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创业素质工程2004年工作总结和2005年工作要求

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中共衢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

[2005]3号

   衢州市创业素质工程2004年工作总结和2005年工作要求

     实施创业素质工程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自去年2月下旬正式启动并在全市范围内展开。一年来,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根据市里的总体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及时研究部署,迅速贯彻落实,着眼于加快创业者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创业创新能力,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到2004年12月底,全市共投入培训经费400余万元,举办各类培训班300余期,培训创业人员2万余名。通过培训,不断涌现出学习型的企业家和创业者,企业人才的创业能力明显提升,民营经济效益日渐提高。
    一、2004年工作总结
   /SPAN>(一)建立机构,明确任务,制定政策,启动了创业素质工程
    建立领导机构。为加强对创业素质工程的领导,市委、市政府于2月份成立了创业素质工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对培训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和指导,综合办公室设在市委组织部,其他四个专业办公室分别设在市人劳局、经委、科技局、工商局。市本级及各县(市、区)的职能部门确定了开展创业素质工程的管理处室,配备专门人员,明确工作职责,由此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条块结合、职责明确、分类指导、市县联动的创业素质工程组织网络。 
    确定目标任务。根据企业各类人员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岗位作用和专业分工,我市将企业内的人才分为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技术蓝领以及新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等四个层次,确定了创业素质工程培训的四类主要对象。目标是从2004年开始,用5年时间,有重点地培训企业家和企业经营者2000人,培训工程技术人员1000人,培训企业技术蓝领30000人,培训新办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40000人。通过培训,实现创业意识明显增强,创业能力明显提高;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企业效益明显提高。
    广泛调研摸底。为了增强素质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市级机关四个职能部门分别就培训对象和相关内容组织调研。各地也广泛开展了摸底调查,对县域内企业进行了调研摸底,通过逐个发放表格、走访、座谈等形式,对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的基本情况、培训要求及企业发展现状进行认真调查,以摸清培训对象的现状和培训需求,一些地方还建立了规模以上企业的企业家档案库,为今后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打好扎实的基础。
    出台培训政策。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创业素质工程的意见》(衢委发[2004]12号),明确了实施创业素质工程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培训对象、计划安排、培训内容和开展形式、职责分工、组织领导等。为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素质培训积极性,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意见》中列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各县(市、区)根据《意见》,结合当地实际,相继制定了有关创业素质工程的培训政策,明确了“三个一点”(即财政补贴一点、企业出一点、个人自理一点)的经费投入机制。市本级职能办公室对各县(市、区)的对口职能办公室的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和落实,制定了对各县(市、区)的对口职能办公室的考核办法。
    深入宣传发动。去年2月下旬,市委市政府召开动员大会,对实施创业素质工程进行了全面部署。全市动员会议以后,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各县(市、区)分别召开了常委会,认真研究本地区实施创业素质工程的计划、步骤和有关政策,并相继召开动员大会启动培训工作;市级机关各职能部门分别召开了系统和行业协会负责人会议,结合行业特点提出具体的贯彻意见;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及时作出反应,研究相应配套措施,主动配合相关部门,积极动员有关人员参与素质培训工作。
    (二)落实责任,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实效
    各地各部门在实践中坚持以增强素质为目的,以分类施教为方针,以市场运作为手段,以提高能力为标准,着眼于人力资源开发,按照“政府推动、部门牵头、协会组织、主体参与”的原则,扎实推进创业素质工程的实施。
    明确职责分工。为了保证素质培训顺利进行,我市对各职能部门职责进行了明确分工。工程由市委人才办总牵头,市经委、市科技局、市工商局、市人事劳动局分别组织开展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新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企业技术蓝领的素质培训。同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也一并纳入创业素质工程培训,由市委组织部负责实施。3月上旬起,市本级四个职能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即全面展开。
