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 州 市 人 民 政 府
政 务 督 查 通 报
〔2005〕9号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五年八月十二日
1-7月市政府为民办实事计划实施情况
(一)促进就业再就业
1、全市增加就业岗位2万个,帮助实现再就业7000人。
责任单位:市人劳局。
进展情况:全市新增就业岗位12943,完成全年任务的64.7%;帮助实现再就业5074人,完成全年任务的72.5%。其中市本级新增就业岗位4760个,完成全年任务的59.5%;帮助实现再就业1526人,完成全年任务的58.7%。
2、农民素质培训10万人,就业转移农民6万人。
责任单位:市农办。
进展情况:全市共投入培训经费1112万元,举办农民素质培训班1390期,培训农民8.89万人,其中劳务技能培训4.71万人,培训后转移就业3.18万人。
3、提高就业人员劳动合同签订率。
责任单位:市人劳局。
进展情况:截止7月底,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为81.6%。
(二)加大社会保障力度
4、依法加强社会保险,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净增6000人,基金收缴率95%;医疗保险净增6000人;工伤保险净增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14.5万人。
责任单位:市人劳局。
进展情况:(1)截止7月底,全市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
134189人,净增-1429人,比6月底增加2712人;基金收缴率为97.53%,基金累计结余27924万元,基金支付能力为7.12 个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0.27个月。其中市本级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56679人,净增861人,基金收缴率为97.76%,基金累计结余6525万元,基金支付能力为3.23个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0.26个月。(2)全市净增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6062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1.03%。其中市本级净增248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310%。(3)全市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79891人,净增2141人,比6月底增加2937人,完成全年任务的21.41%。其中市本级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42450人,净增906人,完成全年任务的56.63%。(4)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4.29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98.55%。其中市本级为5.3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96.01%。
5、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被征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入学资助等五项社会救助体系。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卫生局、人劳局、教育局。
进展情况:(1)最低生活保障。截止7月底,全市有低保对象27767户49910人,其中城镇低保对象2532户4613人,农村低保对象25235户45297人。1-7月全市低保金支出1517.1733万元,其中城镇低保金270.9281万元,农村低保金1246.2452万元。(2)全市城乡“三无”、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敬老院管理基本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全市五保集中供养率保持在80%以上,集中供养标准基本达到当地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0%以上,人均年标准在2500-3200元。(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7月份未有新的进展,全市农村参保人数与6月份持平(全市196万农民中有155万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农村人口78.97%)。(4)被征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1-7月,全年新增被征地农民1904人,其中市本级1010人,全部办理了基本生活保障手续。(5)贫困家庭子女入学资助。上半年,全市共有7029名学生享受免费就学,共减免费用387.94万元。市教育、财政、民政、民宗、残联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衢州市城乡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实施办法〉的通知》,并要求各县(市、区)在暑期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制定全年实施计划并向省里上报。下步将根据《衢州市城乡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实施办法》,认真组织实施相关工作,计划秋季开学前完成教育券的发放工作。今年全市计划资助中小学生26400名,原则上使义务教育阶段受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的比例达9%左右,预计减免费用总额达1280万元。其中市本级1460人,投入210万元。
6、建立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进展情况: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和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的通知》(浙政发〔2004〕28号)文件精神,在去年龙游和开化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设,指导和督促各县(市、区)起草出台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目前,除市本级因并入柯城区城乡医疗救助办法尚未出台外(已报区政府,尚在修改完善),其余均已出台。
