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 州 市 人 民 政 府
政 务 督 查 通 报
〔2005〕7号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五年七月十九日
〔按〕 2005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计划下发后,各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进展情况总体较顺利。现将1-6月的进展情况予以通报。下一步,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根据孙建国市长在市政府为民办实事计划实施情况汇报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明确要求,落实责任,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切实加快实施进度,确保如期完成任务。要进一步完善各级“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的责任体系;细化分解任务,落实专门班子和人员,全力以赴抓好组织实施;对涉及多个单位的项目,牵头单位要主动协调,相关部门要积级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请各责任单位将实施情况于每月5日前报送市政府督查室。
1-6月市政府为民办实事计划实施情况
(一)促进就业再就业
1、全市增加就业岗位2万个,帮助实现再就业7000人。
责任单位:市人劳局。
进展情况:上半年,新增就业岗位11177个,完成全年任务的55%。帮助实现再就业4169人,完成全年任务的59%。
2、农民素质培训10万人,就业转移农民6万人。
责任单位:市农办。
进展情况:已培训农民7.4万人,其中劳务技能培训3.7万人,培训后转移就业2.47万人。
3、提高就业人员劳动合同签订率。
责任单位:市人劳局。
进展情况:劳动合同率有了一定的提高,上半年,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为81.04%。
(二)加大社会保障力度
4、依法加强社会保险,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净增6000人,基金收缴率95%;医疗保险净增6000人;工伤保险净增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14.5万人。
责任单位:市人劳局。
进展情况:截止5月底,全市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127769人,上半年净增-4141人,基金征缴率为96.77%,基金累计结余23499万元,基金支付能力为5.87个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09个月。全市净增医疗参保人数为5528人,完成全年任务的81.37%。全市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76954人,上半年净增-796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4.13万人,完成任务的96.7%。
5、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被征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入学资助等五项社会救助体系。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卫生局、人劳局、教育局。
进展情况:1、最低生活保障。截止6月底,全市有低保对象27773户49931人,其中城镇低保对象2538户4634人,农村低保对象25235户45297人。上半年全市低保金支出1478.7827万元,其中城镇232.5375万元,农村1246.2452万元。一是出台了《关于做好2004年度困难群众基本消费品价格上涨一次性补贴工作的通知》(衢政办发〔2004〕157号)文件,对全市的物价补助到位情况进行了督促落实。据统计全市共有58333人领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补贴,其中低保对象49580人,特困职工及其他对象8753人,共计发放补贴405.351万元,其中补贴低保对象330.653万元,其他对象74.698万元。二是指导督促各县(市、区)在第一季度完成对低保户的重新审核工作,分类建档到位。全市通过一季度的全面认真调查到户的审核,共有594人取消低保、五保,新增低保对象32户80人。2、全市城乡“三无”、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健全完善敬老院长效管理机制上,明确提出了2005年为“管理规范年”。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敬老院管理基本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目前全市五保集中供养率保持在80%以上,集中供养标准基本达到当地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0%以上,人均年标准在2500-3200元。各地在实施医疗补助中,均对“三无”、五保对象给予特殊的优惠,较好地缓解了医疗难的问题。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目前全市196万农民中己有155万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农村人口78.97%。4、被征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1-6月,全市新增被征地参保人员1847人,其中市本级1009人。同时,组织开展了市经济开发区、西区被征地农民培训工作,对开发区75名失地农民、西区156名失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5、贫困家庭子女入学资助。完善了实施计划,从2005年起实施“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进一步加强扶困助学工作,多方筹措资金,继续推行和完善“教育券”制度,建立和完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减、免、奖、贷、助等多元资助体系,努力构建完整的教育救助体系,确保不让一个农村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上半年,全市共有7029名学生享受免费就学。其中小学3068人、初中2361人、高中1600人;共减免费用387.94万元,其中小学66.2万元、初中105.4万元、高中216.34万元。
6、建立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进展情况: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和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的通知》(浙政发〔2004〕28号)文件精神,在去年龙游和开化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设,指导和督促各县(市、区)起草出台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目前衢江区、龙游县、江山市、常山县、开化县政府均已出台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办法,柯城区政府正在修改完善中。
