作。深入开展调研,组织力量进行重点问题研究,广泛征求意见,使规划充分体现地方特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做好与各级各类规划的衔接。做好全市技能人才的抽样统计调查和三方面人才调查数据综合汇总工作。
    (2)牵头做好创业素质工程中企业技术蓝领的培训工作,做好与市教育局、市经委等部门的协调联系。2005年计划培训6000名企业技术蓝领。
    (3)加快人才市场体系建设。筹建人力资源中心市场,建立百家民营企业人才联席服务制度,加强人才工作与企业的对接;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发布人才人事政策、人才市场信息,与国内知名人才库联网,增强市场辐射力;建立人才需求预测、监控等体系。
    (4)加大招才引智力度。赴外地高校招聘大专院校应届毕业生活动,举办各专项人才交流大会。继续做好与外国专家组织和企业的联系,指导企业聘请外国专家,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博士后人才与科技项目浙江洽谈会,邀请博士后人才来衢考察,完成企业科技项目对接。
    (5)认真做好市“115人才工程”培养人员的选拔工作,开展2004年度“115人才”考核工作,完成“115人才”优秀科研项目评选表彰活动。
    (6)加快高技能人才建设步伐。制定出台《衢州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把高技能人才培养纳入到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建立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大培训力度,强化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并建立全市企业技师人才库、技能成果信息库。
    (7)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按照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整体方案,推行人员聘用、考核、解聘辞聘、工资奖励分配等办法,全面推进人事代理,督促事业单位把改革落到实处,优化创业环境,更好地调动人才工作积极性。
    3、市委宣传部
    (1)组织落实8月份“人才宣传月”活动。研究确定宣传主题,协调新闻单位,市县联动,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对我市的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进行深入宣传,进一步营造“四个尊重”的社会氛围。
    (2)继续做好市委、市政府重大活动和重点工作的宣传报道,关注我市人才状况和新形势下的发展方向,做好日常人才工作的宣传报道。
    (3)抓好新闻系统采编播人才的队伍建设。教育新闻工作者恪守职业道德,弘扬职业精神,努力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和宣传效果,促进新闻事业健康顺利发展。
    4、市委统战部
    (1)做好培养选拔中青年党外人才工作,拓宽选人渠道,改善队伍结构。
    (2)健全和充实非公经济人才库,及时调整充实,实行动态管理。继续选送优秀人才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在非公经济人士中开展学习型活动。
    (3)加强对党外干部安排的分类指导,加强与党外知识分子及海外留学人员的联系。
    5、市计委
    协助做好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
    6、市经委
    (1)牵头做好创业素质工程中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工作,做好与市企业家协会、市行政学院及各行业协会的协调联系。2005年计划组织400名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短期培训,充分发挥企业家大学苑平台作用,重点办好浙江大学高级工商管理总裁研修班第一期、第二期,复旦大学企业经营管理高级研修班,经济型干部学历班等四个班次。
    (2)协助开展第二届“科工会”;帮助企业引进招聘人才和开展招工;抓好企业家协会、企业联合会等人才社团建设。
    7、市农办
    (1)牵头抓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的深化实施。加强指导督查,力争在工作侧重点上实现四个转变: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小低散型培训向基地型培训转变,输出型向输出和本地就业并举转变,行政推动型向行政推动与市场运作并重型转变,探索市场化、多元化工作机制,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2)会同市农业局做好全市农村实用人才的抽样统计调查工作。
    8、市教育局
    (1)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结构。使学科结构、分布结构、职务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不断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设。指导学校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组织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实施“名师名校资源共享工程”,更好地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全市师资整体水平。
    (3)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名师、特级教师及中学高级教师考核管理办法,创新骨干教师培养与激励机制,做好骨干教师的培养与稳定工作。加强专家型学校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学校管理品位与管理实效。
    (4)继续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组织或参与人才招聘团赴外省招聘优秀师范类本科以上毕业生,通过组织公开招考引进省内外优秀中小学教师。继续做好外国文教专家的聘请、使用与管理工作。
    9、市科技局
    (1)牵头做好创业素质工程中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做好与衢州学院(筹)、市科协、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等部门的协调联系。2005年计划培训200名工程技术人员。
    (2)承办2005年“科工会”,扩大范围,拓宽领域,邀请国内知名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为我市经济主体提供智力支持;引进大院大所共建科技合作平台,搞好人才柔性流动。
    (3)加强对科技人才和科研工作的支持服务。继续做好党政领导干部科技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做好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利申请费补助、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网上技术市场和科技信息网络建设等工作。对行业性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活动予以重点支持,帮助提升行业研发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10、市财政局
    继续做好人才工作专项经费以及创业素质工程培训经费的落实,同时加强资金的使用监督,加大财政的监管力度。
    11、市卫生局
    (1)加强医卫人才培养。重视现有人才的发掘、开发和管理,促进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提高,并力争在重点领域和重点学科尽早形成具有省内先进水平的学科队伍。
    (2)完善学科带头人和名医(专家)评选制度,加强业绩考核。加大对青年医学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分级培养体系。
    (3)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争取建立医学重点实验室。加大卫生科技投入,开展卫生科技成果进步奖评选活动,激发医务工作者开展医学科研积极性。
    (4)结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吸引人才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引进紧缺人才。
    12、市科协
    (1)加强学会组织建设,促进学会活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并组织开展金桥工程、厂会协作、重大课题研讨等重点活动。继续开展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评选活动。
    (2)加强协调服务,充分发挥农函大、农村科普、农职称评定的作用,办好科普网站,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对科技人员进行有计划地的再教育培训,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中共衢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5年4月21日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