(三)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7、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加快农村食品安全市场监管“三网”建设,建成监管责任网,农村现代流通网、群众监督网覆盖率分别达到30%,构建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农村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达到90%,保障饮食和用药安全。
责任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贸粮局、工商局、卫生局。
进展情况:(1)食品放心工程: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2005年衢州市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工作安排》进行部署,并出台了《关于做好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定期、不定期在在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领域,组织开展执法行动和专项检查、专项整治,加强食品市场安全监管,取得了明显效果。(2)药品放心工程:深入开展了以“药品打假在农村”为主题的药品专项整治,组织开展无证医疗器械和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包装标识的专项检查工作,及时查处药品医疗器械违法行为,积极打造“药品放心工程”。1-7月,全市出动执法检查6032人次,共立案查处药械违法案件132起,涉案金额303.6万元。其中市局共查处药械违法案件62起,涉案金额241万元。(3)农村食品安全市场监管“三网”建设:①农村流通网建设。加快推进“千镇连锁超市”工程建设,全市有31个乡镇开设了连锁超市,连锁门店数达到51家,乡镇覆盖率为23%,初步形成了直营店、连锁便利店、加盟店共同推进的良好格局。稳步推进“万村放心店”工程建设,全市已完成挂牌的农村放心店有507家,占全年任务(904家)的56%,正在培育的有475家。②监管责任网建设。市政府与6个县(市、区)政府及市级7个部门分别签订了食品药品监管目标责任书;开化、江山、常山、龙游四个县(市)政府也分别与所属乡镇及有关部门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市教育部门与下属学校签订了包括食品安全在内的学校卫生安全责任书;质量技监部门与辖区食品生产企业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书等,初步建立了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我市监管责任网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下步将进一步细化、完善和规范。③群众监督网建设。全市已建立乡镇消费维权监督站122个,消协分会32个,在行政村聘请消费维权监督员2528名。4月份开始开展分期、分批、分乡镇的监督员培训工作,计划8月底完成培训。(4)农村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92%的乡镇(中心)卫生院、81%的村卫生室达到药品规范化管理要求。
8、确定一所公立医疗机构作为惠民医院,为困难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责任单位:市卫生局。
进展情况:拟依托市中医院建立衢州市惠民医院。已制定《衢州市惠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就医疗救助对象、救助内容、救助金管理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该试行办法已组织相关部门讨论修改,待市政府审议通过后正式挂牌成立。
9、建设市人民医院分院,建成市急救中心、老年疾病康复楼。
责任单位:市卫生局。
进展情况:(1)市人民医院分院建设项目:预计今年10月份开工建设,2006年底竣工。目前已完成土地征用、建筑方案及初步设计会审、建设用地内的排洪渠设计。下步将进行地质勘探、招标等工作,争取年底完成主体结顶。(2)市急救中心建设项目:已完成基础部分及主体一、二层框架的建设,正在进行三层框架的施工,计划12月底峻工。(3)老年疾病康复楼建设项目:主体工程装修已完成,现正在进行周围配套设施建设及筹备购置医疗仪器及配套家具,预计10月份完工并正式投入使用。
(四)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条件
10、建成800公里乡村康庄工程和450公里县道砂改油工程,实现全市县道路面硬化。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
进展情况:1、乡村康庄工程。已开工1528.2公里,完成827.1公里,完成计划的103.4%,累计完成投资16542万元。2、县道砂改油工程。已开工建设64个项目,其中已全面完成14个项目,全市累计完成基层419公里,面层273公里,改造加固病危桥6座,完成投资11703万元,占计划的63%。预计11月全面完成。
11、加快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完成县城35KV及以下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衢州城网建设完成投资6000万元。
责任单位:市电力局。
进展情况:县城35KV及以下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完成投资额的32%,衢州城网建设完成投资2663万元。
12、实施市区公共停车场布点规划,改善市区停车条件。
责任单位:市规划局。
进展情况:正对规划方案作进一步完善调整。8月中旬可完成第三轮方案的调整完善,9月份组织论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年底前形成最终成果上报市政府审批。
13、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交通局。
进展情况:根据市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精神,正对方案进行调整完善。
14、完成衢江新区供水主管道建设,西区供水主管道完成50%以上。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西区管委会。
进展情况:衢江新区供水主管道建设已完成,并与衢江新区原有管网接通,可以实施供水。西区供水总干管项目已完成调查摸底,施工图设计已完成,目前正在组织招标、借地政策处理,预计8月底能完成政策处理,并开工建设。
