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衢 州 市 精 神 文 明 建 设
简 报
创建专刊(第41期)
衢 州 市 创 建 办 编
【结对共建活动专辑】
?我市“双五结对、共建文明”活动初显成效
为及时了解我市各地各部门开展结对共建工作进展情况,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完善提高,9月27日-10月12日,市文明办组织各县(市、区)文明办主任在全市开展了巡回检查。相继召开了6个座谈会,检查走访了60余个结对对子。
从检查情况来看,各地各部门领导重视,紧扣中心,把“双五结对、共建文明”活动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个有效载体,与“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新农村建设、万民农民素质工程、文化特色村建设等工作统筹考虑,整体推进。在结对共建活动中各文明单位主动放下架子,把农村作为员工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基地,积极组织员工到村里走访,参与共建活动,感受农村生活,增强了服务农民群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各结对村把“双百结对共建文明”活动作为发展村级经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难得机遇,认真学习和推广文明单位的先进思想、发展理念、科学技术和创建经验,增强行政村发展后劲。通过结对共建活动,使结对双方接受了教育,感受了文明,享受了温暖。
一、主要特点
1、围绕提高农民素质,开展宣传教育。利用形势报告会、专题讲座、科技信息咨询等形式,开展法制知识、市场知识、科普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等培训,进行形势政策教育,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提供就业机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衢州市公管处、市地质二队、市人民医院等单位组织干部在结对村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文明礼仪的培训、健康科学知识讲座,引导农民群众增强健康意识、卫生意识。衢江区农行请来了结对村的村干部,为支行的党员干部进行创业史的教育,并把结对村作为该行的教育基地,通过身边的事例和农村生活的体验,开展双向互动地教育。杭金衢高速公路衢州服务区从小南海半潭村当地村民就业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农民素质,优先考虑从该村招聘农民到服务区工作,一举解决了20余位农民的就业问题,此项举措就使全村增收30余万元,受到了村民的欢迎。`
2、围绕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举办文化活动。针对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较差的实际,各文明单位加大了投入,帮助结对村改善行政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村级图书阅览室,开展球类、棋类、书画比赛,组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龙游县乡公路稽征所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到志棠镇三槐堂村举办迎中秋文艺晚会活动,整个活动分为“走农家、问村情、话文明”,“舞草龙、庆丰收、享太平”,“唱赞歌、赏明月、共联欢”三个阶段,吸引了本村和附近村1500余人前来观看,农民群众深有感触地说“结对真好,我们已经很多年没看过这么好看的戏,这么热闹过了。” 龙游县乡公路管理所与西何村结对,双方积极组建西何女子腰鼓队和文艺小分队,并聘请专业老师进行业务指导,帮助培养文艺人才,使结对村真正有了一支村民自己的“拉得出”的文化活动队伍,丰富了当地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3、围绕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办好实事。许多结对单位开展为困难户送温暖,助学帮困等活动,真心实意地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并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从切实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着手,改善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促进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开化县结合结对共建活动,积极探索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作,提出了“门前三包,统一收集,就地分捡,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的科学模式。目前,全县32个村试点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既净化了农村的卫生环境,又保障了农村公共卫生安全。市交通局稽征处结合单位实际,编排线路,安排班次,为余家山头村开通公交车,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市移动公司出资15万元修建了“移动桥”、凉亭等便民设施,并在村口设置了宣传橱窗、村牌等,为村民提供了休闲的场所,也提高了村子的品位;龙游县环保局立足实际,发挥优势,与结对村模环乡姚西塘村合力共建生态文明村。常山县液压机厂针对天马镇呈村村的丰富毛竹资源,由下属的竹制品加工厂出资3万元,帮助筹建竹制品加工厂,既推动了结对村的经济发展,也为本单位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真正实现双赢。