(三)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7、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加快农村食品安全市场监管“三网”建设,建成监管责任网,农村现代流通网、群众监督网覆盖率分别达到30%,构建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农村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达到90%,保障饮食和用药安全。
责任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贸粮局、工商局、卫生局。
进展情况:1、食品放心工程: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2005年衢州市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工作安排》和《关于做好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对食品放心工程进行全面部署。目前,工商、贸粮、质监、农业、卫生等相关部门正在制定细化的工作方案。药品放心工程:深入开展了以“药品打假在农村”为主题的药品专项整治,组织开展无证医疗器械和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包装标识的专项检查工作,及时查处药品医疗器械违法行为,积极打造“药品放心工程”。1-6月,全市出动执法检查5011人次,共立案查处药械违法案件110起,涉案金额283.6万元。2、农村食品安全市场监管“三网”建设:监管责任网方面,市政府已与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签订了《2005年食品药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并起草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制规定,正在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农村现代流通网方面,市政府已下发《关于切实加强千镇连锁超市和万村放心店工程建设工作的意见》(衢政发〔2005〕29号),市贸粮局等正拟订建设方案,积极开展市本级“千镇连锁超市”建设工作。群众监督网方面,正在实施“万村放心店”工程。到目前为止,全市“三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134个乡镇有23个乡镇开设了连锁超市,门店数达41个,乡镇覆盖面为17.2%,全市2528个行政村中,已经完成并挂牌的农村放心示范店共110家,正在改造培育放心店467家,行政村覆盖面达22.82%;全市已设立乡镇消费维权监督站122个,消协分会32个,聘请消费维权监督员2528名。3、农村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目前92%的乡镇(中心)卫生院、78%的村卫生室达到药品规范化管理要求。
8、确定一所公立医疗机构作为惠民医院,为困难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责任单位:市卫生局。
进展情况:制定了《衢州市惠民医院管理意见》(讨论稿),拟依托市中医院建立衢州市惠民医院,并就医疗救助对象、救助内容、救助金管理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待经市政府审议通过后,于8月底前正式挂牌成立。
9、建设市人民医院分院,建成市急救中心、老年疾病康复楼。
责任单位:市卫生局。
进展情况:(1)市人民医院分院建设项目:市人民医院分院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计划今年10月份开工建设,2006年底竣工。目前已完成土地征用、建筑方案及初步设计,建设用地内的排洪渠设计基本完成。已完成投资650万元(大部分为征地费用)。(2)市急救中心建设项目:6月12日正式动工建设,目前已完成基础部分的施工,正在进行一层框架的浇筑。(3)老年疾病康复楼建设项目:已于2004年9月14日动工建设,目前主体工程装修已完成,现正在进行周围配套设施建设及筹备购置医疗仪器及配套家具,预计10月份完工并正式投入使用。
(四)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条件
10、建成800公里乡村康庄工程和450公里县道砂改油工程,实现全市县道路面硬化。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
进展情况:1、乡村康庄工程。至6月底,全市乡村康庄工程建设已开工1396.1公里,完成693.9公里,完成率86.7%,累计完成投资13878万元。2、县道砂改油工程。工程项目开工率达100%,完成投资9586万元,累计完成基层293公里、水泥砼路面面层90公里、沥青路面15公里,完成病害桥修复改造5座,工程形象进度为42%。
11、加快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完成县城35KV及以下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衢州城网建设完成投资6000万元。
责任单位:市电力局。
进展情况:县城35KV及以下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完成年度计划投资额的27%,衢州城网建设完成投资1738万元。
12、实施市区公共停车场布点规划,改善市区停车条件。
责任单位:市规划局。
进展情况:正对规划方案作进一步完善调整。
13、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交通局。
进展情况:正在制定完善实施方案。
14、完成衢江新区供水主管道建设,西区供水主管道完成50%以上。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西区管委会。
进展情况:衢江新区供水主管道建设已完成,并与衢江新区原有管网接通,可以实施供水。西区供水总干管项目已完成调查摸底,施工图设计已完成,目前正在组织招标、借地政策处理,预计8月底能完成政策处理,并开工建设。
(五)开展城乡环境整治
15、完成30个示范村建设和300个村环境整治。
责任单位:市农办。
进展情况:上半年全市新启动建设示范村32个、整治村226个。
16、市区完成4座公厕、1座生态公厕、2个垃圾中转站建设和2个垃圾中转站改建。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开发区、西区管委会。
进展情况:1、改建马站底、松园2个垃圾中转站:马站底垃圾中转站已于7月初开工,松园垃圾中转站改造已根据需要调整为对北门垃圾中转站进行改造,目前项目已完成施工图设计等前期工作。2、白沙垃圾中转站建设:选址于市开发区白沙功能区,其中建设所需土地由市开发区提供,建设费用市开发区正和市建设局协商,要求各承担一半。市建设局表示将在下半年向市财政局争取此项建设资金。3、西区管委会承建的1个垃圾中转站已完成选址和设备采购;2座公厕1座已建成,1座选址已初步确定。市开发区承建的2座公厕正在抓紧做前期工作。4、2005年拟完成斗潭、南湖公园2座生态公厕建设,目前斗潭生态公厕已调整为北门街拆迁地块,目前设计方案已完成;南湖公园生态公厕已并入煤机厂拆迁地块,由开发商实施。