(五)开展城乡环境整治
15、完成30个示范村建设和300个村环境整治。
责任单位:市农办。
进展情况:截止7月底,全市新启动建设示范村44个、整治村226个。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全面启动,有411个村列入第一批垃圾集中收集处理。
16、市区完成4座公厕、1座生态公厕、2个垃圾中转站建设和2个垃圾中转站改建。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开发区、西区管委会。
进展情况:1、改建2个垃圾中转站:马站底垃圾中转站改造,已于7月初开工,8月中旬可完成。北门垃圾中转站改造,已完成施工图设计等前期工作,8月中旬可开工。2、建设2个垃圾中转站:市开发区承建1个,选址于市开发区白沙功能区,现图纸正在委托设计中,建设经费正在向市财政局争取。西区管委会承建的1个垃圾中转站已完成选址和设备采购。3、建成4座公厕:西区管委会承建2座,其中1座已建成,1座选址已初步确定。市开发区承建的2座正在抓紧做前期工作,1座已进入图纸设计阶段,另1座图纸正在委托设计。4、生态公厕建设:2005年拟完成斗潭、南湖公园2座生态公厕建设,目前斗潭生态公厕已调整为北门街拆迁地块,设计方案已完成;南湖公园生态公厕已并入煤机厂拆迁地块,由开发商实施。
17、制定并实施农村沼气建设规划,推进生态农村建设。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
进展情况:1、农村沼气建设。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意见,对《衢州市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进行了修改,并于7月20日组织省、市农村能源、环保、财政、畜牧五位专家进行论证。目前,正组织相关人员进一步完善。2、生态农村建设。一是组织好沼气专业村的建设。重点抓了柯城、衢江七个沼气示范点1000只沼气池的建设,截止7月底,已新建户用沼气池600只,总容量达9000多立方米。全市新建户用沼气池1600多只,总容量达19000多立方米。二是积极推广“器?沼?池”模式,把生活污水沼气净化工程建设项目与农村“改圈、改厕、改厨”结合起来,截止7月底,在建生活污水沼气工程21处,总容积达2000多立方米。三是开展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推广“生态型”、“环保型”、“生态能源型”等不同模式的沼气工程,截止7月底,已实施24处,2860立方米。四是加强“三沼”(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示范,积极推广“猪?沼?果(作物)”沼液浸种等农村能源生态模式,截止7月底,已建成21000多亩的沼液浸种示范区。
18、抓好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确保饮用水安全。强化水、空气质量监测、监管,全市工业废水废气排放达标率达90%,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0%;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定期公布环境质量报告。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进展情况:1、进展情况:(1)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下发了《衢州市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配合衢江区政府制定了乌溪江库区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方案。(2)先后组织了以沈家开发区、巨化集团公司为主的重点区域,以乌溪江为主的重点领域,以水泥、造纸、化工、矿山为主的重点行业,以钱塘江流域12家氨氮排放单位为主的重点企业的环境整治,全市工业废气废水排放达标率95%,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5.8%,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3)定期公布环境质量报告,每星期在衢州日报上公布城市空气质量周报,按季向市统计局报告当季的全市环境质量季报。
(六)开展帮扶解困
19、全市改善6万农民饮水条件,解决7000农民饮水困难。
责任单位:市水利局。
进展情况:截止7月底,全市共投入饮用水工程建设资金2452万元,改善2.59万人饮水问题,解决0.7万人的饮水问题(包括2004年部分项目扫尾工程)。
20、全市完成1.2万人下山异地脱贫,其中乌溪江库区2420人。
责任单位:市农办。
进展情况:截止7月底,全市续建下山出库移民小区(点)31个,新启动建设11个,已安置下山出库移民1132户4040人,与6月底数字持平。
21、全市乡镇、街道和部分城市社区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为特困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法律援助。
责任单位:市司法局。
进展情况:出台了《衢州市法律援助“实事工程”实施方案》,下发了《关于乡镇(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的意见》,并要求各县(市、区)将法律援助的范围、法律援助对象、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以及法律援助的工作流程在乡镇(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统一制牌上墙,公布于众,接受社会监督。截止8月4日,已在96个乡镇和19个社区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乡镇建站数已达到82%;在妇联、残联、工会、团委、老龄委、驻衢部队、监狱等36个群众团体及部门建立了法律援助联络站。
(七)加强教育文化工作