4、围绕增强活动可持续性,完善工作机制。在结对共建活动中,各地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一是建立领导机制。各县(市、区)和文明单位都相应建立组织,加强对这项活动的领导。为加强沟通联系,市文明办编印了结对共建工作手册,把具体工作落实到责任人,切实承担起日常的组织、协调、督促、推动职责。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各结对单位各行政村都制定了五年规划,并分批次分阶段安排工作重点,确定每年必须办一两件实事,把近期共建工作与长远工作相结合。龙游县建立工作联席制度,每季度结对单位必须相互走访、召开一次座谈会,每年开展两次以上工作交流活动,通过座谈交流促进共建工作,提高共建水平。柯城区根据“优势互补,定期活动,注重实效”的原则,安排25所城镇学校、25个社区、25位文体指导员与25个村进行专项结对,开展文化交流,促进农村文化建设。衢江区确立了“五步流程”工作法。即结对双方“互相走访→认真磋商→拟定方案→认真实施→完善提高”的五步工作流程。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建立结对共建目标责任制,把共建结对工作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创建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加大对结对共建工作的检查督促力度,并建立了情况通报制度。江山市研究制订了结对共建考核奖励机制,实行“结对工作项目化”,每年对这项活动进行定性定量考核评估,做到“动态管理,长效管理”。
虽然,我们在结对共建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思想认识上不够统一,个别单位还有任务观念,部分行政村也还有“等、靠”的思想,不够积极主动;工作进度面上还不够平衡;结对共建形式比较单一,“资金帮扶”相对要多一些。以上这些问题已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将在下步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下一步打算
结对共建是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如何保持结对双方良好的工作状态是取得成效的关键。下步我们将根据活动要求,继续挖掘活动内涵,深化认识,加强指导,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将这项的活动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1、加强领导,进一步形成共建合力。一是各地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双五结对”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切实把结对共建作为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认真做好指导、协调、组织工作,确保结对共建活动的各项目标和任务真正落到实处。二是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要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合力推进结对共建活动工作机制。文明委要定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落实各项措施,切实解决结对共建活动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三是加大对结对共建工作的检查督促力度。建立健全共建工作信息反馈制度,要求各县(市、区)确定专人负责信息反馈工作,及时向市文明办上报文明单位在结对共建中所做的工作、碰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
2、突出重点,精心组织“三送”活动。一是送文化。结合今冬明春的“五下乡活动”,各单位既要送文艺影视和图书,还要送时事政策知识、科技等等,做到农民需要什么送什么,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文化送到农民送到“心坎”上。春节前夕,利用“农家乐”大篷车开通的契机,开展多样的文化活动,如组织文艺小分队下农村演出、开展与农民群众联欢、送春联到农户等活动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让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二是送温暖。春节前开展“扶贫帮困进农户”主题实践周活动。结对单位组织干部每个家庭具体联系一户困难群众家庭,深入农村,走访慰问,帮助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帮一”长效帮扶措施和机制。三是送文明。在春节期间开展“文明单位送文明”活动。组织干部下农村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讲座,发倡议书,大力宣传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引导农民和干部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遏制各种陈规陋习,树文明新风。组织结对单位集中开展村容村貌卫生整治,促进“三德”上墙,把文明带到农村,把健康传播到农村,让农民群众过个文明的春节。
3、广泛宣传,营造共建活动的浓厚氛围。一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双五结对共建文明”活动的重要意义、结对工作中的经验、方法、事例等扩大影响面。二是要注重分类指导。结对共建活动立足于农村,服务于农民。但是,由于农村缺少人才、资金,光靠农村自身的力量是很难完成这项工作的。实践证明,工作指导到位的、扶持力度大的地方,工作都开展的较好。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扶持和指导力度,指导结对双方因地制宜的开展活动,要有自己的特色,创自己的品牌。三是发现典型,培育典型,继续开辟“双五结对、共建文明”专辑,及时刊发活动信息,通过“双五结对、共建文明”专辑及时通报结对共建工作进度,推广先进经验,促进共建工作开展。四是进一步整合各种资源,合理利用现有结对渠道,打造特色,凸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