17、制定并实施农村沼气建设规划,推进生态农村建设。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
进展情况:1、农村沼气建设。完成了《衢州市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的制定,并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2、生态农村建设。一是组织好沼气专业村的建设。重点抓了柯城、衢江四个沼气示范点500只沼气池的建设,上半年新建户用沼气池497只,总容量达7000多立方米。二是积极推广“器?沼?池”模式,把生活污水沼气净化工程建设项目与农村“改圈、改厕、改厨”结合起来,优化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上半年在建生活污水沼气工程21处,总容积达2000多立方米。三是开展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组织推广“生态型”、“环保型”、“生态能源型”等不同模式的沼气工程,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畜禽养殖生态条件,促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上半年实施24处,2860立方米。四是加强“三沼”(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示范,积极推广“猪?沼?果(作物)”沼液浸种等农村能源生态模式,促进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提高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减本增收,上半年建成8000多亩的沼液浸种示范区。
18、抓好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确保饮用水安全。强化水、空气质量监测、监管,全市工业废水废气排放达标率达90%,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0%;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定期公布环境质量报告。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进展情况:1、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在调研基础上,下发了《衢州市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并根据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了乌溪江库区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方案上报市政府,下步将着手组织实施。2、上半年,全市工业废气废水排放达标率95%,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5.8%,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3、定期公布环境质量报告,每星期在衢州日报上公布城市空气质量周报,按季向市统计局报告当季的全市环境质量季报。
(六)开展帮扶解困
19、全市改善6万农民饮水条件,解决7000农民饮水困难。
责任单位:市水利局。
进展情况:截止目前,全市2005年共投入饮用水工程建设资金2217万元,改善2.59万人饮水问题,解决0.4万人的饮水困难(包括2004年部分项目扫尾工程)。
20、全市完成1.2万人下山异地脱贫,其中乌溪江库区2420人。
责任单位:市农办。
进展情况:上半年全市续建下山出库移民小区(点)31个,新启动建设11个,已安置下山出库移民1132户4040人。
21、全市乡镇、街道和部分城市社区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为特困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法律援助。
责任单位:市司法局。
进展情况:研究制定了《衢州市法律援助“实事工程”实施方案》,各县(市、区)也相继制定了《“实事工程”实施意见》,1-6月,市、县两级法律援助中心共接待群众法律咨询3680人次;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765件,同比增长51%。研究制定了《关于乡镇(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的意见》,对各乡镇(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的组织设置、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工作纪律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同时要求各县(市、区)将法律援助的范围、法律援助对象、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以及法律援助的工作流程在乡镇(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统一制牌上墙,公布于众,接受社会监督。到7月10日止,已在48个乡镇和19个社区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并在妇联、残联、工会、团委、老龄委、监狱等31个群众团体及部门单位建立了法律援助联络站。
(七)加强教育文化工作
22、实施农村教育“三工程一计划”,即全市农村中小学教育“名师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学校改寝室改食堂工程、为农村寄宿学生“送营养工程”和农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进展情况:1、名师资源共享工程。计划从2005年起,在今后3年全面实施“名师资源共享工程”,拍摄制作中小学各类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经验讲座等,存放在衢州教育网和各县(市、区)教育网,或刻录成DVD光盘,提供给农村师生观看学习。高中段课程的摄制由市本级为主实施,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摄制由各县(市、区)为主实施。上半年已拍摄和制作各类课程100多节;发放省教育厅优秀课堂实录DVD光盘4000多张;制订2005年度《衢州市名师资源共享工程第一批拍摄计划》,并完成衢江、巨化学校的课堂拍摄任务。迄今,共有41200多人次点击观看网上名师课堂。2、农村学校改寝室改食堂工程。计划从2005年开始,用2-3年的时间,全面完成农村学校改寝室改食堂任务。全市计划总投入2.94亿元,总建筑面积为341400平方米,其中宿舍208900平方米、食堂132500平方米。根据三年计划,争取两年完成的总体要求,2005年要完成计划任务的40%。目前,各县(市、区)都制定了明确详细的“两改”计划,并已于暑期展开实施。3、为农村学生“送营养工程”。制定了实施计划,2005年上半年以农村中小学校寄宿学生为对象开展“送营养”工程试点工作,免费提供1餐荤菜、2餐素菜,标准为每生每星期5元,每生每学年(以40周计)200元。