22、实施农村教育“三工程一计划”,即全市农村中小学教育“名师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学校改寝室改食堂工程、为农村寄宿学生“送营养工程”和农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进展情况:(1)名师资源共享工程。目前,市县两级已投入资金280万元(其中市本级投入80万元),初步完成市级名师资源共享中心的建设,各县(市、区)中心也基本建成。制订2005年度《衢州市名师资源共享工程第一批拍摄计划》,拍摄和制作各类课程113节,完成衢江、巨化二地学校的课堂拍摄任务。全市有120多所学校通过教育城域网点播名师课堂,迄今共有41200多人次点击观看网上名师课堂,平均每天200多人次。完成全市617个农村音像光盘放映点设备配置,共发放电视机和放像机658套、省教育厅优秀课堂实录DVD光盘1850套(166590张)。争取到年底,全市乡中心以上学校基本完成校校通工程,联入教育城域网,实现网络点播,或建成DVD免费放像点,共享城市优质教育资源。(2)农村学校改寝室改食堂工程。目前,各县(市、区)都制定了明确详细的“两改”计划,并已于暑期展开实施。计划在暑期完成主要改造任务,年底前全面完成。截止8月10日,“两改”项目已开始实施103615平方米,其中已完成13230平方米。其他分别在办理报批立项手续、图纸设计和招标,或在进行项目论证和规划选址等。(3)“农村中小学爱心营养餐工程”。上半年全市试点学生总数为2962人,其中小学1808人、初中879人、高中275人。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在秋季开学后全面推行。(4)农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已制定《衢州市教育局关于启动“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方案》,下发了《衢州市教育局关于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通知》,并建立衢州市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下步将全面启动我市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完成市级骨干教师选拔工作任务,制定2005年320名市级骨干教师的培训计划,9-12份全面实施集中培训。年内完成1/3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任务。
23、市区建成数控广播宣传网。
责任单位:市广电局。
进展情况:2005年计划安装150只数控广播,已完成90只数控广播安装工作。
24、图书馆、博物馆、部分文保单位免费向社会开放。
责任单位:市文化局。
进展情况:5月份已完成。
(八)美化中心城市
25、建设高速公路东接线工程。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
进展情况:该工程已列为省重点预备项目,土地已落实计划内用地指标,初步设计已取得省发改委批复。1.02公里已开工路段路基完成85%,完成投资400万元。土地报批资料已基本完成。
26、完成衢化路、讲舍街改造。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
进展情况:(1)衢化路改造工程,北段二期已恢复施工,预计10月份可通车;南段分两个标段实施,目前已完成污水管埋设约1800米、雨水管750米、施工便道15000平方米,完成排水渠块石砌筑375米。原路面基本破除。计划11月完成车行道并通车。(2)讲舍街改造工程。约完成工程总量的60%。目前东段自环城东路至市实验学校约300米的主车道已浇筑完成,管线全部埋设完成,争取8月中旬完成主体工程并通车。西段仍有2幢衢师宿舍、属“城中村”改造的4户农民房未拆除。
27、完成姚家、徐家坞、鸡鸣防洪主体工程。
责任单位:市水利局。
进展情况:鸡鸣防洪堤已进入防洪堤基础开挖阶段,基坑验收和围堰修筑工作也已展开。姚家防洪堤的政策处理工作所涉及的万田乡姚家村,因部分村民对政策处理有意见及被征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等问题,对征地补偿费发放工作造成影响,正在积极努力做工作(已发放到户约三分之一)。徐家坞防洪堤政策处理工作所涉及的浮石乡徐家坞村,绝大部分生产队已同意领取征地补偿费。浮石乡航东村征地补偿费已到队,正在做发放到户工作。
28、完成石梁溪河道整治一期工程。
责任单位:市西区管委会。
进展情况:已完成左岸防洪堤85%、右岸防洪堤42%、河道疏浚45%。绿地建设,已基本完成场地平整和地形改造,填筑土方约40万方,绿化方案初步设计已通过会审,施工图设计已完成,8月份可组织招标。
29、建成新火车站。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
进展情况:铁路主线正铺设轨道,现已铺设1.5公里。征地拆迁基本完成。新客站站房主体结构完成,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计划10月底完成整个站房施工并投入使用。通站道路正紧张施工中,已完成投资427万元,广场优化设计方案正在完善。安置小区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九)实施“居者有其屋”工程
30、全市完成210户残疾人危房改造。
责任单位:市残联。
进展情况:已建成123户,在建67户,待建88户。
31、市本级建成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1.5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
进展情况:(1)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已完成初步设计会审,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标文件编制等前期工作。已对外发布招标信息,争取8月份完成招投标工作。(2)1.5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目前6000平方米已确定与2005年的经济适用房一并建设,完成了所有前期工作;另外9000平方米已选址南区雷达站地块,目前正开展拆迁工作。
32、市区建成7万平方米农民公寓式安置房。
责任单位:柯城区政府。
进展情况:1、北门新村公寓式安置。规划建公寓房17幢386套,建筑面积为56509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预计9月主体完工,2006年3月交付。2、铁路南村公寓式安置。规划建公寓房6幢258套,建筑面积25139平方米。省政府已同意对该地块进行征收。现正开展相关征迁工作。
(十)完善公共安全预警处置机制
33、建设地质灾害气象条件预警系统,完成地面监测网建设。
责任单位:市气象局。
进展情况:已完成资金筹集工作和建设方案的确定,建设资金已经到位,自动站设备正在组织采购,目前正在协调处理自动站建设的有关技术问题。
34、完成市区公安指挥和城管监控系统。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执法局。
进展情况:1、公安指挥系统:已制定项目的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目前,技术方案已经省公安厅技术专家组论证,7月份向市行政服务中心申报了招标方案,计划8月中旬进行公开招投标,预计11月份可完成“三台合一”指挥系统建设,并与市公安局指挥综合楼同步运行。2、城市监控系统:已制订市区城市监控系统建设方案,计划8月份广泛征求意见,邀请专家论证,完成市区城市监控系统建设实施方案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