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衢州组织工作
第六期
(总419期)
中共衢州市委组织部编
1、常山县突出重点增强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江山市多措并举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3、衢江区加大经济型干部培养力度
简讯:
江山市扎实抓好《浙江省村级组织工作规则》的贯彻落实
一、实现“三个转变”,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一是培训内容由“组织指定”向“干部挑选”转变。培训前,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到基层现场调研等形式,征求干部教育培训知识的需求点,建立培训需求库,按参训人员类别设置主修课、必修课和选修课。二是培训内容由“理论”向“实用”转变。除必要的政治理论培训外,重点按照岗位的要求加强业务和实用知识培训。如对乡村干部的培训,重点选择了大棚蔬菜、胡柚栽培、食用菌、肉猪饲养等新技术作为培训内容,使这些干部学了之后就能用。三是培训内容由“普及型”向“专题化”转变。不求大而全但求少而精,挑选一些角度新、问题精、例证实、干部急需的知识进行专题化培训。如先后组织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行为》、《城镇规划与小城镇建设》等38个专题讲座。开设了WTO、电子商务等专题研修班28期。
二、坚持“三个注重”,突出培训方式的开放性。一是因人制宜,注重在“第二课堂”中培训干部。每次组织培训班都要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撰写调研文章。同时,根据不同干部的特点,采取下派锻炼、挂职交流等形式,对干部进行实践培养锻炼。二是依托基地,注重在“案例”教育中培训干部。选择了辉埠镇、新都园区和省三监等8个各具特色和典型示范作用较强的单位,作为干部培训基地,开辟了“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新型培训方式。如对新提任的县管干部安排在省三监培训基地,到职务犯罪人员服刑场所实地参观、听服刑人员现身说法,对新上任县管干部进行形象生动的警示教育。三是整合资源,注重在“借力”中培训干部。加强县乡党校主阵地建设,投资2000多万元建造党校新校区,整合县内各类成职学校培训资源,办班95期培训干部8908人次。积极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高等院校进行深造培训,出台措施鼓励机关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先后有208名机关干部参加大专学历教育,268名参加了大学本科学历教育,48名参加了研究生学历教育。
三、建立“三个机制”,确保培训工作的实效性。一是责任机制。按照“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分级负责、分类培训”原则,在县委干部教育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强化领导责任,落实培训人员与经费,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力度。二是约束机制。为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先后建立健全了干部培训工作的6大制度,包括:主体班点名调训制度、领导干部述学评学考学制度、培训质量评估制度、干部参加培训任职资格制度、培训统计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培训结束后将参训干部的培训成绩,存入干部培训档案,作为一段时期内干部选拔任用的考察依据。目前,已为全县429名县管干部建立了干部教育培训档案。三是评价机制。在每期主体班结束时,都要组织有关部门、教员和学员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连续两次不合格的,县委党校教师进行离岗培训,外聘教师进行解聘。近年来,县委党校及外聘教师有6名受到表扬和物质奖励,2名党校教师因教学效果评估不合格被送往上级党校进修,1名外聘教师因教学评估差而被解聘。
(常山县委组织部)
一、健全机制,加强干部培训工作管理规范。一是实行干部教育培训分级分线负责制度。市管领导干部由市委负责,市委组织部、党校等部门具体落实;优秀中青年干部、专业拔尖人才等由市委组织部负责抽调培训;部门、乡镇管理干部的日常教育培训由本单位负责,报市委组织部审批或备案,其中业务培训由各线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纳入市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每年单列预算干部教育培训经费55万,纳入乡镇、部门正常开支。二是完善干部学历教育审批制度。规定市管领导干部报读研究生班、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的要报市委审批,参加其它学历教育由单位审批,其它干部参加学历教育由本单位审批。三是建立“四统一”制度。对市管干部实行统一必读理论学习书目、统一理论学习笔记本、统一理论学习考试,实行机关干部统一时间集中学习制度。每年举办一期优秀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对机关部门、乡镇“一把手”,新上岗的领导干部和村干部进行轮训。