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再予以推开,在今后几年全面实施,保障农村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健康成长。目前,“送营养工程”试点工作已正式开展。全省农村教育工作现场会后,按照省里统一部署,“送营养工程”调整为“农村中小学爱心营养餐工程”,资助标准不变,资助对象适当调整。上半年全市试点学生总数为2962人,其中小学1808人、初中879人、高中275人。4、农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已制定实施计划,从2005年起开始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一是以3年为一个周期,组织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开展以“三新一德”(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新一轮全员培训,计划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1.48万名,预计投入经费2800万元。二是择优选拔部分优秀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全市将选拔省级、市级骨干教师共660名,预计投入培训经费210万元。目前,已制定《衢州市教育局关于启动“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方案》。
23、市区建成数控广播宣传网。
责任单位:市广电局。
进展情况:对数控广播实施方案进行了细化。计划分二期完成,设计安装数控广播400只,总投资约100多万元。2005年计划完成150只数控广播的安装工作,分别在市区主要公交车站站台、江滨公园(紫荆段)、兴华苑小区、礼贤门、南湖公园、县学塘安装数控广播;将火车站广场、斗潭公园背景音响接入数控广播系统。目前已完成74只数控广播安装工作。
24、图书馆、博物馆、部分文保单位免费向社会开放。
责任单位:市文化局。
进展情况:已完成。其中,图书馆于2005年5月18日开放;博物馆及7个文保单位(水亭门城楼、天妃宫、神农殿、周王庙、书院、大南门城楼、弥陀寺)于2005年5月1日开放。
(八)美化中心城市
25、建设高速公路东接线工程。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
进展情况:4月7日通过省国土厅土地预审,完成土地勘察定界工作,6月10日完成初设会审并报省发改委审批。完成投资350万元,1.02公里已开工路段路基完成70%。
26、完成衢化路、讲舍街改造。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
进展情况:1、衢化路南段改造工程2005年计划投资8000万元。已于6月初开工,分两个标段实施,目前已完成污水管埋设约500米。2、讲舍街改造工程总投资2460万元。目前道路路基已平整完毕,管线全部埋设完成,正进行基层浇筑。约完成工程总量的40%。
27、完成姚家、徐家坞、鸡鸣防洪主体工程。
责任单位:市水利局。
进展情况:目前,三条防洪堤的招投标工作已全部结束。鸡鸣防洪堤的政策处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征地涉及村土地已全部交付,目前已开工建设。姚家防洪堤的政策处理工作因村干部内部对土地政策处理思想没有真正统一,工作有所影响。徐家坞防洪堤目前因徐家坞村部分土地地类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同时因换届等原因,工作有所停顿,虽经区乡协调,但意见仍未统一。浮石乡航东村目前村民的土地丈量已全部结束,并已同意交付土地。
28、完成石梁溪河道整治一期工程。
责任单位:市西区管委会。
进展情况:石梁溪河道整治一期工程(防洪堤,河道疏浚)已完成土地征用530亩,完成左岸防洪堤85%,右岸防洪堤42%,完成河道疏浚45%。
29、建成新火车站。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
进展情况:新客站站房主体结构完成,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完成总投资2560万元,完成站前区投资327万元,通站道路已经开始开工建设、站前区建设初步设计已批复,通站道路路基、地下管线已全面铺开,正在紧张的施工中;新火车站站前区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已由浙江省发改委下达批复,进行优化设计,安置小区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九)实施“居者有其屋”工程
30、全市完成210户残疾人危房改造。
责任单位:市残联。
进展情况:残疾人“安居工程”任务已基本分解落实到户,约30%的残疾人户已经建成新房,40%已按计划在建或维修,30%待定。
31、市本级建成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1.5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
进展情况:1、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已完成初步设计会审,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标文件编制等前期工作。2、建设1.5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目前6000平方米已确定与2005年的经济适用房一并建设,完成了所有前期工作;另外9000平方米已选址南区雷达站地块,目前正开展拆迁工作。
32、市区建成7万平方米农民公寓式安置房。
责任单位:柯城区政府。
进展情况:1、北门新村公寓式安置。规划建公寓房17幢386套,建筑面积为56509平方米。已开工建设,目前完成总工程量的40%。预计2005年9月主体完工,2006年3月交付。2、铁路南村公寓式安置。该地块规划建公寓房6幢258套,建筑面积25139平方米。省政府已同意对该地块进行征收。现正开展相关征迁工作,目前仍有19户农民未签订拆迁协议,另有12户农民已经签订拆迁协议但未腾空住房。
(十)完善公共安全预警处置机制
33、建设地质灾害气象条件预警系统,完成地面监测网建设。
责任单位:市气象局。
进展情况:自动站布点工作已基本完成,建设资金已基本到位,正在进行选点和组织设备采购。计划9月份前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并联网运行,正式投入使用。
34、完成市区公安指挥和城管监控系统。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执法局。
进展情况:1、公安指挥系统:已制定项目的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目前,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市公安局正与市政府采购中心衔接有关项目的招标事宜,预计7月16日前发布招标公告,8月上旬完成项目招标,整体项目建设于11月中旬前全面完成。2、城市监控系统:公安局、综合执法局共同开展了前期工作,基本摸清了首期建设布点。编制了实施方案(讨论稿),拟市监控中心与公安指挥系统同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