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办通报
第70期
中共衢州市委办公室 2005年11月10日
在全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章 文 彪
(2005年11月9日)
同志们:
7月份,省委省政府召开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为认真贯彻省里会议精神,市委、市政府决定借今天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之机,对我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进行专题部署。本月底省有关部门将对我市贯彻省委省政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情况进行检查,希望各县(市、区)委、政府及市有关部门严格按照要求,切实抓好落实。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精神,扎实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市2598个村已经全部建立了村务公开制度和村务公开监督组织,实行村务公开。全市135个乡镇实行村级财政委托代理,98%的村实现了“村帐乡管”,99%的村建立了民主理财组织,71%的乡镇会计代理中心实现了电算化,由电脑直接生成村务公开内容。在推进民主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创新,形成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比如总结完善了《村级组织工作规则》、公推直选村干部、民主测评村干部、村务民主决策“五步工作法”,等等,让群众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让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落实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权力。通过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有章理事”的格局基本形成;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钱办事”的条件日趋成熟;调动了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有人管事”的目标初步实现;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但是,对照上级和广大群众的要求,我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部分农村干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内容、形式、程序还不够规范;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监督制约机制没有完全形成等等。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照上级关于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围绕健全和完善这个主题,着眼于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努力形成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组织健全、制度完善、程序到位、责任落实、民意畅通”的良好发展局面。下面,我强调五点意见:
一、务必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从大的方面讲,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是贯彻实施《村委会组织法》、实行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协调农村各群体各方面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从工作实践角度讲,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化解群众矛盾的根本之举。一些村之所以群众上访不断,主要是反映办事不透明、财务不公开,帐目混乱,少数村干部以权谋私,要求清理村级财务,要求村里的事情由村民集体大家来讨论决定。对于这些矛盾复杂的村,要彻底化解矛盾,根本的是要完全相信群众,充分依靠群众,办什么事情、办到什么程度、如何筹集资金、由谁来实施完完全全由群众说了算,把村里的底数明明白白交给群众,村级财务要真公开,而不是敷衍、应付群众。从工作要求来讲,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工作始终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对做好这项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办、国办又专门下发文件作出部署;省委、省政府也十分重视这项工作,专门开会部署,下一步还要进行专项检查。总而言之,对于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这项上级有要求,群众有愿望,实践证明效果也是好的工作,县、乡两级党委、政府认识一定要到位,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强化督促检查,确保落实到位。
二、切实落实村务公开内容、形式和程序“三到位”。各地要抓住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更新和完善村务公开的内容,规范村务公开的形式、时间和程序,做到真公开、全公开和常公开,真正落实“三个到位”。一是村务公开内容到位。凡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以及村民群众要求公开的事项,均应公开。公开的内容要真实可靠,决不允许搞半公开、假公开。要从维护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出发,继续重点推进村级财务公开工作。村级日常收支状况应及时公布,重大经济项目涉及的财务状况,应在不同的进展阶段分步进行公开,实行全过程监督。要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意见,修订、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切实提高村级财务公开的质量和水平。二是村务公开形式到位。各地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全市所有的村都要设立固定的村务公开栏,按政务、财务、事务类别定期逐项公开。三是村务公开程序到位。村务公开从具体方案提出、审查完善、讨论决定到公布实施的基本程序要环环相扣,不能自行缩水,简单行事。各个重要环节均应记录在案,并确保公开后的群众意见的受理和处理渠道畅通有效。
三、健全村民自治的“三个组织”。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组织建设是基础。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协调好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要进一步加强以村委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为主体的村民自治的组织体系建设,着重健全“三个组织”,即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充分发挥村民代表会议在村级事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作用,进一步规范村民代表推选、村民代表权利与义务、村民会议向村民代表会议授权等方面的规则和程序,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建立健全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完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推选产生、村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从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中推选产生的方式,实现二者工作职责的制度化、规范化。
四、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三项制度”建设。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加强制度建设是关键。要根据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克服随意性,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经验,深入调查研究,探索工作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尊重基层群众的创造,认真总结推广我市一些地方创造的村务民主决策“五步工作法”、村级事务听证制、村级财务公示制、干部工作民主测评等好的经验、做法,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效。要在总结、完善各项制度运行的基础上,及时研究制定出台新的政策规范,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纳入更加完备的法制化轨道。当前要着重推进完善三项制度:一是民主议事协商制度。村重大事项如财务收支,工程项目的资金筹集、招投标方案,村两委年度工作计划及实施,以及大多数村民认为必要的事项,在召开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进行决策前,均应实行民主议事协商制度,广泛听取村民意见。深入总结和推广村级民主恳谈会、民主听证会等经验,不断拓宽村民民主参与的渠道。二是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制度。加快完善村民民主理财制度,规范农村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全面做好村干部任期届满或离任审计工作,积极推进村集体财务审计监督的常规化、制度化。三是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这项制度我市已坚持了几年,总体效果不错,要结合即将开展的第三批先进教育活动,对农村党员及全体村干部进行一次全面的民主测评,一方面有利于农村党员更广泛地听取意见、找准问题,抓好整改;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全体村干部清楚自己在群众中到底有多少分量。同时,要把这一做法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每年定期对村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并把测评情况与对村干部的工作考核、村干部工作报酬切实挂起钩来,有效强化村干部的激励约束机制。
五、注重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各项工作的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共同参与、民政部门组织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并保证开展工作必要的人员和经费。县、乡两级要抓紧调整充实领导小组,并形成定期的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小组要定期研究部署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各成员单位既要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又要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尤其是民政部门要切实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乡镇党委、政府在领导和推进本乡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中负有直接责任,乡镇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分管书记和乡镇长是直接责任人。要结合即将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充分发挥农村工作指导员在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中的指导、督促作用。要建立健全和落实监督检查制度,加强监督检查。重点检查领导是否重视、制度是否健全、责任是否明确、工作是否规范、群众是否满意等情况。要加强调查研究,着力解决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深入探索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把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与当前农村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尤其要与即将开展的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切实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机制作为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来抓,从而真正推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