二、突出重点,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突出重点内容,做到“二个坚持”。坚持抓理论武装,始终把提高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及时调整充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学习内容。坚持抓综合素质提升,精心设计和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注重强化经济、法律、管理等知识培训,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全面推广案例教育,组织外出调研考察学习,提高干部参与经济、服务经济的能力。二是突出重点对象,实施分层施教。把市管领导干部尤其是乡镇、部门“一把手”、优秀中青年干部等明确为干部教育培训对象的重点,建立教育培训计划。
三、拓宽渠道,不断创新干部教育形式。一是探索建立开放式干部教育培训方式。鼓励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提高素质能力的教育培训,如参加自学考试、党校学习和各种业务进修等。目前我市参加各类研究生班学习的市管干部就有50多人,在职参加其它学历教育的干部有1000多人。同时开展联合办学、依托高校教师资源办班、专家学者授课、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开展对干部的培训。二是利用网络技术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在江山党建网、党政办公网上创办了干部学院,要求干部定期参加网上学院学习。积极与杭州商学院等高校合作,在电大、市委党校开展干部远程教育。
(江山市委组织部)
衢江区在“二次创业”中,针对经济型干部队伍总量不足、层次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力争用3?5年的时间初步解决经济型干部紧缺的问题。
一、制定科学培养规划。制定《衢江区2005?2009年经济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实行专项培训。围绕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每年都举办招商引资、外贸实务、专项技术人才、经济型后备干部等专项培训班。同时鼓励干部积极参加学位教育和证书考试。建立了经济型干部培养教育基金,鼓励干部参加经济类双学历教育,力争通过3-5年时间,使全区经济部门的干部全部达到经济类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经济类毕业的领导干部和中青年干部占全区的50%以上。同时每年从现有科级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中选拔一批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在40岁以下,有发展潜力的到高等院校、国外带薪深造进修或攻读MBA学位。鼓励经济部门干部和经济类干部参加经济、会计、评估、造价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考试,对获得经济类中高级职称的干部进行奖励并将其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同时鼓励经济型干部参加外语培训考试,培养外向型经济人才。
二、精心设计锻炼平台。一是组建专职招商队伍。选调一批有潜力、有闯劲、年富力强的干部从事专职招商引资工作,使干部在经济工作一线接受锻炼,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二是组织上挂锻炼。围绕区委中心工作,目前抽调了15名经济部门的骨干上挂到市经济开发区、市计委等经济部门学习锻炼。三是组织外派挂职锻炼。每年有计划地选派10名在经济工作一线的区管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工作经验。目前已组织外派一批干部到武义学习园区建设,到富阳学习造纸产业规划等。
三、强化经济型干部队伍管理。建立经济型干部队伍信息中心。下发调查表,掌握各单位经济专业及从事经济工作的干部基本情况,建立经济型干部队伍信息库。同时对经济型干部的学习培训、工作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建立督查汇报制度。对招商员、外派及上挂干部要求每月向区委组织部书面报告思想、工作情况。在培训锻炼结束后,都要结合区里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如工业功能区建设,产业布局等进行调研,写出调研文章。同时有关部门将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经济型干部信息中心的档案内,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
(衢江区委组织部)
简讯
●江山市扎实抓好《浙江省村级组织工作规则》的贯彻落实。一是加大学习宣传力度。将《规则》作为新一届村两委干部上岗培训的重要内容,印制成方便实用的单行本,人手一册,及时发到村两委干部手中。对列入争创五好村党支部五年规划的村,要求把《规则》的具体内容上墙公布,目前,全市已有335个行政村做到《规则》上墙。二是结合实际制定操作版。提炼归纳出村党支部“两推一选”制度、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党员发展“三推一定”制度等九项制度,作为《规则》的操作版,制作成塑封单行张,发放到每个乡村干部和行政村党员。三是组织《规则》知识考试。组织乡镇、村两级干部(包括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乡镇联村干部和各行政村两委干部)进行测试,考试采取市里统一命题,各乡镇分头组织的形式进行,并实行闭卷答题,考试计划在7月份村干部上岗培训全面结束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