    坚持分类指导。遵循因人施教的原则,按照四类对象的不同特点,分门别类、有的放矢地组织培训。对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主要侧重素质培训,重点是工商管理知识,提升他们的经营理念、战略眼光和管理能力。对工程技术人员,侧重专业技术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重点提高科技应用、技术创新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新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侧重于政策法规培训,重点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市委市政府相关政策以及市场经济知识等,通过培训引导他们合法经营、诚实守信,提高生产经营和市场开拓能力。对企业技术蓝领培训,主要侧重于专业技术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采取多种形式。对于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我市创新培训载体,市委人才办、市经委联合创办“衢州企业家大学苑”,吸引国内知名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和香港公开大学在衢州设教学点,以此为基地开设高级工商管理总裁研修班等培训课程。去年浙江大学首期企业家高级工商管理总裁研修班开学,有52名企业家参加学习。同时组织企业家参加各类专题讲座等短期培训,市经委先后邀请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魏杰来衢作经济形势和发展区域经济的专题报告。工程技术人员则以专业技术专题讲座为主,同时有计划地组织专题讲座,并充分利用工业110平台,开展远程教育,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网络培训。针对目前企业技术蓝领相对紧缺的形势,重点开展技术等级培训,采取企业订单培训和企业委培的方式进行,为本地企业输送实用操作型技术人才。一年来市人劳局通过校企联合、订单培训等形式,举办了49期培训班,有2500多名职工获得技术等级证书。新办个私业主素质培训则依托工商所,以区域为单位等形式集中办班培训,教材统一,时间安排灵活,既便利业主,又实在管用。
    (三)注重宣传,强化督导,发挥主体作用。
    营造舆论氛围。创业素质工程动员大会召开以后,各新闻媒体随即进行了较为集中的宣传,开辟专栏,报道动态,配发言论,及时发现和推出素质培训的先进典型,以典型引路,在全市上下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从而推动培训不断深入。创业素质工程这项创新工作还受到了省内多家媒体刊物的关注,《今日浙江》、《都市快报》、《浙江人才工作》等纷纷报道刊发了我市实施创业素质工程、加快人才资源整体开发的做法和成效,在省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扩大了我市人才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发挥主体作用。各县(市、区)和市本级各职能办公室深入企业和培训机构宣传发动,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技术蓝领等不同层面的特点加强宣传,使创业素质工程深入人心。作为经济主体,各企业均从实际出发,认真制定企业素质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开山集团、江山化工公司、常山光宇公司、龙游001公司等各大企业纷纷通过各种方式开展自我培训,并推行一系列的学习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内各类人才提高专业技能,完善知识结构,实现从单一型人才到复合型人才的转变。
    开展督导考核。创业素质工程在全市铺开以后,适时对各县(市、区)和市级机关四个职能部门实施情况进行了解。4月中旬,市创业素质工程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交流了素质培训工作开展以来的情况,并对实施创业素质工程考核办法和经费操作办法进行了酝酿讨论。4月下旬,市委、市政府在衢州技工学校召开全市创业素质工程现场会,推广开山集团公司抓技术蓝领培训的做法和经验,就全市深化实施创业素质工程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还制定下发《衢州市实施创业素质工程考核办法》([2004]4号),规范考核工作,对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进行细化,并于12月中旬起对各县(市、区)创业素质工程领导小组和市本级实施创业素质工程的四个职能办公室开展年度考核工作。
    二、2005年工作要求
    实施创业素质工程,是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管人才的原则,积极推进“三大战略”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各地各部门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大力推进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重大举措,精心组织,稳步实施。要根据总体目标和实施步骤,结合企业创业人员的特点,在实践中认真总结探索,及时调整完善,使创业素质工程得以不断深化和延伸,为我市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企业人才保证。
    一是要切实加强领导。创业素质工程经过一年的实施,各项工作进展都比较顺利,各地各部门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要努力克服懈怠思想和应付心态,进一步把这项工程抓实抓好。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做好任务分解、政策完善和督促检查等工作,处理好培训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和专门培训办公室要坚持做到专人负责实施工作,充分发挥培训机构的作用,注重调查研究,改进工作方法,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二是要认真组织实施。创业素质工程要抓出实效、抓出成果,关键是要抓好计划的落实工作,抓好具体的实施工作。各地各部门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站在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加快企业和人才发展的高度,认真抓好年度计划的实施。要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适时作出动态调整,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在把握全年计划任务的同时,突出重点,因人施教,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探索建立适合各类培训人员的特色载体。
    三是要注重宣传督导。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优势,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实施创业素质工程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途径,发动更多的企业和人才积极参与到素质培训中来。要及时总结推广实施创业素质工程的经验做法和实际效果,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为其他企业开展培训提供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借鉴经验。同时,要完善目标考核责任制,根据考核内容和要求组织开展定期不定期督查,各县(市、区)要加强对本地素质培训进展情况的检查和督促,市本级职能部门也要加强对对口部门检查和指导工作,以此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
    附:衢州市2005年创业素质工程实施计划表
    表格见PDF附件

 

中共衢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5年4月21日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